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網8月11日訊(YMG記者 武峻平)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裡養寵物的人越來越多,在小區或者公園裡,經常會看到帶著寵物出門的市民,寵物也已經成為家裡的一員。然而寵物的生命大多只有十多年,耗盡一生陪伴主人,死後卻很少得到妥善的安置,記者調查發現,大部分市民在寵物死後,不是扔到垃圾桶裡,就是在家附近隨意找個地方埋葬,而這樣的處理方式,對環境和人們的健康則有很大影響。
如何安葬死去的寵物,成為許多市民面臨的難題。
寵物「後事」處理欠妥
一說起死去的寵物,新橋小區的市民唐思娜眼眶就泛紅。養了十五年的寵物狗甜甜今年6月份死了,雖然甜甜只是一隻普通的京巴,但唐思娜一家,早已把甜甜當做家裡的一員。
甜甜死後,唐思娜在傷心的同時,也面臨著如何處理甜甜屍體的問題。「隨便仍在垃圾桶裡,我們自己心裡就說不過去。」唐思娜說,她上初中的時候,家裡收養了甜甜,到現在她已經結婚生子了,甜甜就跟自己的家人一樣一直陪著她。「家人死了,哪能扔在垃圾桶裡?」唐思娜說,其實甜甜死後,她和家人也想好好安葬甜甜,但找了幾家寵物醫院,都沒有寵物殯葬的業務,無奈之下,唐思娜和家人在附近的山上找了一塊空地,把甜甜埋在了那裡。
其實像唐思娜這樣的市民不在少數,寵物狗死後,都在為如何處理屍體犯愁。據了解,目前市民的處理方法無外乎兩種,要麼扔到垃圾桶裡,要麼在家附近找個地方埋掉。但不管怎樣,對於主人來說,都不是滿意的做法。「養狗時我們辦了養犬證,但寵物死了,我們怎麼處理?」唐思娜說,如何使寵物「善終」,成為了不少市民面臨的難題。
寵物醫院有心無力
對於如何處理寵物屍體,很多市民都會想找寵物醫院,但記者調查得知,目前煙臺的寵物醫院都沒有寵物殯葬這一業務。雖然知道這一業務有很大市場和前景,但實施起來,寵物醫院卻有心無力。
在白石村附近經營一家寵物醫院的杜翔告訴記者,其實目前煙臺的寵物醫院不少,但大多都是小型的私人寵物醫院,規模都不是很大,給寵物看個病還可以,如果要做寵物殯葬,大部分寵物醫院都做不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資金花費太大,不僅要購買火化設備,還要買一塊地作為寵物墓地,加上後期的建設與維護,資金花費讓許多寵物醫院望而卻步。
「其實養寵物的人越來越多,寵物殯葬確實有市場和發展前景,但真是有心無力。」杜翔稱,主要還有一點就是,目前沒有相應的部門負責寵物殯葬。「動物屬於畜牧部門,殯葬又屬於民政部門,我們寵物醫院註冊的時候,也沒有寵物殯葬這一項目。」杜翔說,即便想做這一行業,也沒有具體的行業標準和服務規範。
寵物掩埋最好進行無害化處理
既然寵物醫院無法提供寵物安葬,那寵物死後,應該如何處理屍體呢?
杜翔介紹,其實寵物死後,最好的辦法就是火化,對環境和人們健康都沒有影響,寵物主人還能拿到寵物的骨灰留個紀念。
但目前煙臺還沒有這一行業,那針對現在市民大多的處理方法,「扔掉是最不可取的辦法。」杜翔說,因為寵物死後,身上會滋生細菌和病毒,扔在垃圾箱裡,如果碰上其他流浪貓流浪狗到垃圾箱扒拉食物,就會增大傳染性,對環境和人們的健康都有很大影響。
而埋葬的話,市民大多都會選擇離家不遠的地方。應該挑選一個遠離水源的地方,挖坑的深度也應該是越深越好,還要用消毒劑消毒,由於也比較複雜,最好找專業人士進行無害化處理。
他山之石
記者查詢得知,在日本、法國等國家,也已經立法寵物屍體必須火化,甚至可以提供寵物的棺木,墓地,遺體告別等服務,相對更加成熟。
其實目前在國內,北上廣深等大城市內,都有相應的寵物殯葬行業,而且做得也比較好,但煙臺目前還是空白,不少寵物主人都希望,煙臺也能有一個正規的處理寵物的方法,讓寵物的主人也能陪伴這個「家庭成員」走完最後一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