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醫療設備、IVD、耗材、藥品如何「渡劫」?

2020-12-05 MedTrend醫趨勢

此次疫情之中,醫療行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有效藥物或療法晉升為「流量擔當」,任何「風吹草動」都會第一時間搶佔熱搜話題。

這些關注,直接影響了醫療行業二級市場表現。節後的一周裡,一些疫情相關的上市公司漲幅暴增,經濟效益顯著。

▲2020年2月3-7日,A股醫藥生物板塊和子行業漲跌幅情況(來自:光大證券)

其中,

醫療器械總體增速最為突出,達10.61%;醫藥商業作為工業到醫院的中間環節,在疫情期間獲得了10.26%的不俗增長;醫藥生物不敵醫療器械,僅5.98%;化學原料藥、化學製劑作為生產必備的「剛需」產品,總體漲幅在5%-7%;生物製品、中藥、醫療服務增長較為遜色,最高4.1%、最低3.92%。

而在亮眼的「成績單」下,這個特殊時期,醫療行業各細分領域的內部結構正發生著激烈動蕩!

械企——絕地「逆襲」

醫療器械各細分領域受疫情影響呈兩極分化,但相比藥企來說,械企這次的「逆襲」效果似乎更明顯一些,全場最佳,增長10.61%。

因為隨疫情同步而來的,是醫療器械行業市場的層層擴容。

醫療設備:疫情急需

在疫情中,我們看到,大量的醫療設備頭部企業紛紛參與到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捐獻設備,加班趕工,見證並參與一線戰役堡壘的「拔地而起」。

GE醫療:交付醫療設備已逾千臺,其中半數發往武漢。其中,數量最為龐大的是監護儀、可攜式超聲這類隔離病房的床旁剛需設備;西門子醫療血氣測定試劑盒、Atellica設備及各類實驗室診斷試劑的本地庫存已在近一個月的持續抗疫中告罄,影像類設備也在持續供貨;飛利浦:飛利浦的CT機是最早到達雷神山醫院的一批設備,部分從美國緊急調貨的呼吸機、超聲以及空氣淨化器、濾網等物資也陸續抵達;邁瑞:已累計交付了包括呼吸機、監護儀、除顫儀、輸注泵和體外診斷等在內的1200多臺醫療設備。另外,邁瑞表示,由於醫療設備訂單翻倍,短期內存在供應壓力。聯影:截至目前,聯影已累計向武漢、河南捐助1億多元的防疫物資。目前仍在正加足馬力的生產、運輸、安裝一線急需的移動DR、CT、智能診斷、遠程診斷等設備。東軟:首批移動CT掃描單元「雷神」下線,已陸續發往武漢、廣州、北京等全國各地...

醫療設備企業的迅速行動,為一線抗疫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同時,疫情也暴露了出多數二級及以下醫院ICU救治能力較弱、隔離院區不足等短板問題。

據中華醫學會統計,目前國內ICU床位/總床位為5%-6%,與發達國家達到15%的數字相去甚遠,普及率較低,單間隔離ICU也比較少。

據悉,全國已有20多個省近60家醫院正在或準備建設單獨隔離院區。

疫情過後,ICU將成為各地二級以上醫院的建設重點。

與此相關的醫療設備,如監護儀、呼吸機、霧化器、制氧機、移動DR、便攜超聲等大量需求,將加速醫療設備的市場擴容和基層下沉。

診斷試劑:POCT或迎爆發

自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啟動《醫療器械應急審批程序》以來,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蜂擁而出」。

截至目前,已有100餘家企業研發出新冠病毒的診斷試劑盒。其中,10個產品獲國家藥監局批准,最快可在15分鐘內檢測新冠病毒。

1月26日,之江生物、伯傑醫療、捷諾生物、華大生物的螢光PCR法試劑獲批;1月28日,聖湘生物、達安基因的螢光PCR法試劑獲批;2月2日,華大生物的聯合探針錨定聚合測序法試劑獲批;2月22日,廣州萬孚生物、英諾特的膠體金法抗體檢測試劑,以及博奧生物的恆溫擴增晶片法核酸檢測試劑獲批。

除此之外,麗珠試劑、諾唯贊、康華生物、上海芯超生物、大弘生物等多家公司宣布,已經研發出了針對新冠病毒POCT(point-of-care testing)快速檢測試劑盒,但目前還未正式獲得產品註冊證。

