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怎樣把北洋變成自己的工具,湖北新軍成清朝掘墓者

2020-12-03 李連利坐古談今

清末的「新軍」也並非多麼強大,對外雖是渣渣,但對內的戰鬥實力仍然強大。「新軍」在中國歷史上的貢獻,最主要的是對中國政治版圖的演變的促進作用、以及辛亥革命。「新軍」勢力主要是袁世凱的北洋新軍、張之洞的湖北新軍。

「新軍」兩大勢力之北洋新軍

袁世凱的「新軍」在中國歷史上的貢獻,主要是在政治上、對內戰影響上、軍事發展上的影響,他的「新軍」在西方武器的使用和德日訓練方式上的學習。綜合起來就是:武器新、訓練方法新。這些都對日後我國的軍事力量改革提供了借鑑。

在其死後,在他的軍事教育思想培育下的段祺瑞等人,也為中國的領土完整作出了巨大貢獻。例如徐樹錚出兵外蒙。

但其教授的思想都是傳統的忠君思想,特別夾雜了傳統的「義氣」觀。袁世凱和李鴻章的特點非常相近,頭腦顯示得比較新、思想先進,但實際上腦袋中仍是核心舊思想那一套。例如學習西方的那套政治術語和理念,也無外乎是作為樣式。

他和李鴻章都明白,靠舊的那一套政治方式、術語去賺取地位快速上升,很難的。只有用新的才能快速提升。例如用所謂的政改,袁世凱一派就迅速奪到了東三省的政權。同時,「新軍」和「北洋勢力」一樣,拿到了最大份兒的軍費蛋糕。

北洋新軍和湖北新軍在練軍上的主要特點

袁世凱在練軍過程中,主要目的在於培養個人勢力、使其成為個人權力上升的工具。

袁世凱為人就差了許多。但不可否認,袁世凱政治嗅覺非常靈敏,在朝鮮的十多年裡,充分顯示了其才能,但通過「甲午戰爭」的前後表現,袁世凱是一個絕對不去「用險」的人。

「甲午戰爭」戰前回到中國,戰時去做後勤人員,戰後提出小站練兵。每到關鍵時刻,袁世凱都能選擇正確的道路。而且「私人用兵」形象很濃厚,將北洋新軍打造成了「自家天下」,為日後奪取政權塑造了資本。

但也是因為袁世凱的政治敏感特別強,才最終誤判中國需要皇帝,從而使天下大勢相區別,導致北洋軍閥們開始各自為政,失去向心力。

張之洞的練軍在訓練中,主要教授軍人要懂得為何做軍人,更多的是一種如何抵抗外侮。教授的思想都是國家如何自強、如何對外國侵略者進行抗擊等等。

因此,張之洞之後,「新軍」其實已經被「革命思想」佔據。張之洞這個人26歲就成為探花,進入官場較早,在中法戰爭中,張之洞和左宗棠精誠合作,在對法作戰上的表現就非常好。

在兵源上,袁世凱則一半兒屬於舊軍隊改編,張之洞招募的新軍三分之二都是新兵、學生兵。因此,張之洞的新軍才成為推翻「清朝」的先鋒。袁世凱的新軍則主要成為個人政治工具。

北洋新軍、四川新軍為何走上反對革命之路

全國新軍當中最反動的兩支新軍是北洋新軍、四川新軍。

四川新軍中有不少同盟會會員,都在掌握權力。結果如何?四川新軍對付起保路運動、各色革命人士並不手軟。同樣,北洋新軍也是清政府對付湖北新軍的中堅力量。那麼,為什麼新軍中最強大的北洋新軍會成為最反對「滅清」的人呢?

