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武術《綿張拳》,弘揚中華武術,傳承武術精神!

2021-01-16 南宮海語

中華武術《綿張拳》,弘揚中華武術,傳承武術精神!

中華武術在形成和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深受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影響,逐步形成了「精忠報國」「厚德載物」「自強不息」「尊老愛幼」等諸多世人所崇尚的傳統美德和思想觀念,形成了佔據主導地位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一思想觀念是蘊藏在武術文化深層的武術精神。 幾千年來武術精神一直指導著武術實踐的發展,並從優秀的民族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形成了中華獨特的武術文化。武術精神是武術文化的重要部分,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象徵著華夏民族,同時也象徵著飽育儒、道、釋思想的東方文化。 因此,如果忽略了對武術精神的認識,那麼就無法真正掌握中國武術的精粹。

綿張拳是中華武術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以極強的技擊能力著稱。百年來秘而不外傳,使它更富於濃烈的神秘色彩。正是由於綿張拳的保守與神秘,才使得它完整的保存了它古樸實用的特徵,也鮮為外界所知。

石家綿張拳在家族內部已經秘密流傳了好幾百年了,由於缺乏文字記載,只能靠口傳心授的資料回顧它漫長的歷史,未免顯得支離破碎。石家先祖曾在元朝做過武將。到了明朝,家境沒落。萬曆年間,出了一位著名軍旅武術家石敬巖。江蘇常熟人。他身長赤髯,性魯重諾,俠肝義膽,在軍中任武師多年,身經百戰,多有戰功。據明人陸桴亭《石敬巖轉》記載,石「年已七十餘,猶力舉千鈞,盤舞丈八蛇矛,龍跳虎躍,觀者皆闢易」。崇禎八年,明軍在安徽宿松中了埋伏,石敬巖等人從早晨戰到傍晚,殺敵無算。同行壯士馬蹶被執,「公(石敬巖)大呼往救,搶鋒所及,無不披靡,圍散複合者數。已而,槍折馬斃,公揮短刀步戰,猶殺敵數十人,至死不僕」。《蘇州府志》載,石敬巖被「圍而斫之,頭既斷,猶僵立為擊刺狀。皖人異之,招其魂祀之餘宣公祠」。

石敬巖最初上陣臨敵用刀,後來專用大槍,這就是著名的「石家槍法」。書店出售的《手臂錄》、《無隱錄》,就是石敬巖的弟子吳殳所著,講的就是「石家槍」。

著名武術家馬明達先生為紀念石敬巖去世350周年,寫過一篇《明末武術家石敬巖考述》,其中寫到,在明末民間武術人物中,最具代表的是兩個人,一個是王徵南,一個是石敬巖。王徵南之所以有今天這樣的赫赫名聲,關鍵在於他有幸結識了東南士人中翹楚人物黃宗羲一門,教黃宗羲之子黃百家習武,黃百家筆錄了王徵南的《內家拳》,王徵南就被稱為內家拳的祖師。儘管在王徵南死後,內家拳就成了「廣陵絕響」,然而今天「以內家拳自命的拳種拳家不勝其多」。相比之下,知道石敬巖的人就很少,原因有兩個,其一,石敬巖的弟子吳殳是一個「一生困厄」的失意者,他雖然在詩、史、武三方面都有了不起的成就,然而身後十分寂寥,他寫石敬巖槍法的書也被歷史湮沒。其二,石敬巖是軍旅武術家,主要是大槍,以單個的實用招法(行著)為主,排斥「套子武藝」,而後來,武術恰恰選擇了「套子武藝」為發展方向,這是因為槍炮的產生,原來軍旅武術的刀槍招法失去了用武之地,套路表演成了武術的必然選擇,石敬巖當然就無人問津了。馬先生寫道:「迄今為止,我還沒有見到過以石氏為宗的任何拳械流派」。馬先生不知道,石家武藝卻在密密的一線單傳。蒼天有眼,石家武藝並沒有滅絕,真正的綿張拳也沒有滅絕。