面對緊急疫情,快速診斷能力是基本要求,便捷、小型化、適合快速診斷的POCT產品很可能成為疫情之後,發熱門診建設風潮中,屬於IVD領域的下一個爆發點。

高值耗材:疫情期受壓明顯

外科類高值耗材是受負面影響最大的院內醫療器械板塊。

在疫情期間,除非急重症,需要手術治療的患者大幅減少了診療和住院。一批子行業受損明顯,比如骨科類、心內科支架和起搏器、以及腔鏡類。

但是這批患者依然存在,大部分手術還是早晚要進行。只是短期衝擊是巨大的,造成成本壓力加大、庫存積壓,大型企業可用體量化解短期壓力,現金流有限的中小企業情況更加嚴峻。

2月18日,骨科和心血管耗材巨頭美敦力執行長 Omar Ishrak 表示:中國約佔美敦力整體業務的7%,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導致的醫療系統側重點的改變,很可能影響其業績表現。

低值耗材:短期不足,長期過剩

疫情中需求爆發最為明顯的、也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物資,就是包括口罩、額溫在內的低值耗材,相關企業收穫大量訂單,產能飽和,市場甚至出現「一罩難求」的現象。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自2020年以來,全國超過3000家企業經營範圍新增了口罩、防護服、測溫儀等業務。中石化、富士康、比亞迪、oppo等跨行業者迅速拿證,紛紛投入生產。

此類低值耗材,由於短時間內需求呈十倍以上爆發,即使後面疫情過去,也會讓大批醫療機構儲備與採購,因此相關產品的公司會至少超高景氣近一年左右。

而且由於門檻較低,產能在半年內會急劇上升,但需求旺盛誘發的過度投入,再後面很可能會有一段時間的斷崖期,隨後形成過剩!

藥企——悲喜交加

藥品收入雖然整體小幅增速,但疫情期間,品種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

疫情相關藥品(如抗生素藥物)需求大增;非疫情相關用藥(如腫瘤藥品、慢性藥品)銷量受阻。

由於目前暫時未有相關藥企發布的銷售數據,故此,我們用2003年非典時期數據作為參考,來判斷醫藥企業的業績變化。

有效藥物成「爆品」

以非典時期數據來看,東北製藥的抗生素,以及昆藥集團的清熱解毒中藥都是疫情中的「爆品」,02年底至03年5月分別同比+36%、+13%,增長顯著。

而且同時期,醫藥企業前20大漲幅均與抗疫藥品有關,並且主要集中在抗感染類、提高免疫力類、清熱解毒類產品等有限的幾個方面。

▲非典前後,受益藥品漲幅變動情況(來自:光大證券)

▲2002.12.15-2003.04.30,醫藥前20大漲幅標的均與抗疫有關( 來自:光大證券)

對於這次疫情來說,目前已經發現的潛在特效藥品或療法,已達近十種,部分包括:

克力芝:治療愛滋病的抗病毒藥物,在6個版本中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均有推薦,目前全球僅有艾伯維生產;瑞德西韋:吉利德研發,目前正在武漢10家醫院進行大規模臨床試驗。國內藥企博瑞醫藥已批量生產出瑞德西韋原料藥;法匹拉韋:與瑞德西韋相同靶點機理的抗病毒藥物,初步臨床顯示對COVID-19療效較明顯、不良反應較低。海正藥業已在國內以流感適應症獲批上市;磷酸氯喹:中山大學第五醫院前期使用效果表明,使用效果顯著優於使用克力芝,即將開展大規模臨床試驗。原研藥企為拜耳,國內仿製藥企包括上海醫藥、精華製藥、眾生藥業等

如能經過臨床試驗的「考驗」,大範圍應用於臨床,預計上述相關企業今年營收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非疫情相關用藥銷量受阻

非典時期,與診療無關、但臨床剛需的藥品,增長雖不敵抗疫藥品,但依舊穩健,例如海正藥業的腫瘤藥品收入在 2003 年仍實現高增長。

▲非典前後,腫瘤藥物漲幅變動情況(來自:光大證券)

和非典診療無關的非緊急藥品需求則明顯降低,例如天士力收入增速明顯降速。

▲非典前後,非緊急用藥漲幅變動情況(來自:光大證券)

但由於此次疫情防控隔離措施較為嚴格,臨床剛需藥品的銷售可能也會受到購買渠道不暢的影響,不及2003年增速,波及相關藥企的銷量。

對於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部分藥企已經提出:受疫情影響,2020年企業將不可避免的承壓。

