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子克隆方法研究進展(1)

2021-01-08 生物谷
隨著基因工程的發展,常常需要構建一種能高水平表達異源蛋白質的表達載體。啟動子對外源基因的表達水平影響很大,是基因工程表達載體的重要元件。因此研究啟動子的克隆方法,對研究基因表達調控和構建表達載體至關重要。

  迄今為止,國外尚未見到有關啟動子克隆方法的綜述性報導,國內僅孫曉紅等曾就啟動子的結構、分類、克隆方法和食用菌中已經分離到的啟動子作過綜述。而近年來又有許多改進的克隆啟動子的方法獲得了多方面的成功,本文就近年來改進的啟動子克隆方法作一綜述,以期促進對啟動子分離技術的應用。

  1 啟動子克隆的幾種方法

  1.1 利用啟動子探針載體篩選啟動子

  啟動子探針型載體是一種有效、經濟、快速分離基因啟動子的工具型載體,包含2個基本部分:轉化單元和檢測單元。其中,轉化單元含複製起點和抗生素抗性基因,用於選擇被轉化的細胞;檢測單元則包括1個已失去轉錄功能且易於檢測的遺傳標記基因以及克隆位點。

  利用啟動子探針載體篩選啟動子的過程為,先選用1種適當的限制性核酸內切酶消化切割染色體DNA,然後將切割產生的DNA限制片段群體與無啟動子的探針質粒載體重組,並按照設計的要求使克隆的片段恰好插在緊鄰報告基因的上遊位置;隨後再把重組混合物轉化給寄主細胞,構建質粒載體基因文庫,並檢測報告基因的表達活性。

  當插入段同時滿足(1)具有基因啟動子序列;(2)具有翻譯啟始區;(3)具有啟始密碼子;(4)插入方向正確;(5)插入片段3'端編碼區序列抗性基因編碼區讀碼框一致,則有可能形成有功能的抗性融合基因,從而啟動抗性基因的表達。

  最早由Rachael等在大腸桿菌中以四環素抗性基因作為報告基因構建了啟動子探針質粒pBRH3B,並克隆了一些原核和真核啟動子片段。其後Donna等以氯黴素抗性基因作為報告基因,Fodor等以大腸桿菌LacZ為報告基因,構建了酵母啟動子探針質粒並克隆了一些啟動子片段。構建啟動子探針型載體,較為常見的檢測標記基因有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氯黴素乙醯轉移酶基因(cat)、四環素抗性基因(Tet')和卡那黴素抗性基因(Kan')。近年來,人們漸漸較多地使用潮黴素B磷酸轉移酶(hph)基因作為檢測標記基因。李維等曾構建了含有hph抗性基因的啟動子探針型載體pSUPV8,直接在大腸桿菌中分離黃孢原毛平革菌基因的啟動子。先用Sau3AI酶切黃孢原毛平革菌基因總DNA,再與用BamHI酶切後的pSUPV8相連,轉化大腸桿菌,用間接篩選法從氨苄青黴素和潮黴素抗性平板上篩選重組子,得到6個雙抗重組子(pCH1~pCH6),電泳檢測插入片段分別命名為CHl~CH6;再用原生質體轉化法將重組子分別轉化黃孢原毛平革菌,對獲得的轉化子進行復篩,僅pCH6的轉化平板上有穩定生長的菌落,說明了CH6片段在黃孢原毛平革菌中具有啟動基因表達的功能。該方法不需要知道具體基因的序列,可隨機篩選啟動子,避免了引物設計,能獲得大量的啟動子片段。

  1.2 利用PCR技術克隆啟動子

  即根據發表的基因序列,設計引物,克隆基因的啟動子,由於PCR法簡便快捷,近年來人們較多採用此方法克隆基因啟動子。

  蘇寧等根據已報導的水稻葉綠體16SrRNA啟動子基因序列設計5'啟動子序列的引物,以水稻葉綠體DNA為模板,PCR擴增出16SrRNA基因5'啟動子區的片段,酶切克隆到pSK的SacI和SphI位點,構建測序載體質粒pZ16S,進行序列測定,結果表明所克隆的片段長為144bp,含有SD序列。同源比較結果表明,所克隆的片段與水稻葉綠體16SrRNA啟動子序列具有100%的同源性。

  上述的PCR方法簡便、快捷、操作簡單,是人們較為廣泛使用的技術。


 