據老輩人講,綿張拳是石家先人用大槍換來的。石敬巖祖籍江蘇常熟,他傳授槍法主要在離蘇州很近的崑山。綿張拳的主要傳人張橫秋就曾在這一帶活動,在蘇州設館教綿張拳。張橫秋的弟子良輪就是這裡的人,這本《張氏短打拳》就是良輪編纂傳抄的,如果石敬巖的一兩代後人也在這一帶生活,正好與綿張拳活躍地區相吻合。石家的人在這裡遇見綿張嫡系傳人並用著名的石家大槍換得綿張拳是順理成章的。

後來,石家後人為躲避仇家,從江、浙一帶遷出,分成幾股,遊走江湖,居無定所,大概因為當年石敬巖曾兩次到正定,向正定遊擊將軍劉德常學習槍法的緣故吧,其中一支定居在河北省正定縣新安村。石家的武藝,在家族內秘密地流傳下來。至今已有二十二代,

石家的家傳包括:石家大槍、綿張拳,活手八卦,石家萬勝刀,石家棍法。雙鉤,沒有套路,只有用法。還有石家醫術,針灸、正骨、獸醫,給馬治病,都是為古代軍旅服務的。

石建義的曾祖父以走鏢為生,足跡遍布山東、山西、河北各地,斷不了與綠林好漢交手。有一次在滄州失了鏢,綠林發帖子,點名叫曾祖父去交涉,見面就要比武,綠林知道石家槍厲害,他先拿一把長槍在手,曾祖父只好拿一把單刀,豈不知石家萬勝刀也不含糊,他一槍刺來,曾祖父閃身而進,掉轉刀刃,用刀背向綠林好漢脖子上一拍,那好漢就摔倒在地,只好把鏢奉還,說三年後再見!這種事情很多,在正定有一個姓趙的鏢師,小名叫趙大狗,自稱是趙子龍的後代,他那個鏢局掛個牌子,實際上遇到麻煩,都是請石家幫忙解決。

石建義的祖父名叫石老豐,早年投到東北軍張作霖部下,做武術教官,教東北軍刀法。

石建義的父親名叫石澤,1909年生,1979年去世,享年七十歲。1937年參加革命,百團大戰時任連長,身經百戰,跟鬼子拚刺刀,一個人拼死十二個鬼子。當過武工隊長、鋤奸大隊長,一次夜襲漢奸隊,堵到屋裡,一口氣殺了三十六個,不敢鳴槍,都是用大刀片殺的,把豬圈都填滿了。他沒文化,能上能下,解放後當過工會主席,管過農場,當過農機站書記。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了,造反派要給他戴高帽子遊街,還要掛上夜壺,這下他不幹了,說:「你們找四個小夥子,要能把我的腿搬起來,我就戴」。他躺在平板床上,四個小夥子,愣是沒把他的腿搬起來,夜壺也沒掛成。當時,石家莊八卦掌名家曹金峰的長子曹英彬在場,當時才十六歲,回去跟他爹說:「石書記的功夫真了不起,我們四個小夥子都搬不動他的腿。」他請石澤先生與曹金峰先生會面,兩個人一見如故,從此,石家、曹家,兩門武術合為一家,傳到後來,就是現在的石家莊市八卦掌協會。

石建義是石家長子,石家秘傳武技第二十二代掌門。全面繼承了石家武術和醫術。從小受到嚴格訓練,每天半夜練功,曰「子時功」。練丹田曰「一字功」。練大槍,扎香頭,下了很大功夫,三米多的大槍,能抖斷成三截。1990年被省體委選去與外國技擊家切磋,為國爭了光。1997年,有一個練跆拳道的韓國人,要與常州武術界切磋,正好趕上石建義到常州辦事,大家請他出馬,為縮小影響,約定在屋裡進行,韓國人跳來跳去,還沒來得及起腳,石建義早已貼身,用拇指尖在心口一戳,韓國人應聲倒地。

