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可愛又可怕的小行星!

2021-01-20 欣聞奇摘

排名中國電影票房排行榜第三位的「木炸」《流浪地球》,大家都看了吧,吳京飾演的中國太空人,最後捨身衝向木星的一刻,也是整部電影的最高潮。

但是木星是一個氣體的行星,又稱氣態巨行星。飛船撞向木星,也只是引爆了木星中的可燃氣體,但是對於像地球這樣的固態、氣態和液態相結合的行星而言,如果有小行星或者人造飛行物撞擊過來,那可能就是一場無以倫比的災難了。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還原了大約66萬年前,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後24小時內發生的情況。小行星撞擊地球最終導致地球上包括恐龍在內75%的生命滅絕。

當然這是極端巨大的小行星撞擊的結果,如果小行星體積較小,他在進入大氣層的時候可能就已經被燃燒乾淨,對地面和海洋的生物不會造成影響,如果小行星正好是從地球的背日面進入,大家看到的帶著長長尾巴迅速划過夜空的美麗流星,就是他最後的影像。

如果大氣層不能夠將小行星燃燒殆盡,落在地球表面的隕石也成為了科學家探索外太空奧秘的第一手資料。各種未知的元素,可能殘存的生物跡象,都是我們對浩瀚的太空有了更深的了解。

當然尺寸足夠小,墜落的地點在無人區是必需的,否則就是一場人類災難。

最近一次小行星撞向地球,造成達到災難是在1908年,一個直徑不超過200米的天體撞向俄羅斯西伯利亞一個針葉林地帶。隨之而來的爆炸將大約770平方英裡(約合1994平方公裡)的森林夷為平地,史稱通古斯大爆炸。通古斯大爆炸的威力大約相當於廣島投放的原子彈的1000倍。

小行星最近一次光臨我國是在2018年6月1日21時50分前後,雲南西雙版納黑暗的夜空突然明如白晝,緊接著,一道長長的火光從夜空中划過,整個事件大約持續了10秒左右。從中緬邊境到西雙版納多地均有大量目擊者。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Jim Bridenstine)認為,可能導致大規模傷亡的小行星撞擊事件並不是只會發生在科幻電影中。2019年7月25日上午9點22分,一顆直徑在57-130米之間被命名為「2019 OK」的小行星以24.5 km / s(相對於地球)的速度以0.00048個天文單位的距離擦過地球。借用《萬物簡史》書中的一句話,「相當於一顆子彈穿過一個人的袖子而沒有碰到手臂。」如果它不慎落到地面上,威力將是廣島原子彈的30倍。如果落到海洋中,將引起巨大海嘯。

面對又愛又恨的小行星,人類可以做些什麼呢?

第一是做好觀測。資料顯示,太陽系對地球有威脅的小行星數量將近5000顆,還是科學家還是要對這些有威脅的小行星進行持續觀測,提前計算他們的運行軌道,做到有備無患。

第二是全球協作。防範小行星撞擊地球,是全人類的共同使命,由於地球自轉的因素,單一地點的觀測和防範,就做不到完整有效,所以必須發揮聯合國的作用,在世界範圍內建立外太空風險協作體制。

第三是預案充沛。災難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雖然是小概率世界,但恐有了恐龍滅絕的前車之鑑,對於可能給地球帶來災難的小行星必要時可以使用提前撞擊改變軌跡的方式進行預防,如果情勢危急,爆破粉碎是最佳手段。

