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金絲猴全境保護網絡成立一周年 保護成效明顯

2020-12-23 大自然保護協會TNC

滇金絲猴|圖源:TNC

滇金絲猴是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物種,總數僅3000餘只,被列為Ⅰ級重點保護物種。滇金絲猴僅分布在滇西北和藏東南一帶的高寒原始森林,被譽為雪山精靈,是世界上海拔分布最高的靈長類動物之一,也是雲南最具代表性的物種之一。


第二屆滇金絲猴全境保護網絡年會會場|圖源:TNC

12月22日,第二屆滇金絲猴全境保護網絡年會在雲南省麗江市舉行。本次年會由滇金絲猴全境保護網絡主辦,大理大學東喜瑪拉雅研究院、雲南省綠色環境發展基金會(YGF)、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和麗江市老君山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心承辦。會議總結了保護網絡年度工作、介紹了2021年工作計劃,並隆重表彰了2020年優秀滇金絲猴一線保護工作者。保護網絡運行一年半以來,保護成效明顯,社會效益顯著。

滇金絲猴全境保護網絡:

2019年7月15日,由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雲南省綠色環境發展基金會(YGF)、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大自然保護協會(TNC)等13家單位共同發起、由23家成員單位組成的滇金絲猴全境保護網絡正式成立。滇金絲猴全境保護網絡是雲南首個野生動物保護網絡,目的是推動全境滇金絲猴及棲息地的保護。


保護網絡成立以來,一直實行保護管理機構、公益組織、科研機構、社區、公眾和企業等廣泛參與的聯合保護機制,聚焦滇金絲猴種群監測、棲息地監測網絡建設、巡護管理和保護能力提升、棲息地廊道修復、滇金絲猴社區公益保護示範地建設、滇金絲猴自然教育、公眾參與等方面,為中國旗艦物種的保護積累經驗和樹立典範。

據介紹,截至2020年12月,保護網絡累計籌集和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用於支持網絡開展滇金絲猴保護網絡平臺建設,全境調查監測、巡護管理和保護能力提升,建設滇金絲猴社區公益保護示範地、支持社區綜合保護,滇金絲猴棲息地恢復和廊道建設,提升滇金絲猴保護的社會影響力等五大模塊的工作。

積極開展網絡平臺建設,為網絡成員提供溝通交流機會

為方便滇金絲猴全境保護網絡成員間信息分享,網絡秘書處建立了「滇金絲猴全境保護網絡交流群」。截至2020年12月,群成員已發展到270多名,涵蓋26家網絡成員單位及熱心滇金絲猴保護的各界人士。2020年3-12月,網絡秘書處邀請動植物保護、社區發展等領域近20名專家開展了11次網絡分享課,內容主要圍繞滇金絲猴及靈長類的保護、社區參與、項目管理、基層保護故事等。

開展多種多樣的宣傳和公眾參與活動,擴大保護網絡影響力

滇金絲猴全境保護網絡舉辦「遇見山中精靈」主題攝影展、發起「優秀滇金絲猴一線保護工作者評選」活動、完成主題為「探尋滇金絲猴的隱秘日常」的直播活動、開展「滇金絲猴的救兵」系列主題籌款宣傳活動等使滇金絲猴的知名度和公眾關注度得到不斷提升,繼而擴大了滇金絲猴全境保護網絡的影響力。

大力支持滇金絲猴實地保護項目,助力滇金絲猴保護工作

全境保護網絡開展了兩期小額贈款項目,共投入資金110餘萬元,支持在地的基層保護區、大學研究機構以及社會組織等9家機構,針對「保護空白」區域開展了涉及科學保護、監測、巡護、社區發展等14個項目。

螞蟻森林項目地|圖源:TNC

引進螞蟻森林保護地資金支持,由TNC提供技術支持,與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白馬雪山社區共管協會共同建立的「德欽巴美滇金絲猴公益保護地」項目,啟動一年以來,在社區調查、保護地監測及社區巡護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編寫《巴美保護地保護管理計劃》初稿,巴美塔玖協會順利動員4個社區共8個小組啟動社區巡護工作,全面網格化布設下70餘臺紅外相機。

