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將至,農諺:「立了秋,涼颼颼,哪裡有雨哪裡收」,有道理嗎

2021-01-13 棒奔霸

導讀:立秋將至,農諺:「立了秋,涼颼颼,哪裡有雨哪裡收」,啥意思呢

距離立秋節氣還有不到十天的時間,現在正值中伏階段,也被譽為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中伏是全年氣溫最高的時間段。這段時間的天氣,暑氣下沉陽光接近於直射,晝長夜短讓白天變得很漫長,也相當的炎熱,大家都是翹首以盼下一個節氣:立秋節氣的到來,立秋作為秋季的第一個節氣,雖然立秋之後天氣還會很熱,但明顯的可以感受出來,在早晚的時候,習習涼風會讓人感覺舒爽很多。

農諺立了秋,涼颼颼,這句俗語有好多種的說法,因為立秋有不同的叫法,有的早立秋,晚立秋之說,還有公秋和母秋之分。所以立秋的時間階段不同,帶來的氣溫變化也會各不相同。

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這裡說的早立秋,有兩個方面,一個指的是日期,因為立秋節氣雖然在公曆的時間比較固定,但在農曆上的立秋,會根據每年的節氣、閏月演變,會出現在不同的時期,有的時候會在農曆的六月出現,有的時候會在農曆的七月份出現,所以把六月份出現的立秋,就叫做了早立秋。

還有一種說法是立秋不但分早晚,還分公母,也被叫做公秋涼爽母秋熱。按照民間的說法,白天為陽,夜間為陰,所以立秋發生再白天是公秋,發生在晚上則是母秋,按照早立秋晚立秋的說法也跟這個基本上相同。今年的立秋節氣是在農曆的六月十八09時06分,所以也是典型的公秋、早秋,所以今年立秋之後的天氣會出現明顯的變化,涼颼颼的天氣將會很快的到來。如果立秋之後在遇到三場雨,那麼夏天的衣物就要放起來了。因為一場秋雨一場寒。也被叫做秋後三場雨,夏衣高掛起。

哪裡有雨哪裡收:這句大白話也是多年的經驗積累而來。立秋之後,秋糧正值灌漿期間,這個時間階段,不但需要很高的溫度,而且需要相應的降雨,才能讓莊稼籽粒飽滿,取得豐收。立秋之後天氣並不會馬上變得涼快起來,而是還需要再熱上大約三十天左右的時間,才會逐漸感覺到氣溫的明顯下降。而這個時候的降雨,不但能夠補充土壤的水分,讓莊稼灌漿飽滿,也能夠讓晝夜溫差開始拉開,晝夜溫差的加大,會讓農作物的澱粉開始積累更多,從而更利於成熟。能夠很好的縮短收穫的時間。