由於石家綿張拳一直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內流傳,傳男不傳女,傳長不傳幼,不教別人,也不學別人的,這雖然限制了它的流傳範圍,卻也避免了雜交汙染,較好地保留了綿張拳的原始風貌。石家綿張至今保持著「左手如拈線,右手如弄琴」這種獨特的握拳法,代復一代地克隆著「之玄步」、「梅玄步」、 「通懷步」、「三角步」、「連枝步」諸多令現代人聽起來十分古怪費解的步法,盡顯「步到跌處身見傷」之神妙。石家綿張的八路拳法,就是由裡死手三十六、外死手三十六所組成,它的拳訣裡就說「裡外死手要精煉」。雖然歷經三百多年滄桑,就連「拜掌填拳」、「吊線手」、「纏趕手」、「冷死手」「還勾手」等許多名詞都沒變。說它是綿張拳的「活化石」似不為過。

當然,由於沒有文字流傳,丟失和變化總是難免的,但是,這些變化了的動作也明顯打上了古代綿張的印記,就像人,雖然沒有了尾巴,尾巴骨還是有的,只要沿著石家綿張八趟拳法的足跡摸索而去,就不難見到張橫秋。

改革開放以來,武術事業有了飛速發展,家族秘傳的方式早已跟不上時代步伐。石建義心裡也很矛盾,一方面拳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凝聚著幾代人的心血,有家規祖訓,不得外傳。另一方面,他又深知,石家武藝是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我們沒有權利把它據為私有。三百多年前吳殳就把石家大槍寫成書發了出去,難道我們還不如古人。

經過一番思想鬥爭,石建義先生終於打開了那扇保密之門。從2006年開始,由石建義講解演練,由我執筆,撰寫了《石家秘傳綿張拳》一書,並錄製了視頻。 據說,向著套路化、表演化發展是武術的必然選擇,不然武術就不能存活。這話有道理。看公園裡到那麼多打拳的,不過是為了鍛鍊身體,或者為了滿足表演欲,穿得花花綠綠,練得瀟瀟灑灑,誰去追求用法?當然痴迷尋求武術真諦的人也有,但是少而又少,只靠這幾個痴人怎能形成群眾運動?再說,任何一個政權都不會支持大家都去學習技擊性武術,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第一件事就是銷毀天下之兵,因為這有礙社會安定。時至今日,武術還有什麼用,也就是鍛鍊一下身體,表演表演,做做運動會的開幕式,拍拍電視劇,飛來飛去,花裡胡哨算了。每思及此,吾心欲碎。

