他是清朝地位顯赫的新軍總司令,卻也是人民解放軍,如今過得如何

2020-12-03 慧慧6070穿搭分享

大家都知道,溥儀是清朝的最後一任皇帝。但是,不知道大家對於清朝的其他皇族有沒有了解呢?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一個清皇族的正統後裔,愛新覺羅載濤。載濤的身份極其顯赫,他是光緒之弟,也是溥儀的叔叔,放在清朝,那就是手握重權的王爺,皇帝都得給三分薄面。

載濤出生的時候,清政府已經是窮途末路。雖然說,康熙乾隆早年開創了康乾盛世,但是那不過是祖輩的榮光。由於是皇族子弟,載濤在三歲的時候就被封了鎮國將軍,聽起來確實有些荒唐。不過,二十一歲的時候,他卻實打實地掌控了一部分軍隊。雖然說,當時清政府大部分軍隊都在袁世凱手裡,但是載濤好歹也能掌控一些,這證明他的能力是相當出眾的。

後來,載濤深知清朝軍隊並不出色,相反還遜色於其他國家的軍隊。為了讓軍隊得到好的發展,他特地去了美國的西點軍校,參觀了西方國家的軍隊,深有感觸。回國後,載濤擔任了新軍的總司令,竭盡全力發展軍隊,還購買了很多新的武器。殊不知,這一切在最後居然落到了袁世凱的手中。並且,他逐漸被趕出了權力中心。

辛亥革命以後,清政府滅亡,載濤雖然以前是政府,可是在清朝滅亡以後他只不過是一個普通人。可是,他長年累月的生活習慣卻改不了,清政府沒辦法給他發俸祿,久而久之,載濤就破產了,最後不得不變賣王府裡的各種珍貴物品來維持生活。不得不說,載濤從權勢滔天的王爺到沒落的皇族子弟,這一切都像做夢一樣。

值得一提的是,那個時候,溥儀已經當了日本人的走狗,在日本的扶持下建立了偽滿洲國。同時,溥儀還勸說了自己的皇叔載濤,面對這種威逼利誘,載濤保持了民族的脊梁,把溥儀罵了回去。他說道,自己是中國人,永遠都不會向日本人低頭,並且痛罵溥儀是走狗。其實,不僅僅是日本人,東北王張作霖也曾向他拋出橄欖枝,但是他拒絕了。

直到後來,他跟毛主席見了一次面。會面中,毛主席提出,想讓他到解放軍炮兵司令部任職,職位是民政局顧問,其實,這個官職並不大,比張作霖等人許諾的職位小多了,但是載濤欣然接受了毛主席的邀請。據他自己所說,自己這一輩子,就想要為人民做點事情。

