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德國已經投降,只有日本還在抗爭,甚至還提出一億玉碎計劃。日本式的血統令人吃驚,但無論怎樣反抗,都不能改變歷史潮流。
因此,美國連續發射了兩顆原子彈,廣島、長崎出現了巨大的蘑菇雲,日本目睹了原子彈的恐怖,最終放棄了玉碎計劃,也就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日本遇難者為非死即傷,而當時專家們還對外宣稱,原子彈炸毀的地區,百年內寸草不生。歷史是如此的震撼,也讓人深感原子彈的恐怖。
奇怪的是,時間還沒到100年前,曾經遭受原子彈襲擊的廣島和長崎,如今又多了一大批居民。明明說過好百年寸草不生,結果卻很顛倒,那這又是怎麼回事?
為了弄清原子彈爆炸事件發生的原因,我們必須先弄清原子彈爆炸事件發生的背景。根據史書記載,這一年日軍反攻,準備發動一億玉碎計劃,想把幾百萬美軍拖出來。
儘管日本人顯示出了他們的血氣,但他們只是碰巧擊中了槍口。由於當時美國的目標是針對德國,所以他們一直在策劃一項大型武器,即原子彈。
遺憾的是,原子彈還沒研製成功,德國就投降了,而日本也逐漸被逼到了盡頭,客觀地說,原子彈在那個時候已經不適用了。
但美軍一方卻一直希望利用原子彈來威懾世界,來顯示自己的權威。所以當時的美國正為怎樣才能最好地製造出原子彈而苦惱,而就在這個時候,日本的不知死活卻給了美國一個機會。
所以當年美軍投下了原子彈,一方面是為了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另一方面是為了來威懾蘇聯等國家。
兩顆原子彈在這樣的背景下爆炸,幾十萬日本人或死或傷,兩座城市竟然被這兩顆炸彈摧毀。
那時候,日本方面嚇壞了,趕緊投降,同樣的也讓全世界人民感到恐懼,連強悍無比的蘇聯也驚呆了。
第二,大國博弈
讓所有人都感到恐懼,美國方面感覺非常好。另外,因為當時只有美國有原子彈,他們想充分利用這次轟炸日本的機會,最大限度地增強原子彈的威懾力。
因此,美國專家對原子彈進行了誇張的描述:原子彈是世界上最可怕、最危險的武器,所有被原子彈襲擊過的地方,100年內將寸草不生,變成無人區,輻射嚴重超標。
這番話一出,更加深了人們對這種武器的恐懼,甚至連史達林同志也覺得這種武器很危險,很難對付。
再者,當時有關原子彈爆炸的一些信息洩露出來,人們目睹了原子彈爆炸後,人被氣化後只留下一個影子的悲慘情況。
所以美國的核威懾完全取得了成功,這是世界上第一次發生核訛詐事件。
把當時的歷史對比一下,我們就會發現,美蘇在以後的鬥爭中,蘇聯方面一直在忍讓。它們不敢去招惹擁有原子彈的美國,害怕這種恐怖武器在它們頭上爆炸。
因此,這一年的言論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歸根結底只是美國人的恐嚇手段,其誇大性是不言自明的。
然而,也許美國方面沒有想到,在杜魯門不能成為總統之前,史達林就已經知道了原子彈計劃,而且還一直在竭盡全力地研發原子彈。
與日本遭受恐怖襲擊的情景相結合,進一步刺激了史達林,因此美國的威脅在短期內取得了成功,但在長期內反而強化了蘇聯的研究,最終導致蘇聯自身的戰略失衡。
不久,蘇聯方面也研究出了自己的原子彈,雙方發生了可怕的對峙,隨後進入了冷戰。美國人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除了這一點,當然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原子彈雖然威力強大,但也不像原子彈那樣粗製濫造,畢竟還沒有脫離炸彈的範疇,這種武器和現代原子彈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根據當時的資料,原子彈爆炸後300米開外有人倖存,可見當時原子彈的殺傷力還很有限。
以廣島為例,原子彈爆炸摧毀了許多建築,但是在核心輻射區之外,有大量建築被保存下來,當時的破壞程度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嚴重。
另外,當時科學家們也發現了一種現象,在原子彈爆炸後不久,外層區域的核輻射實際上已經消失了。
從這個意義上說,早期的原子彈並不足以造成100年內寸草不生的可怕局面,其殺傷力畢竟有限,而且這一切不過是美國的一個騙局,完全是為政治和大國博弈服務的。
日本人的努力
因此,在戰爭結束後,日本方面發起了一場大規模的清潔運動。一方面,日本科學家針對周邊輻射逐漸消散的現象,開始運用自然與科技的結合,慢慢消除輻射。通過全國範圍的努力,不久,大量的輻射逐漸消失,只有少數地區仍有較小的輻射。
此外,由於當時日本經濟快速發展,人口與土地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日本政府必須在廣島和長崎這兩個地方進行重建,因此,移民與重建,以及淨化,這三個方面的內容同時進行,這才使這兩個城市恢復了生機。
當然,我們也要強調一點,儘管輻射不那麼可怕,但是即使日本科學家的努力,仍然不能把它基本上消滅掉,只剩下一小部分。
舉例來說,在這兩個地區也有報導說,一些當地的老年人可能會受到輻射,甚至有人因此痛苦地死去。但是這一比例並不大,與寸草不生的概念相比,這一比例根本無法比擬。
但是總體上說,認為廣島長崎已經變成無人區,這一點過去形成的常識是完全錯誤的。第一代原子彈畢竟太過粗糙,而日本人的努力也是不容小覷的,曾經可怕的戰場,現在還是變成了城市和廣場。那也是一種不幸的幸運。
最後總結
以此為例,我們仍然可以得出一些結論。第一,我們對原子彈的認識還有些欠缺,過去由於政治的原因,把原子彈的認識誇大了,所以對於廣島和長崎的認識是錯誤的,這個問題還有待改變。然而,對於原子彈,我們也不能抱著太過放鬆的心態,因為那畢竟是一個極其可怕的武器。
並且,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現在研究的原子彈,其威力早已超過第一代原子彈。寸草不生的過去也許做不到,但現在卻是綽綽有餘。所以,我們也應該尊重這類武器,在國際上也應該以和平為主。
如果有時間,我們還可以到日本的這兩座城市去看看,感受和平的真諦,體會戰爭的殘酷,讓我們真正感受到當時的回憶,也許會進一步加深我們對原子彈與和平的認識。
來自網絡的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