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如何強健孩子體魄

2020-12-04 雲南網

  原標題:調研發現超70%中小學生居家鍛鍊,但過半學生每天不足一小時——疫情之下如何強健孩子體魄

  編者按 

  一場突發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國2億多中小學生開始了長達兩三個月的居家學習。而長期居家學習也引發了一些問題,如中小學生因缺乏體育鍛鍊影響身體健康、居家環境導致學生學習效果不盡如人意、家長管理嚴格導致親子關係緊張,等等。針對這些問題,本報今日推出「中小學生居家學習系列觀察」欄目,就以上公眾關心的中小學生長期居家學習產生的問題採訪相關專家、校長、一線教師,以給出有針對性的破解辦法和改進建議,敬請關注。

  「媽!我又重了!」近日,福建省福州市某小學四年級學生小毅(化名)喊叫著。從學校放寒假開始,3個多月,小毅重了11斤,身高變化卻不大。

  「孩子本來很喜歡打羽毛球,但居家期間不知道能做什麼運動。開始上網課後,他又經常坐在桌前聽課、做作業。」小毅的爸爸表示,這樣的體重增長方式「不太健康」。

  小毅的情況並不是個例。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近期對中小學生居家鍛鍊情況進行線上調研發現,70%以上的中小學生有一定的居家鍛鍊,但是約55%的學生運動時間不足一小時;總體上運動不足,強度不夠。

  發揮體育網課效用,疏解負面情緒

  與其焦慮,不如運動。在湖北省武漢市教育局的委託下,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育教研員顧靜和她的名師工作室成員組建了「疫情期間親子運動課堂」項目策劃組,引導大家通過運動轉移注意力,疏解負面情緒。1月29日起,「親子運動課堂」通過武漢市教育局的網站、微信公眾號、QQ等平臺播出,一天一期,為中小學生居家運動提供指導。

  在教學視頻裡,有雙人跳繩,有一家三口腳勾腳跳「編花籃」,有親子以腰間別著的一條手絹為「攻擊目標」互相追逐……在顧靜名師工作室成員、武漢市江岸區長春街小學體育教師劉藝濤看來,用簡單、直觀的小視頻教給學生運動方法,更能「讓孩子一學就會,隨時隨地都能練」。

  在網絡上,「學生居家運動」成了熱搜詞。同樣是籃球技術的教學,如果家裡沒有籃球,可以通過親子間拋接玩偶來鍛鍊靈敏性;同樣是上肢與核心力量的訓練,可以通過「擰毛巾」比拼、在平板支撐中加入紙杯「疊寶塔」競賽增加趣味……這都為居家的中小學生提供了很多參考。

  進入2月,各地網課陸續「上線」,體育空中課堂及時地補充進學生們的日常生活中。中國教科院的調研顯示,就在線體育課的內容而言,全國各地的教師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了大量嘗試,從反饋的情況看,學生的個體運動、技術簡單的運動更好實施。最多的內容是跳繩(55.07%),體能練習的佔比也達到46.04%。由此不難發現,現階段教師最常用、最容易被學生和家長接受的項目是單人體能類運動項目。相對而言,個人體能類運動對場地、器材的需求較少,也不需要教師、家長過多指導,是在線指導學生運動初期呈現的一種正常現象。

  但體育在線課的一些問題也隨之而來:「錄播課互動性不足」「孩子只看不練興趣低」「教師針對性指導不到位」……如何讓體育網課發揮出效用,這對教育者提出了較高要求。

  「要通過製作有趣的動畫、搭配有節奏的音樂,以遊戲帶動鍛鍊等形式提高兒童、青少年的積極性,教師還需注意鍛鍊內容應以個人體能練習為主,動作簡單、可重複,如伏地挺身、仰臥起坐、跳繩、健身操等。」中國教科院體育衛生藝術教育研究所所長吳鍵表示。

