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漢生在隋唐,除了宋江和魯智深,還有誰能受封國公上柱國?

2021-01-10 半壺老酒半支煙

我們看《水滸傳》,就會發現梁山好漢很會花花轎子人抬人。「林將軍」、「花將軍」、「董將軍」,這些名號在吳用宋江口中頻頻出現,林衝花榮董平也都居之不疑。當然,這也會令熟悉宋史的人哂笑:北宋無將,南宋無相,宋徽宗宣和年間有將軍嗎?

這種哂笑是有道理的,可笑的是宋江吳用真會抬轎子吹喇叭,值得一哂的是梁山好漢生不逢時。他們生在偃武修文強幹弱枝的宋朝,就是建立再多的功勳,也難以封侯拜將。連嶽飛韓世忠那樣的蓋世名將,一輩子也沒當過名號將軍。

如果嶽飛韓世忠生在盛唐,受封上柱國、國公,得到數以千萬計的金銀布帛賞賜,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是在宋朝,那是做夢都不敢想的。

這時候我們就禁不住要問了:如果梁山好漢生在隋唐交替之際,為大唐肇基立下汗馬功勞,會不會像李靖秦瓊那樣受封國公、上柱國?答案可能讓很多人難以接受:及時雨宋江這個卑微小吏,也是可以受封國公、上柱國的。

在宋朝當一個將軍有多難?

想在北宋當將軍,那得有一個條件,就是必須姓趙:「諸衛上將軍、大將軍、將軍,並為環衛官,無定員,皆命宗室為之。(《宋史·職官志》,下同)」像林衝花榮董平那樣的好漢,在當時頂多能被稱呼為「林教頭」、「花知寨」、「董都監」。

北宋雖然有左右金吾衛、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屯衛、左右領軍衛、左右監門衛、左右千牛衛的上將軍、大將軍、將軍、中郎將、郎將等七十個將軍職位,但是不姓趙就當不上。

無論林衝花榮董平在南徵北戰中立功多少,都當不上名號將軍——宋江盧俊義吳用關勝徵方臘倖存,最後也沒有一個被封為將軍。

直到北宋即將崩盤,才有外姓人開始兼任有名無實的將軍之職:「靖康元年,詔以武安軍節度使錢景臻等為左金吾衛上將軍,保信軍節度使劉敷等為右金吾衛上將軍。其禁兵分隸殿前及侍衛兩司,所稱十二衛將軍,皆空官無實,中興多不除授。」

這些左右金吾衛上將軍,手下一個禁衛軍也沒有,因為那些兵都在高俅那樣的「殿帥」手裡。所謂「殿前及侍衛兩司」,指的是殿前司、侍衛親軍馬軍、侍衛親軍步軍,每一司有三個管事兒的,分別叫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虞侯。

將軍都是空頭將軍,真正管軍的都不叫將軍,這就是奇葩的北宋制度。

如果如果梁山好漢早生幾百年或晚生幾十年,是可以混個將軍當的。宋孝宗趙眘繼位,皇位回到趙匡胤一脈,情況就有了好轉:「隆興中……節度使則領左、右金吾衛上將軍,承宣使則領左、右衛上將軍,在內則兼帶,在外則不帶;正任為上將軍,遙郡為大將軍。」

這就是說,像吳用那樣的武勝軍承宣使,到了宋孝宗隆興年間,必然會兼任左右衛大將軍。

唐朝與宋朝軍功制度有何不同?

唐朝與宋朝軍功制度有何不同?這個問題沒有答案,因為宋朝就沒有一套嚴格的軍功制度——在宋朝皇帝看來,仗是能不打就不打,武人不立功才是社稷之福。

不打戰倒是省錢了,不用給武人封爵,也不用給武人食邑,但是卻不得不給西夏遼金歲幣,最後連半壁江山都送出去了,金人還是不依不饒,曾經一度把宋高宗趙構攆到了海上。

盛唐富宋,宋之所以富而不強,就是宋朝的制度鼓勵所有人皓首窮經,而禁止研習兵法(宋朝多次以詔書形式重申「天文兵法,私習有刑,著在律文,用妨奸偽」),所以對武人的功勳,基本是視而不見的:「收取燕雲十六州,不如東華門外唱出者(指金榜題名)。」

