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凍」的氣溫來了,上海動物園的「它們」已睡上了暖床!

2021-01-13 澎湃新聞
「速凍」的氣溫來了,上海動物園的「它們」已睡上了暖床!

2020-12-29 16: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霸王級寒潮即將來襲,上海動物園收到不少遊客詢問,小動物們是不是已經在「瑟瑟發抖「了呢?其實,上海動物園已經對怕冷的動物實行供暖了,而喜冷的動物們則會感到更快樂呢!

加熱武器 各顯神通

進入亞達伯拉象龜塞娜的別墅,首先看到的是4組150瓦加熱燈和UVB燈,通過這四組加熱燈的照射,使燈下的溫度可以達到25℃以上,另外在籠舍的東、西兩邊還裝有兩個熱水汀。

為了使籠舍的整體美觀度提高,加熱燈和熱水汀都是隱藏在假山洞穴之中,遊客只能看到亮光而看不到燈罩的位置。

飼養員還為塞娜準備了地暖!通過對地暖溫度開關的調節,不僅能使別墅裡的地面形成一個溫度梯度,也能讓水池中的水溫得到一定的提升,陸龜們泡溫泉再也不用畏手畏腳了。

同樣在享受溫水澡的還有揚子鱷,秘訣就在於參觀橋下面和牆壁上的二十多個熱水汀。飼養員還為它們配置了一個熱循環系統,當水溫低於16℃時,熱循環系統就會發揮加熱的作用,同時揚子鱷們也不用擔心水溫會過高,因為到達設定值時熱循環系統就會自動停止,它們再也不用為水冷而不敢下水了。

自己動手 豐衣足食

水獺在野外就有群體收集材料搭窩的習性,飼養員遵照他們在野外的習性給水獺家族——「大頭」一家提供了稻草,一把稻草落地,在大頭的帶領下,大家一家衝向了散落在地上的稻草,在舒適的稻草上玩耍打滾。

在野外,小熊貓主要生活於海拔2000-3000米常綠闊葉林中有竹叢的地方,也是個喜冷不喜熱的主。這不,氣溫馬上要跌破零下了,再加上溼冷的因素,上海也不比它們的原產地暖和多少。因此飼養員將竹葉曬乾,再鋪墊在由木頭製成的小床上供小熊貓們休憩,這樣一個過冬暖床就大功告成啦。

因地制宜 悠然自得

冬天對於熊來說是一個養精蓄銳的季節,飼養員早在兩個月前就在其洞口處鋪了一些樹葉,它自己也收集了一些樹葉並將它們堆好。所以,這幾天遊客們得在熊山的山體的洞裡才能發現它的兩個小耳朵。

不過對於年輕的熊來說,這個冬天就不算什麼了,比如像元元,每天早上都會在山頂上坐著,不愧是熊山一霸。現在每天它的夥食會稍微加一點,讓它有足夠的能量度過冬季。

猴精猴精 精益求精

靈長育嬰室裡,瞅著遊客們包得裡三層外三層,猩猩「黑妞」同學也有樣學樣,給自己裹了個「阿拉伯小公舉」造型,引得窗外的遊客笑聲連連。

「鏟屎官」們還為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猴兒猩兒們的住所進行了防寒保暖設備檢查,及時調整空調及鍋爐溫度,確保「主子」們的臥房內溫暖如春。

飼養員們還在籠舍內添置了更多木絲,大猿們也心領神會,三下五除二便搭好了「席夢思」,既暖和又舒適,很是享受。

食草一族 冬日進補

為對應季節變化,飼養員從11月開始對所有食草動物的飼料進行調整,首先對於餵食精料比重大的例如亞洲象、長頸鹿、河馬等,去掉水分過大的例如黃瓜,加入能量更多的南瓜、豆粕、甘蔗等,以應對冬天更大的能量需求。

而對於餵食草料比重更大的牛科、鹿科動物,則用全新口味的黑麥草代替之前餵食的蘇丹草。除了冬日進補,食草動物自身早早換上的冬毛能抵禦很大一部分寒冷,另外室內再開上暖氣,這個歲末就不用愁啦。

猜你喜歡

地鐵10號線二期開通後的首個工作日,跟著小編看現場→準確把握長寧「十四五」發展的階段特徵,王為人在區委學習討論會上強調這些要求首批上海市民「家門口的好去處」今天授牌,長寧這幾處上榜!好消息!滬上唯一一家市級眼科專科醫院在長寧啟用新院區率先拿到全市「五個第一」!長寧這項工作引來中宣部領導現場點讚

