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農民說,收秋不收秋全看五月二十六,說的是什麼道理?

2021-01-10 三農小冤家

問:農村老農民說,收秋不收秋,全看五月二十六,說的是什麼道理?

農曆的五月二十六是小神爺陳光蕊與龍女結婚的日子,陳玄奘的父親陳光蕊被稍公劉洪打落水中後,又被龍王救起,因陳光蕊長的一表堂堂,龍王就把寶貝女兒龍女許配給他,成婚那天正是五月二十六。龍女的弟弟們也就是陳光蕊的小舅子們天天總是拿陳光蕊開耍,他跟龍王說了,龍王就給了他一個吡牙咧嘴的假面具,小舅子們再跟他鬧,就把面具戴上嚇他們,但告訴他千萬不要笑。陳光蕊戴上面具,龍子的再鬧就被嚇跑了。陳光蕊忍不住一笑,這面就摘不下來了。從此,陳光蕊就永遠是呲牙咧嘴的兇相了。

因陳光蕊能嚇跑小龍們,他就成了鎮水的小神爺,很多地方都為他蓋有小神廟。

每年到農曆五月,都是決定旱澇的時候,不是大旱就是大澇,所以有句俗語,叫"大旱不過五月十三″,而過了五月二十頭,更是"大旱東風不下雨,大澇北風不晴天″。

所以過去每到五月二十六,小神爺和小神奶奶的結婚紀念日,人們都會從小神廟裡抬出小神爺陳光蕊和小神奶奶龍女遊街,求雨或退水,給小神爺手裡拿著禾苗,人們前面抬著小神爺,後面二人抬水筲,一人拿柳枝蘸水甩在路兩旁,再後面就是抬著鑼鼓敲打的。

