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啦!老話說「公秋扇子丟,母秋熱死牛」是啥意思?涼快了!

2021-01-08 小農人種地

立秋啦!老話說「公秋扇子丟,母秋熱死牛」是啥意思?涼快了!

明天是八月七日,迎來了立秋這個節氣!這標誌著炎熱夏天結束了,舒服秋天開始了,秋高氣爽的季節就要來臨了!但是大家都說,還別高興的太早,現在三伏天還沒有過去,夏季過後更還有秋老虎,很可能更熱的日子還在後面呢!那麼今天秋後氣溫究竟如何呢?氣象臺給不出答案,但是農村老人卻憑藉著「公秋熱死牛,母秋扇子丟」、「一日延天熱死人,九日延天熱不成」等俗語道破了玄機,大家都說今年秋老虎是母的,後面的日子都不會太熱了!

一、「公秋扇子丟,母秋熱死牛」

今年立秋時節為農曆6月十八日,恰逢雙數日,根據楊心佛先生在《金陵十記》中表述,可知今年是母秋,那麼也就是說今年會很熱嗎?

楊心佛先生在《金陵十記》:「單日公秋、雙日母秋」。

但是還有一個認可度更高的說法:白天立秋為陽,是「公秋」晚上立秋為陰,是「母秋」。

而今年立秋時間為上午的9:07,是白天,由此而看,今年是公秋,根據農村俗語:公秋扇子丟,母秋熱死牛」,今年立秋之後,應該是會比較涼快的!

但是公秋,母秋這一塊還是存在爭議的,所以涼快二字還不能夠坐實!我們再從另一句口口相傳的農諺,來揭秘真相!

二、「一日延天熱死人,九日延天熱不成」

什麼延天呢?古時候人們通常把立秋到未伏的天數叫做「延天」,而今年恰好有九天,按照農諺:「「一日延天熱死人,九日延天熱不成」來看的話,今年應該是熱不成的,過了立秋之後,溫度就會慢慢降下來了。

那麼農諺到底可不可信呢?我覺得是可信的,因為這些都是古人幾千年來經驗的總結,是經過時間的檢驗的,就好比如今的大數據分析一樣,能不準嗎?如果不準的話,應該早就淹沒在了歷史的垃圾堆裡了,更不會被人們口口相傳了。

三、立秋了,古人有兩不睡,值得學習

立秋時節已過,氣溫漸漸變冷,稍有不注意就會染上風寒溼邪,讓人腸胃不適!而古人留下的兩不睡,就非常值得我們學習,能夠讓人順利入秋!

第一、不睡涼蓆。涼蓆是夏天的必備,可持續給人體降溫,十分舒適;但過了立秋就把他收起來吧,這樣或能避免溼氣入體,讓身體更棒!

第二、不睡風口。在過去家裡沒空調的時候,夜晚就喜歡和父親一起睡風口上,十分涼快,但是入秋之後我們是從不睡風口的!因為即使反秋老虎很厲害,晚上也是會返涼的,稍不注意就會感冒!

寫在最後:

雖然農諺不一定完全準,但是入秋了的夜晚,會涼涼的,注意保暖防寒是非常重要的,剛入秋,不妨轉給自己的親友,讓其注意身體!