記者:李毓丹

原標題:《「速凍」的氣溫來了,上海動物園的「它們」已睡上了暖床!》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睡冰塊床吃水果冰 成都動物園動物們過得很滋潤
    睡冰塊床吃水果冰 成都動物園動物們過得很滋潤 2011-07-21 07:24:06   來源: 華西都市報   編輯: 雷濤   跟帖條  進入跟帖
  • 目前寶山氣溫已達17.7度,明天繼續上升,周日跌回0度
    目前寶山氣溫已達17.7度,明天繼續上升,周日跌回0度 2021-01-14 16: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速凍」模式開啟:室外滴水成冰,動物怎樣過冬?
    這幾天氣溫驟降,今天(1月8號)南通的最低溫度是零下九度,室外可以說是滴水成冰。「速凍」模式下,動物沒法像人一樣穿羽絨服、戴上帽子和手套,它們又是怎麼過冬呢?記者來到南通森林野生動物園一探究竟!   由於全天的溫度都是零度以下,野生動物園的湖面上全部結冰了。
  • 老虎睡上架子床 大象燒的土暖氣(組圖)
    這兩天出了太陽,但秦嶺北麓還是白茫茫一片,動物園裡到處是厚達20多釐米的積雪,一時看不見動物的蹤跡。「對那些熱帶地區的動物來說,這真是一場災難。」動物園總經理任飛翔說,動物園有300餘種、上萬頭(只)動物,有一些動物如梅花鹿、駱駝、犛牛、野驢、羚牛等不怕冷,而有近1/4即2500頭(只)動物,如亞洲象、斑馬、羚羊,它們對氣溫要求常年達到18℃以上。
  • 冷空氣不講武德,蓄暖床品快安排上!
    不過這次是真的入冬了昨天晚上睡覺時都被冷醒了幾次看來,是時候要拿出我的殺手鐧了那就是超蓄暖的床上用品有了「它們」洗完澡上床瞬間暖和又親膚柔軟,簡直幸福感爆棚啊哈哈哈,大家是不是開始好奇「它們」是什麼了?
  • 看「速凍」模式下,康巴什的「暖寶寶」
    看「速凍」模式下,康巴什的「暖寶寶」 2021-01-06 21: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氣溫驟降,看看徐州動物園裡的它們如何過冬……
    連日來,我市氣溫驟降,許多市民特別是小朋友非常關心徐州動物園的動物如何過冬。徐州動物園動管科科教部主管邢偉介紹,對於食肉動物,如獅子、老虎,還增加了雞肉和牛肉的供應量。用上了電熱汀記者探訪時,飼養員正在切分牛肉和雞肉,大塊的新鮮牛肉和整雞一大早剛剛運到園內。此外,魚、麵包蟲、雞蛋、瓜果蔬菜、紅棗花生、豆類雜糧等一應俱全,分批分類送上動物園飼料配送車,準備運往各籠舍。
  • 曬「日光浴」睡「電熱毯」 北京動物園動物們用上「保暖神器」
    【解說】1月6日起,北京迎來2021年首場寒潮,最低氣溫一度降至-22℃。在寒冷的天氣裡,動物園的動物們是如何禦寒的呢?1月8日,中新社記者走進北京動物園一探究竟。  【解說】在兩棲動物爬行館裡,幾隻陸龜和象龜正懶洋洋地窩在獸舍,在它們正上方,三組進風口源源不斷地吹出暖風,配合著動物園裡最常見的「保暖神器」——浴霸,它們此時正享受著「日光浴」。
  • 上海動物園今年已收容野生動物60種241隻 它們生存現狀如何?
    上海動物園工作人員介紹道。世界環境日前夕,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第三檢察部環資辦案組部分成員會同上海鐵路運輸法院、上海市林業局、上海市野生動植物保護事務中心走訪了上海最大的野生動物「收容所」——承擔上海市90%左右收容救護任務的上海動物園,實地探訪這些曾經「罰沒動物們」的生存現狀。
  • 猴年去上海動物園找「大聖」 狐猴島開館、合趾猿首展
    【新民網·獨家報導】環尾狐猴、小黑猩猩、合趾猿……猴年去上海動物園找「大聖」。2月2日,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從上海動物園獲悉,新建成的狐猴島將在春節期間正式開展。而合趾猿將在國內首次展出。望眼整個展區,四周環水,池中小島猶如一個猴兒樂享生活的小小王國,島上還修建了多座造型別致的小木屋,供猴兒休息遮陽,內部供暖設施齊備。為了讓園內28隻環尾狐猴能提早適應島上的生活環境,春節前夕,上海動物園提前完成了狐猴登島的工作,這些活蹦亂跳的小傢伙終於踏上了它們期盼已久的新領地。
  • 今天是它們的節日!上海動物園的大象們憨態真可愛