雖然說,載濤是滿清皇族,但是他的心裡反倒沒有皇族人的傲慢,只有一顆愛國、報國之心,這一點是非常難得的。單從這一點出發,載濤就值得我們的敬佩。

相關焦點

  • 清朝為什麼控制不了新軍
    朝廷之所以控制不了新軍,一方面是制度的問題,清朝編練的新軍從編制到武器全部採用歐洲軍隊的標準,尤其是德國軍隊,但是清朝對新軍的管理仍然是傳統衙門,沒有相應的改造軍事指揮系統,對新軍的管理主要依靠統兵將領,這樣就會出現只知有將軍而不知有國家的局面,典型代表就是袁世凱的北洋軍,武昌起義時朝廷命令蔭昌帶北洋軍平叛,蔭昌根本就指揮不動北洋軍
  • 清朝末年,清政府苦心建立的新軍為何失控,不是起義就是逼宮
    首先,此時的清朝統治階層人才凋零慈禧太后雖然是權力鬥爭的頂尖高手,但其治國理政的才能卻非常有限,加之過分關注個人權利、貪圖享樂,因此一向被各階層人民所詬病。慈禧死後,攝政王載灃保持軍政大權,雖然他第一時間就意識到袁世凱的狼子野心,讓其回鄉養老,但載灃「遇事優柔寡斷」,「做一個承平時代的王爵尚可, 若仰仗他來主持國政,應付事變,則決難勝任。」 其次,編練新軍的過程過於急躁。
  • 清政府最後的掙扎,創造了他自己的掘墓人——清末新軍
    目睹這一切的英國駐清公使額爾金,極度驕傲,在日記裡寫下讓國人無限恥辱的的言論,他宣稱憑藉一個排的歐洲士兵,帶上足夠的補給,就可以徵服清政府。這極大的傷害了國人的自尊,也讓夜郎自大的清政府開始思考如何守住祖宗基業。
  • 大清朝編練的最後一支新軍,為何調轉槍頭指向自己?
    甲午之戰,清軍大敗,清朝傾全國之力建設的北洋水師幾乎全軍覆沒。清政府內外交困,亟需訓練一支強大的武裝,以維特自已統治。正是在這種形勢下,袁世凱走馬上任,在天津小站編練新軍。他選定天津以南七十裡的小站,利用原淮軍營房。
  • 八大鐵帽子王聲名顯赫,多爾袞也是其中之一,但首位卻是他!
    八大鐵帽子王聲名顯赫,多爾袞也是其中之一,但首位卻是他!想必大家在看清朝的歷史劇時,都會常常聽到一個名詞,那就是鐵帽子王,那往往都代表著非常強大的地位與實力,那麼鐵帽子王到底代表著什麼樣的身份與地位呢?咱們接著往下看。
  • 把棉被疊成豆腐塊,解放軍是如何做到的?
    收拾床鋪也是內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工業化生產使當時歐洲軍隊配發了統一的制服、背包、軍靴和軍毯。歐洲軍隊每天早晨需要將毯子疊的非常整齊,以接受士官的嚴格檢查,如有誤少不了餓飯和棍棒毆打。而清朝軍隊實際是支業餘軍隊。大部分士兵都是和老婆孩子一起住在軍營附近的家裡,早飯後才溜達到軍營,操場上耍一會就跑到市場擺攤或喝茶下棋去了,根本就不存在內務訓練。
  • 甲午戰爭後,清朝到底訓練了多少新式軍隊,不僅只有北洋新軍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這次戰爭以清朝的失敗而告終,最後籤訂了《馬關條約》。戰爭結束後,朝野上下一片震動,沒有人想到清朝能被日本打敗。清朝也在這次戰爭中看到自己軍隊的不足,所以決定訓練新軍。我們熟知的北洋新軍就是在這之後訓練的。
  • 袁世凱被罷官,北洋新軍為何依舊誓死追隨?難道只因他是創立者?
    提起袁世凱,很多人都認為他是竊取革命果實的大盜,殊不知如果當年袁世凱下令平亂,估計清朝還能再活幾年。作為當時最有權勢的人,袁世凱逼清帝退位,不流血就改朝換代,堪稱歷史第一人,如此何來竊取果實一說?袁世凱能走上權力的頂峰,其實並非偶然,當初他被罷官的時候,昔日的手下北洋新軍對他仍然誓死追隨,難得只是因為袁世凱是新軍的創始人麼?其中的內情,才是袁世凱一步步走上巔峰的關鍵。1908年,光緒皇帝和慈禧都死了,皇位給了年幼的溥儀。而溥儀的親生父親載灃成為了攝政王。
  • 清朝滅亡前的新軍罕見上色照:穿現代軍裝留辮子,還有山西閻錫山
    進入20世紀苟延殘喘的滿清政府為了維持統治在半殖民地的背景下開始所謂莫清末新政,其中對後來中國歷史影響最為重要的清末改革就是清末軍隊改革,出現的清末新軍最後影響中國幾十年。圖為清末新軍。1905年當年清廷下旨,改變原來的綠營和南北洋海軍,建立新軍。其中以袁世凱練兵,造就了清末新軍主力,因為當時袁軍大本營在北洋大本營天津,因此這些新軍也被稱為北洋新軍,後來成為北洋軍閥。新軍改革最顯著特徵就是軍服改革,1905年頒定新軍服制是清末軍事改革的一個起點。
  • 新軍:清朝廷自養的掘墓人(國家命運·清末新軍·連載66)
    清末新軍的出現和發展導致了兩個直接後果:一是成為發動辛亥革命的重要力量;一是形成民初軍閥割據的主要策源地。編練新軍的主意來自一個洋人漢納根(VonHanneke),德國人,是北洋水師中的「洋帥」。豐島海戰中,他就在運兵船「高升號」上。「高升號」被擊沉後,漢納根泅水得救。
  • 袁世凱怎樣把北洋變成自己的工具,湖北新軍成清朝掘墓者