阿斯利康財務長馬克·杜諾耶爾(Marc Dunoyer)接受採訪時表示,「受新型冠狀病毒爆發的影響,阿斯利康的業務預計會受到長達幾個月的不利影響。並且這種不利影響不僅僅發生在中國地區,很可能波及全球。」

2019年,阿斯利康中國市場貢獻48.8億美元營收,同比+35%,佔到全球業務的21%,是阿斯利康的主要增長點。

糖尿病藥品「大戶」諾和諾德則具體提出:不僅僅是中國僱員被要求居家隔離,返工難;並且疫情之下,醫院的關注焦點集中在治療新冠肺炎患者身上,對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治療關注度有所下降。

另外,默沙東、賽諾菲也表示了同樣的擔憂。2019年,兩家公司增長主要受疫苗、腫瘤藥物以及免疫炎症業務驅動。

疫情過後,醫保承壓

在重大災害面前,我們更容易看出自身的短板,這次的新冠疫情,很可能成為深化醫改的又一個分水嶺。

醫改「快進鍵」

2月14日,中央全面深改委第十二次會議提出,「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15個體系、9種體制、4項制度」。這些都將增加政府向醫療衛生領域的投入,或將成為深化醫改的「快進鍵」。

以非典為例:2003年非典疫情期間,中國在公共衛生等領域的諸多問題暴露,事實上開啟了我國的醫改之路。此後,政府支出佔衛生總費用的比重由2003的17%迅速提升到了2011年的30.7%,增加了將近一倍,2018年佔比仍高達28.26%。

▲2003-2014年我國衛生總費用結構變動(公開資料)

受益於政策支持,醫療行業迎來了遠高於同期GDP的高速增長。從細分產業來看,各個子領域均快速增長,一時間百花齊放,醫療體系隨之得以重塑。

醫保承壓

但是,在另外一個緯度上,又不得不考慮疫情之下,醫保資金的承壓能力。

1月22日,財政部和國家醫保局發布的《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保障的緊急通知》指出: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診療方案的藥品和醫療服務項目,可臨時性納入醫保基金支付範圍;及時調整有關醫療機構的醫保總額預算指標,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醫療費用單列預算。

此外,多地還出臺政策要求將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所覆蓋的藥品和醫療服務項目,臨時納入醫保基金支付範圍,原則上全部按醫保甲類目錄進行結算。

截止2月19日,全國各級醫保部門已提前撥付專項資金171.79億元。

這些都是疫情帶來的額外支出。

醫保基金的收入和增速都是有限的,如果上半年開支過大,下半年就可能出臺相應的政策進行平衡。所以,第二批帶量採購、4+7擴圍、2020年重點監控等既定醫保控費事項估計都不會弱化。

以史為鑑,預計此次疫情後國家會對衛生系統進一步投入,但相比2003年,這次將針對薄弱環節而非全面的投入,比如暴露出來的基層醫療水平不足、分級診療的轉診機制不暢、應急能力欠缺、網際網路醫療限制等問題。

