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鶇龜先生的所有關於烏鶇和烏龜的文字,均為自己飼養過程中的心得總結,是實操經驗,和複製粘貼的不同。碼字不容易,請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凡是在其他地方看到與本文相同或絕大部分相同的文章,但沒有註明來自於鶇龜先生的,均為剽竊之文。
作為變溫動物,烏龜的生命活動是和溫度直接相關的。這裡面有個所謂四季溫度規律問題,具體說就是,最適合烏龜的溫度範圍是25-35度(也有說是28-32度),此時烏龜最活躍,消化能力也最強;而在20-25度這個範圍內,則屬於較適宜溫度,各方面機能尚可;但當氣溫下降到20度以下時,烏龜的各項機能就逐漸降低,也逐漸停食了;當氣溫進一步下降到15度以下,烏龜就要準備冬眠了,此時通常不吃不喝,也不睡;在5-10度,烏龜進入深度冬眠狀態。
對於烏龜冬眠,似乎爭議不大,但是對於冬眠前是否需要清腸,目前是存在爭議的。支持清腸者人數眾多,而反對清腸者人數也不在少數。
烏龜是否需要清腸有爭議
為什麼要給烏龜清腸?
烏龜清腸,就是在冬眠前使烏龜排空腸道,以利於安全冬眠。這種做法,主要是考慮烏龜在冬眠時新陳代謝幾乎停止,腸道內如留有食物,容易產生腸道病變。有人認為,冬眠時烏龜各個器官基本停止工作,如果不清腸,殘留的食物會在腸道無法消化,可能會在腸道內發酵,產生脹氣,嚴重的會造成腸道破裂。也有人說,殘留的食物殘渣,在缺水條件下,會硬化在腸道內,變為結石,進而引起病變。總之,都認為冬眠時腸道留有食物是不健康的。
也有部分朋友認為,腸道內留有食物是冬眠的需要,因為像熊等動物的冬眠,都需要營養來支持的。其實這是沒有理解恆溫動物的冬眠和變溫動物的不同。烏龜是變溫動物,不是恆溫動物,冬眠消化的能力極少。恆溫動物冬眠時也需要維持恆定的溫度,所以能量消耗大。
烏龜冬眠前一定需要清腸嗎?
這個問題,實際上不能一概而論。對不同的烏龜,有不同的處理方法,大部分家養的烏龜,還是需要清腸的。
家養烏龜經常食物過量,有必要清腸
自然界的野生烏龜沒有刻意清腸,但會自然清腸
很多朋友說,自然界中的烏龜是不需要清腸的,因此家養的烏龜也不需要清腸。確實,自然界中的野生烏龜,沒人專門給它清腸,都是在自然狀態下進入冬眠。烏龜最早出現在兩三億年前的中生代,是比恐龍都久遠的生物。通過億萬年的演化,烏龜已經進化出了對環境的良好適應。自然野生烏龜,確實沒有刻意清腸這一說法。
但家養環境和野外環境有質的差別,野生烏龜不需要清腸,並不能說家養的也不需要清腸。在自然界,烏龜不是每天都能吃上飯,這也是為什麼你餵烏龜時,總是狼吞虎咽的原因。因為經常找不到吃的,好不容易找到了一餐,自然要大口朵頤。這種行為已經變為遺傳基因,即便是家養的烏龜,同樣也有這樣的特徵。野外由於食物匱乏,飢一頓飽一頓的日子很多。因此,野生烏龜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有充足的時間的,利用率也很高,很難出現家養烏龜動輒出現的消化不良問題。和飯來張口的家養烏龜不同,野生烏龜一天中要花大量時間覓食,運動量遠超家養烏龜。這既增強了野龜的體質,也加快了對食物的消化能力。總之,野生烏龜,很難出現消化不良問題。
野生烏龜生物鐘強於家養烏龜,能更好的控制自身行為
野生烏龜經過億萬年的進化,能將外界環境溫度變化和自身的飲食等行為,很好的結合起來,到什麼時間幹什麼事情,烏龜很清楚。當環境溫度低到一定程度,烏龜就不再吃食了,這其實是一種自然清腸行為。野生龜知道什麼時間應該停食,什麼時間應該冬眠,這種對自身行為的控制能力,是家養烏龜不能比的。
家養烏龜與野生龜相比,由於餵養過量,經常會消化不良
家養龜,長期在溫室環境生活,其自然生存能力已經嚴重退化。而且面對的是一個飯來張口的環境,再加上很多朋友淺水養,很多都存在餵食過量的問題。所以,野生龜確實沒有刻意的清腸行為,但不能說明家養烏龜也不需要清腸。家養烏龜,還是需要清腸處理的。
加溫清腸不可取
應該怎樣正確的對烏龜清腸?