  中國教科院的調研報告提醒,對於不同年齡的學生應該有鍛鍊內容的偏重,而不應該出現跳繩從小學一年級練到高中的現象。

  突如其來的疫情、長時間的居家生活、網課學習壓力大都容易讓中小學生產生恐慌、鬱悶、煩躁等不良情緒。湖南省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研究會副理事長、教育心理學特級教師楊錚傳建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鼓勵學生儘量在空曠的地方做做運動,釋放壓抑感。」

  孩子不動家長要先動,家庭氛圍很關鍵

  「放寒假時,孩子扔實心球只能扔8米遠。延期開學後,我們從網上買了實心球,每天陪他在小區空地上練習。現在,他的實心球能扔到滿分10米。」家住北京海澱區的龔女士是一名初三學生家長,為了保證孩子在疫情期間堅持鍛鍊,備戰體育中考,她與丈夫當起了「陪練」。

  沒有了固定的體育課、沒有了教師的監督,家長對於孩子運動習慣的養成顯得尤為重要。顧靜觀察到,家長良好的健身習慣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孩子不動,家長要先動起來。」顧靜說。

  關於家長參與學生運動過程的調查顯示,有48.57%的家長沒有參與學生運動,只起到了監督和督促的作用。「家庭與學校要構建促進學生健康的責任共同體。」北京大學青少年兒童衛生研究所教授餘小鳴認為,家長要明確自己的3個角色:做孩子健康的守護人,與孩子共同制定合理的作息和鍛鍊規劃,幫助孩子尋找適宜的鍛鍊資源,如課件、視頻等;同時要做示範和引領者,自覺鍛鍊為孩子樹立榜樣;還要做督促者,不是把規劃貼在牆上就完事了,要幫助孩子持之以恆,逐步將鍛鍊行為內化為一種自律的生活方式。

  家庭鍛鍊有著不同於學校體育的功能屬性。在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主任陳敏麗看來,家長要把目光從手機屏幕上轉到孩子身上,積極參與孩子的運動。

  但長時間的陪伴對於家長也是一種考驗。如何讓親子在運動中越走越近,而不是「火力全開」?「家長要學會讀懂孩子,與孩子溝通制定運動計劃,切忌只知發號施令。」楊錚傳說。

  「家長如果不能與孩子一起鍛鍊,也可以做好這幾項輔助工作。」吳鍵建議,一要給孩子布置一個十分安全、相對寬敞的鍛鍊空間;二要看護、保護孩子鍛鍊時的安全;三要監督孩子的鍛鍊時間和鍛鍊強度,保證孩子每天不少於一小時的鍛鍊時間,要保證孩子的鍛鍊達到中等強度以上;四要做好孩子的合理膳食補充,保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以及蔬菜、水果質量,杜絕含糖、碳酸飲料。

  復工復產復學之下,共同維護學生健康

  隨著全國各地逐漸復工復產,家長們有了新的擔憂——誰來監督孩子每天堅持運動?

  不少孩子表示對家長每天「作業做了沒、吃飯了沒、運動了沒」有些反感,而家長上班後的工作壓力也不小,這時候再把「任務」「監督」強加給學生和家長,效果難免不佳。

  「一個重要的手段是教師的監督和鼓勵,包括對鍛鍊時間和方式的監督。我們的調研結果顯示,老師的監督、表揚效果比家長更好。」吳鍵說。

  「老師可以把『作業』變成展示和抽查結合的方式,學生的練習度、達成度就會提高。」潘雪峰說,家長也可以繼續做好「助攻」,「晚上、周末依然可以與孩子進行親子運動,這對孩子保持運動習慣都有好處。」

  學生居家學習對其健康帶來的最大挑戰是久坐不動和看屏幕時間過長。專家分析認為,久坐的危害主要侵襲兩大系統:一是脊柱系統,二是血液循環系統。看屏幕時間過長最主要的影響是學生的視力健康,隨之而來的是影響學生大腦對於事物的感知能力,限制其健康發育。