與宋朝截然不同,在唐朝是你有多能打,就有多大官爵,公侯伯子男乃至上柱國、郡王,上不封頂。

在古代歷史上,軍功制度丁是丁卯是卯的,也就是秦漢唐三朝做得最好,尤其是在唐朝,規定詳細得像遊標卡尺一樣一目了然:「凡勳十有二等:十二轉為上柱國,比正二品;十一轉為柱國,比從二品;十轉為上護軍,比正三品;九轉為護軍,比從三品;八轉為上輕車都尉,比正四品;七轉為輕車都尉,比從四品:六轉為上騎都尉,比正五品;五轉為騎都尉,比從五品;四轉為驍騎尉,比正六品;三轉為飛騎尉,比從六品;二轉為雲騎尉,比正七品;一轉為武騎尉,比從七品。凡有功效之人合授勳官者,皆委之覆定,然後奏擬。《唐六典》」

唐朝的「十二轉而為正二品上柱國,一轉而為從七品武騎尉」,是延續了秦朝的「斬甲士一人賜爵一級、田一頃、宅一處、僕一人」。也就是說,秦漢隋唐時期,大家都官爵和食邑官俸,都是拿敵人的首級換來的。

在公開透明的軍功制度下,東南西北四面八方的勇士紛紛為大唐建功立業,我們熟悉的尉遲恭、史大奈、高仙芝、李光弼,分別來自鮮卑、突厥、高麗、契丹,漢世宗孝武皇帝劉徹的託孤寄命重臣金日磾,原本也是匈奴休屠王太子。

在唐朝,是真正做到了「英雄不問出處」,只要有忠心、能打仗,那就回要啥有啥,唐高祖太武皇帝李淵甚至恨不能把自己的肉割下來給自己的上柱國翼國公秦瓊吃。

梁山好漢生在隋唐,有幾人可封上柱國?

很多人都以為大唐開國只有第一單挑悍將秦瓊秦叔寶受封上柱國,這是不準確的,當過瓦崗軍的大唐開國名將,受封上柱國的就有三位,他們分別是秦瓊、李勣、王君廓。

這三位大唐開國上柱國,有兩位是貨真價實的強盜,只有秦瓊一直是隋朝軍官,還做到了正六品建節尉。

李勣沒當過道士,但是卻從十七歲就正式入行當了強盜:「大業末,韋城人翟讓聚眾為盜,勣往從之,時年十七。《舊唐書·列傳第十七》」

按照李勣自己的說法,他當獨腳大盜的時間更早:「我年十二三為無賴賊,逢人則殺;十四五為難當賊,有所不快者,無不殺之;十七八為好賊,上陣乃殺人;年二十,便為天下大將,用兵以救人死。」

比宋江機智,比李逵兇殘,李勣接受李淵的招安之後,馬上被封為上柱國:「詔授黎陽總管、上柱國,萊國公。尋加右武候大將軍,改封曹國公,賜姓李氏,賜良田五十頃,甲第一區。」

咱們開頭說過,像宋江那樣的卑微小吏,也是可以受封上柱國某國公的。這就是比照李勣的經歷得出的結論:李勣之所以一招安就受封國公上柱國,就是因為他是帶著李密的殘餘部隊一起投降的——一下子就湊夠了策勳十二轉。

像尉遲恭尋相那樣在被打得無計可施才被迫投降,他們帶著多少人馬加入唐軍,都不能算做自己的功勳。因為尉遲恭不是主動接受招安,所以他帶著投降的人數,要算秦瓊程咬金的功勳,於是秦瓊受封國公上柱國,程咬金也當上了國公。

尉遲恭直到玄武門之變前,連個子爵都不是,跟尉遲恭一起投降的尋相直接跑掉了,害得尉遲恭差點被屈突通殺掉。

宋江接受招安,是帶著梁山一百單八將和十萬嘍囉一起歸順朝廷,這個功勞未必比李勣歸唐小,而宋江也就親手殺了一個閻婆惜,殺孽遠不如李勣重。所以宋江在隋唐時期受封國公上柱國,那是一點懸念都沒有的——李淵連朱粲都想收編,宋江跟朱粲相比,簡直就是一個吃齋念佛的居士。

除了宋江因為帶領大批人馬招安可受封上柱國,梁山好漢之中,魯智深生擒方臘,立下平南第一功,僅此一項就能湊夠策勳十二轉,受封上柱國也是毫無疑問的:一個方臘,頂一萬個小兵。

