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來,中文播客要火了。
2020年,比較明顯的變化是不少新的播客節目出現。而平臺方面,2021年初最先打響播客賽道第一槍的是荔枝旗下的獨立應用「荔枝播客」。回顧2020年,也出現了小宇宙這種專注於播客內容的 App、快手推出皮艇App。大平臺這邊的動作也不小,喜馬拉雅、網易雲音樂、QQ 音樂給播客內容單獨設計流量入口,不出意外的話幾個巨頭也會(或者正在)陸續布局。
種種跡象表明,移動音頻尤其是「播客」正在佔領越來越多用戶的時間。
與短視頻有所區別,播客捕捉的更多是用戶的碎片時間:獨自開車、坐地鐵、睡眠之前的最後半小時、做家務等等,凡是需要解放雙手與眼睛的場景,聲音取代視覺,「聽點兒什麼好玩的」變得從未如此剛需。
作為聲音賽道的優秀玩家,荔枝在過去七年間完成了幾大關鍵板塊的布局,包括音頻娛樂產品、音頻直播和各種交互式音頻產品,在社區活躍度以及文化打造方面,荔枝app成功地構建起一個聲音版的B站。
而這一次,荔枝播客作為一個更純粹、專業、犀利的中文播客開始了賽道前端的新領跑。
播客的「新世界」有多大
中文播客的新節目多了。
根據播客搜尋引擎ListenNotes的數據,截止2020年12月31日,中國大陸播客的數量為16448個。而這個數字在2020年4月底時剛剛突破10000個,僅2020年後三個季度,中國大陸播客新增6539檔。
《PodFestChina 2020中文播客聽眾與消費調研》顯示,中文播客的核心聽眾年齡在22-35歲之間,主要生活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及其他新一線城市的高學歷單身人士。在調研的受訪者中,有56.7%是在過去三年內成為播客聽眾的,其中有23.9%聽播客不到一年。這個數據正說明,中文播客的消費市場正在擴大中。
這一年,更多的播客走向了播客機構化,更多的播客網絡出現。
此時,荔枝播客的出現,可以說是「順應時勢」,但也是「回歸初心」。
「做好的聲音內容、扶持主播一直是荔枝的初心。這次單獨推出荔枝播客App,也表明了荔枝公司管理層對中文播客市場的重視,並願意在未來投入更大的精力去深耕這塊領域。」一位接近荔枝高層的內部人事曾這麼評價到。
首先,荔枝本來就是中國最早做播客平臺的那群人,只是經過幾年市場變化,荔枝 App 已經成了一個多元的音頻內容平臺。這次的荔枝播客專注於播客內容本身,是一個泛用型客戶端,同時也有一些獨家內容,邀請了谷大白話、洪晃、席瑞等人入駐。之前荔枝在音頻社區上的積累、主播資源,都能繼承到這個獨立 App 上。
從這點上看,荔枝播客不是「白手起家」。從最新披露的2020年第三季度的財報數據上看,荔枝的商業布局卓有成效。其月活躍用戶達到5620萬,累計上傳播客數量達到2.34億,Q3新增播客數量超過1900萬,月均互動總次數超過32億次,創下歷史新高。一個做大做強,且不斷拓展邊界的荔枝,現在又重新「化繁為簡」,推出了一款專注播客的產品。
至少從流量、內容的支持方面,荔枝播客從一出生就走在了前面。
播客的「新世界」一開始就可以很大。
為什麼聽播客
在中國,中文播客長期以來的市場佔有率被短視頻等壓縮。一來這與國內網際網路快速轉向移動端愈發呈現中心化的狀態有關,早期的播客創作者更願意利用網際網路的開放特性,而不希望將內容與單一平臺進行綁定。二來播客作為內容創作,也同樣面臨著不少政策風險,保持小眾或許可以在一段時間降低風險,但在知名度上無疑又會大打折扣。
因此,過去像傳統的音頻平臺,如荔枝App、喜馬拉雅、網易雲音樂等平臺最多只是被播客創作者作為多個分發渠道之一。
但觀察這兩年播客的興起,主要有幾點原因。
首先,聲音的長期價值正在被認同。
播客是音頻的重要形式,音頻是內容的重要載體。相對於視頻,聲音更擅長傳遞情感,語調、語速、背景這些方式來傳達情感,且給人舒服、安靜、安寧的感覺。用戶收聽播客時大部分會是獨處,用戶對內容會更有親密感,接受度更高,專注度更高。
另外,音頻不像視頻或者圖文一樣具有侵略性——你可以在開車、走路、睡覺、做飯、帶娃甚至工作學習時收聽音頻,正因為此,音頻成為快節奏生活的人們獲取信息的一種可選渠道。
音頻內容不可替代。當圖文、視頻、音樂等內容均遇到增長瓶頸且競爭日趨白熱化後,播客成為新的增量。快手做皮艇、即刻做小宇宙,都是希望突破原來的視頻或者圖文內容場景;Amazon Music、QQ音樂、網易雲音樂們不約而同布局播客,則是要將音頻消費場景從音樂擴大到更廣。
荔枝推出荔枝播客,則是在UGC音頻社區與音頻娛樂互動平臺外,增加PGC主導、兼具信息/知識/娛樂內容屬性、主打去中心化訂閱的專業播客場景,以攻為守,夯實音頻地位。
其次,疫情期間部分養成了音頻消費需求。
中國本身有龐大的音頻消費人群,艾媒諮詢曾預計2020年在線音頻市場用戶規模將達5.42億,包括有聲讀物、網絡電臺、語音直播、互動娛樂等市場,這一市場有荔枝、喜馬拉雅等明星公司存在,其中荔枝三季度月活躍用戶達到了5620萬。中國玩家要做播客,只需要在5.42億音頻用戶中找到有純粹播客需求的群體,滿足其需求即可。
最後,人們的消費終端變得前所未有的發達,收聽播客變得前所未有的容易。
播客第一波爆發受益於iPod,第二波爆發受益於iPhone,新一波爆發同樣與消費終端的發達有關。在家裡,智能音箱成為最風靡的消費電子之一;在車裡,特斯拉等智能汽車都在集成播客平臺,用戶不再聽傳統FM;於個人,AirPods掀起無線耳機潮則增加了人們消費音頻的欲望。總而言之,各種新硬體讓播客的消費場景變得前所未有的廣,給播客新一輪爆發奠定了終端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業內人士觀察認為,專業播客的載體是天然契合包括車載等場景。隨著目前車輛保有量的穩定增長,播客在車聯網的場景裡機會極大。據了解,荔枝正密集與新能源等汽車廠商達成車載音頻的合作,這就包括公開報導的小鵬汽車、比亞迪、廣汽等。哪怕是抓住一個賽道,也會對荔枝播客的體量有著質的提升。
當你開著車駛向新的目的地同時,你打開荔枝播客,也能聽見一個「新世界」。
(文章綜合行業報導、荔枝播客官方、網絡信息)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