  中國教科院的調研發現,學生一天靜坐時間前三位分別是14小時、13小時、8小時,由此分析,現在各年齡段的學生靜態生活方式嚴重,跟學生久坐時間相比,每天一小時的運動時間就顯得微不足道。「在學生長期居家學習的過程中,沒有規律的學習、休息間歇,這也給我們體育在線課程提供了思路,家庭體育鍛鍊的功能定位能不能針對學生學習文化課的間隙進行身體活動,這樣一來,可以解決學生課間休息時間不好把握的難題。」調研報告提出。

  隨著中小學生陸續回到校園,體育教育工作者們也開始思考未來的「體育與健康」課要如何上。學科專家、體育教師一致認為,疫情是一個課程優化的「契機」。

  「復學後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上好生命安全課。」疫情的考驗讓身處武漢的顧靜感受頗深,「這是一個把體育課與生命安全教育進行整合的機會,把健康、衛生習慣等知識和思維教給學生,也建議增加生命安全課。」

  「疫情猶如一部體育與健康生活的教科書,我們應結合此次疫情出現的鮮活事例,重視和加強體育鍛鍊及健康教育。」華東師範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院長季瀏認為,正常時期的體育與健康教學,更多重視學生體育學習和鍛鍊以及運動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而忽視了健康教育教學,擠佔健康教育課時成為常態。今後應加強健康教育教學的實效性,充分保障健康教育教學課時,並注重健康教育系統講授。體育教師應聯合生物教師、校醫、心理輔導教師等根據健康教育內容在體育與健康課和其他相關學科課堂開展較為系統和完整的教學。

  「疫情期間,70%以上的學生參與了居家鍛鍊,這為我們建立家校綜合的鍛鍊模式樹立了信心。體育要從以學校為主的空間拓展到學校、社會、家庭。」吳鍵說,此外,要更加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終身運動」的思想,關注全體兒童青少年的身體健康,關注動作發展、強化功能訓練、引導形態機能與素質協同發展,做好了這些,健康才有保證,競技訓練才有牢固的基礎。(記者 林煥新 王家源 梁丹 趙秀紅)

