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著去流浪|那些自己搭建船屋的先行者帶來的啟迪

2021-01-10 博物莊不子

理想的船屋,應該少花錢,多花心思多動手,但如何動手?從何開始?

2016年,巴西裡約熱內盧舉辦奧運會,需要重整城市形象,流浪者費利荷(Filho)的臨時住所因此被拆除。他便從垃圾堆撿來材料,做成船屋,移居海上。這個船屋很有特色,頂面綁住用紅色塑料瓶套著的蠟燭警示燈,防止夜晚被其它船隻撞到,底部是泡沫墊,用白布搭成簡單的帳篷——這可能是最簡單最便宜的船屋。

費利荷船屋

森林資源比較豐富的北歐以及俄羅斯等國家,擁有悠久的木筏使用歷史,平時既可用來載人運貨,需要時也可用於度假漂流。木筏取材容易,製作簡單,最關鍵是將木材牢牢地綁住釘好,必要時還會捆多幾層增強浮力;繼而搭建木架,披上篷布便成為船屋,任憑風吹雨打,堅固耐用。

瑞典木筏船屋
不同國家的木筏船屋

芬蘭發明家真拿·卡佩萊霍(Janne Kpylehto)設計的木筏船屋不但安裝有太陽能電池板,還設置有「芬蘭國粹」的——桑拿(當然,也可以說是船艙),讓船屋帶有鮮明的民族特色。2018年8月,他與朋友乘坐這部「浮動桑拿」從芬蘭航行到愛沙尼亞,全程9小時。

芬蘭的「浮動桑拿」

美國Smithfly's設計的Shoal Tent,以全球第一款漂浮帳篷為噱頭,標價999美元,前兩年甚至高達1499美元——其實就是一隻充氣的橡皮艇。不過,它確實有創新的地方,那便是摒棄所有堅硬的支撐結構,而改用充氣「杆」,既進一步壓縮空間,方便攜帶,又可利用無骨模式抵禦強風吹襲。

漂浮帳篷

2012年,英國探險家安東尼·史密斯(Anthony Smith),一位年屆80,需要拐杖才能平穩走路的老人,與另外3名老人,合力打造一部由4根直徑0.6米、重達1.25噸的PVC管,以及14根較小的橫向塑料管構成的膠筏船屋,成功橫穿大西洋。膠筏船屋叫Antiki,Antiki長12米,寬5.5米,面積近60平方,小屋面積10平方。

Antiki

以上船屋多少帶有點運動性質,並不打算用來長久居住,接下來的船屋五臟俱全,甚至種有花花草草,體現一種休閒愜意、獨立特行的生活態度,適合長久生活,它們的誕生歷史相信能會給你帶來很大的啟迪。

1、加拿大溫哥華島的「自由灣號」

——「Freedom Cove」

自由灣號

一對年近古稀的藝術家:韋恩·亞當斯(Wayne Adams)和凱薩琳·金(Catherine King),他們於1987年相識,結婚後打算靠藝術謀生,不料行情不景,結果連房子也租不起,於是決定建造自己的浮動船屋。

1992年韋恩利用圓木和水箱建好第一艘船屋後,27年來又陸續加建其它浮船,如今船屋由12個平臺連成,面積達數百平方,夫妻倆給它命名為「自由灣號」。自由灣號的大花園種滿奇花異草,5個溫室則種有西紅柿、辣椒、甜菜、玉米以及蘋果、草莓;另外,還有瑜伽平臺、藝術畫廊、室內釣魚等;電源來自14塊太陽能電池板,至於水源,夏天到附近的瀑布打水,冬天則收集雨水。他們的衣食住行幾乎都在船上完成,平時靠製作雕刻品和蠟燭拿去附近的託菲鎮(Tofino)換取奶酪等生活用品,上岸就順便處理垃圾。

自由灣號所處位置

這隻船屋幾乎固定在溫哥華島,從沒遠行,畢竟是拼湊的船屋,經不起大風大浪,再者,對他們來說,這裡已是世外桃源。

兩位老人非常歡迎遊客參觀,也樂意分享他們如何自給自足的生活技巧和領悟。凱薩琳·金曾是一名舞蹈者,她說:「We want to encourage people to follow their own dream, whatever that is."(我們想鼓勵人們追隨自己的夢想,無論是什麼)

自由灣號的主人與房子

2、德國漢堡的「雙體船屋」

——「Eroberung des Unwahrscheinlichen」

雙體船屋

1984年生的克勞迪烏斯·舒爾茨(Claudius Schulze),德國漢堡人。有一天,舒爾茨萌生一個奇怪的想法:造一隻像船一樣的房子,或者說是像房子一樣的船。

