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養豬養牛,養蜂不會破壞這裡的環境。」做過5年護林員的餘新華,生態保護的觀念已根植於心中。他的蜂場與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塔城滇金絲猴研究點隔著一道山溝遙遙相望,與響古箐滇金絲猴比鄰而居。
保護區豐富的植物資源,為養蜂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我10多歲的時候,父親就在山裡養蜂。」餘父的傳統養蜂方法是靠著自己摸索,而餘新華的養蜂則是經過專業培訓。「在保護區管護局的協調和引導下,維西縣扶貧辦、工商聯、藏東培訓中心還有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等很多單位、組織,走進保護區,對群眾的養蜂、中藥材種植供過幫助和培訓,餘新華現在用的蜂箱就是阿拉善SEE提供的。
餘新華學以致用做得比較出色,養蜂的方式更加科學,蜂蜜的品質比以前好上許多。「前不久,一家公司把我的蜂蜜帶到北京檢測,檢測結果表明我的蜂蜜是全國最好的一批。」餘新華用刀把蜂胚劃開,金色的蜂蜜流淌出來,只是看看就讓人流口水。
在響古箐村民小組,48歲的餘新華是養蜂、中藥材種植帶頭人。他的蜂場是在退耕還林分到的5畝山地上,除了養殖喜馬拉雅蜂,他還在蜂場中間種植花椒、木瓜,在蜂場外圍種植附子、木香、重樓等中藥材,家裡養著幾頭牛,可謂是個「多面手」。
餘新華一家五口,上有75歲的老父親,下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已經在昆明昆明工作了是個警察,小兒子還在讀大學。去年,賣蜂蜜、中藥材、牛的收入3.7萬元左右,日子過得有滋味,有盼頭。
「今年有50多個蜂箱,到七月份就可以割蜂蜜了。如果雨水不是太多,今年預計可以收到400斤左右,按每斤130元的市價來算,就是5萬多塊。」餘新華樂呵呵地說。
從蜂場的木屋向外望去,斜風細雨間,目之所及儘是一片青翠。在蜂場外圍,附子和木香長勢喜人,也在預示著餘新華的2018年會更上一層樓。
「以前地裡種青稞和麥子,現在種中藥材價值更高。」餘新華說,他現在的目標,是要把養蜂和種植中藥材的致富經驗擴散到響古箐上中下三個組去,帶著大家一起致富。
雲報融媒體記者 陳創業 陳飛
推薦閱讀
《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和《國家通用盲文方案》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規範標準審定委員會審定,經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同意,作為語言文字規範發布,將於2018年7月1日起實施。[詳細]
「有些房間,雖然網上評價不錯,但住進去會發現很多瑕疵,毛巾、床單不乾淨,房間隔音效果差等,影響居住心情」」 張楊楊建議,儘快明確共享短租的行業歸屬,確定其行業屬性,界定可用於短租的房源類型,制定經營行為規範、消防標準、衛生標準、裝飾裝修標準等。[詳細]
十幾平方米的宿舍裡,袁輝擺了5張書桌,堆滿了哲學、歷史、文學等各類書籍,還珍藏著一屆屆學生送給他的禮物。袁輝的故事在網絡傳開後,一名網友留言:滿地六便士,他抬頭看見月亮。[詳細]
將高等數學知識點和桌面遊戲「三國殺」相結合 玩的同時可以輔助記憶高數知識 杜毅:高數的每個知識點都有一個技能,知識和知識之間可以對決,知識也有血量,而且每個知識點之間都可以進行角色的劃分,都可以進行對決。[詳細]
「歷史性的選擇」拉開帷幕——土耳其大選側記新華社記者秦彥洋張栩持續近兩年的緊急狀態、嚴重的通貨膨脹、居高不下的失業率……面對艱難複雜的發展形勢,2018年土耳其總統和議會選舉境內投票24日拉開帷幕,近6000萬選民將用選票決定國家的未來。「我支持...[詳細]
中新社雪梨6月24日電。以「砥礪前行、共創未來」為主題的澳大利亞中華經貿文化交流促進會(華貿會)第三屆第二次年會,23日至24日在雪梨舉行,500多名澳中政要、傑出企業家、社團僑領與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