立了秋,涼颼颼,哪裡有雨哪裡收,經過了一個夏季的生長,農作物也到了臨近收穫的最緊要關頭,這個時候如果下上幾場透雨。肯定會帶來一個好的豐收,所以農村這句老話還是具有一定道理存在的,對此你怎麼看?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立了秋,涼颼颼,莫要把扇丟
    今日就是2020年的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立秋了,今日在北方的大多數地方都有一點降雨,立秋之後最多半個月,早晚的溫差就會特別的明顯了,剛剛立秋我們還不會明顯的感覺到,有這麼一句諺語:早晨立秋涼颼颼,晚上立秋熱死牛。
  • 立了秋,為啥沒有涼颼颼?
    毒辣的太陽還掛在天上今天卻已經立秋了立秋之後為啥還這麼熱?說好的「立了秋,涼颼颼」呢?為什麼一出門還是這樣↓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表示秋季的正式到來。但是到了立秋節氣,只能表明天文上的秋天到來了,氣象意義上的秋天並沒有到達。
  • 農村俗話「收秋不收秋,先看五月二十六」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農諺是存在於農村、流傳於農村的一種特殊表達方式,這類俗話有簡單易懂、朗朗上口等優點,目的是為了指導或者預測莊稼長勢和收成。從某些方面來說,這是我國農民在長期的農業勞動中,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導致這些俗話產生的理由很多,有相應道理的也不少,但也有很多具有時代色彩。比如有一句是這樣說的:收秋不收秋,先看五月二十六。
  • 農村諺語;「立了秋,把扇丟」,立秋以後就不熱了嗎?看完才懂
    大家好,這裡是「鄉村波比」,每日點評農村大小事,更有趣味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三農趣事,農村新鮮事,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呀!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農村諺語;「立了秋,把扇丟」,立秋以後就不熱了嗎?比如對於立秋的農諺:「立了秋,把扇丟」,這就是對於立秋時節的一個描述。那麼立秋天氣就是不熱了嗎?今年立秋到來的時間是2019年的08月08日,也就是今年的農曆七月初八。現在距離立秋就僅僅不到一周的時間了,但是現在各地天氣依然非常炎熱。以今日南方地區為例,白天多地平均氣溫高達37℃,而且中途還伴隨著狂風大雨。可以說在每年的炎熱夏季,天氣高溫悶熱,農民外出幹活沒多久便一身溼透。
  • 立秋啦!老話說「公秋扇子丟,母秋熱死牛」是啥意思?涼快了!
    氣象臺給不出答案,但是農村老人卻憑藉著「公秋熱死牛,母秋扇子丟」、「一日延天熱死人,九日延天熱不成」等俗語道破了玄機,大家都說今年秋老虎是母的,後面的日子都不會太熱了!一、「公秋扇子丟,母秋熱死牛」今年立秋時節為農曆6月十八日,恰逢雙數日,根據楊心佛先生在《金陵十記》中表述,可知今年是母秋,那麼也就是說今年會很熱嗎?
  • 臘月將至,「臘月見三白,來年好收麥」是啥意思?有道理麼?
    過了陽曆年,臘月將至,也進入2021辛丑無春年春節倒計時。老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就是指每年農曆的最後一個月。只是臘月並不一定單指農曆十二月,因為一旦農曆一年中出現兩個十二月,則第一個月叫「十二月( 臘月)」,第二個十二月叫「閏十二月( 閏臘月)」。
  • 今日幾點立秋 2019立秋會下雨嗎?立秋三候是什麼有什麼含義
    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立秋時,北鬥指向西南。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後,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  「立秋」帶來的首先是天氣的變化。從這一天開始,天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逐漸下降,正如諺語所說:「立秋之日涼風至」,「早上立了秋,晚上涼颼颼」。
  • 俗語說「立了秋,蒲扇丟」,接下來還會熱多久呢?秋老虎還會來嗎
    俗語說「立了秋,扇子丟」!立秋是秋天裡的第一個節令,俗語有「秋者陰之氣始下,故天地萬物收!」這也代表著,氣溫也將由熱變涼,農作物也將進到收穫的季節!大家都知道,立秋也是有「三侯」,一曰冷風至;二曰白露生;三曰寒蟬鳴。
  • 進入立秋後,今年秋老虎是公老虎還是母老虎?立秋又有哪些習俗呢
    昨天是立秋,也就是24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當然現在的年輕人也不可能會在意這些節氣了,因為現在有日曆和天氣預報,其實在以前的這節氣所代表的不單單指是季節或者節氣的變化那麼簡單,它還代表著萬物的的一種演變,比如說秋收的時候,一般這個時候都會比較悶熱,小到吃什麼大到農民什麼時間收糧食,就好比一個指針一般
  • 物換星移幾度秋
    《爾雅·釋天》:「秋為旻天。」謝靈運《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發都》詩:「秋岸澄夕陰,火旻團朝露。」  《詩經·王風·採葛》:「一日不見,如三秋兮。」陸機《輓歌》之一:「三秋猶足收,萬世安可思。」詩句中的三秋均指秋天。因為古時七月為孟秋,八月為仲秋,九月為季秋,故有三秋之說。整個秋季為90天,共分九旬,故秋天又有「九秋」之稱。