相關焦點

  • 立秋將至,俗語「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立秋如何分公母?
    作為二十四節氣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氣,在農村中關於立秋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立秋節氣相信大家都知道,但是立秋還能分公母很多人是第一次聽說,那麼立秋是如何分公母的呢?
  • 立秋將至,農諺:「立了秋,涼颼颼,哪裡有雨哪裡收」,有道理嗎
    導讀:立秋將至,農諺:「立了秋,涼颼颼,哪裡有雨哪裡收」,啥意思呢距離立秋節氣還有不到十天的時間,現在正值中伏階段,也被譽為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中伏是全年氣溫最高的時間段。這段時間的天氣,暑氣下沉陽光接近於直射,晝長夜短讓白天變得很漫長,也相當的炎熱,大家都是翹首以盼下一個節氣:立秋節氣的到來,立秋作為秋季的第一個節氣,雖然立秋之後天氣還會很熱,但明顯的可以感受出來,在早晚的時候,習習涼風會讓人感覺舒爽很多。農諺立了秋,涼颼颼,這句俗語有好多種的說法,因為立秋有不同的叫法,有的早立秋,晚立秋之說,還有公秋和母秋之分。
  • 俗語說「立了秋,蒲扇丟」,接下來還會熱多久呢?秋老虎還會來嗎
    俗語說「立了秋,扇子丟」!立秋是秋天裡的第一個節令,俗語有「秋者陰之氣始下,故天地萬物收!」這也代表著,氣溫也將由熱變涼,農作物也將進到收穫的季節!大家都知道,立秋也是有「三侯」,一曰冷風至;二曰白露生;三曰寒蟬鳴。
  • 立了秋,蒲扇丟!接下來還要熱多久?「秋老虎」啥時來?答案來了
    俗語說「立了秋,蒲扇丟」!立秋是秋天裡的第一個節氣,俗語有「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這也意味著,天氣也將又熱轉涼,莊稼也將進入豐收的季節!眾所周知,立秋也有「三侯」,一曰涼風至;二曰白露生;三曰寒蟬鳴。
  • 進入立秋後,今年秋老虎是公老虎還是母老虎?立秋又有哪些習俗呢
    進入立秋後,很多人都說立秋涼颼颼,其實不然,立秋並不是就代表著夏天結束,實際這個時候天氣會更加悶熱,在我們民間有著「熱在三伏,又有秋後一伏」的說法,另外在我們農村老輩人常說「秋老虎秋老虎」,它的意思就是說秋天最熱的一段時間,可是這秋老虎還被分成公老虎和母老虎,兩者在秋天出現將會感受到不同的意境,如果說秋老虎是公老虎,那麼立秋之後天氣就會讓人感覺到一絲的涼爽,但如果立秋之後是母老虎,那麼今後的一段時間將會十分的酷暑難耐
  • 物換星移幾度秋
    但立秋並不代表酷暑結束,農諺說:「三伏裡頭加一秋」,立秋後至少還有一伏的酷熱天氣。今年閏四月,立秋的時間正在中伏,中伏時間為20天,涼爽不起來,但畢竟夏秋交替,夜晚還是要涼快一些。  立秋節在農曆節中較為複雜,有公秋和母秋之分,有早秋、中秋、晩秋和順秋、反秋之分。
  • 農村諺語;「立了秋,把扇丟」,立秋以後就不熱了嗎?看完才懂
    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農村諺語;「立了秋,把扇丟」,立秋以後就不熱了嗎?農村的人們經過長期生活經驗總結出了很多的農村諺語,很多看起來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是確是平時生活經驗的總結,是生活中比較重要的組成部門。比如對於立秋的農諺:「立了秋,把扇丟」,這就是對於立秋時節的一個描述。那麼立秋天氣就是不熱了嗎?
  • 伏天到來,農村俗語:「秋包伏涼嗖嗖,伏包秋熱死狗」,啥意思?
    那麼農村俗語「伏包秋涼嗖嗖,秋包伏熱得哭」,什麼意思?秋包伏,這裡的秋指的是立秋,而如果立秋出現在末伏到來之前。那麼就是屬於「秋包伏」的年份,反之如果是立秋處在三伏天期間,那麼就是「伏包秋」。農村老人常說,如果是秋包伏的年份,那麼這個三伏天就會沒那麼熱,相對氣溫比較低。而如果是「伏包秋」的年份,那麼天氣會持續很熱,熱得人們受不了。那麼我們看看今年到底是屬於哪一個年份。
  • 立了秋,涼颼颼,莫要把扇丟
    今日就是2020年的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立秋了,今日在北方的大多數地方都有一點降雨,立秋之後最多半個月,早晚的溫差就會特別的明顯了,剛剛立秋我們還不會明顯的感覺到,有這麼一句諺語:早晨立秋涼颼颼,晚上立秋熱死牛。
  • 艾婉秀:「早立秋涼嗖嗖,晚立秋熱死牛」對大部分地區來說並不是很...
    有記者問今年立秋是不是早立秋。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室首席艾婉秀表示,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節氣,每年有固定的日期。我想你指的是氣象意義上的入秋早晚。今年的立秋時間從日曆上看是凌晨三點鐘,如果從時間劃分來說屬於早立秋,這是一種說法。但是也有另一種說法,那就是立秋的時間是出現在農曆6月還是7月,如果出現在6月是早立秋,出現在7月就是晚立秋。
  • 立了秋,為啥沒有涼颼颼?