裡死手三十六節 窩裡炮 右手雙掌推出,左手拜捺齊來,欲將身步急閃開,哪曉填拳損壞,只道拳進甚遠,誰知那步跟拳,窩裡炮響實哀哉,縱是金剛難擺。 還勾手 右手披開右手,左手擁獲香腮,還將右手就勾來,他手縱起何在,劈頭一拳砍去,頂上疼痛難挨,拜掌填拳奔心懷,方知還勾利害。 滿堂紅 右手還推右手,右手即奔香腮,右手轉拳出胸懷,反掌拖面急拜,可憐腳肩未定,填拳那步相推,兩手無指實哀哉,方知堂紅可愛。 五橫手 右手拿他右手,右拳望左斜衝,起處便是面顏紅,著懷一肘直進,豎起鐵面金橫,拜掌填拳急跟,驚去五魄與三魂,才是神拳五橫。 纏趕手 右手拿他右手,旋轉左手代他,對胸一拳好難捱,復進一肘怎押,豎起貼面金拳,拜掌填拳奔懷,纏趕神手好奇哉,血滿心窩受害。 大平手 手上加手推右,飛起掌奔耳腮,右邊打過左邊來,左掌依然不怠,右手一肘打進,豎起金拳面栽,拜掌填拳入胸懷,方顯大平古怪。 硬崩手 右手砍他右手,左手急護香腮,右手撩海一拳來,須防左邊手害,左手腮邊蕩進,右拳耳上直摧,確崩手起好難捱,縱是銅人打壞。 二便手 手起加手推出,眉心胸穴掌來,左上右下好安排,勢中貴靠為佳,右掌傍身上臉,填拳隨即奔懷,二便手起好難哉,縱是敵千觔無礙。 挽拜手 他人伸起右手,右手披出如雷,筋骨如割實難捱,早被胸前掌害,翻身欲倒在地,填拳那步跟來,場中君子休忽他,千金難買挽拜。 雙纏手 他手發出甚好,早被右手纏繞,左手急跟板開了,一肘填胸不少,面拳山根打早,拜掌填拳分曉,雙纏手兒真箇巧,縱是石人也倒。 刀對鞘 右拳方才發出,右拳直撞肩窩,反掌須向左邊拖,連進牽拳更躲,若論右手來狠,右邊三發最多,對鞘打來莫奈何,任是英雄怕哉。 勾板手 右手直來砍我,將身偏閃入懷,兩手齊起緊逼他,須教筋節難擺,方才進個肘子,貼面金拳好打,拜掌填拳奔入懷,始信勾板利害。 元光手 手上加手推出,轉起掌來如風,左耳元至右耳根,胸前一肘可恨,舉起貼面金拳,拜掌填拳緊跟,若問元光手雄哉,掌把人來輕弄。 披擅手 右手披開右手,左手急護香腮,須知右腳踹將來,右手出懷莫怠,反掌拓他臉上,拜掌填拳相摧,披擅神手實奇哉,場上君子莫怪。 拳勾手 敵人拳來甚急,右拳望右勾來,左拳直挺撞香腮,右手隨右奔肋,肋下方才叫疼,哪知跨跌又來,拳勾手困好奇哉,將人掀跌無礙。 避手打 左手勾他右拳,右拳直插喉嚨,還拳反打右邊胸,左右牽拳便進,人知亂拳滾打,哪曉腳步緊跟,縱有敵人鐵渾身,難逃避手雙弄。 提肘打 雙手抓肩左進,左手下打陰囊,提肘順便把喉傷,撐肘拜掌齊開,左手填拳急進,右手筋骨有傷,兩手千觔也難當,怎挨身兒應當。 雙元光 他手雖然甚狠,哪擋兩拳打來,雙雙元過左右腮,受擊毒魔之害,努力一肘奔胸,貼面金拳更快,拜掌填拳緊挨,元光雙雙堪愛。 陰進陽出 右手方才擲下,左拳急急劈來,須知左手一撩開,右拳直進攻肋,一肘胸前難忍,誰想拳又衝腮,左邊打出血必來,陰進陽出受害。 