野外巡護監測進行中|圖源:TNC

保護網絡成立以來,老君山公益保護地在全境保護網絡、老君山管理局、老君山保護中心、TNC、YGF等多方支持下持續深化各項保護工作,在自然中心建設、調查監測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滇金絲猴保護網絡-麗江老君山·滇金絲猴自然中心正式落成,並完成了重點棲息地和猴群調查,《老君山滇金絲猴公益保護地:2003-2020綜合報告》,將在近期正式發布。

麗江老君山·滇金絲猴自然中心|圖源:TNC

針對滇金絲猴棲息地破碎化、斑塊化的問題, 保護網絡推動實施了6105畝的滇金絲猴棲息地廊道修復造林,共種植雲杉、華山松、冷杉等樹苗60餘萬棵,總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涵蓋5個滇金絲猴南部分布區,修復和連通5個滇金絲猴種群的棲息地。

雲杉樹苗 | 圖源:TNC

冷杉樹苗 | 圖源:TNC

在未來,滇金絲猴全境保護網絡將繼續以推動全境滇金絲猴及棲息地的保護為目標,開展以下工作:

提升滇金絲猴全境保護網絡綜合運轉成效,提高網絡成員和社會力量的參與度,支持網絡成員參與解決重點保護空缺問題的保護行動;組織撰寫和發布滇金絲猴保護相關報告;舉辦全境保護網絡年會、線上線下主題研討會;

支持網絡建立滇金絲猴、同域分布物種及棲息地監測體系:2021年覆蓋南部和北部1/3種群及棲息地;支持建立和實施全境標準巡護監測管理系統:2021年覆蓋6個優先保護區域,開展全境保護管理監測能力培訓;

繼續支持滇金絲猴公益保護地示範建設及滇金絲猴友好社區探索;開展滇金絲猴全境保護公益品牌合作活動、宣傳、展出、講座等提升全境保護影響力;繼續推進滇金絲猴棲息地修復和廊道建設。

獲獎者合影|圖源:TNC

在本次年會上,和學才、胡善斌、李施文、路茸、七斤、四郎次仁、斯南吉層、餘忠華8人受到隆重表彰,獲得「2020年優秀滇金絲猴一線保護工作者」稱號。

中國TNC科學主任靳彤 | 圖源:TNC

中國TNC碳匯高級官員趙銘石 | 圖源:TNC

主題分享和討論環節 | 圖源:TNC

此外,中國TNC科學主任靳彤在會上作了《滇金絲猴保護現狀與展望》的報告。在主題分享和討論環節,大理大學東喜瑪拉雅研究院副研究員黃志旁介紹了《2020年老君山保護現狀與展望》、雲嶺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副科長胡善斌分享了《優秀一線保護工作者代表故事》、中國TNC森林碳匯項目高級官員趙銘石匯報了《滇金絲猴棲息地恢復和廊道建設進展》,阿拉善SEE西南項目中心秘書長蕭今、鄉村之眼項目負責人樊翼、麗江老君山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心自然教育主管張芳分別就SEE西南項目中心滇金絲猴保護主題、滇金絲猴3000+小額資助代表項目以及滇金絲猴全境保護自然教育進行了交流。

