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到來,農村俗語:「秋包伏涼嗖嗖,伏包秋熱死狗」,啥意思?

2021-01-09 鄉村波比

現在已經是炎熱三伏天了,現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開始持續高溫,而且華南、華中多地白天氣溫最高可以達到38℃。持續悶熱天氣來臨,伏天期盼有雨能夠帶給人們一絲絲涼意。而三伏天當中人們也更加關注農業,特別是很多農作物現在正處於生長階段,天氣變化對於農作物生長影響很大。

在以前農村人們經常通過農村諺語來表達對於氣候的預測,這些都是人們生活經驗的總結。那麼農村俗語「伏包秋涼嗖嗖,秋包伏熱得哭」,什麼意思?

秋包伏,這裡的秋指的是立秋,而如果立秋出現在末伏到來之前。那麼就是屬於「秋包伏」的年份,反之如果是立秋處在三伏天期間,那麼就是「伏包秋」。

農村老人常說,如果是秋包伏的年份,那麼這個三伏天就會沒那麼熱,相對氣溫比較低。而如果是「伏包秋」的年份,那麼天氣會持續很熱,熱得人們受不了。那麼我們看看今年到底是屬於哪一個年份。

今年的三伏天時間段為:初伏:7月16-7月25日;中伏:7月26-8月14;末伏:8月15日-8月24日。而今年立秋是8月7日,即農曆六月十八。它處在三伏天的中伏階段,那麼今年就屬於「伏包秋」的年份。

伏包秋熱得哭,根據農村的俗語,那麼今年天氣會比較熱。其實從科學角度來說,目前我國受到副熱帶高壓影響,同時多地強對流天氣頻繁。

進入三伏天以後各地氣溫迅速升高,而且空氣中水分比較多,潮溼又炎熱的天氣混合在一起讓人感覺很難受。

現在三伏天已經過了幾天了,相信人們也能充分感受到這種酷熱。這期間就需要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同時多喝水、多鍛鍊,保持一個良好的精神和姿態迎接三伏天的到來吧!

伏天到來,農村俗語:「秋包伏涼嗖嗖,伏包秋熱死狗」,什麼意思?您了解了嗎?

