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龜可以說是生活中最常見的寵物之一了,很多朋友家裡都養有小烏龜。到了金秋十月,也基本到了一年中烏龜冬眠的季節了。很多朋友都會問,我養的小烏龜,究竟能不能冬眠呢?它們又要怎麼冬眠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如何判斷一隻烏龜能否冬眠,以及烏龜冬眠方法的問題。注意文中所提烏龜,均為需要冬眠的烏龜,非熱帶龜。
一、 烏龜冬眠真的很困難嗎?
每到了秋冬烏龜冬眠季節,很多龜友就非常糾結,我養的烏龜,到底是冬眠還是不冬眠呢?冬眠有風險,通常嚇退了很多朋友。他們總是擔心烏龜在冬眠中死去,而不敢選擇冬眠。事實果真如此嗎?其實,烏龜冬眠是一件非常正常的自然現象,本身並不複雜,也不困難。師法自然,當養龜中遇到問題和困惑,我們不妨回過頭來,看看大自然怎麼說,從大自然中尋找答案。
烏龜起源於大約兩三億年前,雖然目前具體起源時間還沒有確定,但可以肯定要比恐龍起源早得多。在南非發現的正南龜化石,距今約2.8億年,被古生物學家認為是現代龜的祖先。地球年齡45億年,目前已經發生了5次生物大滅絕事件。除了早期的奧陶紀和泥盆紀大滅絕事件外,後面3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二疊紀、三疊紀和白堊紀大滅絕),烏龜都是見證者,同時也是倖存者。由此可見,烏龜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是多麼的強悍。
烏龜作為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爬行動物,在其生命演化過程中,冬眠已經成為再自然不過的一種現象。烏龜之所以選擇在冬季進行冬眠,一是因為烏龜是變溫動物,生命活動受制於環境溫度。當溫度降低時,生命活動受限,行動緩慢,不利於捕食。二是因為冬季食物匱乏,通常也找不到吃的,容易餓死。因此烏龜才進化出了冬眠的習性,以應對冬季的嚴寒和食物匱乏。實際上,冬眠也並非烏龜的專利,很多其他動物也都有冬眠的習慣,例如北極熊、松鼠、青蛙和蛇等。冬眠的原因,都和烏龜類似,環境惡劣且沒有食物來源,不如索性不吃不喝,貓起來睡大覺,度過冬季再說。從這個意義上說,冬眠對烏龜而言,並非什麼複雜困難的事情,可謂是信手拈來,只要環境條件符合,自然而然就進入冬眠狀態。
所以,冬眠對包括烏龜在內的動物而言,並非難事,是一個適應自然季節變化的客觀現象。至少也並非我們想像中的那麼恐怖,動輒就死龜。就算是當年的龜苗,也並非我們認為的那樣,不能冬眠。我們好好思考下,難道自然界中的龜苗,冬季還要爬到有溫泉的地方貓冬?它們還不是一樣要正常進入冬眠?
因此,只要是健康的烏龜,都是可以冬眠的,並非難事。作為比恐龍還早千萬年的物種,烏龜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脆弱不堪。當然,話雖如此,確實也並非所有烏龜都可以冬眠。有些龜確實不適合冬眠,主要是看龜的健康狀態。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判斷所養的烏龜,到底能不能冬眠呢?
二、 如何判斷烏龜能否冬眠?一看、二掂、三感覺
自然界中的烏龜,無需進行判斷是否適合,到了冬季就要進入冬眠。只是體質弱或生病的烏龜,可能再也醒不過來,健康的烏龜會正常冬眠、出眠,這是一種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雖然殘酷,但對於維持烏龜種群的健康發展,是十分有利的。只有淘汰掉劣勢基因,才能保留下最優的基因,使得烏龜長久繁衍下去。但家養烏龜,我們是作為寵物來飼養的,無論身體健康如何,自然都不希望它死亡。因此,到了冬眠前,就要學會判斷自己所養的烏龜,到底是否適合冬眠。能冬眠的,安排冬眠;不能冬眠的,就要準備加溫飼養。
上文我們說過,烏龜是否適合冬眠,要看健康狀況。只要是健康的烏龜,就是可以正常冬眠的,就算是當年的龜苗,也一樣可以。那麼什麼樣的烏龜才算是健康呢?