    袁世凱和李鴻章的特點非常相近,頭腦顯示得比較新、思想先進,但實際上腦袋中仍是核心舊思想那一套。例如學習西方的那套政治術語和理念,也無外乎是作為樣式。他和李鴻章都明白,靠舊的那一套政治方式、術語去賺取地位快速上升,很難的。只有用新的才能快速提升。
  • 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1949年4月)
    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1949年4月)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這首詞最早發表在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詩詞》。  注釋  〔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發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號令全軍堅決、徹底、乾淨、全部地殲滅中國境內一切敢於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中國。
  • 只知有袁宮保,不知有大清朝,袁世凱如何把大清的新軍變成袁家軍
    因為北洋軍的實力,因為袁世凱是北洋軍的核心,袁世凱一共編練北洋六鎮75000人,佔到清廷所練新軍數量的44%,這支軍隊可以說是當時清廷裝備最好、戰鬥力最強的。袁世凱正也是憑著手中的這六鎮兵力,才可以要挾大清和革命黨。袁世凱一出山北洋軍馮國璋就打下來武漢三鎮的兩鎮,武昌起義的革命軍岌岌可危。馮國璋太急躁,袁世凱又換上段祺瑞不緊不慢和革命軍和談了。
  • 清朝的包衣奴才都是些什麼人?他們都是做什麼的?地位高嗎?
    包衣奴才的地位高嗎?他本身的地位並不高。清朝包衣奴才主要來源於三個途徑:由八旗底層百姓轉化而來。彼時,若有八旗百姓犯較大罪行的,多會將他們分配至各王公貴族為奴,淪為包衣。同時,有些八旗百姓因窮困欠債,為了生存,有時他們也會將妻子兒女典賣給八旗王公貴族為包衣。家生奴婢。一入包衣,其所生子女就世代為包衣,生生世世服侍著這個家庭的主人。
  • 《海島奇兵》你遇到過哪些奇葩總司令
    今天來說說, 這些年你遇到過奇葩總司令和海島趣事吧! 1 ​ 他的陣營是要造一個林場生產木柴嗎遇到一位充滿藝術細胞的總司令,對不起我還是把他擊敗了。你們也是嗎? ——逐夢之翼yin總司令
  • 向華強大壽,半個娛樂圈明星前來為其祝壽,「龍五」果然地位顯赫
    也正因為如此,向華強在香港娛樂圈擁有極其顯赫的地位,很多香港娛樂圈內的大佬都要稱呼向華強為「強哥」。而對於絕大多數觀眾而言,大家只是對中國星投資拍攝的那些經典影片,或者對影片中的經典人物印象深刻,但對於其幕後的真正推手向華強先生卻顯得相當陌生。向華強的背景相當顯赫,其父曾是民國少將,向華強兄弟共十三人,向華強排名第十,向氏家族在香港擁有極高的社會地位。
  • 清朝的包衣奴才是什麼意思,他們到底是怎樣一群人,地位如何?
    在一些以清朝歷史為背景的小說或者影視作品中,我們經常可以見到「包衣奴才」這個詞語,這個詞可是清朝的專有名詞。顧名思義,包衣奴才是清朝統治者奴僕中的一種,不過雖為奴才,卻也是清朝統治的重要一部分,有許多包衣奴才出身的人在清朝當官、為妃,名垂史冊。
  • 袁世凱本是為清廷編練北洋新軍,北洋新軍為何成為效忠他的軍隊?
    這支軍隊便是北洋新軍,袁世凱本就是有野心之人,他利用訓練新軍之際,將北洋新軍變成自己軍隊,那他是如何讓北洋新軍成為自己私人部隊呢?袁世凱練兵原因:甲午戰爭期間,袁世凱前往遼東協辦後勤。甲午戰爭結束後,袁世凱便給負責編練新軍李鴻藻、翁同龢、榮祿等人多加拜訪及上書,分析甲午兵敗原因,提出重新新式軍隊,李鴻藻、翁同龢、榮祿等人對他的建議很贊同,便將他推薦給朝廷。很快,清廷採納袁世凱建議,將袁世凱任命為「溫處道留京兼充軍務處」,讓袁世凱留在京中督辦軍務處工作。
  • 首任總司令分別是哪4位大佬
    首任總司令分別是誰?第一個成立的是國軍華北剿總,1947年11月設立,司令部設在北平。首任總司令為傅作義,國軍二級上將(這也是剿總司令的標配,僅有白崇禧為一級),他和白崇禧一樣,是也非中央嫡系身份上任的地方軍閥大佬。華北剿總共計有約60萬兵力,傅作義嫡系綏遠部隊與平津一帶的中央軍部隊約各佔一半。
  • 北洋新軍:軍閥搖籃(國家命運·清末新軍·連載67)
    在清末36鎮新軍中,袁世凱麾下的北洋軍規制最齊整,裝備最精良,人數也最多。咱們上一篇連載中曾羅列過數字——北洋六鎮中,第一鎮12512人,第二鎮12468人,第三鎮12636人,第四鎮11804人,第五鎮12512人,第六鎮12593人,總人數達到74525人,佔到全國新軍總數的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