除了預防小行星撞擊地球帶來的災難,我們也不能忘記我們另外的夥伴,月亮。由於地球生態與月球息息相關,例如大海的潮起潮落等等

,我們在做好防範對地球造成損害的同時,也別忘了月球,並且月球沒有大氣層,他受到撞擊後損傷更嚴重,保護好月球也就是保護好我們人類自己。

相關焦點

  • 阿波菲斯 邪惡小行星衝撞地球
    美國能源部Sandia國家實驗室Boslough透露,「這些爆炸對於我們處在地面上的人來說是十分可怕的,一個公交車大小的流星,在爆炸時就可以釋放出一個小型原子彈爆炸的能量。」美國《科學》雜誌一些前沿科學研究者推測,地球在過去的五億年中,曾經發生過五次巨大的生命浩劫。據美國的兩位研究人員發現,平均每隔6200萬年地球上就會經歷一次物種的大滅絕。
  • 骷髏頭小行星再度返回地球 國外網友擔心引發災難
    12月22日,曾在2015年萬聖節前夕與地球擦肩而過的骷髏頭狀小行星明年將再次返回,引發了國外網友的擔憂,擔心它的到來會毀滅一座城市或者引發一場海嘯。一位Reddit用戶稱:「我認為如果它碰巧撞向城市,那它會摧毀整座城市。如果真的撞向地球,它有71%的機會撞向大海。
  • 小行星撞擊是恐龍滅絕主因?恐龍身上還有哪些謎團
    日前,有媒體報導,6月29日發表的一篇新研究發現,恐龍滅絕是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而非火山噴發。該研究認為,在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時代末期,一顆小行星在現今墨西哥海岸的位置撞擊了地球。撞擊時釋放的粒子和氣體阻擋太陽光線長達幾十年,造成持續冬季。這項研究還通過建模分析顯示了小行星撞擊對恐龍棲息地的破壞性影響。該消息很快登上了熱搜。
  • 小行星撞擊是恐龍滅絕主因?恐龍身上還有哪些謎團
    日前,有媒體報導,6月29日發表的一篇新研究發現,恐龍滅絕是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而非火山噴發。該研究認為,在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時代末期,一顆小行星在現今墨西哥海岸的位置撞擊了地球。撞擊時釋放的粒子和氣體阻擋太陽光線長達幾十年,造成持續冬季。這項研究還通過建模分析顯示了小行星撞擊對恐龍棲息地的破壞性影響。
  • 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後,恐龍堅持了多久才滅絕?
    02 小行星帶來的災難體型龐大的生物是生態環境穩定的象徵,因為體型越大的生物越難在劇烈的環境變化下生存。體型較大,比較笨重的非鳥類恐龍全部滅絕,那麼在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後,恐龍遭遇了怎樣的厄運,又堅持了多久才全部滅絕?
  • 「捉」到一隻「變色龍」小行星
    這還是科學家第一次實時觀察到一顆會變色的小行星。小行星「有彗星一樣的尾巴」被證實這次觀察的結果,證實了這顆小行星的確有像彗星一樣的「尾巴」。研究小組稱,他們目睹小行星「向太空中流失其紅色塵埃,然後看到了小行星下面的藍色層」。
  • 小行星用這種角度撞擊了地球!
    為什麼一顆小行星造成了如此可怕的後果呢?現在真相來了!這顆小行星造成的巨大隕石坑就藏在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海岸平靜的加勒比海水域下,這一道來自地球上最暴力事件之一的傷疤:奇克蘇魯布隕石坑,就是那顆幾英裡寬的流星以每小時數萬英裡的速度撞擊我們的地殼而形成的。然而科學家發現,那次撞擊沒那麼簡單。
  • 恐龍滅絕史:恐龍三大迷團,"小行星撞擊"蘇美爾文明早有記載
    就像你看到寵物狗的骨骼應該是完全想不到狗狗可愛的模樣吧。據說在六千五邊萬年前有一個直徑15km左右的隕石,因為它太大了,所以稱之為小行星,這個小行星撞擊在墨西哥,撞擊速度達每秒20km,每小時7萬公裡,撞擊所產生的能量相當於廣島原子彈的10億倍。通古斯大爆炸也不過是廣島原子彈的一千倍,僅僅一千倍就造成那樣的後果,可想而知10億倍是什麼概念。
  • 恐龍滅絕史:恐龍三大迷團,「小行星撞擊」蘇美爾文明中早有記載
    就像你看到寵物狗的骨骼應該是完全想不到狗狗可愛的模樣吧。第二大謎團:恐龍是恆溫動物還是冷些動物?還有一個問題現在也不知,那就是恐龍到底是冷血動物還是恆溫動物。據說在六千五邊萬年前有一個直徑15km左右的隕石,因為它太大了,所以稱之為小行星,這個小行星撞擊在墨西哥,撞擊速度達每秒20km,每小時7萬公裡,撞擊所產生的能量相當於廣島原子彈的10億倍。通古斯大爆炸也不過是廣島原子彈的一千倍,僅僅一千倍就造成那樣的後果,可想而知10億倍是什麼概念。
  • 小行星不是恐龍滅絕的主因,它們曾經歷2次滅絕,氣候變化最可怕
    提到人類之前地球上的主人,很多人都會想到恐龍,恐龍從三疊紀時期出現後,一直到6600萬年前,白堊紀末期的地球遭遇了小行星的撞擊,恐龍一共在地球上生活了1.6億年的時間,至於它們滅絕的原因,都認為和小行星撞擊有關,不過,近日的一項研究卻表明,恐龍可能經歷了2次大滅絕。
  • K15·通識·027·幾顆「神」小行星