    今天(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小編帶你一同走進上海動物園,看看大象們的日常生活。象宮是上海動物園歷史最為悠久的展館,始建於1955年,先後有17頭大象在象宮生活,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雌象版納,它是電影《捕象記》的主角,已於2018年病逝。上海動物園第一座展館象宮目前,象宮內生活著4頭大象,它們分別是版納的伴侶八莫,還有多多、莫莫和阿排。
  • 氣溫驟降 南寧動物園給怕冷動物「開小灶」(圖)
    記者 蘇華攝            氣溫驟降 動物園工作人員給怕冷動物開起「小灶」  連日來,南寧市的氣溫多維持在10攝氏度以下。1月17日,記者在南寧動物園看到,工作人員給怕冷的動物開起了「小灶」。4隻不到一歲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頰長臂猿,穿上了飼養員特製的毛衣,墊著棉布,「曬」取暖燈,烤取暖器。飼養員調侃地說,這標準不亞於五星級賓館。
  • 世界動物日,來上海動物園認識這些新生動物吧
    」,上海動物園的新生寶寶們也在國慶期間與市民遊客們見面,一起去認識一下它們吧。在上海動物園裡,就生長著這麼一群神奇的動物。經過400多天的漫長妊娠,9月8日下午,上海動物園南美貘「花花」順利產下一雄性幼仔,這是南美貘「花花」第三次生產,再次壯大了南美貘家族,目前小傢伙健康成長。 「花花」已經是三個幼仔的母親,母性強烈,生產和護理經驗也非常豐富。
  • 上海動物園防暑降溫大作戰
    東方網記者柏可林7月22日報導:出梅後,申城高溫酷暑步步逼近,上海開始進入35℃的"桑拿天"了,炎炎烈日下,動物們也承受著盛夏燥熱的考驗。為了保證動物可以順利健康地度過這炙熱的夏天,上海動物園的「鏟屎官」們用各種妙招為動物們防暑降溫。  動物避暑的方式多樣,但其中有一樣古老卻好用的避暑利器就是「冰」。
  • 韓國人為什麼都喜歡睡在地上,而不睡床呢?原因竟是因為這樣
    韓國人為什麼都喜歡睡在地上,而不睡床呢?原因竟是因為這樣相信很多人都很喜歡看劇,在韓劇中我們經常會看見一個現象就是韓國人無論是在吃飯還是閒聊的時候都喜歡盤腿坐在地上,家裡面是沒有那種很高的桌子全都是小低桌,而且韓國人睡覺也是直接從柜子裡面拿出毛毯和褥子在地上一鋪就直接睡了,所以很多人都有一種疑問,為什麼韓國人不買個床呢?難道睡地上不冷嗎?
  • 危險的時候已到來!暖身指南要知道!
    公眾號:脈絡養身 今天寒潮自北向南橫掃我國大部,帶來「速凍式」降溫和混合式雨雪,這是今冬來影響我國的最強寒潮過程。25個省會級城市氣溫都將創今冬新低,中東部也將迎近8年來最冷的跨年日。
  • 臺灣動物的大陸「暖爸」(圖)
    劉森林 攝中新網威海12月20日電 題:臺灣動物的大陸「暖爸」中新網記者 楊兵20日,中國北方城市威海最低溫度接近零下,威海劉公島國家森林公園裡的臺灣動物館舍卻很溫暖,獸醫師張玉穩耐心地測量館舍溫度,他就是這些臺灣動物的大陸「暖爸」。
  • 上海動物園的「金雞」不見了?原來它們......
    去到上海動物園突然發現錦雞園的「金雞」不見了!這是怎麼回事?打掃「金雞」展區上海動物園每年都會對「金雞」展區進行翻土殺菌,這是每年飼養管理的固定動作,經過一整年的飼養,展區的泥土中會滋生大量病菌和寄生蟲,大大提高了紅腹錦雞患病的風險。因此園方會將展區動物轉移,並進行整個展區的泥土消殺工作,保障紅腹錦雞來年有一個乾淨整潔的生活環境。
  • 上海鱷龜夜鷺泛濫 已成動物園「霸客」
    原本野生的夜鷺,如今把動物園當成了家。 /採訪對象供圖  晨報記者 鬱文豔  「鱷龜、夜鷺等動物在上海的數量已偏多,為了生態系統健康、平衡,需控制數量。」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站負責野生動物救護的霍克華表示,多年來,迫於「愛心」的壓力,動物園收容了不少鱷龜,有的重達20多斤。  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動物園還出現了收容鱷龜激增的情況,一個月內收容10多隻鱷龜。「這些鱷龜不少是小攤販利用市民的愛心而販賣的,有些只值二三十元,卻被賣到七八百元甚至上千元。」動物園相關負責人表示,收容飼養這些鱷龜無疑佔用了動物園原本要用於動物的資源。
  • ...大食蟻獸 上海動物園 能量飼料 中美貘 毛衣-上海頻道-東方網
    原標題:【探索】毛茸茸、胖嘟嘟……上海兩大動物園的萌物這樣禦寒!  據上海發布官方微信,今年首個寒潮來襲,很多小夥伴都過上了「空調+me more say/cool+火鍋」的禦寒標配生活。那動物園裡面的動物們過得怎麼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