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美猴王」六耳獼猴到底是誰?(揭秘)第二期。上期講到孫悟空來到南海觀音菩薩處訴苦寄居,接下來便是便是假悟空出現,棒打唐師傅,假猴王出場,真假美猴王正式開演。承接上文
三、著名的唐僧同志被毆一案
關於假孫悟空的出現到發展,吳閒雲和遊文意兩位說得夠多,也十分精彩,結論自然是本局根本沒有妖怪。因為我選擇了這裡作為迷局的切入點,所以不得不把原文呈現出來給大家,至於重複的推理我就少說一點,其實小說的原文作者已經表達得非常明顯,我只需要把關鍵的字詞加粗給大家看,謎底自然就會浮現出來:
【原文】……那行者變了臉,發怒生嗔,喝罵長老道:「你這個狠心的潑禿,十分賤我!」輪鐵棒,丟了磁杯,望長老脊背上砑了一下,那長老昏暈在地,不能言語……
從他的出現到翻臉,我們可以知道的是1、假悟空最初的目的僅僅是想給饑渴的唐僧一杯水喝,為了討好他?2、唐僧一直認為是孫悟空站在自己面前,所以言語不客氣,姿態高昂,但是「賤」的是悟空,「那行者」卻也當做是在「賤」自己。3、這個行者與孫悟空外表完全沒有差別。4、他「砑」了唐僧一下,留了活口,給自己想重新組建一支西遊隊伍的創業計劃留下了無盡的麻煩。
【原文】……沙僧實不忍舍,將唐僧扳轉身體,以臉溫臉,哭一聲:「苦命的師父!」只見那長老口鼻中吐出熱氣,胸前溫暖,連叫:「八戒,你來!師父未傷命哩!」那呆子才近前扶起。長老甦醒,呻吟一會,罵道:「好潑猢猻,打殺我也!」
從這一段可以看出唐僧被打得很慘,雖然只有一棍,但是這一棍打在一個有暗神護佑的肉胎身上,力量拿捏恰到好處,沙僧都以為死了。這一段我們也看出了沙僧其實對唐僧更親近,在情感上,這個內斂的漢子對唐僧感激之情遠超過豬八戒(具體原因在講觀音的大智慧時再詳細講述),所以看到八戒連師父死活都沒確定就嚷著散夥,沙僧的內心是很不爽的,這也是整個西遊路上沙僧只在這裡喊了兩次「八戒」而沒有喊「二師兄」的原因。至於六玲使者以這兩句「八戒」的稱呼就推理出沙僧在此被調包換了個假的沙和尚,通關全書我沒有找到任何細節與之照應,故不足取。
【原文】沙僧又近前仔細再看,原來是孫行者高坐石臺之上,雙手扯著一張紙,朗朗的念道……念了從頭又念。沙僧聽得是通關文牒,止不住近前厲聲高叫:「師兄,師父的關文你念他怎的?」那行者聞言急抬頭,不認得是沙僧……沙僧見他變了臉,不肯相認,只得朝上行禮道……行者聞言,呵呵冷笑道:「賢弟,此論甚不合我意。我打唐僧,搶行李,不因我不上西方,亦不因我愛居此地。我今熟讀了牒文,我自己上西方拜佛求經,送上東土,我獨成功,教那南贍部洲人立我為祖,萬代傳名也。」 沙僧笑道:「師兄言之欠當,自來沒個孫行者取經之說。……薩曾言:取經人乃如來門生,號曰金蟬長老,只因他不聽佛祖談經,貶下靈山,轉生東土,教他果正西方,復修大道。……兄若不得唐僧去,那個佛祖肯傳經與你!卻不是空勞一場神思也?」
此段信息量極大,稍作梳理:1、假猴王沒有自己的地盤,行兇後回的是萬裡之外的東勝神州花果山;2、他一遍又一遍的念通關文牒;3、他自己打完唐僧就跑了,但是他知道唐僧沒有死,「我打唐僧,搶行李」,沒說「殺」唐僧;4、先「不認得是沙僧」,隨後又叫「賢弟」;5、假猴王要自投羅網去西天見佛祖,使「孫悟空」萬代留名;6、唐僧的來頭很大,轉生東方的目的是要「果正西方,復修大道」;7、連沙和尚都知道沒唐僧佛祖是不會傳經的。
