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 Is for Family》
美劇荒,沒劇慌。在人人主頁亂逛的時候,捕捉到一部名為《福是全家福的福》的美劇。
是的,名字有些拗口,直到寫這篇稿子的當下,我一直是稱呼它為《全家福的福》,英文片名為《F Is for Family》。老狗覺得這個F是美國人的國罵,畢竟劇內保留著一如既往的F-word滿天飛的風格,也不失為一種理解方式。
可以說因為這部劇,狐狸最愛美劇榜單更新了,繼之前腦洞大開的《Rick&Morty》,葷段子無下限的《脆莓公園》或《天堂鎮警局》之後,《福》已經成為目前我的最愛(不好意思《馬男》從不在其列且覺得被高估)。
喪劇接替主旋律已然成為新的霸屏題材,從《去他X的世界》到《倫敦生活》,「我不想努力了」「就這樣吧」「好死不如賴活著」 的半放棄人生,不假思索的鹹魚體驗讓觀眾收穫了別樣的快樂。
不得不說,我也深陷其中。《去他X的世界》裡那種孩子氣的談愛情方式,兩位氣質「獨特」的男女主人公,一反常態那種展示撕逼起伏的國外高中生活,選擇呈現放棄一切、cao天cao地的咒罵吐槽,甚至更符合年青一代無處宣洩的生活壓力——沒有戰爭、沒有重體力勞動、沒有社會動蕩,年輕人在無病呻吟什麼?
《福》與之相反,它沒有刻意凸顯主人公們的「與眾不同」,反而通過簡單家庭生活的呈現,展示了70年代美國人的日常瑣事,略帶誇張,略有詼諧,但每個人的性格都清晰可見,明確到你在生活中能找到對標。
這個片頭我真的愛了,短短幾分鐘便將男主人Frank的主要生活脈絡介紹得很清楚:大學畢業——參軍——奶爸——大腹便便的中年——一個男人的前半生啊。
Frank從大學一飛沖天,到最終變成中年發福的禿頂大肚男,在漫天飄散的生活雜物中終究是沒有躲過,最終落地,他的表情是苦澀無奈的,大兒子同樣處於叛逆期的不屑,小兒子則頂著一臉「想被打」的表情,似乎只有家裡的兩位女性和狗狗是徹底開心的。
故事上來講,《福》也未走《馬男》那種致命喪的路線,或許我不喜歡《馬男》的原因也在於它始終將馬男定位為一個無法通過各種方式完成人生救贖的放棄者,從而保持著對所有人的情感拒絕,無論是對貓女Caroline,抑或房客廢柴Todd,又或者那個曾經來找過他卻最終被「遺棄」的「女兒」。
馬男的矛盾人格被擁躉者接受和推崇,大概在於他是將所有看客的部分弱點無限放大的產物,不能像公主一樣努力積極面對工作生活,又始終端著自尊和面子,同樣做不到如「廢青」Todd徹底淪陷,於是自欺欺人地夾在中間,想擁有又害怕失敗,想得到又不屑付出,於是一喪到底武裝自己。
生活中更多見的,更多人能做到的,往往不似馬男這樣「放縱自我」偶爾也能得到好運,Frank家的一地雞毛,才是更為真切的呈現。
狐狸最近被國產劇中不知什麼階級的部分現實主義打敗,無劇可看的時候,竟然意外地被一部美國展現70年代家庭生活的動畫劇吸引,也是很絕,何況它反映的諸多問題在今天依然頑固地存在著,比如親子關係、婚姻關係、種族歧視、男女家庭分工、大男子主義。
幾乎從第一集就讓我入坑且深陷,主劇情展現Frank一家從圍繞購買彩電前後發生的故事,第一次交代人物關係和性格。
想必一位死要面子的父親大約不是什麼地方主義男人的毛病,為了湊鄰居們一起來家看電視,誇下海口家有量身定做的大彩電,便只好和妻子一起硬著頭皮去選購,而一路抱怨家裡沒錢的妻子,卻也被大彩電閃瞎了眼(放在今天就是家庭影院和電視投屏了吧)。
哈,成年人的小確幸
夫妻倆在彩電的誘惑下忍不住掏空了錢包,寶貝得需要趕走小孩且不惜徹夜觀看,卻沒料到回到家被好奇害死貓的小兒子(真)·玩壞了……
請問你們小時候有過這種熊行為嗎?磁鐵吸電視?