掭眉搗顙 右手切開右手,左掌眉上掭顧,須左上右下呵,轉下右手無訛,當喉頂力一插,嗓門氣閉難過,天庭他角兩邊磨,掭眉搗顙害我。 闢手打嗓 左拳勾他右手,右拳急進撩陰,左拳起處望喉衝,左肩反拳著重,左右牽拳攻打,原來不離舊痕,闢手陰嗓有名聲,教人無處逃行。 撩陰搗海 右手方才出勢,手上加手推他,左拳急急面上來,右掌撩陰疾快,右手依然起去,反掌面上拓回,拜掌填拳更相摧,撩陰搗海可愛。 龜兒不出 莫道龜兒不出,發時實是難當,人將右手打來忙,左手按捺不放,右手打折手指,轉拿前拖有方,半顛半跌步難降,衝拳望面直撞。 胡蜂鎖手 雙手分開雙手,右腳管肚踢來,反掌倒上左邊腮,莫道額上順揣,拜掌填拳奔胸,心前肚上打壞,胡蜂鎖兒真箇乖,將人跌作一塊。 綜縫還拳 拳來右肘橫架,左手來時撐開,左手一拳望喉推,急承他手莫急,右肘向心又進,金槍飛打鼻歪,拜掌填拳闖入懷,綜縫還拳可愛。 八門正行 他人正要攻打,左拳望左勾開,右手一拳對心摧,左拳耳上打壞,漫道右耳吃苦,左耳一撞難擺,兩耳一齊血湧來,八門一行手害。 雙手引蝴蝶 右手方才伸出,手上加手奔開,右掌臉上摸下來,右掌沖天無礙,兩掌上下推閃,早又填拳胸拜,莊周夢裡是蝴蝶,雙雙引來堪愛。 頂胸肘 劈腰拳來甚急,左手用力奔開,右肘藏肋入胸懷,一頂沖天疾快,他若左手右託,掀開撐肘心來,拜掌填拳一齊栽,饒是銅人打壞。 黃鶯雙磕耳 雙手捺開雙手,即時齊奔耳門,方才打得耳聾鍾,旗鼓胸次早進,仰身欲倒在地,誰知胸後填飛,勸君莫惹黃鶯,雙雙磕耳難聽。 隔肚穿線 敵人伸出右手,望我臉上奔來,好將右手一推開,千觔臂膊難擺,左手一拳逞進,右邊打過左來,隔肚穿線實畏哉,血帶胸膛脹壞。 小兒拼命 雙手捺開雙手,兩拳急進撩陰,復起掌來望腰衝,挪步靠山直送,左掌方才一拜,右拳一緊填胸,渾身筋節練得精,便是小兒拼命。 插肋封喉 右拳打來左拿,進身肋下橫拳,他若左手來破,右拳還胸砍聯,左拿左手左腳管,左拳直插喉邊,右接右手右腳進,左拳肋下可穿,插肋封喉披兩邊,賽過躲影神仙。 撩陰封臍 左手拿他右手,右拳勾他肘邊,變拳直插耳向前,右手撩陰似箭,轉身好用靠山顛,還有胸拴順便,右手垂下撩陰先,左手照臍一拳,撩陰封臍切莫纏,擋著一下撻一遍。 滾肘邊心肘 敵人右打來,我用右手拿,閃身敵背後,留腳勾管他,右拳肚上著,左掌眉正埋,滾肘填胸進,復手插下骸,敵若抽手託,翻身撐肘該,胸前折一掌,腳下好勾回。 烏鷲獻爪 右手打來甚狠,右手切他要重,復手從懷望面抓,敵若左手急來扳,我即隨扳一削穩,左手一拳肚上落,右手牽拳他怎忍,更上一步腳管他,抱肩一逼跌得滾。 泰山壓頂 敵人手打來,雙手齊奔開,兩掌按下插,胸膛早受定,他若走左邊,左進靠山跌,他若右邊去,右手用披揭,輪進左右披,須知腳管跌,此系項一拳,故名泰山壓。