在歷史上,人類曾無數次與疫情交手,雖然付出了一定的代價,但都以人類的勝利而告終。

對整個醫療行業來說,亦是如此。戰疫過程必是艱辛的,但現在經歷的這些困難與變化,很可能成為整個行業發展的催化劑與加速器。

不破不立,我們應當相信歷史發展的規律——我們終將控制住疫情,迎來正常有序、 甚至更加充滿生機和良性循環的整體產業鏈。

· END ·

相關焦點

  • 全市召開基本醫療保險全覆蓋和藥品醫用耗材招採工作推進會
    為切實做好我市2021年基本醫療保險全覆蓋和藥品醫用耗材招採工作,1月13日上午,市醫療保障局黨組書記柳懷組織召開全市基本醫療保險全覆蓋和藥品醫用耗材招採工作推進會。局長張世愚、黨組成員、副局長李勝軍和各縣市區醫保局主要負責人參會。
  • 投融資月報 | 全球醫療器械投融資6月報:治療設備反超IVD
    與上月相比,全球醫療器械與耗材領域融資事件有所增加(上月36起),但融資總額環比下降約67%。出現此種情況的原因在於,上月華大智造超10億美元的融資額拔高了該領域整體融資額度,而本月全球醫療器械與耗材領域未出現超大額融資。從融資事件數量來看,2020年第二季度呈持續增加的趨勢,這表明全球疫情的負面影響在逐漸消退,資本市場繼續回暖。
  • 文思海輝OctoIVD打造醫療設備與技術黃金交集點
    議案中,如何結合「新基建」引入新技術為醫療信息化賦能,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隨著新技術對業務流程的融合滲透,智慧醫療領域逐漸被催生出新的市場契機。IVD體外診斷作為智慧醫療的先行者,在疾病預防、診斷檢測以及愈後評價等環節得到廣泛應用,是醫療健康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基於體外診斷與精密設備的強捆綁性,行業以往多依靠人工操作進行設備運維。
  • 關於印發醫療機構醫用耗材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醫用耗材,是指經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的使用次數有限的消耗性醫療器械,包括一次性及可重複使用醫用耗材。本辦法所稱醫用耗材管理,是指醫療機構以病人為中心,以醫學科學為基礎,對醫用耗材的採購、儲存、使用、追溯、監測、評價、監督等全過程進行有效組織實施與管理,以促進臨床科學、合理使用醫用耗材的專業技術服務和相關的醫用耗材管理工作,是醫療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 1元可賣招標價10元:透視醫用耗材背後的腐敗新花樣
    專家提醒,當警惕「以藥養醫」變成「以檢查、耗材養醫」。設備和耗材領域的水有多深?記者採訪獲悉,黃林邦案牽出多名幹部涉腐落馬,其默認、支持甚至慫恿多名親屬插手人事安排、工程項目和藥品、醫療器械、設備等醫療用品採購,其中,一些不法商人將耗材設備等大幅加價銷售,有的耗材利潤率高達10倍。設備、耗材領域的水有多深?
  • 行業丨2020年國內醫療器械利潤排行,IVD成最大贏家!
    一、國產器械加速替代進口 2020上半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的爆發,讓部分醫療設備全球需求大幅增長,全球各國對醫用防護用品、核酸檢測盒等醫療器械訂單量激增,銷售價格出現較大幅度上漲,部分醫療器械持續脫銷
  • 行研|一次性醫用耗材的推廣對醫療器械消毒市場會有什麼影響?
    隨著我國提倡一次性醫用耗材的使用,特別是針對外科手術一次性醫用耗材的推廣,對醫療器械消毒市場到底會是機遇還是挑戰? 一、醫療器械消毒的分類 對醫療器械進行合規有效的消毒能夠預防和控制院內感染,是提升治療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 網友吐槽高值醫用耗材被禁為哪般
    耗材、試劑全面降價並非某家醫院的特殊舉措,這或是山東省內不少醫院都必須做出的舉措,直接目的也是為了要快速控費、降價耗佔比。河北省唐山市衛計委發布的多項強化控費措施其中包括:停用醫保目錄以外的藥品、耗材。醫保目錄外的藥品、耗材一律不允許再採購、使用。控費的實際醫療效果如何?
  • 前瞻醫療器械產業全球周報第39期:中關村科學城打造醫療機器人搖籃...
    培訓班要求,要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特別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始終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同時強調,作為藥品稽查執法人員,要強化法治思維,提升依法辦案能力;要強化創新思維,提升科學監管能力;要強化系統思維,提升協同執法能力。
  • 注射器、採血針、心臟支架……菏澤人住院就醫直接享受醫用耗材...
    菏澤市立醫院大廳的顯示屏上滾動播放著取消公立醫療機構醫用耗材加成的通知菏澤市中醫醫院大廳的顯示屏上滾動播放著醫療服務價格公示表菏澤市中醫醫院大廳的顯示屏上播放著取消公立醫療機構醫用耗材加成的通知「12月10日5時31分,菏澤市立醫院產生第一張按取消加成後價格結算的住院結算單
