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我的佐伊》是一部2020上映的英國家庭劇情電影,由朱莉·德爾佩自編自導自演,理察·阿米蒂奇、丹尼爾·布魯爾、傑瑪·阿特登主演,故事講述遺傳學家伊莎貝爾剛從一段失敗的婚姻中走出來,跟前夫共同擁有女兒的監護權,輪流撫養善解人意的佐伊。然而某天太太卻發現佐伊身體變得虛弱,且在隔天早上昏迷不醒,當悲劇再次襲擊這個殘破不堪的家,伊莎貝爾決定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把佐伊帶回身邊。
以其他方式尋求和解與救贖
每個人都有家庭或者自己珍愛的人,無論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互動、在困境時獲得支持和肯定,或者我們對一個人的依賴與習慣都使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連接成為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物。然而有獲得就有失去,再怎麼親近的家人在未來也總會有離開的一天,而當彼此分別的時刻到來時,該如何把這份代表著愛的情感維持或延續,便是《我的佐伊》這部電影所要講述的主題。
《我的佐伊》好看嗎?
以主演「愛在三部曲」為人熟知,並獲得奧斯卡改編劇本提名的朱莉·德爾佩,這次再度發揮她探討女性角色人生與情感的編劇實力,《我的佐伊》雖不是一部浪漫的愛情作品,不過根據她在成為人母之後內心對孩子可能離開的恐懼,還是以一位母親和妻子對家庭的放棄與珍惜創作出一段情節看似荒謬、人物的所作所為可能無法讓人認同,但故事背後所隱藏的議題探討與其中呈現出來的情感卻真實到讓人感到揪心,進而反思如果是自己將會做出什麼選擇的作品。
在《我的佐伊》電影開頭,我們能看到即便伊莎貝爾跟丈夫離異,彼此經常因為女兒監護權產生矛盾,但還是因為佐伊這位活潑可愛的女兒而勉強維持兩人關係,盡力去解決所有問題、給予女兒最完整照顧的母愛,但也正是這不穩定的平衡,使得佐伊必須不斷在兩個家庭之間來回奔波,才間接造成她因為父母信息落差的一時疏忽而沒能在受傷後及時送醫,導致最終無法挽回的結果。
《我的佐伊》對女性的描寫
我想人們最不願遭遇的事情,就是看到親手養大的兒女在自己面前死去,儘管以女兒意外死亡作為主題,但《我的佐伊》沒有要針對任何一方,或者父母離異的單親家庭做出批判,只是透過這場悲劇提出一個社會上存在的無解情況。我們能在電影前段就隱約看見夫妻離異對孩子的影響,還有年幼孩子被夾在兩人之間的無辜,而這些問題在佐伊遭逢意外之後不但沒有消失,反而演變成雙方互相推卸責任、翻出舊帳的爭吵矛盾。
我喜歡《我的佐伊》關於這對前任夫妻的互動描寫,無論是那一點擔心對方過度操勞的溫柔、看著對方另結新歡的不調節,或者是以衝突凸顯兩邊價值觀的根本差異,不僅一再顯示相愛與相處終究是兩個截然不同、必須以另一種態度面對,並試著去接受和理解彼此的關係,甚至片中呈現在一個家庭裡女性必須遷就男性,還有伊莎貝爾被前夫指責身為媽媽就應該要好好照顧孩子的狀況,也清楚帶出現今社會普遍存在的性別不平等現象。
《我的佐伊》的複製人議題
《我的佐伊》整部電影最為人詬病的地方,莫過於儘管全片都圍繞在父母對孩子有個三長兩短的擔心害怕,不過故事從前段佐伊受傷昏迷期間對於家庭關係的描述,到後半段在伊莎貝爾失去女兒後轉變為對複製人正當性的探討,兩者之間不夠連貫也讓觀眾產生莫名的突兀感,但即便如此,個人倒認為導演朱莉·德爾佩將能拍成兩部電影的主題濃縮進《我的佐伊》一部片之中,也成功在有限篇幅裡對角色心境做出完整的交代。
從生下佐伊經歷家庭困境、離婚分手後把握跟女兒相處的時間,到對自己因為一時大意而延誤就醫的自責,《我的佐伊》最終都以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傷,藉由她因為無法接受女兒離開而試圖製造複製人的極端心理,完整描繪出一個家庭裡女性的各種樣貌,並給觀眾一個母愛親情與倫理道德兩者孰輕孰重的提問,不禁讓我想起《禁入墳場》關於失去的深層恐懼,都使得《我的佐伊》能探討的面向變得相當多元豐富。
《我的佐伊》影評結論
《我的佐伊》分別以女兒即將失去意識、伊莎貝爾帶著佐伊的基因出發,還有最後即將達成目標的三次黑幕巧妙地分割了整部電影,循序漸進地呈現伊莎貝爾當下的心境轉變。或許臺灣翻譯直接在片名《我的佐伊》劇透後半段「複製」的劇情走向可能對觀眾造成不小的影響,但我還是能通過朱莉·德爾佩的表演感受到她對女兒那份永遠不變的愛,到頭來,復不複製與合不合理這個永遠沒有確切答案的問題好像也不是重點了。
因為就我個人而言,《我的佐伊》伊莎貝爾在滿足想讓佐伊重回自己身邊的心理之後,要面對又是一次重新教育與關係的培養,雖然從理性層面伊莎貝爾無法被世人認同,而且儘管可以再現細胞跟器官,但佐伊的記憶和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卻無法經由複製來返還,不過看著電影最後,原本支離破碎的一家人似乎又因為佐伊而連接在一起,確實伊莎貝爾打開了被視為禁忌的潘多拉盒子,但光從感性面來看,以另一種方式來尋求和解與救贖又何嘗不可?
評分:
爽度:6/10
劇情:6/10
氣氛:8/10
演技:8/10
題材:7/10
總評: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