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涼好個秋,今日立秋

2021-01-10 趣悅微視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人年輕的時候不知道憂愁的滋味, 喜歡登高遠望。

喜歡登高遠望, 為寫一首新詞無愁而勉強說愁。

現在嘗盡了憂愁的滋味, 想說卻說不出。

想說卻說不出, 卻說好一個涼爽的秋天呀!

讓我想起了這首詞的意境。。

人辛棄疾

(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佔。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顯示其卓越軍事才能與愛國熱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採納,並遭到打擊,曾長期落職閒居於江西上饒、鉛山一帶。韓侂胄當政時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在蘇軾的基礎上,大大開拓了詞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後人遂以「蘇辛」並稱。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軒詩文鈔辛稼存》。較為有名的作品有《青玉案 元夕》(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等。

賞析一

這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閒居帶湖時所作的一首詞。他在帶湖居住期間,閒遊於博山道中,卻無心賞玩當地風光。眼看國事日非,自己無能為力,一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題了這首詞。在這首詞中,作者運用對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個「愁」字,以此作為貫串全篇的線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淺意深,令人回味無窮。

詞的上片,著重回憶少年時代自己不知愁苦。少年時代,風華正茂,涉世不深,樂觀自信,對於人們常說的「愁」還缺乏真切的體驗。首句「少年不識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辛棄疾生長在中原淪陷區。青少年時代的他,不僅親歷了人民的苦難,親見了金人的兇殘,同時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鬥爭精神的鼓舞。他不僅自己有抗金復國的膽識和才略,而且認為中原是可以收復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趕出去的。因此,他不知何為「愁」,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發一點所謂「愁情」,他是「愛上層樓」,無愁找愁。作者連用兩個「愛上層樓」,這一疊句的運用,避開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帶起了下文。前一個「愛上層樓」,同首句構成因果複句,意謂作者年輕時根本不懂什麼是憂愁,所以喜歡登樓賞玩。後一個「愛上層樓」,又同下面「為賦新詞強說愁」結成因果關係,即因為愛上高樓而觸發詩興,在當時「不識愁滋味」的情況下,也要勉強說些「愁悶」之類的話。這一疊句的運用,把兩個不同的層次聯繫起來,上片「不知愁」這一思想表達得十分完整。

詞的下片,著重寫自己現在知愁。作者處處注意同上片進行對比,表現自己隨著年歲的增長,處世閱歷漸深,對於這個「愁」字有了真切的體驗。作者懷著捐軀報國的志願投奔南宋,本想與南宋政權同心協力,共建恢復大業。誰知,南宋政權對他招之即來,揮之即去,他不僅報國無門,而且還落得被削職閒居的境地,「一腔忠憤,無處發洩」,其心中的愁悶痛楚可以想見。「而今識盡愁滋味」,這裡的「盡」字,是極有概括力的,它包含著作者許多複雜的感受,從而完成了整篇詞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轉折。接著,作者又連用兩句「欲說還休」,仍然採用疊句形式,在結構用法上也與上片互為呼應。這兩句「欲說還休」包含有兩層不同的意思。前句緊承上句的「盡」字而來,人們在實際生活中,喜怒哀樂等各種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極度的高興轉而潛生悲涼,深沉的憂愁翻作自我調侃。作者過去無愁而硬要說愁,如今卻愁到極點而無話可說。後一個「欲說還休」則是緊連下文。因為,作者胸中的憂愁不是個人的離愁別緒,而是憂國傷時之愁。而在當時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況下,抒發這種憂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說,只得轉而言天氣,「天涼好個秋」。這句結尾表面形似輕脫,實則十分含蓄,充分表達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辛棄疾的這首詞,通過「少年」、「而今」,無愁、有愁的對比,表現了他受壓抑排擠、報國無門的痛苦,是對南宋統治的諷刺和不滿。在藝術手法上,「少年」是賓,「而今」是主,以昔襯今,以有寫無,以無寫有,寫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強調了今日的愁深愁大,有強烈的藝術效果。