暴怒的Frank立刻去店裡一波輸出,卻被斥責沒買保險概不負責,且被質疑往電視裡倒(zhi)水(zhang),最終夫妻倆反應過來可能問題出在孩子身上。
接下來輪到護弟狂魔哥哥替懦弱的弟弟頂鍋,以及第一次正面展現父親與大兒子Kevin之間「不可不說」的矛盾。
沒別的,就是單純恨你
這次電視機維修事件最終的成功解決,也充分暴露這位死要面子的父親糾結情緒的釋放,動畫特有的誇張效果甚至將這种放大到超過家人的生命的情緒用詼諧的底色渲染,最終博得看客粲然一笑。
做全職主婦的母親Sue小心翼翼地調和著一家人的關係,看似對生活是對滿足的一個,卻也難掩在整理完盒子之後無事到崩潰大哭的心情,作為70年代的女性,想要在家庭以外尋求人生價值,似乎是一種奢望。
被父母妥善保護的小女兒看起來是最懂事的一個,但她也同樣面對自己的困境——喜歡和擅長太「男性化」,不僅父親不同意,在學校取得了學科第一被老師和家長認為是抄襲,在救助Bill時提出的觀念以年紀小和身為女性而不被尊重,但她依然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贏得名次,救出哥哥。
《福》用全知視角向我們展示了幾乎每個家庭成員的世界,既沒有單方面放大性別/職場衝突,人物動機和邏輯的完善也不會讓觀眾感到情節的撕裂,只會讓觀眾由衷地感嘆,這tm就是生活,我們每個人都不得不面對的狗血生活。
如果說第一季的內容是在重點展示人物關係,那麼第二部逐漸開始接觸和呈現問題,第三部開始嘗試解決問題,劇情一步步深入現實也讓觀眾越發接近生活本真,而降低了整體的荒誕和喜劇感。
《福》又做錯了什麼呢?它僅僅是展示了生活中人人可能碰到的部分真實,並不等於它的基調就是黑暗的,只是現在更多的影視作品迎合人們短平快的消費心理,會傾向於消滅不友好,展示光鮮亮麗的部分,可主人公一帆風順的生活不一定能帶來更多共鳴,反而在審視自我的時候難以得到真正的安慰。
誰還沒有個討厭的老闆呢?
狐狸始終不覺得《福》有別人說的那麼「喪」,原因或許在於:
它所展現的並非完美家庭——父母對子女關心不夠,父親解決兒子問題方式粗暴,丈夫對待妻子很難說時刻溫柔,大人的情緒經常帶回家裡,而孩子對父母的養育同樣心存不滿,兒子看不起父親的職業,一家人之間爭吵不斷、衝突不停;
可是無論這樣的生活有多麼糟心、扎心或虐心,他們曾多少次口誅筆伐對方,甩臉子或撂挑子,半夜負氣或離家出走,但說到底,沒有哪一個成員真真切切想要放棄這個群體,要離開這個讓自己不滿的家:
大兒子Kevin憎恨學校、厭惡學習,看輕自己的家庭,童年那次被父親遺忘差點溺死的經歷成為一切衝突的導火索,但在第二次溺水時,被路人救起的他恍惚中以為是父親給了他第二次生命,明明看不起父親在機場中看到他卑微地被乘客辱罵依然忍不住幫忙,骨子裡Kevin只是一個渴望被重視的叛逆少年;
小兒子Bill膽小懦弱,時常成為被街霸欺凌,哥哥看不起,妹妹看不上,在一次意外中偷聽到父親對自己的評價也是百無一用,這些雖然都對他的自尊心造成了打擊和傷害,卻從未改變這個小孩的善良本色,相較之下他那位牙套朋友的邪惡畫本顯然成為鮮明的對照組。
在喜歡的女孩拉他私奔時,Bill嘴上應和女友喊著痛恨家人,卻從未真心想要離開這個小窩,最終他陷於河中等待救援時,當著眾人的面痛罵出對父母的怨念恐怕是這個孩子最大的訴求;
絕佳好哥哥
夫妻之間也絕非相敬如賓的模範夫婦,以Frank為代表的愛妻卻又難忍妻子比自己優秀的大男子主義思維遠非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男性專屬,反而在今天依舊是婚姻情感生活中繞不過去的話題,又或者是兩人關係出現問題時的無法溝通,都是跨越時間橫亙在兩性中間的可怕存在。
但無論是發現真相的Sue負氣出走,還是Frank在疲憊下班後不想忍受妻子孕期的情緒問題而選擇去鄰居家喝酒談心,一時的逃避也僅是為了冷靜下來後的正確處理,雖然曾經為了意外到來的孩子放棄了自己的人生和夢想令他們痛苦不已,但至少他們,從未想過拆散這個家庭。
吵歸吵、鬧歸鬧,這個家庭始終擁有著讓人豔羨的凝聚力,這種包容使他所有的成員向內而居,不曾遠離。這種他們並未意識到的「吵鬧的溫馨」,無論是在越戰老兵或者黃金單身漢鄰居眼中,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遠方。
如同那一座圍牆,Murphy家的圍牆,是牆內的人覺得窒息,而外面的人豔羨的對象。我想,這大概就是永不散夥的家庭的迷人煙火氣吧。
參考資料
圖片來源: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