網絡上關於如何判斷烏龜健康的信息有很多,大家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參考。小編判斷烏龜是否健康的方法非常簡單,可以歸結為幾個字:一看、二掂、三感覺。
1、看
經常養龜的朋友,通常打眼一看就能知道一隻烏龜是否健康,這是一種經驗的積累。一般來說,處於健康狀態的烏龜,是充滿活力的,無論進食、遊泳、曬背,還是和主人互動等環境,都非常活躍且反應機敏。比如進食正常、喜歡遊泳、曬背時受到驚擾會快速入水、看見主人會過來打招呼(乞食),是一隻活靈活現的烏龜。而處於不健康狀態的烏龜,通常行為呆滯,總喜歡窩在一個地方不動,也不喜歡吃食甚至厭食,或者總縮著頭呆在曬臺上,人來了也無反應。
看的時候,有兩個地方需要特別注意,即烏龜的眼睛和肛門。我們通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其實烏龜的眼睛也是非常能反映烏龜健康狀況的一個地方。健康的烏龜,眼睛是清澈而充滿靈性的,對外界充滿了好奇感,總是伸長了脖子,用眼睛去觀察未知的世界。而病態的烏龜,通常目光呆滯,對外界絲毫沒有興趣,甚至對於外界的刺激也無反應。眼睛有眼屎等分泌物,或者是閉著眼睛,縮著四肢,呆在一個地方不動,這樣的烏龜屬於病態,需要特別關注,是不建議冬眠的。肛門通常能反映烏龜的消化狀況好壞。健康的烏龜,肛門一般是乾淨無汙的。而肛門不乾淨,甚至粘上糞便,這種烏龜,要麼腸胃不好,消化不良;要麼就是腸炎,是不建議冬眠的。
2、掂
掂是指把烏龜拿在手上,感受下烏龜的重量。健康的烏龜,通常是有沉甸甸的壓手感。當然,幼龜、亞成龜和成年龜,重量自然是不同。但它們的密度還是能通過手,感覺出來的。拿在手上,有種瓷實的感覺,這種是健康的,可以冬眠。而如果拿在手上是輕飄飄的,那麼通常是病龜,或者至少也是體質偏弱的,不建議冬眠。
3、感覺
所謂感覺,是將烏龜抓在手中,近距離觀察烏龜身體各部位狀況,並感受烏龜的力量大小和活性強弱。健康的龜眼睛清澈水靈、肌肉富有彈性、烏龜殼及皮膚無傷。健康的烏龜充滿活力,四肢有力,拿在手上,總想從手中逃逸,不會久呆,會用四肢扒拉主人的手,藉此可以感受烏龜的力量大小。健康的烏龜,是能夠感覺到力量十足的,甚至有拿不住的感覺。而體弱或病態的烏龜,通常四肢無力,抓在手中幾乎不動(新入龜除外),這樣的龜通常狀態不佳。將烏龜翻過來,觀察烏龜的翻身情況。翻身越敏捷,說明越健康。很久無法翻身,說明體質弱或是病龜。
通過上面的一看、二掂、三感覺,基本就可以判斷出所養的烏龜是否健康了。對於健康的烏龜,是可以正常冬眠的,哪怕是當年的龜苗也是一樣,只要方法得當,冬眠的損耗其實是極少的。但是對於非健康狀況的病龜或體弱的烏龜,確實不建議冬眠,因為風險極大。關於病龜和弱龜的特點,簡述如下:
1、病龜基本特點