賞析二

這首詞是作者帶湖閒居時的作品。通篇言愁。通過「少年」時與「而今」的對比,表現了作者受壓抑、遭排擠、報國無路的痛苦,也是對南宋朝廷的諷刺與不滿。

上片寫少年登高望遠,氣壯如山,不識愁為何物。無愁說愁,是詩詞中常見的文人習氣。下片寫而今歷盡艱辛,「識盡愁滋味」。「而今」二字,轉折有力,不僅顯示時間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經歷。在涉世既深又飽經憂患之餘, 進入「識盡愁滋味」的階段。 所謂「識盡」,一是愁多,二是愁深。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說,有的不便說,而且「識盡」而說不盡, 說之亦復何益? 只能「卻道新涼好個秋」了。比之少時的幼稚,這或許是老練成熟多了。其實「卻道」也是一種「強說」。故意說得輕鬆灑脫,實際上也是難以擺脫心頭的沉重抑塞。周濟說辛詞「變溫婉,成悲涼」。讀此詞者,當能辨之。

全詞構思新巧,平易淺近。濃愁淡寫,重語輕說。寓激情於婉約之中。含蓄蘊藉,語淺意深。別具一種耐人尋味的情韻。

賞析三

全詞通過回顧少年時不知愁苦,襯託「而今」深深領略了愁苦的滋味,卻又說不出道不出,寫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變化。

上片說,少年時代思想單純,沒有經歷過人世艱辛,喜歡登上高樓(層樓),賞玩景致,本來沒有愁苦可言,但是「為賦新詞」,只好裝出一副斯文樣子,勉強寫一些「愁苦」的字眼應景。上片生動地寫出少年時代純真幼稚的感情。「不識」寫少年人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愁」,十分真切。

下片筆鋒一轉,寫出歷盡滄桑,飽嘗愁苦滋味之後,思想感情的變化。「識盡愁滋味」概括了作者半生的經歷,積極抗金,獻謀獻策,力主恢復中原,這些不僅未被朝廷重視,反而遭受投降派的迫害、打擊。他這「愁」鬱結心頭已久,是很想對人傾訴一番,求得別人的同情和支持的,但是一想到朝廷昏庸黑暗,投降派把持政權,說了也於事無補,就不再說了。「欲說還休」深刻地表現了作者這種痛苦矛盾的心情,悲憤愁苦溢於言表。值得注意的是,「欲說還休」四字重複出現,用迭句的形式渲染了「有苦無處訴」的氣氛,加強了藝術效果,使讀者體會到,作者為國事憂愁,極端痛苦,竟至不能對人訴說,這是因為「恐言未脫口而禍不旋踵」(辛棄疾:《論盜賦札子》),作者實在有難言的苦衷啊!怎麼辦呢?只好「顧左右而言它」,「卻道天涼好個秋」句,意思就是說作者無可奈何,只得迴避不談,說些言不由衷的話聊以應景!

此詞構思巧妙,寫少年時無愁「強說愁」和諳練世故後滿懷是愁卻又故意避而不談,生動真切。此詞上下片裡的「愁」含義是不盡相同的。「強說」的是春花秋月無病呻吟的閒愁;下片說的是關懷國事,懷才不遇的哀愁。