小神爺遊完街,就要下雨了,大旱解除,如果是大澇也穩定了。所以說"收秋不收秋,全看五月二十六″。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話「收秋不收秋,先看五月二十六」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農諺是存在於農村、流傳於農村的一種特殊表達方式,這類俗話有簡單易懂、朗朗上口等優點,目的是為了指導或者預測莊稼長勢和收成。從某些方面來說,這是我國農民在長期的農業勞動中,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導致這些俗話產生的理由很多,有相應道理的也不少,但也有很多具有時代色彩。比如有一句是這樣說的:收秋不收秋,先看五月二十六。
  • 收秋 - 中國石化新聞網-- 收秋
    文\遼寧客運公司 高健    老家在東北農村,每年到了10月份便進入了收玉米的時節,家裡簡稱「收秋」。玉米成熟了,一身綠軍裝經過秋風的浸染變成了黃軍裝,腰間別著的玉米棒子露出幾粒小金牙,棒頂的粉紅纓風乾成一綹紫黑色的小鬍子,苞衣緊緊地裹著飽滿的玉體。玉米在該收穫的季節裡要抓緊收穫。
  • 收秋,是一種鄉愁
    白露收秋,是一種鄉愁。鄉愁,是一種病。秋風時節,也是豐收的季節,借著舉國歡慶祖國生日的小長假,我們姐弟無論身在何處,都會回家陪父母收秋,收秋,成了除春節、中秋節之外最盛大的團圓節。小時候,父母去收秋,我在家裡照顧弟弟妹妹,順帶做飯打掃院子,院子裡收回的莊稼吸引著成群的麻雀,我還要負責將它們趕跑,保護好這些勞動成果,任何事不能有半點馬虎,真正是人小責任大。上初中後,也能偶爾幫父母掰玉米,大多時候他們是不讓我去地裡的,媽常說,你那手指細的一點力氣也沒,讓玉米磕著還添亂。
  • 立秋將至,農諺:「立了秋,涼颼颼,哪裡有雨哪裡收」,有道理嗎
    導讀:立秋將至,農諺:「立了秋,涼颼颼,哪裡有雨哪裡收」,啥意思呢距離立秋節氣還有不到十天的時間,現在正值中伏階段,也被譽為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中伏是全年氣溫最高的時間段。農諺立了秋,涼颼颼,這句俗語有好多種的說法,因為立秋有不同的叫法,有的早立秋,晚立秋之說,還有公秋和母秋之分。所以立秋的時間階段不同,帶來的氣溫變化也會各不相同。
  • 收秋個來!
    那樣的早晨,我常常端一碗酸粥,上面夾一筷子爛醃菜,背對炕桌,坐在窗臺前,飯碗放到窗臺上,一邊吃飯一邊透過玻璃窗看院子裡覓食的雞鴨、院外的綠樹藍天莊稼,也不管背後的飯桌上大人們談論些農事什麼。飯罷,大家都忙開了。收秋在即,村裡加工坊的機器一天到晚嗡嗡隆隆響個不停,有加工掛麵的、加工白面的、加工玉茭面的,出來進去的人們身上臉上沾滿了麵粉,白眉白髮的他們大聲地說笑交談。
  • 留住鄉愁:收秋
    先輩們稱秋天為「收秋」,一曰一年收穫的開始——冬的孕育、春的播種、夏的耕作,都看秋的收穫;二曰一年耕作的結束——這個時節一過,農家收鐮入庫、馬歇棚舍,由農忙進入農閒。而每每有借糧或嫁娶的,也都以「收秋」相約為期。 秋日的田野上,果實纍纍的高粱露出紅紅的臉蛋,紫色的鬍鬚在風的撫摸下左右飄動,翹首以待。
  • 農村俗話「人狂天收,狗狂人收」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你怎麼看
    眾所周知,我國農村是一個相對傳統的社會結構。在為人處事方面,農民都教導自己的子孫後代,要儘可能地保持謙虛謹慎,要戒驕戒躁,不能狂妄自大。為此農村裡面還有專門在教導人們為人處事方面的一句俗語,叫做人狂天收,狗狂人收,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
  • 農村老人常說「秋敗茄子似毒藥,秋敗絲瓜勝良藥」,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瓜果蔬菜什麼的特別的多,農村很多戶人家,他們家裡都開墾有地,然後種植一些瓜果蔬菜什麼的。在這些疏蔬菜中最常見的兩種蔬菜就是茄子和絲瓜,茄子和絲瓜都能用來炒菜,味道也非常不錯,而且絲瓜的瓜瓤處理一下還能用來做刷鍋的東西。所以說家裡如果種有這兩種作物的話,那真的是太好了。
  • 農村老俗話說「人狂天收,狗狂人收」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那麼農村老俗話說「人狂天收,狗狂人收」是什麼意思?到底有沒有道理?人狂天收俗話說:天欲其亡,必令其狂。要想毀滅一個人,那麼首先就是讓他陷入瘋狂。當一個人狂到一定的程度,那麼必會招來橫禍,這是有道理的。為什麼許多有才能的人喜歡低調行事?其實就是因為怕招來別人的嫉妒。狂妄是需要資本的,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那麼狂妄的。
  • 野生蘑菇收秋|松茸、榛蘑、榆黃蘑、猴頭菇、松蘑、草蘑、粘糰子全...
    野生蘑菇收秋|松茸、榛蘑、榆黃蘑、猴頭菇、松蘑、草蘑、粘糰子全冒頭了 2019-09-19 00: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收秋(泥土芬芳)