相關焦點

  • 赫曼陸龜是歐系陸龜的代表品種之一,強健的體魄,活潑開朗的性格
    赫曼陸龜是歐系陸龜的代表品種之一,強健的體魄,活潑開朗的性格,適中的售價以及中等大小的體形,都使之成為非常合格的入門品種。赫曼陸龜壽命較長,飼養情況下不冬眠約有70-80年,按時冬眠約有120年壽命。飼養背甲5釐米以內的小龜不建議冬眠。
  • 周德睿:廣大幹部要以強健的體魄健康的心理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
    陳晉東教授從心理健康的概念、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職業壓力的來源、如何構建科學壓力預警系統、有了心理問題怎麼辦等方面,為與會人員作了一堂生動的心理健康知識課,主題鮮明、內容豐富、思想深刻、深入淺出,對於進一步加強自我保健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周德睿在總結講話中指出,關心愛護幹部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要關心關愛幹部,多為幹部辦實事、辦好事。
  • 疫情之下如何保護好孩子的眼睛
    【來源:法制日報】一場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廣大學生擁有了一次最長「寒假」,並迎來了「停課不停學」的新學期。 如果問疫情期間廣大學生家長最為擔心的問題有哪些,孩子的視力問題絕對會榜上有名。一方面,出於疫情防控需要,孩子們需要自我居家隔離,減少室外活動,不利於視力保護。
  • 溫帶陸龜的代表——赫曼陸龜,有著強健的體魄和活潑開朗的性格!
    赫曼陸龜是歐系陸龜的代表品種之一,強健的體魄,活潑開朗的性格,適中的售價以及中等大小的體形,都使之成為非常合格的入門品種。赫曼陸龜壽命較長,飼養情況下不冬眠約有70-80年,按時冬眠約有120年壽命。飼養背甲5釐米以內的小龜不建議冬眠。一種非常適合在中國大陸飼養的陸龜,對環境要求不高。
  • 疫情之下,我們該如何提升貓狗的免疫力才能安全度過隔離期?
    疫情之下,鏟屎官們如何提升貓狗的免疫力呢?但是如今鏟屎官和貓狗因為疫情的原因都不得不禁足在家,除了不能進行足量的戶外活動之外,還面臨著很大的心理壓力。這對於貓狗來說,不亞於一場漫長且煎熬的應激。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更合的維持和提升貓狗的正常免疫力,顯得尤為重要。
  • 疫情之下,如何與寵物相處?
    近期,因為未經證實的謠言「貓狗也會感染新冠病毒」,一些寵物主人在驚恐之下紛紛將自己的貓狗遺棄,更有甚者直接傷害它們的生命。然而世界衛生組織已經表明,貓狗傳染是謠言!因為貓狗身上缺少ace2酶,毒株S-蛋白無法結合,所以出現新變異之前,貓狗不會成為新冠狀病毒的帶毒生物!
  • 學姐來了|西雅圖日記——疫情之下的海外生活
    導語:在國內疫情趨於平穩的時候,國外的疫情卻突發猛漲。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疫情的嚴重程度已經令人無法忽視。本期專欄,學姐採訪了居住在美國西雅圖的許白(筆名)老師,通過她的講述,我們可以了解疫情之下當地人的真實生活,此外,還有學姐專欄的科普知識,一起來看看吧!
  • 疫情之下,該如何調節我們的緊張情緒?
    每天媒體上新冠肺炎疫情的信息鋪天蓋地,讓人們本就緊張的神經變得更加敏感。面對疫情,我們該如何調節我們的情緒?出現過度焦慮的情緒怎麼辦?下文經出版社授權節選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大眾防護與心理疏導》的心理保健篇,以饗各位書友。
  • 時尚,在疫情之下
    Armani先生在這些中國模特們的簇擁之下為中國獻上關心和祝福。 Zemira:如何以線上形式更好地傳遞品牌信息以及新系列產品面貌,其實對於品牌來說也都是一個新的挑戰。 Zemira:在中國,我們因為快速的反應和動作,很好地控制了疫情。那是否在這個時刻,我們也能去號召大家一同來更多關注中國設計、中國製造,如何結合產業力量,去發揮更大的產業話語權以及國際輸出的可能性。
  • 廣州一中學開設舞龍舞獅課 學校:非常受歡迎能傳播傳統文化強健...
    學校的開課初衷是希望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鍛鍊孩子們的團隊意識,強健學生們的體魄。據學校相關負責人介紹,舞龍舞獅課開課至今一直深受學生和家長的喜愛,不少學生都通過表演舞龍舞獅獲得了成就感,變得更加自信。廣州一中學開設舞龍舞獅課 希望藉此傳播傳統文化強健學生體魄北京師範大學廣州實驗學校劉劍榮告訴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北師大廣州實驗學校舞龍舞獅社團成立於2016年,最初提出在學校開設舞龍舞獅課是因為學校考慮到在校就讀的學生大多為南方孩子,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日常中舞龍舞獅是可以經常見到的,這讓不少孩子對舞龍舞獅產生了興趣