相關焦點

  • Virology:流感病毒啟動子/複製起點研究中取得的進展
    10月16日,國際學術期刊Virology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豐田哲也研究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流感病毒基因組C4啟動子/複製起點具有較弱的聚合酶識別活性,從而減弱了流感病毒的轉錄和複製。流感病毒基因組具有8個負鏈RNA片段。在自然情況下,甲型流感病毒基因組片段3』末端第四位存在U(U4)或C(C4)的變異。
  • 科學家發現直接克隆大片段DNA方法
    因此,將這些生物合成基因簇克隆到大腸桿菌的載體上,通過修飾或者替換啟動子,然後在一些生長快,易培養和遺傳操作簡單的異源宿主中表達,是一種發現這些沉默天然產物的有效方法。而且,這些基因簇還可以通過基因刪除,插入和交換,產生更多的「非天然」的天然化合物,也就是所謂的天然產物的「組合生物合成」。 但是這些天然產物的生物合成基因簇一般都大於10kb, 有的甚至大於100kb。
  • 用於重組抗體生產的細胞構建技術研究進展
    近年來,工程細胞系構建技術的研究進展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利用"細胞工程"技術提高宿主的生長、表達能力,新型載體功能元件和定點整合技術克服載體隨機整合時發生的"位置效應",以及應用流式細胞分選術和高通量篩選機器提高了重組細胞的篩選通量和效率。
  • 克隆技術又突破新高度
    日本茨城縣茨城市的理化學研究所理研研究小組,團隊召集人是小倉淳郎,從老鼠的尾巴採1滴血液,利用白細胞的核來複製動物,將來或許可運用於複製其他動物。獼猴:2000年1月,Tetra,雌性豬:2000年3月,2000年3月,5隻蘇格蘭PPL小豬;8月,Xena,雌性。2013年1月30日,臺灣成功複製迷你豬。
  • 中國反對「全面禁止複製人研究」
    聯合國大會通過關於人的克隆宣言    中國反對「全面禁止複製人研究」    解釋投反對票原因  分歧要點:☆治療性克隆可造福人類胚胎也是生命應該尊重  ☆出臺背景紛爭難調導致國際公約擱淺  中國態度:明確反對生殖性克隆繼續治療性克隆研究  美國態度:美國支持全面禁止複製人,但動機廣受質疑!
  • Scratch高級編程之克隆技術再研究
    (一)情形1:根據指定順序生成克隆體對象製作非共享數據克隆體的一種方法是根據創建克隆體的順序為每個克隆體指定一個標識號。且看下面的舉例運行時截圖。1、快照標記克隆體任何屬性名稱的局部變量,如位置、速度等,本例中省略。先來看母體代碼:如前所述,當點擊綠色小旗開始程序執行時,母體生成三個克隆體。【問題】為什麼上面的變量定義為局部變量?接下來,我們分別為每個克隆對象啟動下面腳本(積木【當作為克隆體運行時】的作用):
  • 廣州地鐵28號線有新進展 佛山段站位規劃研究啟動
    廣州地鐵28號線有新進展 佛山段站位規劃研究啟動金羊網  作者:徐振天  2020-10-17 加快對線路通道、線站位、車站平面布置、穿越高鐵與城際鐵路等控制節點進行可行性研究。
  • 治療多種疾病的抗體療法研究新進展!
    ,從而就能提供關於克隆圖譜的一般見解,比如多樣性和克隆突發大小等,而從RNA角度進行分析的話,研究人員還能為體細胞高頻突變分析提供抗體分型和高保真序列,其資料庫包括共來自38個樣本超過120萬個克隆,為了便於比較,研究人員利用來自此前一項研究中的114名健康成年人的對照資料庫作為對照組,此外,他們還對選定的樣本進行了單細胞策略並獲得了抗體重鏈和輕鏈讀數以用作抗體克隆和特異性分析。
  • 2016年7-8月份CRISPR/Cas9系統重大研究進展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6年5月23日那期Angewandte Chemi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 Powerful CRISPR/Cas9-Based Method for Targeted Transcriptional Activation」。細胞中的基因擁有它們自己的開關:啟動子。當基因的啟動子發生甲基化時,該基因就被關閉,或者被沉默。
  • 2018中國生命科學湧現「十大進展」
    1.天然免疫應答與炎性反應的新型調控機制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海軍軍醫大學醫學免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及南開大學曹雪濤院士研究團隊發現了數個調控免疫啟動和炎症消退的新型分子並揭示了其相關作用機制。
  • 美媒:中國成功克隆兩猴 距複製人還有多遠
    據《今日美國報》網站1月24日報導,中國科學家24日宣布他們已成功克隆兩隻長尾獼猴,這一壯舉也引發了距離複製人類還有多遠的問題。人們一直認為克隆靈長類動物比克隆馬、羊和其他哺乳動物難得多,因此也距離人類更遠。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幹細胞中心主任阿諾德·克裡格斯坦說:「這是一個重大進展。此前還沒有人能夠克隆出非人靈長類動物。」
