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5·通識·027·幾顆「神」小行星

2021-01-09 K15通識

1801年元旦,一位天文學家在義大利觀測到穀神星。一年後,第二顆小行星智神星被發現。

作為第二顆被發現的小行星,智神星以希臘神話中的帕拉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別稱)命名。中文名意譯而來,大致通佛教中的文殊菩薩。

智神星的直徑大約是544千米,估計質量是小行星帶的7%,是主小行星帶中第二重的小行星(如計算矮行星則後移一位)。它可能是太陽系行星形成時殘餘的原行星。

智神星在發現時曾被認為是行星,後被排除。目前還不清楚智神星的具體形態,只能推測它的表面似乎是由矽酸鹽組成。

智神星可能是太陽系中最大的不規則天體(非球體或非橢球體),如果更多的觀測數據判定它是一個表面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天體,智神星將會被劃入矮行星行列。

再一年,婚神星被發現。婚神星是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小行星之一,是由較重的石質組成的小行星。質量約佔整個小行星帶的1%。

婚神星模糊照片

婚神星的表面含有球粒隕石的成分,以及普通的石隕石中都有的含鐵矽酸鹽,比如橄欖石和輝石等,可能是球粒隕石的來源之一。

婚神星被命名為羅馬神話中位階較高的婚姻之神——朱諾。中文名意譯而來,大致通道教體系中的月老。

1807年,灶神星被發現。它被用羅馬神話中家和壁爐的女神薇斯塔命名。中文名意譯而來,大致通道教體系中的灶王奶奶。

灶神星平均直徑約525千米,是除矮行星穀神星以外,質量最大的主小行星帶天體,佔有主小行星帶總質量的9%。也是從地球可以看見的最亮的小行星。

1807年發現灶神星之後,近四十年的時間裡再未發現其他的小行星。在這段期間,太陽系被認為有11顆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谷智婚灶)。

灶神星的形狀接近橢球體,但是在南極有巨大的凹陷和突起。灶神星尚未達到流體靜力平衡,因此不是矮行星。

灶神星被認為有個直徑214-226千米的鐵鎳核心,外面覆蓋著橄欖石的地幔,表面是厚度大約10千米的地殼。

灶神星表面最突出的地形是兩個巨大的撞擊坑穴,靠近南極的中心,直徑500千米寬(灶神星直徑的95%)的雷亞希爾維亞坑;和直徑400千米寬的維納尼亞坑。

其中雷亞希爾維亞坑深約19千米,中央峰從坑底部最低處隆起23公裡,坑穴邊緣最高處則比底部高31公裡。

再38年,義神星被發現。它的平均直徑大約119千米,組成成分可能是鎳-鐵與矽酸鎂及矽酸鐵的混合物。

義神星使用希臘神話中的正義女神阿斯特莉亞命名,是主神宙斯和忒彌斯的女兒。忒彌斯是天父烏拉的女兒,宙斯的姑媽,也是宙斯的第二任妻子,阿斯特莉亞管她叫媽,也可以叫姑奶(真亂……)。中文名意譯而來,大致通道教體系中的關二哥。

再7年,司琴星被發現。司琴星的西文名翻譯成中文應該是巴黎的古稱,但是被錯譯為掌管詩琴的女神。所以,司琴星是中西名稱文不對意的典型代表。

司琴星的直徑大約是100千米,在黎明號接近灶神星之前,曾是太空船近距離觀察過的最大的小行星。司琴星大部分是由金屬組成,但表面呈現的金屬成分並不是很多。司琴星的自轉軸和天王星類似,是「躺」在公轉軌道上自轉的。

艾女星在1884年被發現,名字來源於希臘神話中的一位低級別女神。中文名取西文名第一個發音「艾」音譯而來。

艾女星的平均直徑為31.4千米,呈不規則、橢長形的形狀,明顯由兩個大物體連接而成,形如牛角麵包。它是太陽系中表面隕石坑最多的星體之一,也是第一顆人們發現擁有衛星的小行星。

伽利略號於1993年拍攝到的艾女星與其衛星

艾女星的表面布滿了灰色的撞擊坑,一層厚厚的表巖屑,覆蓋著下面的巖石層。表巖屑由碎石組成,厚度約為50米至100米。這些碎石是在與其它天體撞擊時產生的,並由地質過程重新分布至表面各處。