從1、2兩條可以看出,此怪最初在等;等什麼?唐僧醒過來只會認為是孫悟空打了自己,其他人要找上門來說理,自然是找去花果山;他既然要組建隊伍去取經,殺了唐僧簡直是舉手之勞,而且路上也有的是時間讀通關文牒,他卻在那裡讀了一遍又一遍,等人找上門來。從後面5條信息來看,假悟空實在是沒有作案的動機:壞事做得不徹底,作假做得不夠入戲,沙和尚都能想明白的道理他卻假裝不知道,最後做事的好處還不是自己的,壞人當到這個份上,買塊豆腐自己撞死好了。這裡「復修大道」意味深長,暫且不表。
隨後沙和尚被小猴精激怒,殺假沙僧,從容而去:
【原文】那行者見沙僧打死一個猴精,把沙和尚逼得走了,他也不來追趕,回洞教小的們把打死的妖屍拖在一邊,剝了皮,取肉煎炒,將椰子酒、葡萄酒,同眾猴都吃了。
從這裡看出,假猴王不怕留麻煩,「逼」走沙和尚,也不怕你去找人,我「不來追趕」,又繼續「等」。另外,剝皮,取肉煎炒同類而食沒有引發任何的疑問或不滿,說明花果山就是這樣一群妖精的聚集地,猴精們對於這樣的事情見慣不驚了,這個猴王做的很自然,花果山絕不是電視上表現的那樣自然祥和一派和諧繁榮,當年四萬多猴妖的規模直逼西遊路上最大的妖怪聚集地獅駝嶺,那裡的人間地獄慘狀直接說明了花果山當時能吸引眾多妖魔加盟,絕不是因為這群猴子活潑可愛,且看當時:
【原文】早驚動滿山怪獸,都是些狼蟲虎豹、騃麂獐犭巴、狐狸獾狢、獅象狻猊、猩猩熊鹿、野豕山牛、羚羊青兕、狡兒神獒各樣妖王,共有七十二洞,都來參拜猴王為尊。每年獻貢,四時點卯。
由此可知,猴精的兇殘才是當時能徵服眾多妖王帶領群妖投靠,並且每年獻貢的原因,在那樣一個大環境下(我在如來的彌天大謊中將會詳細分析)生存才是第一需要,不想被花果山的妖精吃掉,唯一的辦法就是成為同夥一起去吃別人。若還嫌證據不夠,我再給各位引用一段孫悟空的原話:
【原文】行者笑道:「師父,你那裡認得!老孫在水簾洞裡做妖魔時,若想人肉吃,便是這等。或變金銀,或變莊臺,或變醉人,或變女色。有那等痴心的,愛上我,我就迷他到洞裡,盡意隨心,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還要曬乾了防天陰哩!師父,我若來遲,你定入他套子,遭他毒手!」
你看,孫悟空當年沒少帶著他的猴子幹這檔子事,經驗豐富,輕車熟路,「吃不了」,已經是多到吃不完了!所以,有網友研究西遊記說這裡的假猴王吃了同類,這是孫悟空幹不出來的,並以此推斷真有假悟空的存在,我認為論據不充分,至少,孫悟空本人是能幹出這種事來,而且眾猴精也覺得相當的自然。當然,前路的經歷告訴了沙僧,「有困難,找菩薩」,所以沙和尚來到了南海:
【原文】這沙僧倒身下拜,拜罷抬頭正欲告訴前事,忽見孫行者站在旁邊,等不得說話,就掣降妖杖望行者劈臉便打。這行者更不回手,徹身躲過。沙僧口裡亂罵道:「我把你個犯十惡造反的潑猴!你又來影瞞菩薩哩!」
呵呵,問題來了,性格暴戾經不得委屈,特別是受不了言語上刺激的孫大聖,在不問青紅皂白的打罵面前,竟然「更不回手,徹身躲過」,連話都沒有說一句,這四天就被觀音感化脾氣都改了?翻看西遊記的後半部,他的確成熟了,可那爛脾氣直到成佛都沒改啊!沙僧罵罵咧咧說完緣由後:
【原文】菩薩道:「悟淨,不要賴人,悟空到此今已四日,我更不曾放他回去,他那裡有另請唐僧、自去取經之意?」
第一人證啊!原來菩薩也拉著孫悟空不準走,在這裡等,等人來了,做出個鐵證。這下沙和尚傻眼了,於是,高潮了。
四、前戲後的高潮
經過那麼長時間的前戲,這個故事終於進入高潮,由於幾位大師分析得夠精彩,我依然採用展示原文的方法做個導讀:沙和尚與悟空飛回花果山,果然有兩個孫悟空,於是一場大戰,殺回南海:
【原文】「我與這廝打到寶山,借菩薩慧眼,與弟子認個真假,辨明邪正。」道罷,那行者也如此說一遍。眾諸天與菩薩都看良久,莫想能認。……菩薩暗念真言,兩個一齊喊疼,都抱著頭,地下打滾,只叫:「莫念,莫念!」菩薩不念,他兩個又一齊揪住,照舊嚷鬥。菩薩無計奈何,即令諸天木叉,上前助力。眾神恐傷真的,亦不敢下手。