  • 通常這些BAC克隆是穩定的,BAC載體是此類研究常規使用的載體
    在體內,通常這些BAC克隆是穩定的。基因組和轉基因研究在許多實驗和商業上重要的生物體中需要大DNA片段,BAC載體現在是此類大範圍研究常規使用的載體,因而是本章的重點。圖5-4 pBACe3.6 示意圖。
  • 克隆猴可以,為什麼複製人不行?
    北京時間1月25日,它們的故事登上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封面,這意味著中國科學家成功突破了現有技術無法克隆靈長類動物的世界難題。  「中中」和「華華」就是沿用世界上第一隻克隆羊多利的技術路線克隆的,即體細胞克隆,而人又是從猴子演化而來,既然可以克隆猴子,複製人的技術大概也八九不離十,所以複製人也離我們不遠了!
  • 新冠肺炎疫苗最新研究進展將公布
    截至10月14日,該展區已籤約展商48家,展覽面積擴容到1.2萬平方米。全球多個在研的新冠肺炎疫苗項目也將藉助本屆進博會平臺公布最新進展↓疫苗最新進展在中國公布阿斯利康、輝瑞、強生、默沙東、賽諾菲等跨國製藥巨頭均連續三屆參加進博會,這次均首次以雙展臺形式亮相醫療展區,除了展區內的主展臺,還有新增的位於防疫專區內的展臺
  • 中國科協公布2018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光明網訊(記者肖春芳) 1月2日,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公布2018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國際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構建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皰疹病毒的組裝和致病機理」「靈長類動物發育和壽命調控關鍵通路獲揭示」等成果入選。
  • 《最強蝸牛》怎麼克隆 兵種克隆方法介紹
    導 讀 最強蝸牛克隆可以大大增加自己的實力,很多玩家還不知道如何操作,那麼詳細的操作教程是什麼,下面為大家分享具體的流程介紹
  • 24年前就克隆出羊,為啥現在很少提克隆了?看多莉的一生就能明白
    「克隆」曾一度是科學技術的熱門話題,連不到十歲的小學生都曾想過:「我要克隆一個自己,讓複製人幫助自己完成作業,這樣就有了更多的時間去玩。」「克隆」這門技術自然是要滿足人類的一些願望,但「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意味著在得到的同時,還要會失去些東西。
  • 美國研究保護瀕危物種新希望:美異種克隆瀕危野牛
    新華網華盛頓4月8日電(記者毛磊)美國研究人員8日宣布,他們利用冷凍20多年的爪哇野牛皮膚細胞成功克隆出兩頭爪哇野牛。這一成果為藉助克隆技術保護瀕危物種展示了新希望。  麻薩諸塞州先進細胞技術公司及艾奧瓦州立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首先從冷凍細胞中提取出遺傳物質,將其移至去核的普通家牛卵細胞內進行融合,融合產物隨後植入充當「生育母親」的普通母牛體內,使其「懷上」克隆野牛胚胎。實驗中雖有16頭代孕母牛「懷孕」,但最終只有兩頭正常分娩,並在上周產下牛犢。
  • 研究發現植物新轉錄因子家族PLATZ參與玉米胚乳發育與灌漿
    該研究克隆和功能解析了經典玉米胚乳粉質突變體floury3,發現該基因編碼一個PLATZ(plant AT-rich sequence- and zinc-binding)蛋白。Floury3特異在胚乳澱粉細胞中表達,與RNA聚合酶III複合體關鍵成員RPC53和TFC1互作,參與tRNA和5S rRNA轉錄調控,調控胚乳發育和儲存物質合成。
  • 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家雞矮小化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央廣網昆明9月26日消息(記者李健飛)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在家雞矮小化研究中獲得系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進化生物學領域雜誌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上。人類的馴化和選育使得家雞成為表型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動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