其根本原因袁世凱的治軍方式:只重視武器、只重視忠君義氣,特別防著革命思想進入、學生(學生中革命者居多嘛)身份的新軍成員進入。

要知道,當時誰最可能是革命黨,所有清朝官員都知道——留過學的、去過新式學堂的。因此,北洋新軍的主要領導人物如段祺瑞、曹錕等等都不是這樣的人。

北洋新軍的領導群中的74%都是天津武備學堂出身,有革命思想的留學生你根本插不進去,而武備學堂的教學特點就是忠君、禁止西方政治思想進入。

武備學堂、北洋新軍要求軍官士兵只要做好一樣就行:你就好好學武器,搞好軍事訓練、提高軍事技能就行。

同時,在營制和生活上,袁世凱的新軍採用的是湘淮軍的特點。人身監視色彩更濃一些,不是非常近的人之間你無法傳播新思想。

同時,北洋新軍為何最終分類成各派系軍閥,這也是新軍時期袁世凱有意識地培植派系思想造成,不能讓他們團結在一起。有了派系各派系間就更不容易形成統一思想了,都是相互防備。唯袁世凱是瞻、為派系領導是從。

同時,北方和南方的整個氛圍就不一樣,南方革命思想、反清思想、忠君思想特別濃厚,北方相對就差很多。

綜上所述,因為以上原因,你有革命黨、有革命思想也會被「醃死」。所以,基本上作用很有限。在北洋新軍中的革命黨人員,僅限於遞送情報、過話的作用。不是像湖北新軍那樣形成組織系統,平時宣傳各種反清理念的時機那樣多。