在平易淺近的語句中,表現出作者內心深處的痛楚和矛盾,包含著深沉、憂鬱、激憤的感情,說明辛詞具有意境闊大,內容含量豐富的特色。

相關焦點

  • 即將立秋了,送上兩首名家詩詞,期盼天涼好個秋
    即將立秋了,送上兩首名家詩詞,期盼天涼好個秋,也祝願大家都能樂享秋天!立秋前一日覽鏡唐代: 李益萬事銷身外,生涯在鏡中。惟將兩鬢雪,明日對秋風。李益,字君虞,唐大曆四年中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因仕途失意,後棄官在燕趙一帶漫遊。詩人悲嘆年華蹉跎而志業無成,乃至無望。
  • 天涼好個秋!人間正道是滄桑
    天涼好個秋!人間正道是滄桑凜冬將至?強者無所謂季節!南方幾乎沒有秋天,轉眼就是冬至,但是我更願意覺得現在是秋天。秋天是個美好的季節,意味著收穫、成熟。秋收冬藏,四季輪迴,中國人對於節氣有著獨特的感悟,或許是天人合一,順應自然,以及農耕時代積澱的傳統。
  • 【美景】天涼好個秋!
    【美景】天涼好個秋!>孝感·大悟圖源:視覺中國此後天漸涼世間萬物迎來收穫收藏了一整個夏天的熾烈盡情揮灑都付與漫山遍野的秋色如畫、純淨的白這是秋的蒼涼
  • 辛棄疾的無奈,而今識盡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這首詞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閒居帶湖時所作。一日出外散心,走到博山道中,面對大好美景,卻提不起興致。一心想著報效祖國,收復失地,滿腔的熱血被潑了一盆冷水,千愁萬緒無處釋放,遂作此詞。詞的上片為追憶往昔時光,少年氣盛,樂觀自信,以為只要努力就可以拯救一切,命運把握在自己手中,何為愁味?登高望遠,詩興大發,故作深沉,無病呻吟,勉強說愁。
  • 卻道天涼好個秋!七句寫秋涼的古詩詞絕唱,千古名句寫作用得上!
    立秋過後,白天裡雖然還會酷熱難耐,但早晚已漸涼。這涼介於熱與冷之間的溫度,朝著冷的方向去,更帶著一絲絲的清冷。六首寫秋涼的古詩詞,或寫天氣,或抒心境,都是千古絕唱的名句。卻道天涼好個秋語出宋代辛棄疾《醜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而今識盡愁滋味。
  • 到底是什麼境遇才能寫出「卻道天涼好個秋」這樣的句子?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說不出的愁,是最愁少年時不懂愁,而為新詞賦予愁,現在愁盡識遍,想說卻又說不出,只能感嘆這秋天的涼意。我一直覺得,說不出的愁,是最愁。而這首詩,則充分的展現了這種難以言喻的憂愁。全詩用對比的手法,充分對比了少年時的天真與中年的滄桑。這中間發生的一切,令人唏噓不已。"卻道天涼好個秋"這一句,看似輕脫,瀟灑。
  • 辛棄疾:卻道天涼好個秋 無一字形容愁,卻將愁寫出了新境界!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年少的時候,不知道愁是什麼滋味,喜歡登高遠眺,為了寫新詞強行說愁。但而今嘗盡了愁苦滋味,想說愁卻說不出來了,只能說好一個涼爽的秋天啊!作者先回顧少年時不知愁苦,成功襯託出「而今」深深領略了愁苦的滋味。
  • 卻道天涼好個秋,一場場與秋的邂逅,一段段秋的記憶
    文/圖/旅行叄境界一場秋雨一場涼,幾場秋雨過後,天氣轉涼,大雁南飛,菊花怒放,月露清冷,梧葉飄零。望眼秋天,藍天清透,白雲悠然,一派秋高氣爽。踏著第一片飄零的落葉,秋風拂面,帶著絲絲涼意,拂卻了夏日的燥熱,帶來了秋日的斑斕。
  • 天涼,好個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一號書院,ID:YHSY-111】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天是迷人的,天高雲淡,楓葉似火。端一杯菊花酒,題一首楓葉愁,飲一盞寂寞的殘紅秋。獨坐,在這天涼的秋!
  • 我的世界:卻道天涼好個秋
    也許不恰當,但有點那種「卻道天涼好個秋」的感覺.第一次接觸MC,是1.6.2點版本,一進去就隨便玩玩,破壞方塊,造東西,明明不會玩卻根本停不下來,就是想在這個方塊世界裡玩。因為當時還是4年級,這個方塊世界和平常接觸的遊戲大不相同,然後慢慢地開始查攻略,發現這遊戲的玩法,然後製造工具,探險,直到發現了地獄,發現了末地,合成表也莫名其妙地就背下來了,最後發現地獄和末地。
  • 天涼好個秋:8月23日18時2分「處暑」