烏龜常見病不少,龜病種類不同,特點也不一樣。例如常見的感冒,通常是口鼻有分泌物。治療不及時,發展到肺炎以後,烏龜會張嘴呼吸甚至伴有明顯聲音;腸炎則反映在糞便不正常上等。雖然各種龜病的具體症狀不相同,但病龜也是有共同特徵的,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行為呆滯,對外界刺激無反應。健康的烏龜,反應機敏,受到驚擾會快速潛入水中或縮回四肢。而病龜則基本無反應,顯得不怕人。
②厭食甚至拒食。烏龜生病以後,通常食慾不佳,甚至拒食。如果其他條件都適宜但烏龜長時間不吃食,就要考慮是否生病(新入龜除外)。
③喜歡呆在岸邊曬臺。烏龜生病以後,通常不喜歡下水,而是選擇一直呆在岸邊曬臺上。健康的烏龜雖然也喜歡在曬臺上曬背,但不會一直呆在那裡,特別是遇到驚擾會快速入水。但病龜通常無此反應。如果烏龜一直趴在曬臺上不動,四肢縮著,就要考慮是否病了。病龜冬眠的風險還是相當大的,一般建議加溫恆溫飼養,先進行治病,不建議冬眠。
2、弱龜的基本特點
弱龜與病龜不同,本身沒病,只是體質較弱。烏龜的活性、吃食等通常觀察不到異常。但把這類烏龜拿到手上,通常輕飄飄的,沒有壓手感。四肢也通常沒有力度,肌肉鬆弛彈性不好。這類體質弱的龜,雖然也可以正常冬眠,但風險機率明顯大於健康的烏龜。弱龜同樣也不建議冬眠,加溫飼養,等體質養好了再冬眠即可。
烏龜冬眠當中,還有一類烏龜比較特殊,這就是當年的龜苗。大多數人都不支持龜苗冬眠,而是建議加溫飼養,理由是龜苗冬眠容易死亡。這種說法,小編並不認同。自然界中的龜苗,無論是頭苗還是尾苗,無疑都是要自然冬眠的。烏龜小苗第一年存活率確實不高,但這通常不是冬眠帶來的。造成當年小苗成活率低的原因,其一是因為龜苗相較大龜體弱,抵抗不了忽冷忽熱的溫差,比大龜更容易生病而死。其二是因為自然界是個弱肉強食的世界,龜苗天敵眾多,大龜、大魚、大鱉、水蛇、老鼠、涉禽等動物,都可以吃了小龜苗。這才是造成當年龜苗成活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實際上,經過幾個月的優勝劣汰,到了冬眠時,還留存在世的龜苗,體質通常都不弱,真正的冬眠死亡的很少。因此,說當年龜苗不能冬眠是不對的,自然界中的龜苗,不可能到了冬季就都爬到溫泉裡面呆著,都是要正常冬眠的。只要是健康的龜苗,選擇合適的方法,冬眠並不是問題。
三、 什麼樣的環境才是烏龜冬眠的好環境?溫度和溼度穩定、環境安全
上文我們分析了,冬眠是烏龜為應對冬季嚴寒和食物匱乏,而進化出的自然生存技能。冬眠對烏龜而言並非難事,只要環境溫度到了,烏龜就會自然而然進入冬眠狀態。家養烏龜,只要健康無病,同樣無需過度擔心冬眠問題。那麼家養烏龜如果要冬眠,什麼樣的環境才算是適宜的冬眠環境呢?由於烏龜的冬眠習性是億萬年以來自然演化形成的,師法自然,這個問題我們同樣可以從大自然中找到答案。
自然界中的烏龜,根據生活環境不同,一般是選擇在水中或岸邊冬眠。在水中冬眠的烏龜,通常是藏在水中的淤泥或泥沙中過冬。這樣做的好處是,既能保持溫度和溼度穩定,又能避免被天敵傷害。在岸邊冬眠的烏龜,一般是選擇岸邊疏鬆溼潤的土壤,掘洞藏身其中冬眠。這樣做,同樣可以保持溫度和溼度穩定,以及防止天敵傷害。在相對溫暖溼潤地區,烏龜也會藏身灌木草叢底部冬眠。而在山區,如果水底無淤泥藏身,岸邊多巖石不容易挖洞,烏龜也可能選擇在石頭縫隙或厚厚的落葉層下面冬眠。