閻錫山依靠模仿「左宗棠式民生」獲得成功基礎

段祺瑞有三造共和之功,卻因不識時務,從巔峰滑落

1905年康聖人領導抵制美貨運動,1908年舉報袁世凱毒殺光緒

相關焦點

  • 只知有袁宮保,不知有大清朝,袁世凱如何把大清的新軍變成袁家軍
    袁世凱操縱著大清的命脈。大清朝怎麼也不會想到,袁世凱拿著大清的錢練出來只忠於自己的北洋軍,只知有袁宮保,不知有大清朝,北洋軍變成袁家軍,最後居然成了大清的掘墓者。早在唐朝滅亡後,五代時的後晉節度使安重榮公開喊出了「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寧有種耶!」
  • 袁世凱被罷官,北洋新軍為何依舊誓死追隨?難道只因他是創立者?
    提起袁世凱,很多人都認為他是竊取革命果實的大盜,殊不知如果當年袁世凱下令平亂,估計清朝還能再活幾年。作為當時最有權勢的人,袁世凱逼清帝退位,不流血就改朝換代,堪稱歷史第一人,如此何來竊取果實一說?由於攝政王忌憚袁世凱,所以上臺後就將其免去官職,然後趕回了老家。但是北洋新軍卻表示,要誓死效忠於袁世凱。這種部隊誓死效忠主帥的行為,在古代是大忌。不過如果沒有袁世凱,也就沒有這隻北洋新軍。八國聯軍侵華之後,袁世凱從山東巡撫升任為練兵大臣,在保定訓練新軍,這就是北洋新軍的前身。
  • 甲午戰爭後,清朝到底訓練了多少新式軍隊,不僅只有北洋新軍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這次戰爭以清朝的失敗而告終,最後籤訂了《馬關條約》。戰爭結束後,朝野上下一片震動,沒有人想到清朝能被日本打敗。清朝也在這次戰爭中看到自己軍隊的不足,所以決定訓練新軍。我們熟知的北洋新軍就是在這之後訓練的。
  • 北洋新軍從起步到衰亡:大清國運與袁世凱稱帝的歷史縮影
    這中間北洋軍戰鬥力也是在不斷變化的,從1905-1916年,北洋軍是在不斷變強,1916年左右達到頂峰,之後因為袁世凱去世而陷入分裂,從而由盛轉衰,到了1927年在北伐戰爭中不敵新興的國民革命軍而覆滅。
  • 皖系軍閥首領、北洋之虎段祺瑞究竟有多少兵力?
    曾編練出清朝末年最精銳北洋軍的袁世凱,麾下有著名的三大將,分別為北洋之龍王士珍,北洋之虎段祺瑞,北洋之狗馮國璋。正所謂水漲船高,隨著袁世凱的崛起,包括北洋三傑在內的北洋軍將領地位也越來越高。而這些人也為袁世凱推翻清朝,建立北洋政府立下了汗馬功勞。 北洋眾將中,段祺瑞堪稱出類拔萃。有「北洋之虎」之稱的段祺瑞跟隨袁世凱的時間很早,早在1896年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練兵開始,段祺瑞就已經被調任為新建陸軍任職,擔任隨營學堂監督。
  • 袁世凱本是為清廷編練北洋新軍,北洋新軍為何成為效忠他的軍隊?
    這支軍隊便是北洋新軍,袁世凱本就是有野心之人,他利用訓練新軍之際,將北洋新軍變成自己軍隊,那他是如何讓北洋新軍成為自己私人部隊呢?袁世凱練兵原因:甲午戰爭期間,袁世凱前往遼東協辦後勤。袁世凱選拔人才上:袁世凱成為小站練兵負責人後,時刻親自培育自己辛勤,他先後從北洋武備學堂挖來一批人,這其中有段祺瑞、王士珍、馮國璋、梁華殿等人。那些人來到軍隊後,又對他們重用。
  • 袁世凱死後,北洋政局為何如此之亂
    1916年6月6日上午,袁世凱病逝。在他死之前,政權交接工作已經有條不紊地展開了。任何政權交接背後,都有一部確鑿無疑的法統。之於袁政權而言,這個「法」,就是被後人稱為「袁記約法」的1914年《約法》;這個「統」,就是大總統袁世凱、副總統黎元洪這一「最高地位」序列。  北洋高層至少對袁世凱還維持著表面上的尊重。
  • 袁世凱的北洋六鎮有多少人,那些北洋軍閥的軍隊編制是怎麼回事?
    在甲午戰爭和庚子戰爭中,清朝一敗塗地,那種傳統的綠營和滿洲八旗已經無法再作戰。近代崛起的湘軍和淮軍,也在戰爭中損失慘重。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清朝決定訓練新軍。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以武衛右軍(前身為袁在天津小站編練的新建陸軍)為基礎,著手進行北洋常備軍(簡稱北洋軍)的建設。至1904年,先後編成三鎮。
  • 魏說北洋④:袁世凱鎮壓義和團的兩面,一面是血腥,一面是擴充
    歡迎各位朋友繼續關注本號的北洋系列文章,我們接袁世凱編練新軍繼續往下說。歷史車輪滾滾向前,袁世凱編練新軍的時候,康有為、譚嗣同等有志之士發起了維新運動。榮祿被任命為軍機大臣,袁世凱暫行護理直隸總督及北洋大臣事務,雖然裕祿是正式的直隸總督,但是京畿駐軍仍然由榮祿統帥。此時的袁世凱依然成了慈禧的紅人,他打有自己的小算盤,袁世凱上書建議將京畿駐軍統編為武衛軍,慈禧允。統編後的武衛軍分為前、後、左、右、中五軍,袁世凱的新軍被編為右軍,我們稱之為武衛右軍。而袁世凱的武衛右軍經榮祿允許,又一次進行了擴充,人數達到1萬人。
