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大家好,我是璀璨的猩猩
在宇宙中,存在大量的小行星,而這些小行星時常會從我們地球附近飛過,這已經是我們經常談論的話題。雖然我們現在很少看到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情況,但是在過去漫長的歲月裡,撞擊事件確實是存在,而且有一些撞擊事件相當猛烈。
有研究表明,在大約6500萬年前,一顆巨大的小行星與地球發生了猛烈的撞擊。因此有觀點認為,在這一次猛烈的撞擊事件中,恐龍從地球上消失了。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物種因為這次撞擊事件而滅絕。既然這一次撞擊事件很猛烈,那在撞擊後的第一天,地球的情況是怎麼樣的呢?下面讓我們看看科學研究的結果。
在一項科學報告中,由德克薩斯大學的肖恩·古利克領導的研究團隊進行了相關研究,這一項研究結果表明,這次撞擊事件在極端的時間內消滅了統治地球上億年的恐龍。從研究結果來看,那一次撞擊事件,確實是很猛烈。要知道,能夠在極短時間內讓統治地球的恐龍消失,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那時候的恐龍數量非常多,可以說無處不在。但是,最終恐龍還是消失了,真的很遺憾。
研究指出,當這顆直徑接近10公裡的小行星在高速接近地球時,在距離撞擊還有大約1小時,在太空中就已經可以很明顯地看到小行星了。因為這顆巨大的小行星離地球已經不遠,看起來很明亮,所以,在地球上可以看到兩個「太陽」。
在撞擊前2分鐘,這顆小行星開始準備進入地球,距離越來越近,所以看起來比太陽還要大。大約在撞擊前數秒鐘,這顆小行星以大約每小時45000英裡的速度進入了大氣層,引起了影響全球的衝擊波。最後,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淺水區撞出了一個直徑達到100英裡、深度20英裡的撞擊坑。而在撞擊的瞬間,這顆小行星也開始蒸發了,將大量的小行星碎片拋射到大氣中。
在撞擊事件的第一分鐘內,撞擊坑附近的所有物體已經開始燃燒起來,生活在周邊的生物當場被燒死,同時撞擊事件也掀起了高達數百英尺的巨大海嘯,開始卷席沿海地區。基本上,在撞擊坑附近的陸地上生物不是被燒死,就是被巨大的海嘯淹沒了。
在撞擊事件後的第二分鐘內,地球上又出現了大量的撞擊坑,因為首次撞擊中,大量巖石被炸飛拋到天空中,現在這些巖石再次落回地面。這一次的再次撞擊,造成了更多的物種死亡。隨後在3分鐘後,距離撞擊坑3000公裡外也開始出現了地震等災害,霸王龍等物種也開始受到了影響,出現大規模的死亡。隨著時間的延續,影響範圍越來越廣,死亡的生物也越來越多。
在大約30分鐘後,撞擊引起的海嘯從沿海地區卷席到內陸地區,而這些海嘯的到來,將原先已經燃燒起來的部分大火撲滅了。這時候,大氣層已經充滿了撞擊事件所掀起的塵埃以及燃燒所釋放的煙霧,遮天蔽日,照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陽光越來越少,最終,地球開始降溫。在撞擊事件1周以後,由於缺少太陽光的照射,植物沒法繼續進行光合作用也開始死亡。這時候,倖存下來的動物也因為氣溫的驟降,再加上沒有充足的食物來源、缺少充足的氧氣,也開始大規模死亡。
在撞擊事件發生2個月以後,雖然此前燃起的大火已經熄滅,但是地球還是處於遮天蔽日的狀態,因此,整個地球還是很昏暗、寒冷。由於缺少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氣層還是充滿二氧化碳等氣體,對於倖存的動物來說也是致命的,能夠繼續存活下來的物種不多。
隨著時間的延續,這些塵埃等物質也開始沉降下來,地球得以重見天日。倖存下來的蕨類植物開始進行光合作用,為倖存的動物帶來了更多的食物來源以及氧氣,地球的生機開始慢慢恢復。
地球環境經過近十萬年的恢復,物種也開始慢慢恢復多樣性,從最初的蕨類植物開始出現了大型的植被,森林也開始出現了,各種哺乳動物的體型也開始增大。隨後經過萬千年的演化,地球變成了現在的樣子。
小行星撞擊,帶來的破壞力確實是很大,希望我們平時所看到的小行星都是安全地從地球附近飛過,不要再發生撞擊事件了。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