    毒辣的太陽還掛在天上今天卻已經立秋了立秋之後為啥還這麼熱?說好的「立了秋,涼颼颼」呢?為什麼一出門還是這樣↓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表示秋季的正式到來。但是到了立秋節氣,只能表明天文上的秋天到來了,氣象意義上的秋天並沒有到達。
  • 大暑是什麼意思啊 2018大暑節氣過後過後幾天涼快一點
    太陽達到黃經120度 ,「小暑不算熱,大暑正伏天」,大暑時節常「極端的熱」,晴朗時酷熱難耐,陰雨時悶得難受 ,大暑當心中暑:主動喝水,出汗多可適當喝點鹽水;切莫貪涼,飲食清淡易消化。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大暑是什麼意思,還有隨著大暑的到來天氣還會熱多久,小編為您整理了有關大暑節氣的相關內容。
  • 俗語「秋敗茄子似毒藥,秋敗絲瓜勝良藥」,立秋後茄子不能吃嗎?
    今日早已是立秋後一個星期了,可是這氣溫並沒有一絲秋季的清涼,仍然炎熱極其。立秋後不但平均氣溫高,因為降雨降低,氣體也會越來越乾躁起來,在飲食搭配上應分外留意。在農村中有關秋天飲食搭配的俗話有很多,例如今日說起到的俗話「秋敗茄子似慢性毒藥,秋敗絲瓜勝靈丹妙藥」,那麼這句話俗話代表什麼意思呢?
  • 即將立秋了,送上兩首名家詩詞,期盼天涼好個秋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雖然秋老虎依然強勢不減,但暑去涼來、月明風清,人們頓時就會覺得神清氣爽,心情也無比舒暢。唐代的白居易曾深情吟誦,「嫋嫋簷樹動,好風西南來」;宋代的劉翰也有詩讚美立秋,「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雲淡風輕、情韻悠長,也令人寧靜恬淡,快樂逍遙。
  • 立秋已至,和你共盼一枕新涼一扇風
    導語:立秋到了,天氣就會涼快嗎?且看今天的文章揭曉答案,還有眾多立秋習俗等你解鎖……秋包伏,熱得哭說起「秋天」,仿佛一陣微涼的秋風就吹散了暑熱,拂過耳邊。可是,立秋到了,天氣卻不一定涼快。有一句農諺是這樣說的:「伏包秋涼悠悠,秋包伏熱得哭。」伏包秋,就是立秋入末伏。秋包伏,則是立秋到了,末伏還沒來。今年的伏天「超長待機」,8月7日就立秋,8月15日才到末伏。所以,今年是典型的秋包伏,過了立秋,天氣還是會很熱。按中醫的說法,立秋到秋分這一段日子叫「長夏」。《黃帝內經·素問》說:「長夏勝冬。」
  • 看看古人筆下的立秋詩詞,夜來一雨將秋至,今晚蟬聲始報秋
    立秋,是農曆24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此日標誌著暑秋交替,自此之後,陽消陰長,夏季將盡。關於立秋有種說法是「一葉知秋」,《夢粱錄》記載,在宋代的立秋這一天,宮中會將梧桐樹植於殿下,等到立秋的時辰一到,太史官便穿禮服、執朝笏高聲奏曰:「秋來。」這時梧桐葉應聲飛落一二片,以報秋意。
  • 今日幾點立秋 2019立秋會下雨嗎?立秋三候是什麼有什麼含義
    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立秋時,北鬥指向西南。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後,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  「立秋」帶來的首先是天氣的變化。從這一天開始,天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逐漸下降,正如諺語所說:「立秋之日涼風至」,「早上立了秋,晚上涼颼颼」。
  • ,感慨往復的秋
    每一個秋初,必定遇著一個很像酷夏的農曆節,那就是處暑。立秋後才處暑,說明酷夏仍在,是正處在暑的最鼎盛,也是末尾的階段。在這個時候,你在中國南方,想要感受到清涼的秋意,就如爬上樹找魚,不是文不對題,而是南方的秋,非得要秋老虎之後,無論是天氣還是郊野的草木,才會有那麼一些秋的味兒。
  • 農村俗話「收秋不收秋,先看五月二十六」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比如有一句是這樣說的:收秋不收秋,先看五月二十六。很多人冷不丁看到這句話時會茫然不解,下意識地認為這個五月二十六應該是個很重要的日子,但其實這一天普普通通。那我們就會感覺奇怪了,既然這是個普通日子,為啥會有這麼一句話呢?我們就來說一下這句話的意思和為什麼要這麼說,然後說一下有沒有道理。
  • 民間說法「睜眼秋」、「閉眼秋」是什麼意思,今年又是什麼秋?
    今年立秋時間在今天上午九點零六分,按照老傳統,民間有睜眼秋和閉眼秋的說法,上午立秋為閉眼秋,下午溜秋即為閉眼秋。兩者的區別是,睜眼秋的秋老虎會比較溫順,天氣會相對比較涼爽,閉眼秋的天氣則會持續酷熱。立秋這天,民間還有貼秋膘的習俗,不少人認為經歷苦夏,損耗太多精力,需要以肉補標來進補。不過醫生表示,此時大量進補食品會加重腸胃負擔。立秋之後的飲食還是應該以潤燥為主。適當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幫助胃腸道功能的恢復,比如說山藥、芡實。此外,中醫認為立秋後養生,還要注意三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