與會者合影|圖源:TNC

相關焦點

  • 雲南省滇金絲猴全境保護網絡實施6000餘畝滇金絲猴棲息地廊道修復...
    滇金絲猴全境保護網絡作為雲南首次嘗試建立多方參與的聯合保護機制,自成立一年多來,以加強滇金絲猴種群及其棲息地保護為目標,引進社會公益組織支持,投資1000餘萬元,為滇金絲猴棲息地實施6100畝廊道修復造林,共種植雲杉、華山松、冷杉等樹木63萬棵。
  • 雲南實施6000餘畝滇金絲猴棲息地廊道修復造林
    新華社發(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 供圖)新華社昆明12月22日電(記者姚兵)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12月22日發布消息說,滇金絲猴全境保護網絡成立一年多來,雲南以加強滇金絲猴種群及其棲息地保護為目標,引進社會公益組織支持,投資1000餘萬元,為滇金絲猴棲息地實施6100畝廊道修復造林,共種植雲杉、華山松、冷杉等樹木63萬棵。
  • 滇金絲猴、林麝……多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現身雲南白馬雪山保護區
    近日,雲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霞若片區工作人員在回收整理紅外相機資料時,驚喜地發現了滇金絲猴活動影像。據介紹,這是該片區首次通過紅外相機監測到滇金絲猴,這表明白馬雪山保護區旗艦物種滇金絲猴的種群數量在不斷增加,其活動範圍也在不斷擴大。
  • 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現 怒江金絲猴種群數量明顯增加
    怒江金絲猴 供圖怒江金絲猴是繼川金絲猴、滇金絲猴、黔金絲猴和越南金絲猴之後,得到公認的世界第五種金絲猴,為我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世界現存種群數量約400至500隻。怒江金絲猴在國內僅分布於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瀘水段,已知有2個猴群,分別位於高黎貢山西坡的片馬轄區和東坡的魯掌轄區。這幾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理念,不斷強化生態保護,發展生態產業,實施生態補償,探索出了一條生態美百姓富的新路子。境內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日漸顯現。
  • 「雲龍滇金絲猴廊道修復項目」上線「螞蟻森林」
    圖為滇金絲猴。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供圖「雲龍滇金絲猴廊道修復項目」上線「螞蟻森林」 為猴群搭建基因交流通道中新網昆明8月7日電 (記者 胡遠航)記者7日從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雲龍滇金絲猴廊道修復項目」7日正式上線支付寶「螞蟻森林」綠色公益平臺。
  • 中國一級瀕危保護物種——滇金絲猴
    滇金絲猴的皮毛並不是金黃色的毛,以灰黑、白色為主。由於暗針葉林的特點,它們的主要食物是針葉樹的嫩葉和越冬的花苞及葉芽苞,也食松蘿(一種樹掛地衣,Bryoria nepalensis)和樺樹的嫩枝芽及幼葉,有的月份也吃箭竹的竹筍和嫩竹葉。
  • 中國一級瀕危保護物種-滇金絲猴
    滇金絲猴僅在中國的雲南和西藏高山針葉林有分布,是世界上棲息海拔高度最高的靈長類動物,也因此它們很晚才被人們認識。長期以來滇金絲猴一直是人們狩獵的對象,現在由於人類活動,它們正受到棲息地縮小和分割的影響。
  • 大海撈針 歷史上的滇金絲猴調查
    這個神奇的物種就是後來中國特有的國家 I 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滇金絲猴。西南山地群山浩渺,多處與世隔絕,此後半個多世紀,再也沒有滇金絲猴的一絲消息。很多人都認為它已經滅絕。直到1960年,中國動物學家彭鴻綬教授在德欽意外發現8張滇金絲猴毛皮。彭鴻綬教授通過與當地少數民族接觸,發現這裡的人們對滇金絲猴並不陌生。
  • 滇金絲猴巡護員:我做的保護工作還有意義嗎?
    以保護滇金絲猴帶動滇西北原始森林生態系統保育,是滇西北生態體系保護的重要策略。「諾亞方舟—滇金絲猴社區保護行動」 項目通過在三江併流世界自然遺產地、滇金絲猴分布的關鍵區域,建立和鞏固社區巡護監測體系、開展展社區生計替代活動、保護區基層能力建設、公眾自然教育等行動,保護滇西北地區高山森林生態系統。
  • 雲南首隻人工輔奶滇金絲猴「康康」開始野化訓練
    滇金絲猴是中國獨有的珍稀瀕危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2019年4月底,雲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救護站救助了一隻被遺棄的小滇金絲猴寶寶——康康,救護站工作人員通過人工輔奶方式精心飼養,滇金絲猴寶寶健康成長,現在康康已經一歲八個月了,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開始進行野化訓練。
  • 滇金絲猴 全球「人口」大普查