相關焦點

  • 老話說「公秋扇子丟,母秋熱死牛」是啥意思?涼快了!
    老話說「公秋扇子丟,母秋熱死牛」是啥意思?涼快了!明天是八月七日,迎來了立秋這個節氣!這標誌著炎熱夏天結束了,舒服秋天開始了,秋高氣爽的季節就要來臨了!但是大家都說,還別高興的太早,現在三伏天還沒有過去,夏季過後更還有秋老虎,很可能更熱的日子還在後面呢!那麼今天秋後氣溫究竟如何呢?
  • 立秋將至,俗語「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立秋如何分公母?
    立秋節氣的到來,意味著悶熱的天氣會慢慢退去,秋高氣爽的天氣在不久之後就會到來。作為二十四節氣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氣,在農村中關於立秋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立秋節氣相信大家都知道,但是立秋還能分公母很多人是第一次聽說,那麼立秋是如何分公母的呢?
  • 今天開始入伏了,俗語「伏天六件事,頭件吃叫雞」你知道啥意思嗎
    今天開始入伏了,俗語說「伏天六件事,頭件吃叫雞」,你知道啥意思嗎伏其實就是暑的意思,其意味著氣溫開始慢慢升高,整個氣候狀態呈現出高溫多雨的特點,在我國伏一般有三個,初伏的界定一般會用到「夏至三庚數初伏」,末伏的界定一般會用到「立秋一庚數末伏」,中伏則是處在初伏和末伏的中間。
  • 伏了聲聲又一秋
    最感興趣的,是伏了的聲聲嘶鳴。 初聽伏了,我驚訝於它的高亢激越。高一聲低一聲,長一聲短一聲,急急忙忙狀,歇斯底裡態,為滿眼青綠的鄉村增添了別樣的韻味。吵得久了,能應景地聽成各種意境:少年時,聽著很像從老街路過的救護車,「嘀嘟嘀嘟」地彰顯著分秒必爭的急促;後來,又像電視裡那弓腰駝背的打更者,拼盡全力吆喝「天乾物燥,小心火燭」;很多時候,又像課堂裡的老師,邊敲桌子邊喊「伏天完了,伏天完了」,提醒我們珍惜時間,努力學習。
  • 農村諺語;「立了秋,把扇丟」,立秋以後就不熱了嗎?看完才懂
    大家好,這裡是「鄉村波比」,每日點評農村大小事,更有趣味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三農趣事,農村新鮮事,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呀!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農村諺語;「立了秋,把扇丟」,立秋以後就不熱了嗎?農村的人們經過長期生活經驗總結出了很多的農村諺語,很多看起來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是確是平時生活經驗的總結,是生活中比較重要的組成部門。比如對於立秋的農諺:「立了秋,把扇丟」,這就是對於立秋時節的一個描述。那麼立秋天氣就是不熱了嗎?今年立秋到來的時間是2019年的08月08日,也就是今年的農曆七月初八。現在距離立秋就僅僅不到一周的時間了,但是現在各地天氣依然非常炎熱。
  • 「夏至無雨三伏熱」啥意思?今年的伏天熱不熱?古人的經驗之談
    導讀:「夏至無雨三伏熱」啥意思?今年的伏天熱不熱?古人的經驗之談在6月21日迎來了夏至節氣,並且今年的夏至節氣還是父親節重合了,同時在昨天不少地區還出現了「日全食」的現象,一時間就昏天黑地了。那夏至節氣已經到了,俗語「夏至無雨三伏熱」是什麼意思?今年哪天入伏,伏天熱不熱呢?我們從古人的經驗之談中來找找答案。夏至三庚數頭伏夏至節氣到了,那也就意味著伏天就要到了。而民間也有一句判斷何時入伏的順口溜,即「夏至三庚數頭伏」。它的意思是說夏至節氣以後,第三個庚日就要入伏了。其中庚日是10個天幹中的第七個。
  • 俗語說「立了秋,蒲扇丟」,接下來還會熱多久呢?秋老虎還會來嗎
    俗語說「立了秋,扇子丟」!立秋是秋天裡的第一個節令,俗語有「秋者陰之氣始下,故天地萬物收!」這也代表著,氣溫也將由熱變涼,農作物也將進到收穫的季節!大家都知道,立秋也是有「三侯」,一曰冷風至;二曰白露生;三曰寒蟬鳴。
  • 農村俗話「收秋不收秋,先看五月二十六」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農諺是存在於農村、流傳於農村的一種特殊表達方式,這類俗話有簡單易懂、朗朗上口等優點,目的是為了指導或者預測莊稼長勢和收成。從某些方面來說,這是我國農民在長期的農業勞動中,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導致這些俗話產生的理由很多,有相應道理的也不少,但也有很多具有時代色彩。比如有一句是這樣說的:收秋不收秋,先看五月二十六。
  • 農村俗語「秋敗茄子似毒藥,秋敗絲瓜勝良藥」,是什麼意思?
    直白的講,這句農村俗話的點在「敗」字,是指衰敗抽稍經霜打的茄子和絲瓜,並不是立秋後的茄子和絲瓜就屬於此範疇。所以,通俗點講,這句老話的意思是:老秋裡被嚴霜打過的僵硬苦澀茄子不能吃,而老秋裡經嚴霜打過的絲瓜,卻是一味好藥。阿兮個人認為,這句話還是很科學的,也符合實際生活,只不過很多人將「秋敗」誤以為是立秋後,才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歧義而已。
  • 立了秋,蒲扇丟!接下來還要熱多久?「秋老虎」啥時來?答案來了
    俗語說「立了秋,蒲扇丟」!立秋是秋天裡的第一個節氣,俗語有「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這也意味著,天氣也將又熱轉涼,莊稼也將進入豐收的季節!眾所周知,立秋也有「三侯」,一曰涼風至;二曰白露生;三曰寒蟬鳴。