    收秋先是從芝麻開始。當墨綠的植株被太陽醬成鵝黃色的時候,枝幹上小房子一樣的莢也飽滿起來。當然,這些芝麻莢也變了色。它們沿著枝幹呈錯落狀分布在兩邊,莊重而又威嚴。有風從山崗掠過,兩排芝麻莢欠了欠身,氣沉丹田,醞釀起威武的號子。農人粗壯的大手攥住幾根芝麻稈,輕輕一提,它們頓時被拔出土層。儘管根部帶著一坨土坷垃,但很顯然,滿懷心事的芝麻莢佔了上風,把整株枝幹都拖倒在地。
  • 一到收秋時節,那鄉愁就會湧起
    花生的葉邊被鑿枯了,看上去,像給葉子鑲了一圈不太美觀的邊邊兒,還在一絲一扣地向裡邊發展。黃豆的葉子被震掉了,厚厚的鋪了一地,只剩下光溜溜的稈,挑著無數風鈴似的豆莢,迎風,譁楞楞的響。貌似碩大的玉米顯然被敲疼了,咧著嘴,呲著牙,就差叫出聲來了。還有草啊樹啊,身體裡的那些綠都被趕到了葉子上,稠稠的,幾乎要滴下墨來。這時候,秋收開始了。在家鄉,人們習慣上把秋收叫做「收秋」。
  • 老話說「公秋扇子丟,母秋熱死牛」是啥意思?涼快了!
    老話說「公秋扇子丟,母秋熱死牛」是啥意思?涼快了!明天是八月七日,迎來了立秋這個節氣!這標誌著炎熱夏天結束了,舒服秋天開始了,秋高氣爽的季節就要來臨了!但是大家都說,還別高興的太早,現在三伏天還沒有過去,夏季過後更還有秋老虎,很可能更熱的日子還在後面呢!那麼今天秋後氣溫究竟如何呢?
  • 農村種植諺語:豬來收,馬來賤,灰菜窩裡吃飽飯,說的是什麼意思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民以食為天,家有餘糧心不慌,不論是在過去還是現在,農業生產的豐收,跟我們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尤其是在過去農業設施不發達,很多時候都是靠的望天收,只有一個風調雨順的好年景,農田裡面才能夠有好的收穫,除了直觀的天氣影響之外,農村的一些諺語也是能夠,通過對於一些雜草生長的態勢,能夠分辨出一些端倪,對於今年是否有好的收穫,也有提前的預知。
  • 物換星移幾度秋
    《爾雅·釋天》:「秋為旻天。」謝靈運《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發都》詩:「秋岸澄夕陰,火旻團朝露。」  《詩經·王風·採葛》:「一日不見,如三秋兮。」陸機《輓歌》之一:「三秋猶足收,萬世安可思。」詩句中的三秋均指秋天。因為古時七月為孟秋,八月為仲秋,九月為季秋,故有三秋之說。整個秋季為90天,共分九旬,故秋天又有「九秋」之稱。
  • 芭樂熟了,孩子們來「收秋」!
    當夏日的暑氣褪去,金秋來臨,在這個瓜果飄香的時節,第四期海都小能人將主打「臺灣牌」,帶孩子了解秋的果實、臺灣土生水果之一——芭樂的秘密,一起採摘、品嘗、解析芭樂;大夥還將一起觀察秋葉的改變,動手製作「葉的藝術品」,並在青山、綠水、奇石間感受大自然對秋天神奇的饋贈。
  • 農村諺語;「立了秋,把扇丟」,立秋以後就不熱了嗎?看完才懂
    大家好,這裡是「鄉村波比」,每日點評農村大小事,更有趣味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三農趣事,農村新鮮事,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呀!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農村諺語;「立了秋,把扇丟」,立秋以後就不熱了嗎?農村的人們經過長期生活經驗總結出了很多的農村諺語,很多看起來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是確是平時生活經驗的總結,是生活中比較重要的組成部門。比如對於立秋的農諺:「立了秋,把扇丟」,這就是對於立秋時節的一個描述。那麼立秋天氣就是不熱了嗎?今年立秋到來的時間是2019年的08月08日,也就是今年的農曆七月初八。現在距離立秋就僅僅不到一周的時間了,但是現在各地天氣依然非常炎熱。
  • 字有道理,漢字詳解,"秋"就是一隻蟲子
    一個字,一個來歷,每一個字都有她獨有的意義和故事,我來說字,字有道理,不僅僅是學習一個字,還教會孩子禮儀,還能學到一些古文知識和故事.帶孩子略漢字風情,點滴積累華夏文學精粹.我來說字,字有道理,今天要解說的是漢字"秋",觀察這隻小蟲子,頭上長著一對細長的觸角,背上有翅、身下有爪,這是甲骨文「秋「字的寫法。
  • 為什麼說「秋敗茄子似毒藥」?秋天茄子真的不能吃嗎?不妨了解下
    茄子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蔬菜,農村很多家庭會在院子中種一些茄子吃。茄子的營養很高,常吃些茄子對身體有頗多的益處。吃茄子雖然好,但是眼看就要到秋天了,在吃茄子的時候,腦海中會不自覺的浮現一句農村老話「秋敗茄子似毒藥」,於是就不敢吃了。
  • 伏天到來,農村俗語:「秋包伏涼嗖嗖,伏包秋熱死狗」,啥意思?
    在以前農村人們經常通過農村諺語來表達對於氣候的預測,這些都是人們生活經驗的總結。那麼農村俗語「伏包秋涼嗖嗖,秋包伏熱得哭」,什麼意思?秋包伏,這裡的秋指的是立秋,而如果立秋出現在末伏到來之前。那麼就是屬於「秋包伏」的年份,反之如果是立秋處在三伏天期間,那麼就是「伏包秋」。農村老人常說,如果是秋包伏的年份,那麼這個三伏天就會沒那麼熱,相對氣溫比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