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龍陵戰役,日軍主力部隊雲集,為何卻被國軍一擊即潰?

2020-12-06 青梅史觀

1944年6月,為了打通民國西南運輸線滇緬公路,民國遠徵軍總指揮史迪威下令民國駐印軍和滇西遠徵軍對駐緬日軍進行夾擊,日軍被迫放棄緬北全力駐守滇西。

日本緬甸方面軍司令官本多政材認為,由於緬北和滇西日軍均損失慘重,因此緬北和滇西只能二選其一,暫時放棄緬北,在滇西地區集中兵力轉守為攻。

1944年7月,本多政材已經將日軍司令部轉移到了滇西的芒市,此時國軍宋希濂第十一集團軍正在進攻距離芒市不遠的龍陵,但卻對日軍主力的轉移茫然不覺。

轉移中的日軍

本多政材下令以偽裝行軍的方式分批將部隊送往龍陵,宋希濂部在龍陵久攻不下反而損失慘重,民國滇西遠徵軍司令官衛立煌意識到事態有變,當即下令進行空中偵查。

通過遠徵軍航空隊的空中偵查,衛立煌發現了日軍偽裝成樹叢的運兵車,衛立煌勃然大怒下令撤換第十一軍司令官,由黃杰接任宋希濂之職。

黃杰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但是相比於其他黃埔第一期的國軍將領,黃杰卻表現得十分平庸,尤其不擅長臨機應變,因此而多次在戰場上馬失前蹄。