2016年3月,舒爾茨開始著手這個計劃。他首先買下一艘報廢的雙體船,又在二手店淘了不少造船用具,儘管沒有造船經驗,但通過查找資料以及朋友的幫忙,半年後,總共花了6500歐元終於造出這部獨一無二的船屋,他便開始環遊歐洲,旅途路上,Maciej帶來另一隻船參與他的旅行,自此,他們兩隻船被人叫做2 Boats。

3、美國緬因州的「浴缸城堡」

——「Chateau Bathtub」

這艘船屋的主人也是一對夫婦:福伊(Foy)和露易莎(Louisa)。船屋原本打算出租,後因不舍改為家庭度假屋,畢竟他們的新婚之夜、蜜月都在這裡度過。

浴缸城堡

福伊最先是在岸上的家族船塢建造浮船,船底裝滿系有塑料桶、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以及浮筒等,接著把浮船拖到海上,用松木搭建房屋。歷經十多年修改布置,如今,浴缸城堡面積約22平方米,帶有客廳、開放式廚房以及浴室,閣樓是睡覺的地方,陽臺種滿鮮花、藥草,周末的燒烤就在這樣的陽臺進行。

冬天的緬因州非常冷,因此福伊夫婦只在每年的5至11月搬到這裡居住。福伊曾經這樣形容他們的船屋:沒有電視,沒有鄰居,也不需繳納物業費、水電費,是真正的遠離喧囂。(自由灣號每月有繳稅)

臺灣日月潭

最後,問題又來了,在中國,能建造這樣的船屋嗎?

加拿大「自由灣號」曾有這樣的評論:在中國,這種船屋絕對活不過26天(原報導說的是26年建造歷史)。顯然,我們不難想像的一個事實是:中國人口那麼多,如果個個都想建,那還夠地方嗎?衛生狀況也是致命問題,不然,疍家人何必上岸。

就算建造者素質很高,設計得很有美感,對政府來說,也是件頭疼的事,船屋居無定所,無法徵收稅費,難以管理,特別是垃圾處理、衛生保障,都會令人十分擔憂。而且,有能力建的,又有諸多利益牽制,一旦處理不好,將會步「海上皇宮」後塵。

臺灣日月潭鼎盛時有150多艘船屋,但其中僅有一艘合法,2011年當局執法拖走違規船屋,如今的船屋都已改為漁筏,不再從事旅遊、民宿、娛樂等。

日月潭漁筏

雖然是漁筏,但建築整體看起來極具美感。

日月潭漁筏

由於船屋獨特的居住性質,一些土地不足、受海平面抬升威脅的國家,例如荷蘭、丹麥等,越來越重視這種居住結構;還有很多人喜歡這種無拘無束、隨時出發的漂浮屋。船屋,這是一種可以用有限的資金創造無限美好的房子。

船屋的娛樂

有關美好,更典型的例子是2006年,一群藝術家設計成下圖這種船屋環遊世界,大概有六艘,所到之處,引人注視,令人讚嘆不已。策劃者Swoon說:船是避難所,也是家,更是環遊世界的旅行方式。

2009年成功航行到威尼斯

可能幾十年後,海平面真的會上升,淹沒大部分的沿海城市;

可能現在的房價讓我們疲於奔命,花園別墅更不可想像;