  • 朱恆鵬:為什麼高值設備檢查費居高不下?
    控制費用,非要從徹底停用耗材開始嗎?本篇告訴你,花在高值耗材上的錢,到底都哪去了。此前,我在網上與廣東省衛生廳廖新波副廳長(即網上著名的「醫生哥波子」)交流。廖廳的一個說法是「醫院的價格競爭在醫療領域從來是行不通的」。我對此的答覆是:這個說法現代經濟學理論和經驗分析均不支持。
  • 新冠試劑盒配套設備(IVD設備)歐美上市認證方案
    新冠試劑盒配套設備(IVD設備)隨著全球疫情的持續擴散,核酸檢測是確診新冠肺炎的重要手段之一。IVD設備在歐美上市的認證法規IVD設備CE認證IVD設備的CE認證需要滿足歐盟體外診斷醫療器械指令98/79/EC(IVDD)或歐盟體外診斷醫療器械指令
  • 疫情之下,消毒液為何一瓶難求?
    02  難出頭的消毒液跟疫情這種特殊時期的走俏相比,日常狀態下的消毒液在普通人生活中「存在感」並不強。提到消毒液,主要指的是應用於醫院和醫療機構等專業性醫療服務領域的醫用消毒液。  按照國內分類標準來看,醫用消毒液其實屬於醫用耗材,即在臨床診斷和護理、檢測和修復等過程中使用的醫用衛生材料。 醫用耗材又分為高值醫用耗材和低值醫用耗材,消毒液屬於後者。它和一次性注射器、輸液器、醫用敷料、醫用手套等有著相似的地位,不過市場份額卻遠不及後者。
  • 樂普醫療深度解析
    公司藉助國家醫療體制 改革和推進國產化設備發展應用的東風,在大病不出縣的政策指導 下,依託「心血管疾病服務基層行」的創新模式,通過提供血管造影 機等診療設備,幫助基層二級醫院建立介入導管治療室並牽線三甲醫 院對口培養當地醫療隊伍,同時提供介入導管治療室運行所需的醫療 器械耗材、藥品及技術支持。
  • 《醫療機構醫療保障定點管理暫行辦法》有啥新亮點?|醫療|機構|...
    設立醫保藥品、診療項目、醫療服務設施、醫用耗材、疾病病種等基礎資料庫,按規定使用國家統一的醫保編碼;(六)符合法律法規和省級及以上醫療保障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條件。申請醫保定點醫療機構應提供什麼材料?對定點醫療機構運行管理有啥要求?《暫行辦法》明確,定點醫療機構對完善醫保政策提出意見建議等權利。定點醫療機構應當嚴格執行醫保協議,合理診療、合理收費,嚴格執行醫保藥品、醫用耗材和醫療服務項目等目錄,優先配備使用醫保目錄藥品,控制患者自費比例,提高醫療保障基金使用效率。定點醫療機構不得為非定點醫療機構提供醫保結算。
  • 前瞻醫療器械產業全球周報第27期:三諾生物12億建iPOCT產業園,FDA...
    國家藥監局:24批醫療產品與設備不符合標準規定近日,為加強醫療器械質量監督管理,保障醫療器械產品使用安全有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對半導體雷射治療機、葡萄糖測定試劑盒、軟性接觸鏡等6個品種的產品進行了質量監督抽檢,共24批(臺)產品不符合標準規定。
  • 前瞻醫療器械產業全球周報第14期:便攜「傻瓜式」檢測試劑盒在滬...
    上市後,對醫療物資醫療器械以及衛健委診療方案中的藥品加強監管。一是嚴守質量安全底線,加大檢查抽檢力度;對急需醫用防護物資和疫情所需藥品,實行駐廠監督,確保產品質量安全有效。二是及時派駐督察組,目前為止已派出2批13個工作組;三是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聯合多部門依法從嚴、從重、從快查處一批藥品醫療器械違法犯罪行為。
  • 樂普醫療深度解析:布局心血管醫療全產業鏈,不斷創新發展
    本報告對於當下時點市場對公司的主要疑慮進行充分解答:1) 樂普可降解支架 NeoVas 技術水平到底如何,未來臨床植入可否放量? 2) 高值耗材集採對於樂普支架業務造成何種影響?3) 藥品全國集採的大背景下,樂普藥品板塊未來的增長動能? 4) 樂普未來長期的成長性如何?
  • 《醫療機構醫療保障定點管理暫行辦法》和《零售藥店醫療保障定點...
    新農合與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整合之後,按照職工醫保相關辦法執行。2011年頒布的《社會保險法》第三十一條規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根據管理服務的需要,可以與醫療機構、藥品經營單位籤訂服務協議,規範醫療服務行為。」此後,制度不斷完善,定點管理工作在廣度和深度上也不斷推進。
  • 資本獵手無懼疫情爭先布局 大健康賽道「潛龍在淵」
    鄭玉芬認為,「本次疫情是網際網路醫療發展的『催化劑』。網際網路醫療、商業健康險等領域迎來了明顯變化。」受疫情影響,網際網路醫療行業再度成為市場焦點。疫情防控期間,醫院端的線上門診量以及網際網路平臺的諮詢量呈現爆發式增長。與此同時,疫情期間使用網際網路服務的醫院數量爆發式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