  • 疫情之下,4個步驟安撫你憤怒的情緒
    …… 更別提,猝不及防地,我們與愛人、孩子、父母、公婆在同一個屋簷下,24小時無縫相處,也特別容易出現摩擦與衝突。 實際上,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 疫情之下,我們和家人都很安全, 但我們一次次被激發的憤怒, 給我們和家人造成的傷害更大。
  • 疫情之下,護士如何能提高患者的護理服務滿意度?
    在護理工作中,如何通過護士的付出和努力提升患者護理服務滿意度,這是護士之職,也是臨床護士永恆的話題。疫情防控之下,兼顧護理服務質量的提升,這就給臨床護士帶來了新的挑戰。
  • 疫情過後,做什麼才能活得有安全感?
    以往年後的二、三月份正是招聘的高峰期,各大公司應該在高校熱鬧地開展春招,可因為疫情這一切都變得遙遙無期。   臨近畢業的學生沒有實習的機會,失業的人找不到工作,保住了工作的人又不一定能及時拿到完整的工資,有的人無奈之下乾脆當起了外賣員。   據央廣網的新聞統計,疫情期間外賣行業增加了數十萬騎手,單是蜂鳥和餓了麼的騎手就多了14.2萬。
  • 孩子太瘦怎麼辦,家長要如何科學地幫助孩子增肥
    都說「能吃是福」,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可以白白胖胖,都會覺得孩子太瘦不好。事實也是如此,太瘦確實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儘管現在生活水平上升了,但是還有很多體重偏輕的孩子,這讓很多家長都覺得苦惱。阿詩的孩子剛出生的時候白白胖胖的,非常可愛。
  • 你眼中的乖寶寶為何疫情之下成了「神獸」
    #神獸歸籠#近日疫情形勢持續好轉在感慨的同時我們不禁要問家長眼中的乖寶寶們怎麼在疫情期間進化成了「神獸」?這裡不得不提及中國式的親子關係,受「子不教,父之過」的傳統觀念,中國的父母享受這種把兒女培養成龍成鳳的這種成就感,必然要發揮自己的年齡優勢。曾經一個孩子質問父母,你不就是比我大幾歲嗎,為什麼我就要聽你的話,你自己都做不到。
  • 疫情之下的貓貓狗狗,每一個生命都不該被放棄!
    疫情驟降人間,我們尚且自顧不暇,那麼疫情之下貓貓狗狗又該如何自處呢?貓貓狗狗有什麼錯?貓貓狗狗會傳染新型冠狀病毒嗎?最後即使在疫情較為嚴重的武漢當地,數萬例確診患者中寵物數量也很龐大,但目前為止還沒有一例相關報導,也能間接證明動物不感染新冠病毒。陽性≠傳染源基於目前已知事實,陽性率是否像混跡於人群的病毒那樣具有傳染性呢?
  • 疫情之下的動物園世界
    斯堪森露天博物館導覽圖,水族館就在上圖的大門附近,動物園則基本集中在園區的北端,截圖自該博物館官網 受這條朋友圈消息的啟發,自己忍不住去看了看去過的那些動物園的官網,想知道疫情之下動物園們的應對和狀況
  • 疫情之下,農村「硬核」標語上線,話糙理不糙,不妨看看
    如今,疫情之下,全國各地眾志成城,為打贏疫情的「狙擊戰」而努力,白衣天使奮不顧身的在一些奮戰,而對於偌大的農村,也迎來了阻斷疫情傳播的「新戰線」!為了確保一方平安,各地農村聯防聯控,「硬核」防控標語也在各地上線,雖然有些比較誇大,但是,話糙理不糙,對於打贏這場關鍵的「狙擊戰」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筆者收集了各地15句標語,大家不妨看看!在這裡,筆者強烈建議大家,少出門,少聚集,出門一定要戴口罩!
  • 疫情之下,5歲孩子如何「玩轉」英語學習班~!
    1月21日提前放假,武漢疫情一兩天巨變,原來打算22號回湖北老家陪爸媽過年,21號下午下班後,懷著不舍t了好不容易買來的臥鋪火車票。24日飛杭州,原想杭州應該沒事,可以出來逛逛,結果一到杭州,杭州疫情瞬間緊張,千島湖遊玩計劃取消。25日-4日,在家禁足。5日到機場,由於祖籍湖北,一家三口被隔離。8日解除隔離,準備9日返回深圳,擔心小孩路上不安全,將小孩拜託杭州親人照顧。
  • 疫情之下,醫療設備、IVD、耗材、藥品如何「渡劫」?
    此次疫情之中,醫療行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有效藥物或療法晉升為「流量擔當」,任何「風吹草動」都會第一時間搶佔熱搜話題。這些關注,直接影響了醫療行業二級市場表現。節後的一周裡,一些疫情相關的上市公司漲幅暴增,經濟效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