至於梁山悍將中的「馬上林衝步下武松」能不能受封上柱國,那得看李淵和李世民更喜歡誰:林衝斬將任誰最多,倒在他丈八蛇矛之下的非宋朝軍將,就有阿里奇、寶密聖、賀拆、伍肅、倪麟、顧愷、張壽、闕翥、翁飛、柳元、雷應春、周積、杜敬臣、冷恭、王寅等十五人之多,按照重量級首級計算,他也湊夠了策勳十二轉。

行者武松雖然斬將不多,但是他的悍勇,卻是可以在梁山一百單八將中首屈一指的:他斬殺耶律得重、貝應夔、方貌,都是快如閃電的一刀了事,這種悍將,李世民是一定會向武德皇帝李淵大力推薦的。

不同的軍功制度,鑄就了盛唐與富宋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這是盛唐。

收取燕雲十六州,不如東華門外唱出者。這是富宋。

盛唐與富宋的區別,就是強盛與富裕的區別。所謂盛世,那就是富而強,強而大,大而包容,四夷賓服萬國來朝。而富裕有時候卻不是什麼好事,就像魯迅先生所說的那樣:「倘是獅子,誇說怎樣肥大是不妨事的,如果是一口豬或一匹羊,肥大倒不是好兆頭。」

盛唐就是四方萬國眼中的巨龍,李世民是「天可汗」,而宋朝,好像只跟遼國做過一段時間兄弟,最後「南宋國主」不得不稱金國皇帝為「伯父」。這說明有再多的錢,沒有鋒利的刀槍也保不住——不但金錢土地保不住,最後連妻子女兒也被折價當了賠款。宋朝這種富裕,不要也罷。

梁山好漢招安後的悲慘結局,雖然只是演義小說,但卻是宋朝偃武修文強幹弱枝的一個縮影。正所謂藝術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如果沒有嶽飛含冤風波亭、韓世忠落寞遊西湖,後世的小說家,也不會把梁山好漢的結局寫德那麼悲慘——瓦崗群雄與梁山好漢的結局,反映的恰恰是唐宋兩個王朝的秉性與胸懷……