  • 「北洋三傑」,為何又被人喻為「龍」「虎」「狗」?
    那麼,他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呢?王士珍是河北正定人,早年從軍,曽赴朝對日作戰。袁世凱在天津小站訓練新軍時,急需各方面人才,經人推薦,召來王士珍,委以重任。王士珍為人穩重,做事心細,很受袁世凱的器重。凡是朝廷重臣或皇親國戚來參觀新軍訓練,袁世凱都讓王士珍擔任總指揮。
  • 北洋政府時期山東的軍閥最「硬」,山東人進來看看有自己老鄉嗎?
    北洋政府時期各個軍閥勢力之間展開了激烈複雜的戰爭,爾虞我詐,窮兵黷武。各路英雄豪傑層出不迭,你方唱罷我登場。那麼在如此混亂的時期山東人究竟扮演了那些角色呢?讓我們一起細數一下山東籍的北洋人物。1.吳佩孚吳佩孚,山東蓬萊人,秀才出身,直系軍閥。北洋政府時期最能打仗的男人,一戰安湘、再戰敗皖、三戰定鄂、四戰克奉,有「常勝將軍」之名。
  • 北洋時期十大軍閥
    第一位:建威上將軍,北洋之虎,皖系首領段祺瑞,段祺瑞字芝泉,北洋三傑的其中之一,袁世凱的五虎上將的其中一個,他曾經四次出任國務總理,因為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佔,被人們稱為「六不總理」。段祺瑞曾經逼迫清朝皇帝退位。
  • 「北洋三傑」合體升級為「北洋三總」,狗為總統虎為總理龍為總啥
    堂堂一國總統,把一個省軍區司令張勳請來當裁判為自己主持公道,這已經夠跌份了,更諷刺的是,這個張司令還把黎總統趕下臺……張勳被趕跑了,溥儀再次退位了,大總統該誰來當?兩個選項:A.總統黎元洪復位,B.副總統馮國璋順位。
  • 大清朝編練的最後一支新軍,為何調轉槍頭指向自己?
    甲午之戰,清軍大敗,清朝傾全國之力建設的北洋水師幾乎全軍覆沒。清政府內外交困,亟需訓練一支強大的武裝,以維特自已統治。正是在這種形勢下,袁世凱走馬上任,在天津小站編練新軍。他選定天津以南七十裡的小站,利用原淮軍營房。
  • 民國第一偉人「床下都督」黎元洪:北洋時代的道德楷模
    北洋時代是近代一個空前大混亂的年代,一個思想大解放的年代,英雄群起逐鹿中原的混亂時代。黎元洪始終以秉承自己的理想個性,以自己的兩把刷子為時代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01軍旅放光彩黎元洪19歲考入北洋水師學堂,5年後被派往海軍服役。
  • 袁世凱逼宮時,清朝的7萬皇家衛隊,為何沒有反抗?
    原標題:袁世凱逼宮時,清朝的7萬皇家衛隊,為何沒有反抗?
  • 北洋新軍:軍閥搖籃(國家命運·清末新軍·連載67)
    中軍:八旗旗丁1萬人,駐紮京師南苑,由榮祿自己親自率領;前軍:聶士成「武毅軍」,駐紮蘆臺,兼顧大沽、北塘,約1.3萬人;後軍:董福祥「甘軍」,約1萬人,駐紮薊州,兼顧通州一帶防務;左軍:宋慶「毅軍」,約1萬人,駐紮山海關內外;右軍:袁世凱「新建陸軍」,約1萬人,駐防天津小站。其中,裝備最精良的是袁世凱的「武衛右軍」。
  • 北洋政府在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方面,做出了哪些突出的貢獻?
    北洋政府統治時期確實是黑暗的舊社會,不過這個短暫的政權對外卻並不軟弱。不可否認的是,北洋政府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為維護我國的領土完整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 清朝末年,列強的入侵將我國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不但鯨吞蠶食我國領土,還各自劃分大片的勢力範圍。
  • 新軍:清朝廷自養的掘墓人(國家命運·清末新軍·連載66)
    聽說漢納根在天津閒住後,他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把他調到南京幫助自己編練新軍。後考慮漢納根這個人好誇誇其談,且不聽約束而放棄。他的計劃是以德國陸軍為學習對象,聘請有經驗的德國軍事人才為教習。1901年7月18日,清廷下旨將「自強軍」調往山東交袁世凱訓練布防。劉坤一隨即將「自強軍」裁撤884人後,於1902年4月將其調往山東併入袁世凱的「武衛右軍」。1905年春與武衛右軍合編入北洋常備軍第四鎮。「定武軍」和「自強軍」是甲午後最早出現的「新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