但只要我們有夢想,總會有點子蹦出來——讓生活更美好。

相關焦點

  • 船屋—阿姆斯特丹的城市風景線
    一種稱為ark,直譯就是方舟,其實是一種水泥浮臺,上面用木材、磚塊、合成材料等搭建而成;一種叫做Schark,那些不能再用於航行的金屬船隻,改為水面建築;一種叫做Woonschepen ,直譯就是船屋,是有固定地址的船隻,主要用於居住,不過,有時也可以航行。以第一種和第二種形式可以搭建更為多功能的水上建築,造成水上旅館餐廳、水上宿舍甚至水上監獄(羈留所)等等。
  • 六旬老夫妻的跨國騎行,樂觀自信健康,鹿特丹船屋刷新三觀的偶遇
    鹿特丹的水上船屋真可謂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不光是鹿特丹,船屋在荷蘭很多城市裡都有。荷蘭的船屋叫「woonboot」,大體分成三種:一種稱為ark,直譯就是方舟,是一種水泥浮臺,用木材、磚塊、合成材料等搭建而成 ;一種叫做Schark,是那些不能再用於航行的金屬船隻改為的水面建築;一種叫做Woonschepen ,直譯就是船屋,是有固定地址的船隻,主要用於居住,有時也可以用於航行。
  • 鼓浪嶼最古老的別墅之一——船屋
    福建,廈門,鼓浪嶼,船屋。船屋建於1920年,至今已經有一百年的歷史 ,是鼓浪嶼上最古老的別墅之一。福建,廈門,鼓浪嶼,在船屋的樓頂看到的鼓浪嶼風光。船屋建於1920年,至今已經有一百年的歷史 ,是鼓浪嶼上最古老的別墅之一。福建,廈門,鼓浪嶼,船屋。
  • 船屋——一個值得投資的濱水休閒度假項目
    船屋岸上的另一邊則是與公路相連,高高的綠籬又將公共的空間和私人的居住空間分離開來。進入船屋有兩種途徑:公路-岸邊庭院--(碼頭)-甲板(船頭或船尾)-室內(公共空間-私密空間)或是經由水路,從碼頭進入船屋。 在阿姆斯特丹依然見到了靠在內陸(運河)水道的船屋。在船屋博物館可見到船屋的室內空間,真切感受船民的生活。
  • 愛心匯聚 為流浪動物搭建溫暖的家
    愛心匯聚 為流浪動物搭建溫暖的家 2020-11-18 09: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船屋民宿——陵水旅遊新名片
    王志成說,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船屋民宿向遊客全額退還了客房和餐飲預訂款,退款金額約100萬元。 王志成說,船屋民宿讓人們從下榻的那一刻開始,便感受到濃鬱的疍家風情。屋頂可遙控開啟的天窗,讓人們收穫和浩瀚星空共眠的獨特體驗,十分受歡迎。 為了更好地講述「疍家故事」,除了從當地徵集多種疍家老物件,展陳在疍家故事民俗館以外,船屋民宿還和河南蠟人張合作,按真人比例還原了許多疍家人生活場景。
  • 紅燈區與船屋 趣遊荷蘭
    全市河道上泊有2000多家船屋,雖然是船,但廚房、電器、桌椅、電腦等居家設施一應齊全。運河邊的彩色房子這些船屋,有的建在水泥樁基之上,固定在岸邊;有的依然可以拖動和漂移。船屋岸上的另一邊則是與鄉間公路相連,高高的綠籬又將公共空間與私人領地分離開來。
  • 這艘漂泊在阿姆斯特丹運河上的船屋,承載了半個多世紀的愛與溫暖
    在阿姆斯特丹的紳士運河上,有這麼一艘特殊的船屋,如果你從旁邊經過的話,會聽到船屋裡傳來此起彼伏的喵叫聲!這裡是一個已經存在了半個世紀,且世界上唯一的「水上流浪貓收容所」。在這些眾多的船屋中,有一艘非常特殊的船屋,因為船屋裡的船客不是人類,而是一群毛茸茸的喵星人。圖上這只可愛的貓咪叫「威廉」,它是生活在阿姆斯特丹水上流浪貓收容所中的一隻普通流浪貓。別看它現在一副健康壯碩、毛髮乾淨的樣子,在幾個月前,它差點餓死在路邊,多虧了人們將它帶到了貓船上,才開始了它全新的喵生。關於這艘貓船創辦的故事,還要從半個世紀前說起。
  • 這艘漂泊在阿姆斯特丹運河上的船屋,承載了半個多世紀的愛與溫暖
    在阿姆斯特丹的紳士運河上,有這麼一艘特殊的船屋,如果你從旁邊經過的話,會聽到船屋裡傳來此起彼伏的喵叫聲!這裡是一個已經存在了半個世紀,且世界上唯一的「水上流浪貓收容所」。在這些眾多的船屋中,有一艘非常特殊的船屋,因為船屋裡的船客不是人類,而是一群毛茸茸的喵星人。
  • 來倫敦旅遊,你見過泰晤士河上的船屋嗎?
    我倒覺得順便去倫敦老百姓生活的地方走一走,轉一轉,了解一下他們的真實生活,旅遊的意義或許更大。走吧,小編帶你看一看,在泰晤士河兩岸高樓大廈中間「隱藏」在小小河叉當中的一些船屋,或許你會對倫敦的百姓生活了解的更深刻一些……在倫敦泰晤士河新建的金融區旁邊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河叉,在住宅區的河叉當中,就有這不少這樣的水上居民住宅小區。
  • 【極光新聞】牡丹江:愛心匯聚 為流浪動物搭建溫暖的家
    【極光新聞】牡丹江:愛心匯聚 為流浪動物搭建溫暖的家 2020-11-17 20: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流浪小狗被車撞傷,女子為它搭建狗窩,帶回家後卻還引來一隻小貓