  • 農村老農民說,收秋不收秋全看五月二十六,說的是什麼道理?
    問:農村老農民說,收秋不收秋,全看五月二十六,說的是什麼道理?農曆的五月二十六是小神爺陳光蕊與龍女結婚的日子,陳玄奘的父親陳光蕊被稍公劉洪打落水中後,又被龍王救起,因陳光蕊長的一表堂堂,龍王就把寶貝女兒龍女許配給他,成婚那天正是五月二十六。
  • 立秋將至,俗語「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立秋如何分公母?
    作為二十四節氣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氣,在農村中關於立秋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立秋節氣相信大家都知道,但是立秋還能分公母很多人是第一次聽說,那麼立秋是如何分公母的呢?
  • 小寒將至,「小寒暖立春雪,小寒寒驚蟄暖」,農諺預測開春冷暖
    小寒將至,「小寒暖立春雪,小寒寒驚蟄暖」,農諺預測開春冷暖文/農夫也瘋狂2019年的元旦小長假已經結束了,再過幾天就要迎來今冬倒數第二個節氣——小寒了。今年的小寒節氣是在1月6日,農諺說「小寒節,十五天,七八天處三九天」,意思是指小寒節氣一共有十五天,其中有七八天是在三九天期間。正所謂「數九寒天,冷在三九」,一年中最冷的也就是在三九天了,所以小寒節氣一到,也要進入到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了。在農村裡還流傳著「小寒暖立春雪,小寒寒驚蟄暖」的農諺,其說的是什麼意思呢?老農民說這些農諺可以預測開春天氣冷暖!
  • 農諺「一雪蟲無蹤,二雪來年豐」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有道理嗎?這是一句古老的農諺。在農村,關於下雪的農諺,枚不勝舉,如:「小雪不見雪,大雪滿天飛」、「今年麥蓋三層被,明年枕著饅頭睡」、「頭九雪、九九熱」、「今年冬天不下雪,明年夏天無小麥」。雪是和風、雨一樣,是自然界中一種自然現象,是一種氣候現象,但是雪反應了自然界中氣候變化的規律性。天上下雪,與地球的自轉、公轉有關,與大氣循環有關,與季節變化有關,能夠反應氣候變化的規律性。
  • 立了秋,蒲扇丟!接下來還要熱多久?「秋老虎」啥時來?答案來了
    俗語說「立了秋,蒲扇丟」!立秋是秋天裡的第一個節氣,俗語有「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這也意味著,天氣也將又熱轉涼,莊稼也將進入豐收的季節!眾所周知,立秋也有「三侯」,一曰涼風至;二曰白露生;三曰寒蟬鳴。
  • 立秋已至,和你共盼一枕新涼一扇風
    導語:立秋到了,天氣就會涼快嗎?且看今天的文章揭曉答案,還有眾多立秋習俗等你解鎖……秋包伏,熱得哭說起「秋天」,仿佛一陣微涼的秋風就吹散了暑熱,拂過耳邊。可是,立秋到了,天氣卻不一定涼快。有一句農諺是這樣說的:「伏包秋涼悠悠,秋包伏熱得哭。」伏包秋,就是立秋入末伏。秋包伏,則是立秋到了,末伏還沒來。今年的伏天「超長待機」,8月7日就立秋,8月15日才到末伏。所以,今年是典型的秋包伏,過了立秋,天氣還是會很熱。按中醫的說法,立秋到秋分這一段日子叫「長夏」。《黃帝內經·素問》說:「長夏勝冬。」
  • 今日立秋,農村俗語「雷打秋冬半收」是啥意思?立秋打雷不好嗎?
    今天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節氣,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告別酷熱的夏季,迎來涼爽的秋季。立秋不僅代表著秋季的開始,也意味著收穫季節的到來,所以在農村中關於立秋節氣的俗語有很多,其中有很多是和立秋當天的天氣有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雷打秋,冬半收」,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立秋打雷不好嗎?
  • 農村老話說鵝叫風,鴨叫雨,雞曬翅膀天下雨,這些說法有道理嗎
    關於農村老話「鵝叫風,鴨叫雨,雞曬翅膀天下雨」,是過去民間的一句氣象農諺俗語,非常有道理。也是幾千年以來民間預測天氣的根據。下面就簡單聊一下:關於「鵝叫風,鴨叫雨」,意思是說:如果院裡院外不到餵食飯點的家鵝突然興奮的拍打翅膀不停叫喚的話,可能就會是颳風的前兆。而如果是鴨子興奮的亂叫,則可能意味著馬上要變天下雨了!
  • 冬至將至,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摘要:冬至將至,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文/農夫也瘋狂在小時候就會背誦《二十四節氣歌》了,現在的很多小朋友也應該會背誦。「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如今大雪節氣已經到了,馬上就要迎來冬至了。
  • 秋風吹雨過南樓一夜新涼是立秋 今日立秋了
    秋風吹雨過南樓一夜新涼是立秋 今日立秋了時間:2019-08-08 11:4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 秋風吹雨過南樓一夜新涼是立秋 今日立秋了 風初至 侍弄庭前的花朵 晶瑩的水珠滴在荷葉之上 如美人初醒 嬌憨美好的模樣 如這初秋氣候般溫柔 立秋已至 夏熱未退 對你的感情依舊深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