  • 處暑即「出暑」 老北京吃鴨賞秋正當時
    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處暑的到來,標誌著暑氣漸消,炎熱的夏天就要過去了。不過由於我國地理位置的緣故,我們還會在處暑節氣過後迎來短暫的「秋老虎」,即立秋後的氣溫短期回熱現象,所以,雖然夏天漸漸遠去,但還是要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哦。  在我國許多地方,處暑意味著涼秋的開始。從這一天以後,我國大部分地區溫差增大、晝暖夜涼,因此在飲食上我們也要從炎熱夏季的飲食習慣,轉為秋季養護。
  • 農村俗語:「冬至天不涼,來年賣瓦房」,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冬至天不涼,來年賣瓦房」。當我看到這句俗語後,著實是思索了良久,但不管怎麼思索,還是不能夠思索出這句俗語所要表述的意思來,於是,只好在網上向網友詢問,通過詢問,我才知道這句俗語所要表述的意思是這樣的: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在太陽到達黃經270°時開始,一般在每年公曆的12月22日左右。由於在周朝的時候冬至為新年元旦,因此,冬至又被稱為「冬節」。
  • 立秋將至,農諺:「立了秋,涼颼颼,哪裡有雨哪裡收」,有道理嗎
    導讀:立秋將至,農諺:「立了秋,涼颼颼,哪裡有雨哪裡收」,啥意思呢距離立秋節氣還有不到十天的時間,現在正值中伏階段,也被譽為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中伏是全年氣溫最高的時間段。這段時間的天氣,暑氣下沉陽光接近於直射,晝長夜短讓白天變得很漫長,也相當的炎熱,大家都是翹首以盼下一個節氣:立秋節氣的到來,立秋作為秋季的第一個節氣,雖然立秋之後天氣還會很熱,但明顯的可以感受出來,在早晚的時候,習習涼風會讓人感覺舒爽很多。農諺立了秋,涼颼颼,這句俗語有好多種的說法,因為立秋有不同的叫法,有的早立秋,晚立秋之說,還有公秋和母秋之分。
  • 臘月到來,農村俗語「臘月遇三白,豬狗不吃黑」,啥意思?
    農村到處都充滿了過年的熱鬧氣氛,而這時候外出打工的人們也陸陸續續返鄉。今年冬季比較寒冷,如今正是處於三九四九階段,人們常說「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三九四九冰上走」。而隨著寒冬臘月的到來,農村老人常說「臘月遇三白,豬狗不吃黑」,這是什麼意思?對於以前農村而言,人們最為期盼的就是來年農作物收成好不好,來年能否獲得大豐收。
  • 農村俗語「男怕八月,女怕臘月」是啥意思?
    了解三農大百科,來自我們身邊的農村事,大家好,我是花姐妹看世界!和你們一樣關注農村事件。鄉村裡流傳著許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都是老一輩人們在生活、勞動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這句俗語的涵蓋面很廣,很多都與我們的生活有關,如今天要講的「男怕八月,女怕臘月」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
  • 農村老人常說「秋敗茄子似毒藥,秋敗絲瓜勝良藥」,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瓜果蔬菜什麼的特別的多,農村很多戶人家,他們家裡都開墾有地,然後種植一些瓜果蔬菜什麼的。在這些疏蔬菜中最常見的兩種蔬菜就是茄子和絲瓜,茄子和絲瓜都能用來炒菜,味道也非常不錯,而且絲瓜的瓜瓤處理一下還能用來做刷鍋的東西。所以說家裡如果種有這兩種作物的話,那真的是太好了。
  • 農村俗語「六月韭臭死狗,二八韭佛開口」是啥意思?其中大有講究
    但是最近這幾年很多在大城市生活的朋友都開始懷念起了農村裡面的生活,城市裡面的生活壓力和生活節奏都是非常之快的,而農村卻是人與大自然能夠和諧相處的地方,農村的生活快樂而又簡單,我們平常想吃什麼了就可以直接去菜地裡面摘,比起城市裡面嘈雜的生活要好太多了。
  • 立了秋,為啥沒有涼颼颼?
    毒辣的太陽還掛在天上今天卻已經立秋了立秋之後為啥還這麼熱?說好的「立了秋,涼颼颼」呢?為什麼一出門還是這樣↓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表示秋季的正式到來。但是到了立秋節氣,只能表明天文上的秋天到來了,氣象意義上的秋天並沒有到達。
  • 農村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之所以流傳千年,肯定有他存在的意義,這些俗語凝聚著先人們的智慧,由於是農村俗語,所以書本上很少能看見,生活在農村,就會發現這些俗語無時不刻的被傳誦著,比如這句『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啥意思?有道理嗎?
  • 正值臘月,農村俗語「臘月立春頭,狗豬不吃黑」,今年啥時立春?
    導讀:正值臘月,農村俗語「臘月立春頭,狗豬不吃黑」,今年啥時立春?現在正值寒冬臘月,也是全年最為寒冷的季節,隨著大寒的臨近,春節也在不遠處向我們招手,今年的大寒節氣恰逢臘八節,大寒和臘八是在同一天,臘八是固定的,每年的農曆臘月初八就是臘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