相關焦點

  • 《街霸:對決》×霍氏迷蹤拳:遊戲與文化的深入聯動,中華武術弘揚...
    前期,《街霸:對決》在宣布定檔11月26日的當天,表示將與中華武術進行長線合作,開展中華武術弘揚計劃。在第一期「以武會友」共創活動中,霍氏迷蹤拳以領先的票數拔得頭籌,將與街霸手遊《街霸:對決》來一次中華武術的深入聯動!
  • 我國首部省級武術類志書《河南省武術志》出版
    該志是第一本以省級武術為內容的創修性行業類志書,填補了我國沒有省級層面武術類志書的空白。《河南省武術志》史料豐富,類別較全,內容厚重。全書約120萬字,12章,分上下兩冊,時間斷限從公元前2000多年到公元2014年。本志既收錄了明清時期河南的武狀元列表,主要拳種如太極拳、心意六合拳、查拳等傳承譜系等史料。
  • 中華傳統武術到底能打不能打?
    中華傳統武術到底能打不能打?作者:卡爾赫林中華傳統武術到底能打不能打?簡單說一下自己的個人看法:中華傳統武術本來是能打的,歷朝歷代都有能徵善戰的驍勇戰將,以及功夫了得的劍客豪俠,基本每個朝代都有,不勝枚舉。
  • 「非遺」傳承人晏西徵:梅山武術德技並修的「傳」與「承」
    1982年,晏西徵率先在新化縣城創辦興武拳社,後創辦東方武術學校,逐漸發展成東方武術院,任院長兼總教練,招生辦學,提倡「學武先學德,練功必練忍」。通過30多年辦學,晏西徵已培養出數萬梅山派弟子。如今, 這些弟子遍布世界各地,或參加比賽競技、或進行梅山武術表演、或開館授徒,為傳承和發揚梅山武術貢獻著力量。晏西徵不僅系統總結梅山武術,保留和繼承其精華,而且與時俱進、推陳出新,豐富其內涵。
  • 中國古代武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一項中華的國粹
    中國武術之所以可以千百年來一直流傳下來,並且長盛不衰,其實是因為武術擁有者極其深厚的民眾力量,也就是習武之人。在當時來說,武術有幾個十分重要的功能。首先就是對於國家來說,武術可以練就一批批強大的軍隊,這也是長治久安的立國之本,武術同樣可以提高和保持士兵們的基本素養,強身健體,為祖國出力。
  • 《河南省武術志》出版!填補全國沒有省級武術志書的空白
    《河南省武術志》的出版是河南優秀傳統文化繁榮昌盛的重要標誌,是推動武術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同時,在推動武術教育層面也有很大作用。圖為:河南省地方史志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管仁富發言 吳海舒 攝河南省地方史志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管仁富說,《河南省武術志》不僅填補了全國沒有省級武術志書的空白,而且也完善了河南省行業志的種類。由於是首次編纂,所以稱為「創修」。
  • 揚武術精神,展少年壯志——郴州市六十七完小成功舉辦「陽光杯...
    全校2000餘名孩子,正在進行首屆武術操比賽,比賽由郴州市六十七完小主辦,郴州市小埠陽光體育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承辦。開幕式上,全體師生共唱國歌,該校副校長鄧毛清同志致開幕詞,裁判代表譚益波進行宣誓,最後該校校長、主委會主任何奇同志宣布比賽開始。
  • 婁底校園颳起「最炫武術風」
    婁底一小的孩子們練習傳統武術。婁底華達學校的孩子們學習武術拳法。在精英武術學校練武的學員。紅網時刻記者 肖銀資 婁底報導武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在學校體育中佔有重要地位,中小學是弘揚中華武術傳統文化的一個最關鍵、最基礎的啟蒙地。
  • 中國武術最大的笑話!職業武師談談「傳統武術打假」
    在我認識的武師之中,有很多年齡大的老師傅自己貼錢開武館,因為練武太辛苦,徒弟幾乎收不到,一年又一年的撐著,怕斷了傳承。中國武術作為中華傳統文化裡這麼重要的一支,幾乎保全了整個中華民族的偉大技藝,怎麼就成假的了!從我最初聽到某人說:傳統武術都是騙子的時候,我非常震驚和憤怒。再到後面他指著七八十歲的武術界老先生罵的時候,司馬昭之心。突然間,很多人好像都對武術特別了解了。
  • 太極拳作為中華武術第一大拳種,怎能不武?
    拳乃徒手的武術,武術之術乃是用武的技術,武乃力量實力的象徵。所以說,拳屬武入於兵,兵者戰之用。太極拳無論多麼特殊,健身效果多麼奇特,只不過是依太極陰陽變化之理而運其拳,依然不過是以太極而名的拳術,太極只是拳術的名稱而已,而其他功能都是為拳的本質功能服務的,不能本末倒置。拳的本質乃是技擊,這是毋庸置疑的。
  • 武林活拳猴拳蛇拳都來了 傳統武術名家齊聚杭城