    『離離暑雲散,嫋嫋涼風起』,自此後,秋涼開始瀰漫,秋風漸起,天地清明,人們可以盡情擁抱陣陣涼爽,感受『天涼好個秋』。」趙之珩說。  「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處暑時節,秋意冉冉,從而開始一年之中最美好的秋高氣爽的時節。秋色宜人,秋雲飄逸,秋水瀲灩,秋日的美景在廣袤的大地上如水墨畫般鋪陳開來,五彩斑斕,令人遐想,讓人沉醉。
  • 欲說還休,天涼好個秋
    (原創:千嶺之松)秋,用一層更深一層的涼風退去酷暑的熱氣,邁著輕盈的腳步,悄悄地走了一半的路程了。秋的天空好高好藍,純淨得不帶一點兒雜質,白雲像一片片輕紗在湛藍的高空裡曼妙地舞動。蒼穹之下,人清氣爽,煩憂一掃而光,胸襟忽然變得開闊起來。放眼四望,漫山遍野的深綠中點綴著各種粉的紅的黃的花兒。
  • 宋詞裡一首非常憂愁的詞,卻道天涼好個秋,讀了令人感慨萬千!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辛棄疾是南宋非常重要的一位詞作者,儘管作為快要走到盡頭的宋朝,無論是在軍事、科技、教育等等方面,那都是不如北宋,但是還是湧現出了一大批的詩人和詞作者,他們同樣可以和北宋的一些詩人和詞人,分庭抗禮。辛棄疾便是與蘇軾被後人並稱為「蘇辛」,可見他在文學上的造詣,還是相當的了不起。
  • 【杏林微科普】天涼好個秋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走過了酷熱的夏季,這幾天我們迎來了涼爽的秋天!又是一年秋涼時。隨著氣溫的突降,突發「胸悶、胸痛、心慌、氣短、周身乏力」等心臟病疾患的病人一下子又多起來了!下面就一些大家關心的問題作如下解答。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 天涼好個秋,一場秋雨一場寒?一起來看四川雅安這座小城的精緻!
    天涼好個秋,雅安秋色惹人醉01 雨城出門在外,雅安是我國公認的「雨城」,一年有超200天都在下雨,不光經常下雨,而且天氣還變化莫測,明明上一秒晴空萬裡,下一秒就直接電閃雷鳴。不僅如此,隸屬雅安管轄的其中一個市區就叫做雨城區,這可以說是官方欽定,當真,沒毛病!
  • 12首秋日詩詞:木葉落,雁南飛,正是天涼好個秋
    秋分過後,秋越來越往深處走。也許是時節變化,也許是環境影響,儘管景色壯闊,但都會被詩人們以憂傷的格調表現出來: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尺寸年華,就該樂其樂,盡餘歡。秋天的天空很美,夜色更是如此。在秋分時節,閒下來,看看夜色,也是極美。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 立秋啦!老話說「公秋扇子丟,母秋熱死牛」是啥意思?涼快了!
    立秋啦!老話說「公秋扇子丟,母秋熱死牛」是啥意思?涼快了!明天是八月七日,迎來了立秋這個節氣!這標誌著炎熱夏天結束了,舒服秋天開始了,秋高氣爽的季節就要來臨了!但是大家都說,還別高興的太早,現在三伏天還沒有過去,夏季過後更還有秋老虎,很可能更熱的日子還在後面呢!
  • 農村諺語;「立了秋,把扇丟」,立秋以後就不熱了嗎?看完才懂
    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農村諺語;「立了秋,把扇丟」,立秋以後就不熱了嗎?農村的人們經過長期生活經驗總結出了很多的農村諺語,很多看起來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是確是平時生活經驗的總結,是生活中比較重要的組成部門。比如對於立秋的農諺:「立了秋,把扇丟」,這就是對於立秋時節的一個描述。那麼立秋天氣就是不熱了嗎?
  • 少年不識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秋,是美麗的季節,但卻又給人們帶來一些悽涼的感覺。樹葉由綠變黃,由黃變紅,雖然葉子知道這將是失去生命的最後時光,依然給天地留下美麗的記憶。秋,也是傷感的季節,是葉的時節。秋的葉是那樣的傷感,葉是那樣的多愁!秋風吹過,帶走了葉!一片一片不願離去的葉……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 天涼好個秋(散文)
    文 | 李固國「一層秋雨一層涼」,幾場秋雨過後,暑氣褪盡,秋高氣爽,樹葉兒也開始稀稀落落地飄了。早晨晚上,氣溫驟降,我出去轉轉,穿得單薄,一陣冷風過來,還忍不住打個哆嗦。白天尚好,不熱不冷,搬個馬扎,坐在河邊釣魚,再也不用躲避到樹蔭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