參考史料:《舊唐書》《唐六典》《宋史》等

相關焦點

  • 梁山三位忠臣良將義士:其中一位生在唐朝,也能受封國公和上柱國
    宋江不是忠臣,關勝不是良將,朱仝不是義士,那麼梁山一百單八將,誰能成為忠臣良將,又有誰是真正的義士呢?細算下來,這樣的人也只有三個,大俠魯智深當然是第一義士,這一點毋庸置疑。魯智深的俠義,體現在他處處只為他人著想:無論是三拳打死鎮關西,還是桃花莊裡說姻緣暴打小霸王周通;無論是火殺瓦罐寺鬥殺生鐵佛崔道成,還是野豬林危難關頭救林衝。
  • 除了魯智深武松,梁山上還有正直人嗎?裴宣:我就看不慣強擄婦女
    第二人可能便是打虎英雄武鬆了,忍得住嫂子潘金蓮的勾引,哥哥武大郎被害死後又能有理有據地幫他主持公道,殺了西門慶和潘金蓮,為了不牽連眾人,還投案自首,稱得上一名好漢子。不過,梁山泊108將,除了這兩位名聲較大的好漢,還有兩位值得稱道。1、朱仝:宋江我放了你,你卻陷我於不義大家知道宋江、朱仝、雷橫這三人最開始都是鄆城縣衙裡面的同事吧?
  • 梁山上死得最不雅的人是誰?從他的結局能看出作者的愛憎傾向
    梁山好漢有好有壞,那施耐庵娓娓道來,寫他們的善和惡,寫他們的義,寫他們的不義,似乎看不出他是在褒在貶,也仿佛感覺他沒有愛憎觀似的。其實,作者的愛憎還是很分明的,體現在哪裡?在好漢們的最後歸宿。武松靈隱寺出家,壽八十而終;公孫勝、朱武、樊瑞潛心修道,魯智深無疾坐化,李俊海外稱王,呼延灼、朱仝抗金立功揚名,阮小七回村打漁,這些難道不是作者對他們的正面肯定?
  • 梁山好漢的奇葩死法:坐船淹死,走在路上被蛇毒死,還有騎馬墜亡的
    比如作者給梁山好漢安排結局之時,除了幾個主角(宋江、李逵、武松、林衝、魯智深)之外,其餘好漢的死法,都非常敷衍。要論起這個慘狀來,更是「強中自有強中手」。 Top4:被毒蛇咬死的倒黴蛋 這個好漢,叫做中箭虎丁得孫,在梁山排名79,號為地速星。他的這個綽號,蠻有自嘲意思。
  • 梁山寶藏爭奪戰:武松與宋江之子同歸於盡,魯智深徒弟西門慶之子接...
    《水滸傳》有很多續書,當然也有不同版本的電視劇,咱們今天就來聊一個很多人都忘了,同時也可能暴露讀者諸君年齡的話題:為了爭奪梁山寶藏,武松與宋江之子同歸於盡,西門慶之子成了魯智深的徒弟和梁山之主,他不但接管了梁山,還帶著李逵的兒子李大本事等人走上了抗金戰場。
  • 《水滸傳》裡的梁山好漢,在《三國演義》裡屬於什麼水平?
    首先,我們先將梁山好漢和三國武將的武力值做一個內部分級,然後再兩相進行比對。梁山好漢的武將層級《水滸傳》裡108位梁山好漢,雖然在座次上並不以武力值做主要考量,但在職位分配上卻能準確反映武力值的水平。梁山總督兵馬第一副元帥——玉麒麟盧俊義,堪稱梁山好漢武力值天花板。
  • 梁山好漢 文武雙全浪子燕青
    宋江一心想要接受朝廷招安,因盧俊義早就名聲在外,所以和吳用設計賺盧俊義上山,吳用便在盧俊義家中提藏頭反詩。盧府管家李固乃是奸詐小人,早就對盧娘子心懷不軌, 又長期覬覦盧府財富。當李固看見屋中的藏頭反詩偷偷地報與官府,盧俊義被官兵抓走後,李固趁機霸佔了全部財產,連哄帶騙將盧娘子騙到手。燕青一門心思的救盧俊義,回府發現李固霸佔了盧府,義正言辭的訓斥,卻遭到了李固的驅逐。
  • 武松,魯智深,三阮反對詔安,唯有此人道出宋江目的使其啞口無言
    我們梁山好漢立下大功,都沒有任何升賞,現在又出出榜禁約梁山等人,必定是要慢慢拆散我們弟兄,各調開去,不如現在起來反抗,或者回去梁山落草也好,但是宋江聽過以後說如果我們梁山弟兄們有異心起來反抗的,自己就當場死去,來顯自己的忠心,這也不難理解為何宋江死的時候要毒死李逵了.其實最早在宋江提出招安的時候,武松都反對過,說宋江:「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
  • 假僧真佛魯智深,盜亦有道鼓上蚤,水滸時遷必好漢,安排!
    假僧真佛魯智深,盜亦有道鼓上蚤,水滸時遷必好漢,安排!小編以為時遷這個人在梁山上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出身上,低賤到了極點——一個小偷,甚至還去盜墓;地位上,梁山排名一百零六位;本領上,輕功在梁山佔一絕,甚至有獨到的本事——慣能飛簷走壁;人品上,強似好些個天罡的好漢。
  • 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梁山好漢?有標準嗎?
    什麼樣的人可以成為梁山好漢?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標準。梁山前後有三位首領,分別是王倫、晁蓋和宋江,這也可以看作是梁山的三個不同時代,即王倫時代、晁蓋時代和宋江時代。本來,梁山是一個「躲災避難」的地方,很多「做下迷天大罪的人」都投奔梁山而來,梁山也把他們「收留在彼」,但梁山人員很多,想成為一名好漢卻也並非易事。