    中國傳統武術,歷來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著時代的變化,不同流派間相互融合相互滲透,共同促進了武術精神的傳承與發展。11月17日,以「以武會友、見賢思齊、非遺傳承、文化自信」為主題的傳統武術名家交流大會在杭舉行。
  • 武術專家給出太極拳正確習練方法
    為了正確引導輿論,讓普通百姓對傳統武術有全面正確的認識,日前,由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武術與健康分會主辦,北京市武術運動協會支持的「中華武術健康大講堂」公益活動舉行。計劃於每月舉行的該公益活動首期在北京志強武館開講,主題是「太極拳會練傷膝蓋嗎」。
  • 安化平口華南武館:傳中華武術精神 承梅山武術文化
    11月21日,安化縣平口鎮華南武館成立,新化縣梅山傳統武術協會相關負責人出席。華南武館由國家二級武術裁判、一級武術師、安化縣梅山武術協會副主席曹志斌一手創辦,旨在傳承梅山武術,倡導全民健身,進一步推動梅山武術事業的發展。
  • 武術宗師後人將申城"論劍" 包括霍元甲曾孫等高手[圖]-霍元甲 武術...
    也有的未必一定習武,年少時接連打倒洋人拳擊高手的武術大師蔡龍雲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就曾說過,「我想教我的孫子兩下子,結果被我的兒媳勸住,說要去補課。」他更多的還是擔憂目前青少年重文化教育而輕視強身健體,「缺乏尚武精神」。
  • 83歲武術泰鬥很氣憤:馬保國讓中國武術丟臉,成外國人的笑料
    中國武術,可以說是我們中國的國粹之一,外國人只要說到武術,最先想到的都是我們中國。中國武術提倡「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臥如弓。」歷來也培養了許多名人,如李小龍、李連杰、甄子丹等人,他們不僅將中國武術的精神打的有聲有色,還打出了中國的鐵招牌。因為他們,讓許多人認識了中國武術,甚至愛上中國武術。
  • 武術教學 助力中學
    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助力中學生武術學習。3月16日下午,我院社團聯合會組織並帶領志願服務隊到登封清華園學校為初三學生做武術動作輔導。本次活動分為三個環節,首先是演示環節,我院志願者迅猛的拳法、靈活的旋踢、柔韌的一字馬……贏得了全體師生的陣陣掌聲。緊接著是實戰演習環節,學生們與「教練」一起認真練習。
  • 講述河南武術的「前世今生」|《河南省武術志》出版
    ,重點介紹了《河南省武術志》的主要內容及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突出以少林和太極為主的河南省起源的拳種《河南省武術志》是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第一本以省級武術為內容的創修性行業類志書,填補了我國、我省沒有省級層面武術類志書的空白。《河南省武術志》史料豐富,類別較全,內容厚重。該志約120萬字,12章,分上下兩冊。時間斷限從公元前2000多年到公元2014年,共約4000多年。
  • 太極拳詠春拳八卦掌鬧出的笑話 是武術還是騙術?
    黐手(chi手)再說說那些「比試」中華武術是全球武術中最追求一擊致死的國術。除了中華武術,幾乎沒有任何武術可以做到這樣,很多人會去說什麼什麼格鬥術,那幾乎都是中華武術衍生而來,在武術的世界裡,外國人都豎著大拇指說中國功夫好。拳擊或者是西方格鬥術,他的原型都是一項體育格鬥競賽,散打也並不是防身術,是中華武術之中選取了一些招式來組成的「不致死格鬥術」。很多人學了一年兩年的散打,就覺得很強,這種強,不是自信,是自大。自大的武者,都練不出好功夫。武術三年還在站樁,門都沒入。
  • 一本書囊括河南武術的「前世今生」《河南省武術志》出版
    大河網訊(政務記者申華)少林功夫禪武合一、威震八方;太極武術剛柔並濟、內外兼修……中原武術名揚四海,技冠神州。1月7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重點介紹《河南省武術志》的主要內容及其他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太極大師遭武術教練 KO。如何看待中國武術?
    不論是民國政府,還是新中國政府,都舉行過武術比賽,結果無一不是以傳統武術的失敗結束。既然現在有人號稱神功在體,各種比賽上百萬的獎金想必也是探囊取物,就算高人真的淡泊名利,那麼贏來了以無名氏的名義捐助幾位失學兒童也是好的。然而高人們偏偏就喜歡為房子的首付而努力奮鬥,不稀罕那種輕易得來的財富。這種人大約不是高人,而是神人,精神病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