    車禍,是每隻流浪狗都不想遇到的事,如果沒有因此去了汪星,活下來反而是種痛苦,因為它們殘缺了。 從小出生在流浪世界裡的米基,本來在狗媽媽身邊學過這些規則,奈何它是一隻小狗,調皮好動是它的天性。 沒人知道米基是被誰撞傷的,更不知它是自個兒爬到路邊,還是被人提過去的。
  • 住了5年船屋 老兩口終於上岸
    今年8月,區長公開電話接到反映,風情大道金西東橋橋下有一座「船屋」,裡面住了人,安全隱患很大。「船屋」裡住的,正是範大爺夫婦。老兩口是蕭山區蜀山街道金西村人,多年來一直撐船在石巖山沿山河上打撈垃圾、水草,一個月能掙兩千多元錢。5年前,村裡整體拆遷,當時他們的年齡還不符合入住老年安置房的標準。兩位老人想省錢,也為了幹活方便,雖然有安置過渡費,但他們還是住到了「船屋」上。
  • 愛尚寵寵物世界,寵物行業一站式服務先行者!
    愛尚寵寵物世界,寵物行業一站式服務先行者!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大部分都喜歡養寵物陪伴自己,不光是老年人,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加入了裡面,可見寵物市場是多麼的龐大。照顧寵物覺得就像照顧自己的家人一樣,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和自己的寵物相處要比和人相處要好多了。  2019年3月19日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聯合天貓發布了一份《2018年寵物行業白皮書》。白皮書顯示,2018年中國城鎮養寵物人數達7355萬,養狗、養貓人數合計為5648萬人,共佔比76.8%。
  • 八旬老夫妻在破船屋風雨半世紀 相濡以沫了近半個世紀
    八旬老夫妻在破船屋風雨半世紀 相濡以沫了近半個世紀時間:2016-04-12 21:42   來源:花邊星聞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八旬老夫妻在破船屋風雨半世紀 相濡以沫了近半個世紀 在越南首都河內,有一對生活在紅河上的老夫妻。他們年近八旬,相濡以沫了近半個世紀,卻從未有過一個婚禮。
  • 「流浪大師」用自己一個人的流浪,其實證明了更多的人在流浪!
    ,大師在流浪」,如果說流浪者是大師的話,那麼小丑就是那些不遠萬裡去關注他的人,這些人才是真正的流浪者!我認為這其實就是別有用心,在消耗這位「流浪大師」,這些別有用心者在利用這種現象以達到自己的目的,這不是小丑的行為麼?「流浪大師」目前固然在「流浪」,但是也證明了這些人的靈魂在流浪!
  • 江蘇農林&啟迪之星丨60+營員、18+項目正式入營,攜手共築「農林夢」!
    11月29日,江蘇農林&啟迪之星-創新創業種子項目訓練營在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新禾創客空間順利開營,本次訓練營由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與啟迪之星(句容)共同舉辦。△啟迪之星副總經理鄭慶偉   啟迪之星副總經理鄭慶偉在講話中首先回顧了啟迪之星與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的合作歷程,啟迪之星2016年落地句容,一直高度重視當地大學生人才發展,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成長提供服務
  • 法國老飛行員:我打造了一艘能源自給自足的船屋
    法國老飛行員:我打造了一艘能源自給自足的船屋 To view this video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and consider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 當我想去流浪後,我才知道什麼是流浪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在這裡我要說的流浪當我們看到流浪的人的時候,第一個想法是什麼,你可以回憶一下。應該有可憐,討厭,嫌棄,相信還有一條,那就是我一定不要成為這樣的人。可是,我有個朋友曾說自己想要去流浪,而且是個女生,我當時不理解,直到有一天別人問我理想是什麼,我說的是「流浪」。
  • 這艘100多前的荷蘭駁船,被改造成時尚船屋後,現售價2200萬
    一艘建造於1915年的前荷蘭駁船,經過荷蘭航運公司改造成為一個時尚的四居室船屋後,現在以2200萬元人民幣出售。據悉,這艘108英尺長的船停泊在泰晤士河畔,被稱為倫敦億萬富翁排行的切恩步行街的入口處,擁有50年的停泊許可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