艾女星全景照

艾女星的引力場非常之弱,太空人可以從艾女星的一端起跳,在另一端落地。

好了,主小行星帶的小行星就介紹這麼多。這篇的字數少了些,不是我不努力,是因為人類對小行星的探索還處在初級階段哦……

相關焦點

  • 第二顆月亮?外國學者發現地球引力捕獲了一顆小行星
    日前,據外媒報導,地球可能已經迎來了自己的第二顆衛星。天文學家、自詡為「彗星獵人」的kacper wierzchos最近在自己的推特上表示,地球有了一個臨時捕獲的小型衛星,他將其命名為「2020 CD3」。wierzchos稱,他是在2月15日發現這一現象的。
  • 科學家確認青海火流星來自小行星帶,與滅絕恐龍的那顆隕石同源!
    在六千多萬年前一顆直徑約10公裡的小行星撞擊到了地球上,導致地球發生了第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科學家後來確認這顆小行星是來自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在這片狹小的區域裡至少有4000顆差不多質量的小天體,這些小天體會偶然脫離小行星帶闖入地球,我國的地質學家認為12月23日青海玉樹境內的火流星就是來自小行星帶
  • 四顆小行星以名字命名,網友:當我見到天上星星,我會想起你們
    在地球上已經買不到他們所需要的東西了,直接進入了太空,買星星去了,真正印證了那就,要天上的星星我也能給你買下來,而在最近出版的小行星通告裡邊,我們看到新增樂五十四顆的中文小行星名稱,其中的四顆小行星是以香港藝人的名字而命名的。
  • 6500萬年前,那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後,地球變成什麼樣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大家好,我是璀璨的猩猩在宇宙中,存在大量的小行星,而這些小行星時常會從我們地球附近飛過,這已經是我們經常談論的話題。雖然我們現在很少看到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情況,但是在過去漫長的歲月裡,撞擊事件確實是存在,而且有一些撞擊事件相當猛烈。有研究表明,在大約6500萬年前,一顆巨大的小行星與地球發生了猛烈的撞擊。因此有觀點認為,在這一次猛烈的撞擊事件中,恐龍從地球上消失了。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物種因為這次撞擊事件而滅絕。既然這一次撞擊事件很猛烈,那在撞擊後的第一天,地球的情況是怎麼樣的呢?
  • 「捉」到一隻「變色龍」小行星
    這顆太空巖石的特別之處在於,人們似乎在其尾流活動行為中,發現了兩條塵埃痕跡,這種活動與彗星有些相似,但在小行星中卻很少見。當大家仍困惑其彗星般的活動原因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研究小組報告稱,他們在近紅外光譜中捕捉到這顆小行星,發現它正在從紅色到藍色改變著顏色。
  • 科學家用該鳥類名字命名小行星上的結構!
    據消息稱,小行星「本努」的表面特徵得到了一些官方名稱!去年夏末,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行星系統命名工作組批准了Bennu的命名規則,這顆小行星目前正在軌道上運行,並由奧西裡斯-雷克斯宇宙飛船進行研究。命名的主題是「神話中的鳥類和類似鳥類的生物」。因此,前12部相關動物的電影名字現在已經公布。
  • 黎明號11年壯舉,成功探索兩顆體積最大的小行星,即將步入黑暗
    在對小行星帶的兩個最大成員穀神星和灶神星成功進行探索後,它也加入了同人類告別的隊列。退役之後,它還將在穀神星周圍的軌道上翻滾幾十年,直到最後墜入穀神星。黎明號於2007年9月27日發射,是美國宇航局唯一一次圍繞兩個行星體運行的探測任務,黎明號的壯舉是通過其高效離子推進器實現的。
  • 小火箭 | 探索小行星:不斷挑戰人類航天技術巔峰
    然後,我們沿著歷史長河往回追溯,了解了是皮亞齊神父發現了第一顆小行星,是數學王子高斯給出了計算小行星軌道的算法。從穀神星到智神星再到韶神星,每顆小行星的發現和分析過程的背後都有故事。蓋斯普拉,這顆在1916年被俄國天文學家格裡·尼明發現的小行星成為了第一顆被人類製造的探測器飛掠的小行星。(格裡·尼明是那個時代的傳奇人物,他天生視力奇好。不過,他最終沒能成為鎮上老人預言的神槍手,而是成為了憑藉一己之力發現74顆小行星的超級小行星獵手。)
  • 小行星威力如廣島核彈爆炸,所有人毫髮無損
    車里雅賓斯克州小行星爆炸的瞬間後來根據現場情況以及影像資料推測,這顆小行星直徑約17米,速度約19公裡/秒,爆炸高度約20公裡上空,爆炸產生的當量約50萬TNT,是廣島核彈爆炸威力的25倍左右,也正因為如此大的威力,即使在20公裡的上空爆炸,也給地面造成很大的傷害。
  • 滅絕恐龍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引發13級地震,似50億顆原子彈爆炸
    關於導致恐龍滅絕事件的原因,目前有各種假說,不過現在都認為是一顆巨型小行星撞擊地球引起的,因為這種說法證據最為確鑿,可信度最高,基本已經成了學界共識。 在如今的北美洲墨西哥尤卡坦半島上,有一個直徑可達180公裡的隕石坑——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它被認為是一顆直徑約10公裡的小行星撞擊的,通過其地層年代測量發現,這次撞擊發生的時間正是