仔細分析自然界中烏龜的冬眠環境,我們會發現,無論是沉入水底淤泥或泥沙、還是在岸邊挖洞,或是躲入灌木草叢、石頭縫隙、樹葉層中,烏龜所選擇的冬眠環境,都能滿足如下三個條件:溫度穩定不會忽冷忽熱、能夠保溼、安全無幹擾。溫度、溼度和安全,這三個條件,其實就是大自然交給我們的烏龜冬眠三要素。家養烏龜冬眠環境的營造,只要能滿足溫度和溼度穩定,安全無幹擾,就是烏龜冬眠的好環境,具體分析如下:
①烏龜冬眠溫度。對於大多數烏龜來說,在15℃以下即開始冬眠,但10-15℃睡不踏實,通常時睡時醒,屬於淺度冬眠。5-10℃是烏龜冬眠的最好溫度,此時睡得最實,屬於深度冬眠。而0-5℃,溫度已經偏低,冬眠中的烏龜有受凍的可能。長時間低於0℃,烏龜可能會被凍死。因此,冬眠中的溫度,以維持在5-10℃範圍內最好。
②烏龜冬眠溼度。冬眠中的烏龜,雖然大部分器官都已經關閉,但新陳代謝並沒有消失,還需要一定的水分維持機體運轉。冬眠中一旦失水過度,可能會導致烏龜乾死。冬眠中的溼度以潮溼不幹為限度,一旦發現過幹,就要及時補水。
③安全的冬眠環境。這裡的安全,一是要保證沒有外界幹擾,如老鼠、狗貓撕咬等,二是要儘可能選擇黑暗的環境,烏龜才有安全感。自然界中,烏龜之所以藏在泥土中、草叢中、洞中等各種隱蔽環境,就是這樣它覺得安全。
四、什麼樣的方法是烏龜冬眠的好方法?
大自然告訴我們,烏龜冬眠需要溫度和溼度穩定、遠離天敵安全無幹擾。家養烏龜所採用的冬眠方法,只要能滿足這三點,就是烏龜冬眠的好方法。
目前家養烏龜冬眠方法較多,總的來說,根據冬眠所藉助的介質不同,有淺水冬眠和藉助介質冬眠兩大類。淺水冬眠,顧名思義,就是將烏龜放在淺水中冬眠,這是一種純水環境,除了水外沒有其他介質。
藉助介質冬眠,根據介質的性質不同,大致是兩類。一類是藉助礦物質細小顆粒物,讓烏龜躲入其中冬眠,常見的泥土、沙子、珍珠巖、蛭石等都屬於這一類。另一類是藉助植物殘體冬眠,將烏龜覆蓋或讓烏龜藏身其中冬眠。與礦物質不同,由於這些物質是來自於植物殘體,都是屬於有機物,常見的如稻草、椰土、落葉、苔蘚等,都屬於此類。客觀來說,每種方法都有其優缺點,並不存在最好的冬眠方法之說,只要能夠揚長避短,就是烏龜冬眠的好方法。現將各類烏龜冬眠方法的優缺點,分析如下,供朋友們參考:
1、淺水冬眠。將烏龜放於冬眠容器中,加入過背的淺水即可。這種方法的優點是簡單,容易觀察冬眠狀況。同時因為是水中冬眠,也不用考慮缺水問題,不會出現其他方法中的冬眠乾死問題。但缺點也較明顯,溫度、溼度和安全,冬眠的這三要素中,只有溼度保證了。由於是淺水,保溫效果不好,容易受外界溫度影響,忽冷忽熱。同時,淺水無藏身之處,烏龜沒有安全感。此外,雖然冬眠中烏龜新陳代謝幾乎停止,但並沒有消失,還是存在微弱的新陳代謝的,如果換水不及時,也容易出現腐皮腐甲等問題。
2、泥水或泥土冬眠。藉助泥土為介質,調成稀泥狀或潮溼的土壤,讓烏龜鑽入其中冬眠。在家養烏龜的各種方法中,藉助泥水或泥土冬眠,無疑效果是最好的,因為自然界中烏龜就是這麼做的。,非常符合烏龜天性。但這種方法需要大量泥土,在室內佔地方不說,在視覺上也有不潔淨之感,其他家庭成員可能不接受,引發家庭矛盾。同時鑽入泥水或泥土中,就看不見了,不便於觀察冬眠狀況。
