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和大家講到「烏龜冬眠期間要保持環境穩定,避免打擾」,有朋友問到「烏龜冬眠期間需要定期進行檢查嗎?有哪些需要這主意的問題呢?」。今天就來和大家聊一聊這個話題。
烏龜冬眠期間的定期檢查是有必要,烏龜冬眠期間雖說要避免打擾,但也不能完全放任不管,畢竟在漫長的冬眠期,風險隨時存在,我們要及時掌握烏龜的冬眠情況和健康狀態。
那麼烏龜冬眠期間需要多久檢查一次呢?
對於淺水冬眠的烏龜,我們隨時都可以觀察烏龜的冬眠狀態,如果烏龜出現問題,我們能夠從烏龜的體表和活動情況上直觀地發現問題,這也是淺水冬眠的最大優點。
對於採取沙土、苔蘚、椰土等介質冬眠的烏龜,進入深度冬眠後一般都會鑽入介質中,就不是那麼好觀察了。一般正常冬眠的烏龜,在溫度合適的情況下是不會主動鑽出土層的,如果遇到不是因為溫度升高而主動鑽出土層的烏龜,我們就要多加注意了,很可能是身體出現了問題。如果烏龜沒有主動鑽出土層,我們可以每隔1個月左右把龜取出進行檢查,檢查完放回後,如果烏龜沒有問題,自己就會鑽入介質中繼續冬眠了。
如何對冬眠期的烏龜進行檢查呢?
首先是看表面特徵。有沒有腐皮、腐甲、浮腫等現象,口鼻、洩殖腔有無異常等,輕微的腐皮等情況。其次是看身體狀況。輕拽四肢、尾巴看反饋是否有力,這時候的烏龜雖然會因為冬眠而反應遲鈍,但身體應該依然是強壯的。另外,有條件的朋友還可以記錄烏龜的體重情況,冬眠期間的烏龜代謝緩慢,體重變化是很微弱的。
通過對冬眠期間的烏龜進行定期檢查,我們可以及時的在掌握烏龜的健康狀況,以便及時發現問題進行解決,確保烏龜安全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