    一年後,第二顆小行星智神星被發現。作為第二顆被發現的小行星,智神星以希臘神話中的帕拉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別稱)命名。中文名意譯而來,大致通佛教中的文殊菩薩。智神星的直徑大約是544千米,估計質量是小行星帶的7%,是主小行星帶中第二重的小行星(如計算矮行星則後移一位)。它可能是太陽系行星形成時殘餘的原行星。智神星在發現時曾被認為是行星,後被排除。
  • 若6500萬年前小行星沒有撞上地球,恐龍會演變成智慧生物嗎?
    引言:若6500萬年前那顆調皮小行星沒有撞上地球,恐龍的結局是否會有所不同?人類的命運將是如何?科學界中存在兩種聲音。眾所周知,在人類出現之前,恐龍是地球內當之無愧的霸主,它們龐大靈巧,擁有絕對生存優勢,一直站在食物鏈頂端,幾乎沒有生物敢挑戰它們。
  • 隼鳥2號的小行星龍宮之旅·出發
    2020年的現在,日本JAXA隼鳥2號探測器已成功完成兩次採樣,帶著小行星龍宮的樣本正在返回地球的路上。在這長達1年的歸途中,本系列會系統回顧隼鳥2號的小行星龍宮之旅,敬請期待。例如:它們都是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組(LINEAR)發現的;它們體積都很小(直徑不足1公裡);它們都是近地小行星,更準確地說,都是近地小行星中的一支——阿波羅型(Apollo)小行星中的一顆。
  • 小行星龍宮極度缺水,隼鳥2將炮轟龍宮
    而日本的科學家,卻避開了登月這個熱門路線,選擇比較冷門的小行星帶的探測,隼鳥2探測器成功捕捉到了小行星龍宮,這則消息引起了國際天文界的高度關注。地球的水源到底從哪裡來的?按照科學家們制定的宇宙模型,地球上的水資源,絕大部分來自於小行星帶,那些逃離正常軌道的小行星和彗星,攜帶的大量水汽撞向地球,從而給地球帶來了充足的水源,這個為地球補水的理論,在科學界一直有著廣泛的共識。
  • 一顆小行星將飛掠地球但無威脅
    據美國太空網28日報導,大型小行星1998 OR2將於美國時間4月29日清晨飛掠地球,屆時它與地球相距630萬公裡。科學家強調說,在可見宇宙超過900億光年寬的背景下,這也算「親密接觸」,但此次這顆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可能性為零。
  • 小行星11月20日將飛掠地球
    新華社南京11月12日電 記者12日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該臺最新發現一顆近地小行星:2020 VA1。該小行星目前正在向地球靠近,預計在11月20日飛掠地球。本次飛掠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據悉,這顆小行星最早由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望遠鏡於11月6日發現。
  • 小火箭 | 探索小行星:不斷挑戰人類航天技術巔峰
    無論是正在熱議的捕獲一顆500噸級的小行星到繞月軌道上然後派太空人去登陸的方案,還是到估值為95.79萬億美元的那顆小行星上去開採珍稀礦產的計劃,還是捕獲一顆更大的小行星到近地軌道上成為太空永備軍事基地的項目,都一次又一次地讓小行星成為了熱點話題。
  • 2年前發現的小行星,重新映入眼帘,正悄無聲息地靠近地球!
    2年前發現的小行星,重新映入眼帘,正悄無聲息地靠近地球!近幾年,關於小行星的撞擊事件真不少,它似乎跟地球有某種聯繫,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光臨地球。科學家們將所有的原因歸結為小行星的撞擊,足以見證小行星的威力是有多大。2年前發現的小行星,重新映入眼帘,正悄無聲息地靠近地球!2年前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概率美國宇航局無時無刻都在密切關注著小行星的變化,發現有任何威脅地球的小行星,隨時提高警惕,儘管觀察的很仔細,總有一些漏網之魚。
  • NASA:約為艾菲爾鐵塔大小的小行星正在向地球飛來
    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RT) 4日報導,新年伊始,在一顆直徑為220米的小行星飛掠地球幾天後,一顆更大的太空物體也即將飛掠地球。報導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近地天體探測計劃(CNEOS)宣布,周一,直徑為32米的小行星2021 AB和直徑為11米的小行星2012 BT1,分別在距離地球84.2萬公裡和520萬公裡的地方飛掠地球。
  • 使用艾薩克·牛頓望遠鏡對近地小行星進行光譜學調查
    近地小行星近地小行星(NEAs)這項協助的目標是在光譜學上對大小在0.25至5.5公裡範圍內的近地小行星的重要樣本進行表徵。小行星的大小取決於它們的絕對大小(觀測對象的絕對大小分布如圖所示)和它們的表面性質(反照率),後者可以從光譜中推斷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