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之所以流傳千年,肯定有他存在的意義,這些俗語凝聚著先人們的智慧,由於是農村俗語,所以書本上很少能看見,生活在農村,就會發現這些俗語無時不刻的被傳誦著,比如這句『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啥意思?有道理嗎?
一、人怕臘月生
家中添丁喜事一件,為什麼出生在臘月就不好呢?我們知道臘月天寒地凍,也是農民青黃不接的日子,這個時候出生的小孩因為天氣寒冷,很容易夭折,而且糧食短缺,孕婦的奶水也不足,小孩面黃肌瘦,極易生病,若是小孩出生在臘月,農村老人就會說是個苦命的孩子,所以有『人怕臘月生』的說法。
二、又怕臘月死
人吃五穀雜糧,誰都有生老病死,死了就走唄,為啥還怕臘月死呢?難道死了還有牽掛?其實,這句話的意思是到了臘月,春節就要來臨,人們都忙於購置年貨、打掃衛生,準備高高興興過年,若是有人去世,難免後人悲傷,新年蒙上一層憂傷,而且在古代,人們非常貧窮,臘月就更窮,家中有人去世,根本掏不出安葬的費用,讓後代背上不孝的罵名,老人就擔心為子女造成這種負面影響,所以農村老人說『又怕臘月死』。
綜上,農村俗語『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說是以前貧窮年代,大家少吃無穿,日子不好過,如今大家生活都好了,哪個月份都一樣,所以放在現在不適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