菩薩怎麼了?她「慧眼遙觀」就能知道妖怪馬上出現,怎麼現在看不出誰真誰假了?讀讀作者對她當時算命的時候神態描寫「好菩薩,端坐蓮臺,運心三界,慧眼遙觀,遍周宇宙」,我怎麼覺得意味深長呢,這與她現在的「無計可施」反差太大了吧?我對菩薩的崇敬敬仰之情瞬時間暴跌2.875個百分點。之後真假孫行者鬧遍了三界:
【原文】玉帝即傳旨宣託塔李天王,教:「把照妖鏡來照這廝誰真誰假,教他假滅真存。」天王即取鏡照住,請玉帝同眾神觀看。鏡中乃是兩個孫悟空的影子,金箍衣服,毫髮不差。玉帝亦辨不出,趕出殿外。
從天界的經歷我們得知,照妖鏡照不出差別,不單是金箍棒,連如來的獨門聲控寶貝金箍都有;另外一個重要的信息很多人都忽略了,那就是假猴王不但在等「麻煩」找上門,也不怕陪著孫悟空去「找」麻煩,照妖鏡搬出來了也不躲一躲,隨便照,是深受娛樂記者歡迎的種類。隨後來到案發第一受害人唐僧處,再次證明有真假孫悟空:
【原文】三藏見了,就念《緊箍兒咒》,二人一齊叫苦道:「我們這等苦鬥,你還咒我怎的?莫念,莫念!」那長老本心慈善,遂住了口不念,卻也不認得真假。他兩個掙脫手,依然又打。這大聖道:「兄弟們,保著師父,等我與他打到閻王前折辨去也!」
長老「慈善」?有點搞笑,前面起碼念了有三十多遍,威脅要悟空腦漿迸裂,現在是心善還是害怕?是隱隱感受到了些什麼卻又把握不住,所以念得有些忐忑不安吧?值得注意的有兩點:1、經觀音和唐僧兩次驗證,多人在場,咒對兩個人都起作用,說明兩個猴王頭上的緊箍不假;2、這是唐僧在《西遊記》中最後一次念《緊箍兒咒》,以後雖然有時出口威脅,卻再也沒有真正念過。不知道是真行者還是假猴王提出的要到陰間折辨,總之另一個也非常配合的去了:
【原文】陰君聞言,即喚管簿判官一一從頭查勘,更無個假行者之名。再看毛蟲文簿,那猴子一百三十條已是孫大聖幼年得道之時,大鬧陰司,消死名一筆勾之,自後來凡是猴屬,盡無名號。查勘畢,當殿回報。陰君各執笏,對行者道:「大聖,幽冥處既無名號可查,你還到陽間去折辨。」
原來是白跑一趟,無論是真行者還是假猴王,我都佩服他們很能也很有精力折騰,突然,地藏王菩薩想起有一寶:
【原文】地藏王菩薩道:「且住,且住!等我著諦聽與你聽個真假。」原來那諦聽是地藏菩薩經案下伏的一個獸名。他若伏在地下,一霎時,將四大部洲山川社稷,洞天福地之間,蠃蟲、麟蟲、毛蟲、羽蟲、昆蟲、天仙、地仙、神仙、人仙、鬼仙可以照鑑善惡,察聽賢愚。那獸奉地藏鈞旨,就於森羅庭院之中,俯伏在地。須臾,抬起頭來,對地藏道:「怪名雖有,但不可當面說破,又不能助力擒他。」地藏道:「當面說出便怎麼?」諦聽道:「當面說出,恐妖精惡發,搔擾寶殿,致令陰府不安。」又問:「何為不能助力擒拿?」諦聽道:「妖精神通,與孫大聖無二。幽冥之神,能有多少法力,故此不能擒拿。」地藏道:「似這般怎生祛除?」諦聽言:「佛法無邊。」地藏早已省悟。
諦聽很牛,可以用耳朵「照鑑善惡,察聽賢愚」,他與地藏一番對話處處玄機,妖怪的名字我是知道的,就是不敢當面說,大家也不能幫忙抓人,因為「妖精神通,與孫大聖無二」,那就奇怪了,無二,那就是打個平手嗎,有個真孫悟空在旁邊,還怕他為難你?你幫孫悟空正名,他不會看著你們被欺負而袖手旁觀嘛!頂了天也就是他們兩繼續打,而諦聽卻丟出了一句很有品位的話:「佛法無邊」,於是地藏早已省悟:有些事情可以管,有些事情則需要揣摩上意,不能把好事辦成了壞事。看來事件的根源,來自西天。
……
本文將從原著出發,從作者行文的前後關係和語言的字裡行間去分析西遊的秘密。下期繼續揭秘真假美猴王!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