3、沙子等礦物質顆粒冬眠。將沙子、珍珠巖、蛭石等礦物質顆粒物,用水溼潤,放入烏龜。由於天性使然,烏龜會挖洞鑽入其中,藏起來冬眠。優點是與自然界烏龜冬眠環境接近,能夠保持溫度穩定,符合烏龜天性,有安全感。同時與泥水或泥土相比,乾淨多了,容易打理。但沙子、珍珠巖、蛭石等礦物質顆粒物,保溼性不好,需要經常查看是否缺水。如果忘記了,長期缺水,存在乾死的可能。
4、苔蘚等有機物介質冬眠。藉助苔蘚、椰土、稻草、樹葉等植物殘體進行烏龜冬眠,也是常見的方法。其中椰土的使用方法同沙子或泥土,用水溼潤後,將烏龜埋入其中或放龜讓其自行打洞。苔蘚、稻草和樹葉,則可以堆成一堆,讓烏龜自己鑽進去,或直接覆蓋在烏龜身上。這些介質的保水和保溫性都不錯,但由於屬於有機物,在潮溼環境下容易發黴腐爛,進而產生病菌,有可能導致烏龜生病。很多使用這一類介質冬眠的烏龜,可能冬眠醒來,烏龜身上長了一身白毛,這就是因為植物腐爛帶來的真菌感染。
5、溼毛巾或棉布冬眠。這個方法是小編養烏龜中一直使用的方法。操作起來也非常簡單方便,冬眠前準備一塊洗淨的毛巾或棉布(廢棄的衣物等洗淨也可以),將烏龜蓋上即可。也有些朋友是用溼毛巾或棉布包裹住烏龜,然後放置於合適的地方冬眠。同時,用毛巾或棉布覆蓋烏龜,有一定的保溫效果,能夠防止溫度突變。蓋住烏龜,就如同烏龜自然界中鑽入黑暗的泥土一樣,也有安全感。小編所養的那隻十餘年的草龜,一直是採用這種方法冬眠的。去年的硬幣苗烏龜,也是採用溼毛巾法冬眠的。但此法的缺點也非常明顯,那就是毛巾或棉布的保溼性不好,需要時常檢查是否缺水。一旦長期缺水,得不到及時補水,烏龜就有可能幹死。去年春節期間,小編就是因為兩周時間沒有檢查,導致毛巾布幹了,三隻冬眠中的硬幣苗烏龜被乾死了,可謂教訓深刻。
由上面的分析可見,家養烏龜各類冬眠方法,都有其優點和缺點,大家可以根據需要選擇。烏龜冬眠沒有所謂最好的方法之說,根據所採用的方法,揚長避短,注意克服其缺點,就是個不錯的方法。例如淺水冬眠的缺點是溫度不穩定、烏龜沒有安全感,那麼將其和溼毛巾冬眠法相結合,就是揚長避短的好方法。沙子等冬眠方法,確定容易缺水,只要克服了缺水,就是非常好的方法。
五、總結
冬眠是烏龜應對冬季嚴寒和食物匱乏的一種生存方式,這是億萬年來烏龜生命演化的結果,是一種客觀存在的自然現象。一看二掂三感覺,可以簡單判斷出烏龜是否健康。只要是健康的烏龜,都是可以正常冬眠的,哪怕是當年的龜苗。而病龜和弱龜,還是建議加溫飼養。
自然界中,烏龜主要是自沉入水體淤泥或泥沙中、在岸邊潮溼土壤中掘洞、躲入灌木草叢或樹葉層中冬眠。這是大自然告訴我們的烏龜冬眠三要素:溫度、溼度和安全,即溫度和溼度要穩定、環境安全無幹擾。家養烏龜冬眠,不論採取何種方法,最核心的東西,仍然是溫度、溼度和安全,只有這三要素合適了,烏龜冬眠才不會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