    西南山地,三江併流,谷底江河似練,巔峰青天如洗……2019年底,《中國周刊》特派記者歷時一個多月,驅車三千裡,在世界自然遺產地三江併流核心區穿越,北自西藏芒康,南至雲南雲龍,全程採訪歷時兩年的全球首次滇金絲猴全境動態監測。
  • 雪山精靈滇金絲猴
    皮毛以灰黑、白色為主,雖稱為「金絲猴」,實際它並無金黃色的毛滇金絲猴是中國特有珍稀瀕危靈長類物種,被列為中國 I 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物種紅色名錄中的瀕危物種,是我國乃至全球野生動物保護領域的旗艦物種和世界動物中的明星物種之一。
  • 中國特有瀕危保護動物,大山裡的『國寶』——滇金絲猴!
    今天給大家聊聊一種中國特有的瀕危保護動物--滇金絲猴。滇金絲猴是中國特有的一級珍稀瀕危保護動物,與大熊貓一樣被稱為「國寶」。僅分布在中國川滇藏三省區交界處,喜馬拉雅山南緣橫斷山系的雲嶺山脈當中,瀾滄江和金沙江之間一個狹小地域 。
  • 從單一保護到廣泛參與的創新途徑
    當然,關於滇金絲猴的故事也很多:從發現的歷史到科學界的研究歷程,從人們砍伐森林、傷害滇金絲猴到認識保護滇金絲猴的過程,從單一保護到多途徑妥善處理滇金絲猴與人關係的變遷,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保護滇金絲猴及其棲息地生境的行動中來,滇金絲猴全境動態監測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滇金絲猴是幸運的,多年來,我從跟隨雲南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前輩們學習的一名新兵,至今目睹滇金絲猴命運的變化。
  • 亞洲象、滇金絲猴數量明顯增加!雲南90%以上重要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
    △滇金絲猴雲南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的核心和交匯區域,是中國乃至世界的天然基因庫12月6日,記者從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近年來雲南省多措並舉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目前90%以上的重要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亞洲象、滇金絲猴數量明顯增加,六年來兌付野生動物肇事保險金2.97億元。
  • 龍勇誠:為滇金絲猴「上戶口」
    與「雪山精靈」的初次邂逅滇金絲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生活在冰川雪線附近的高山針葉林帶之中,即使是在冰天雪地的冬天,也無懼極度寒冷和食物短缺等惡劣的自然環境,生態行為十分特殊,是除了人以外,分布海拔最高的靈長類動物。同時,針對這一國寶級瀕危動物的研究和保護迫在眉睫。
  • 滇金絲猴的「保鏢」們
    滇金絲猴的「保鏢」們——芒康紅拉山滇金絲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小昌都站護林員的故事茫茫無際的高山林海中,有一群滇金絲猴「保鏢」,他們以孤獨的堅守和執著的信念為伴,常年守護著滇金絲猴!由於家庭困難,在芒康縣林業和草原局的協調下,布嘎被安排到保護站工作。2015年,因為家裡耕地少,缺乏勞動力,布嘎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芒康紅拉山滇金絲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設有3個管理站、5個保護站、13個保護點。
  • 多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現身雲南白馬雪山保護區
    近日,雲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霞若片區工作人員在回收整理紅外相機資料時,驚喜地發現了滇金絲猴活動影像。據介紹,這是該片區首次通過紅外相機監測到滇金絲猴,這表明白馬雪山保護區旗艦物種滇金絲猴的種群數量在不斷增加,其活動範圍也在不斷擴大。
  • 野生動植物丨雲南省極小種群物種保護成效顯著
    野生動植物丨雲南省極小種群物種保護成效顯著 2020-07-03 13: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滇金絲猴:願你永是高山裡的「隱士」
    在滇藏邊境、高海拔原始森林裡,生活著中國特有的瀕危物種滇金絲猴。它有著迷人紅唇,天然「殺馬特」的髮型,也是少數有笑肌會「微笑」的動物,珍稀異常。滇金絲猴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猴子之一,體重可達40多公斤。保護滇金絲猴具有重要意義。滇金絲猴被視為「傘形物種」,也就是說,在保護滇金絲猴的同時,也保護住了與它同在一把「傘」下的眾多動植物以及整個生態系統。圖均由劉寬新攝。你們猜猜,猴媽今日用的什麼色號的口紅?松蘿,是滇金絲猴的主要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