  • ...好漢進了惡人谷 十大惡人就像照鏡子 宋江最像迷死人不賠命蕭咪咪
    再看《水滸傳》,裡面的好漢,其實就是一些人中渣滓,與「十大惡人」比起來,就是一群披著人皮的狼,比如董平、吳用,最討厭的偽君子宋江,比十大惡人加起來做的惡事還要多。今天咱們就來個對號入座,看看哪些「梁山好漢」能跟「十大惡人」對上號。
  • 宋江的命運,狡兔死,走狗烹
    打完方臘歸來後,梁山好漢十去其七八,這是一次悲壯的勝利,特別值得大書特書,但是皇帝沒有這樣做,朝廷也沒有這樣做,只是給他們封了官,拿點錢賞了他們。接著驚悚的一幕出現了,誰也沒有想到事情會來得這麼快,不到半年盧俊義和宋江被奸臣蔡京、童貫、高俅、楊戩害死,應了一句古話,高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樣死不冥目的宋江用冤魂告了御狀,皇帝知道了這事,只是在金鑾殿上罵了高俅和楊戩,蔡京和童貫幫襯把這事摭掩了過去。宿太尉等正直的大臣們也沒有指責奸臣。
  • 公孫勝逃離梁山,是看穿了宋江難成大事,還是怕被吳用殺人滅口?
    在梁山一百單八將中,第一高手無疑是入雲龍公孫勝,要是按照《水滸傳》的說法,他要想推倒宋徽宗趙佶,那就是分分鐘的事情:師父羅真人有一千多個能騰雲駕霧的黃巾力士,這些人神不知鬼不覺地飛進汴梁城,把皇帝和滿朝文武抓起來丟進東洋大海就行了。
  • 梁山步軍頭領的結局不盡相同:五人戰死沙場 一人變成殘疾,一人功德...
    除了在戰場上表現不俗之外,燕青還有一個優點:具有遠見卓識。四大戰爭結束後,他預料到梁山好漢即將面對的悲劇結局,極力勸說盧俊義儘早歸隱,卻遭到盧俊義的拒絕。最終,燕青悄然而去,隱沒江湖,逍遙自在。
  • 梁山好漢的最大贏家,裝病離開宋江,去海外佔地為王!
    ——馬克思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412字,閱讀約1分鐘宋江上梁山在《水滸傳》中,詳細講述了北宋末年108位英雄因不同原因來到梁山的故事。眾所周知,宋江是梁山108好漢的首領。梁山本質上是一場起義,但梁山為什麼最後會倒向朝廷呢?
  • 梁山最具威力的十大兵器排行:誰是你心中的最強兵器?
    《水滸傳》中的英雄好漢憑藉著「路見不平一聲吼」的俠肝義膽和「該出手時就出手」的英雄本色叱吒江湖,笑傲天下。
  • 梁山好漢們一天要吃掉多少斤肉?算出來嚇你一跳
    然而招安才是上上策,理由如下: 1、人心問題 梁山伯108名好漢,其中有至少有一半是宋江以招安的名義勸進來的。如五虎將中的關勝,秦明,呼延灼,董平。雖然說這些人在梁山上也是唯宋江是首,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人都是受過很好家教的人,儒家思想可謂深入人心。
  • 水滸中哪五位好漢不忠宋江呢?
    這個話,應該倒過來說,水滸裡有哪幾個是忠於宋江的呢?這樣問才對!水滸傳有句名言,叫「逼上梁山」,從許多上梁山的人經歷看,並不是衝著宋江,衝著晁蓋上梁山落草為寇的,絕大多數被逼的,這才是主流。逼上梁山者,有被官府逼的,有被自己逼的,也有被梁山上的晁蓋、宋江設計陷害逼的。比如林衝,就算是被高衙內逼的,晁蓋、吳用去劫生辰綱,事情敗露,才逃上梁山,這算自己逼的,盧俊義是吳用用計陷害,給逼上梁山的。這樣的人很多,比如關勝、呼延灼和他們的副將,因徵討梁山失敗,回去沒法交代,這才當了賊寇。徐寧是梁山為破連環馬給騙上山的……仔細數數,三十六天罡中,有多少是自願上的山呢?
  • 水滸共有108位好漢,卻只有一位超級高手,9位一流高手?
    剩下梁山五虎將:大刀關勝、豹子頭林衝、霹靂火秦明、雙鞭呼延灼、雙槍將董平,以及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松,小李廣花榮和青面獸楊志九個人,可稱一流高手。 盧俊義 宋江利用晁蓋「誰報仇誰當老大」的遺言來真正是自己坐穩第一把交椅,就是依靠了盧俊義。史文恭大創梁山,梁山折損無數好漢。面對武力高強的史文恭,宋江和吳用設計逼迫盧俊義落草為寇,投奔梁山,盧俊義在剛入梁山之後就擔起了武力擔當,替梁山一眾好漢報仇。結果也是盧俊義憑實力贏過史文恭,間接將宋江送上寶座。除了盧俊義,梁山上和史文恭一較高下的人少之又少,因此盧俊義應當佔據唯一一個超級英雄的寶座。
  • 梁山最費解的3位好漢:名氣小,綽號怪,沒啥功勞,排位比燕青高
    《水滸傳》中,雖說梁山上有108將,但真正耳熟能詳的也就那麼幾位,比如宋江、武松、林衝、魯智深等。想想也正常,哪能誰都寫到?都是花朵,沒有綠葉,還能稱得上名著嗎? 但即便如此,也依然有費解之處。比如這三位梁山好漢,名氣小,綽號怪,沒啥功勞,排位比燕青高?下面咱就解讀一下,為何會是這種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