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農村老農民說,收秋不收秋,全看五月二十六,說的是什麼道理?
農曆的五月二十六是小神爺陳光蕊與龍女結婚的日子,陳玄奘的父親陳光蕊被稍公劉洪打落水中後,又被龍王救起,因陳光蕊長的一表堂堂,龍王就把寶貝女兒龍女許配給他,成婚那天正是五月二十六。龍女的弟弟們也就是陳光蕊的小舅子們天天總是拿陳光蕊開耍,他跟龍王說了,龍王就給了他一個吡牙咧嘴的假面具,小舅子們再跟他鬧,就把面具戴上嚇他們,但告訴他千萬不要笑。陳光蕊戴上面具,龍子的再鬧就被嚇跑了。陳光蕊忍不住一笑,這面就摘不下來了。從此,陳光蕊就永遠是呲牙咧嘴的兇相了。
因陳光蕊能嚇跑小龍們,他就成了鎮水的小神爺,很多地方都為他蓋有小神廟。
每年到農曆五月,都是決定旱澇的時候,不是大旱就是大澇,所以有句俗語,叫"大旱不過五月十三″,而過了五月二十頭,更是"大旱東風不下雨,大澇北風不晴天″。
所以過去每到五月二十六,小神爺和小神奶奶的結婚紀念日,人們都會從小神廟裡抬出小神爺陳光蕊和小神奶奶龍女遊街,求雨或退水,給小神爺手裡拿著禾苗,人們前面抬著小神爺,後面二人抬水筲,一人拿柳枝蘸水甩在路兩旁,再後面就是抬著鑼鼓敲打的。
小神爺遊完街,就要下雨了,大旱解除,如果是大澇也穩定了。所以說"收秋不收秋,全看五月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