烏龜清腸有自然清腸和加溫清腸之說。自然清腸,就是到了一定溫度後,停食不喂,讓烏龜自然消化、自然排洩,完成清腸,這個過程大概需要一兩周的時間。由於是烏龜的自然過程,因此是相對安全的清腸行為,只是略費時間。
有些朋友沒有足夠的耐心,為了加快烏龜清腸,採取了捷徑。通過增加水溫,來促進烏龜快速清腸。因為烏龜是變溫動物,消化能力和溫度直接相關,溫度高時消化能力也高,從原理上說,這種做法並無問題。他們具體做法是,想辦法使水溫升高,如給烏龜泡溫水、使用加熱棒加熱水溫等,以此促進烏龜消化,加快完成清腸。
雖然原理上沒有什麼問題,但實際上這種操作方法是錯誤的。加溫清腸雖然看到了溫度升高對烏龜消化有利,但沒有看到,烏龜作為變溫動物,對於穩定的逆境適應能力很強,即具有強大的抗逆性。但是對於突變的環境,卻是很脆弱的。強制加溫確實可以促進烏龜的消化排洩,但也會造成溫差過大問題,可能會因為溫差大,帶來其他的病變。一旦帶病冬眠,春天很可能就活不過來。
多年養龜的朋友都知道,造成烏龜生病的原因,水質和溫差最為常見。在清腸這個問題上,且不可因小失大,採用加溫促清腸的做法,結果很可能得不償失。
總體而言,與野生烏龜相比,家養烏龜冬眠前清腸還是必要的,但應該首推自然清腸。也就是在溫度降低到20度以後,停止餵食,讓烏龜通過自然消化和排洩,完成清腸行為,時間約一兩周。為了達到快速清腸,採用加溫的方式清腸,算不上是捷徑,甚至是錯誤的,很可能因此帶來溫差過大問題,這對烏龜是致命的影響。如果不明白這個道理,可以腦補下這個場景,冬眠前為了促進食物消化,成千上萬的野生烏龜,紛紛尋找溫泉去泡,然後才能促進排空?很顯然這是無稽之談,自然的才是最好的。
什麼時候開始給烏龜清腸?
由於各地情況不一樣,所以什麼時候應該給烏龜清腸,並沒有統一的時間表。鶇龜先生所在的包郵區,我一般是每年的11月中旬左右開始停止餵食,在11月底或12月開始冬眠。當然,最終還是要取決於溫度的。
根據烏龜的溫度規律,20度以下,烏龜的自然飲食就在減少。18度以下,除了個別吃貨龜,基本都停食了。在10-15度基本進入淺度冬眠狀態,或者既不吃食,也不睡眠的狀態。
因此從溫度變化考慮,當平均氣溫穩定在20度以下,就可以考慮停食了。另外,秋季餵食,並非僅僅溫度問題,溫差大小也十分重要。如果天氣遇到最近一段時間,溫差特別大,也是不能餵食的。在溫差大的時候餵食,出現生病的機率是相當高的,甚至有暴斃的可能。
氣溫在20度以下就可以停食,自然清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