  • 阿波菲斯 邪惡小行星衝撞地球
    如果有人正好在撞擊區域的100萬平方公裡以內,在撞擊之前他就會看到,天空將變得耀眼無比,就像太陽從天而降,猶如10萬顆廣島原子彈同時引爆,最後這一區域中心的所有生物都會被壓扁,隨後與塵埃一起消失在炙熱的空氣之中。阿波菲斯如果擊中太平洋,將會掀起200米高的巨浪,引發巨大的「星擊海嘯」。阿波菲斯撞擊的衝擊波導致煙塵將陽光完全遮蔽。
  • 小行星11月20日將飛掠地球
    新華社南京11月12日電 記者12日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該臺最新發現一顆近地小行星:2020 VA1。該小行星目前正在向地球靠近,預計在11月20日飛掠地球。本次飛掠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據悉,這顆小行星最早由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望遠鏡於11月6日發現。
  • 又可愛又可怕的小行星!
    飛船撞向木星,也只是引爆了木星中的可燃氣體,但是對於像地球這樣的固態、氣態和液態相結合的行星而言,如果有小行星或者人造飛行物撞擊過來,那可能就是一場無以倫比的災難了。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還原了大約66萬年前,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後24小時內發生的情況。小行星撞擊地球最終導致地球上包括恐龍在內75%的生命滅絕。
  • 2年前發現的小行星,重新映入眼帘,正悄無聲息地靠近地球!
    2年前發現的小行星,重新映入眼帘,正悄無聲息地靠近地球!近幾年,關於小行星的撞擊事件真不少,它似乎跟地球有某種聯繫,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光臨地球。科學家們將所有的原因歸結為小行星的撞擊,足以見證小行星的威力是有多大。2年前發現的小行星,重新映入眼帘,正悄無聲息地靠近地球!2年前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概率美國宇航局無時無刻都在密切關注著小行星的變化,發現有任何威脅地球的小行星,隨時提高警惕,儘管觀察的很仔細,總有一些漏網之魚。
  • 一顆詭異的小行星,酷似骷髏頭,明年將再次回歸!
    近地小行星指的是軌道與地球軌道相交的小行星,由於存在與地球相撞的風險而被科學家緊密關注。在眾多近地小行星中,2015 TB145是尤為奇特的一顆。雖然它體型不大,直徑只有600米左右,但是出眾的外表卻足以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顆小行星酷似一個骷髏頭。
  • 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在地球上留下一個隕石坑,位置在哪裡?
    科學家通過研究認為,四川盆地不大可能是導致恐龍滅絕的那顆小行星撞擊形成的,原因就是要形成四川盆地這樣規模的隕石坑,遠不是一個直徑達10公裡以上的小行星撞擊能夠做到的。它需要更大的小行星撞擊才行,如果真有如此大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那災難遠遠超過恐龍滅絕。所以,四川盆地的形成,更多的科學家還是認為是自然形成的。
  • 當我看見星星我會想起你,致張國榮劉德華古天樂梅豔芳命名小行星
    就在今年7.11號,《小行星通告》新增了45顆中文小行星名稱,其中四顆小行星是以香港著名藝人命名。而哥哥就在其中編號 55383 Cheungkwokwing,張國榮小行星,由楊光宇先生在2001年9月25日發現,臨時編號為2001 SX266。第二顆小行星:劉德華小行星,臨時編號為2001 SX264。劉德華在1961年出生,是著名演員兼歌手。
  • 小行星用這種角度撞擊了地球!
    為什麼一顆小行星造成了如此可怕的後果呢?現在真相來了!這顆小行星造成的巨大隕石坑就藏在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海岸平靜的加勒比海水域下,這一道來自地球上最暴力事件之一的傷疤:奇克蘇魯布隕石坑,就是那顆幾英裡寬的流星以每小時數萬英裡的速度撞擊我們的地殼而形成的。然而科學家發現,那次撞擊沒那麼簡單。
  • 在那遙遠的地方有顆「鳥神星」
    鳥神星位於柯伊伯帶—海王星軌道的外部區域,鳥神星因生育之神拉帕努伊而得名。它與其他幾顆矮行星——冥王星,鬩神星和妊神星並不遙遠。鳥神星比冥王星略小,從地球上看過去,它是柯伊伯帶第二明亮的天體(冥王星是最亮的)。鳥神星繞太陽一周大約是地球繞日周期(此處與此句前半部呼應,不用「公轉」)的305倍。
  • 一小行星31日掠過地球 體積相當於九艘豪華郵輪
    據國外媒體報導,今年5月31日,小行星1998QE2將會從地球附近掠過,屆時它距離地球最近約360萬英裡(約合580萬千米)。這顆小行星的平均直徑大約1.7英裡(約合2.7千米),相當於九艘「伊莉莎白女王II號」豪華郵輪的大小(冠達郵輪公司的一艘橫跨大西洋的旗艦,擁有12層甲板)。雖然這顆小行星對於那些從事「近地危險小天體觀測」的科學家來說興趣不大,但是對於從事雷達天文學(radar astronomy)的科學家來說是一個很好的觀測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