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音辨鳥,我完全不會,但對灌木叢中那個柔弱的小奶貓般的叫聲實在是耳聞已久,每要去尋貓,懂鳥的朋友就說:不是貓,是鳥,那是黃腹山鷦鶯的叫聲。
你有沒有聽過那樣的鳥鳴聲呢?「喵~,喵~,喵~……」低低的,柔柔的,細若遊絲,像中氣不足的小奶貓的嬌怯,讓你很想把那個帶絨毛的小傢伙抱進懷裡,輕輕地愛撫,而你又可曾想到,它來自一個飛翔的精靈?
一次又一次,我都接近了那聲音,卻從沒機會看清它真容。主角比貓小太多,也謹慎太多,除了被愛情衝昏了頭腦的季節,它都像個內向的小女孩般隱藏著自己,只在密生的灌木叢裡出沒,你還沒有靠近它,它便踉蹌著逃走,徒留你惆悵。
唉,一個好奇分子的生活就是這樣,充滿渴望,又時常失望。
氣溫升至26度,仿佛春天,適逢周末,寒假也開啟,今天的香蜜分外熱鬧。公園也加戲,大種著鬱金香,許多草地被圈起來種植,花球堆了滿地。便是這樣一個日子,熱鬧中帶著凌亂,我匆匆地從湖邊走過,欲從這熱鬧中抽身。忽然,左側傳來那熟悉的貓叫聲,我像被電了一下,雙耳陡地立了起來,感覺有個小娃娃抱住了我的腿。
站穩,回身,眼睛循著聲音的方向尋找,手忙腳亂掏相機,就在離我不到兩米遠的一叢朱槿中,一隻長尾巴的小鳥正在上下跳動,嘴中發出那標誌性的鳴叫,這一次,我終於看清了它,也終於不用尋那些難辨的細節來定種,那隻學貓的鳥,它肯定就是黃腹山鷦鶯。
它在我鏡頭前的時間不過幾分鐘,但足以讓我看清它絨毛披拂的嬌柔,然後它就一枝接一枝不知去向。施工的繩索攔住了我,我無法跟隨它的腳步去追索,這似乎有些許遺憾,但我依然心滿意足,我不要拍什麼數毛大片,我只要在這樣的偶然裡,與它恰恰好地相遇。
多喜歡這樣的相遇啊,時間夠長,足以看清它的好,時間又夠短,足夠回味,不生痴纏。
以下摘自《懂鳥》:
黃腹山鷦鶯(英文名:Yellow-bellied Prinia,學名:Prinia flaviventris),是雀形目扇尾鶯科山鷦鶯屬的鳥類。又名黃腹鷦鶯、灰頭鷦鶯。
體型略大(13釐米)而尾長的橄欖綠色鷦鶯。喉及胸白色,以下胸及腹部黃色為其特徵。頭灰,有時具淺淡近白的短眉紋;上體橄欖綠色;腿部皮黃或棕色。換羽導致羽色有異。繁殖期尾較短,雄鳥上背近黑色較多(雌鳥碳黑色);冬季粉灰。
叫聲:弱而啞的schink-schink-schink聲及似小貓輕柔咪叫聲twee twee。鳴聲為急促的連聲tidli-idli-lia,重音在最後的下降音符上,有過門聲chi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