衛立煌視察戰場

與此同時黃杰的運氣也一向不佳,蘭封會戰時期本來已經要升任軍團長,黃杰甚至已經開始搜羅幕僚人員,然而卻因為商丘失守而遭受無妄之災被革職查辦。

不過黃杰卻有一點別人無可比擬的優勢,那便是對待命令從不討價還價,而衛立煌正是看中了黃杰的這點好處,讓黃杰率領第十一集團軍猛攻龍陵。

在日軍內部,本多政材制定了代號為「斷」的作戰計劃,準備暫時將緬北地區的日軍主力調往滇西,然而「斷」計劃的實施卻並不順利。

整裝待發的國軍

1944年9月,隨著國軍在滇西另外兩大戰場松山和騰衝的相繼勝利,滇西遠徵軍主力已經全部集結於龍陵周邊,而日軍卻因遭受遠徵軍航空隊的轟炸集結速度十分緩慢。

本多政材見事不可為,只好下令放棄繼續執行「斷」計劃,同時撤出部分龍陵城內的日軍,黃杰則趁機對龍陵城發起總攻。

1944年10月29日,在黃杰的指揮之下,滇西遠徵軍對龍陵日軍發起致命一擊,國軍部隊集中三百餘門火炮轟擊日軍陣地,一時之間龍陵地區地動山搖。

日軍使用牛車運輸物資

隨後遠徵軍航空隊出動大批轟炸機對日軍陣地發起二次轟炸,強大的火力令龍陵地區氣溫急劇上升,當天雖然下著小雨但是國軍部隊卻依然汗流浹背。

國軍的地毯式轟炸令日軍損失慘重,就算沒有摧毀的日軍堡壘也被揚起的塵土徹底掩埋,黃杰為了進攻甚至不得不派工兵對龍陵城進行清理。

龍陵城內的日軍見逃生無望,紛紛發起自殺性衝鋒,但在國軍裝備的湯姆森衝鋒鎗之下,日軍的進攻顯得十分無力。

蔣介石

不過最令國軍部隊感到頭疼的還是掩埋於瓦礫之中的日軍,在清理的過程之中隨時都要防備可能從各個角落中伸出的刺刀。

1944年11月13日,國軍部隊徹底肅清城內日軍,成功收復龍陵,衛立煌馬上向民國統帥部報捷。

龍陵戰役是民國滇西反擊戰中耗時最長、投入兵力最多的一戰,日軍在龍陵死傷萬餘人而國軍也損失了三萬餘人,戰爭規模之大遠超站前預估。

蔣介石和宋美齡

當龍陵大捷消息傳到重慶之時已經接近凌晨時分,但是蔣介石卻沒有絲毫困意,下令各部門連夜準備慶功典禮向外界公布大捷消息。

然而當蔣介石得知收復龍陵的首功之臣竟是黃杰時不禁大吃一驚,因為在蔣介石心中黃杰的軍事指揮能力只能算一般,但龍陵戰役卻讓蔣介石對其刮目相看。

參考資料:《二戰全史》、《蔣介石傳》等

相關焦點

  • 抗日戰爭眼鏡王蛇計劃,國軍從天而降,為何卻英美兩國心服口服?
    抗日戰爭時期,擔任民國駐印軍總指揮的美軍三星中將史迪威曾制定過一個十分著名的突襲計劃,那便是在盟軍中大名鼎鼎的「眼鏡王蛇」計劃。所謂「眼鏡王蛇」計劃,實際上便是民國駐印軍反攻緬北地區收尾階段的決勝計劃,當時日軍在緬北地區的據點已經被逐一拔除,僅剩下密支那一地。
  • 抗日戰爭,國軍為何總是吃敗仗?根本原因其實只有兩個字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國民黨先後在正面戰場組織了22次大型會戰和保衛戰,但大都以失敗告終。豫湘桂戰役更是一潰千裡,37天就丟了38座城市。國軍的這種慘敗一度危及到了老蔣的地位,羅斯福曾經數次要求他將中國戰區的指揮權交給史迪威。那麼,國軍在和日寇交戰時為何總是敗多勝少呢?武器裝備不如對手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 抗日戰爭最強敢死隊,日本人毛骨悚然,為何卻被長官下令繳械?
    抗日戰爭時期,由於民國軍工產業落後,在戰場上國軍部隊常常需要在危急關頭組織敢死隊和日軍拼死一搏,因而敢死隊也成為了國軍在抗戰時期一種獨特的臨時編制。一般而言國軍的敢死隊分為兩種,一種是平時常設的敢死隊,主要出現於桂軍和川軍的部隊中,另一種則是在戰場上臨時組建的敢死隊,最出名的莫過於西北大刀軍。
  • 國軍3個德械師,被譽為王牌精銳,卻為何沒被列入國軍5大主力軍
    在偉大的抗日戰爭結束後,國民革命軍中有五支最為堅強,裝備最為精良的部隊,被稱為國軍五大主力,分別為:新一軍、新六軍、第五軍、第七十四軍,第十八軍。關於這五支部隊,歷史上有著不同的有趣評價:新1軍是裝備出來的,第74軍是打出來,第5軍是練出來的,第18軍是寵出來的,新6軍是孿生出來的。
  • 廖耀湘兵團為何堪稱最強:五大主力有其二,還有張學良警衛部隊
    1948年9月12日遼瀋戰役剛剛拉開序幕,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就以6個縱隊、3個獨立師、1個騎兵師和特種兵縱隊的強大陣容,包圍了錦州及北寧鐵路上各點,準備一舉切斷華北和東北之間的陸上通道,對東北「剿總」數十萬部隊形成關門打狗之勢。
  • 抗日戰爭時期的皇協軍、偽軍和滿洲國軍究竟有什麼區別
    所謂偽軍,其實就是對於漢奸的一種統稱,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偽軍主要有偽滿洲國的「滿洲國軍」、偽華北政務委員會的「華北治安軍」和汪偽國民政府的「和平建國軍」。抗日戰爭時期華中偽軍之一的和平建國軍。是1940年3月汪精衛在南京建立偽政權後收編了國民政府投降軍。
  • 志願軍50軍,第一支整軍起義的國軍部隊,抗美援朝率先打進漢城
    最初這支部隊因為裝備精良,軍紀嚴明,被蔣介石派到了武漢閱兵,以鼓舞國人的抗戰熱情。1938年徐州會戰期間,60軍奉命開赴魯南地區。由於湯恩伯等中央軍擅自撤離陣地,日軍趁虛而入,致使60軍還沒有接收陣地,就被日軍打了個措手不及,損失很大。
  • 孟良崮戰役中,張靈甫本來有個很好的戰術,為何依然全軍覆沒
    在孟良崮戰役中,國軍整編74師,陷入華野的包圍圈。不僅全軍覆沒,連師長張靈甫本人也被擊斃。以至於老蔣聞訊後老淚縱橫道:以我絕對優勢之革命主力,竟為劣勢烏合之匪所陷害,真是空前大的損失,豈不令人哀痛!
  • 詳解《八佰》:國軍的雜牌軍不如王牌軍嗎?德械師是否為抗戰主力
    再加上網絡上始終不缺渲染國軍德械師如何神勇的帖子,這似乎給人一種印象:即接受德國訓練與裝備的精銳德械師,遠比地方軍閥的「雜牌軍」更能給日軍慘重傷亡。不過,雜牌軍不如王牌軍嗎?國軍德械師又是否為抗戰主力?
  • 二戰時期的亞洲戰場上,國軍除了五大主力外,還有哪些王牌軍
    但是作為亞洲戰場上同盟國主力軍肯定是蔣介石的國軍,當時中華民國是同盟國四巨頭之一,蔣介石本人也是中國戰區最高司令長官。 作為二戰時期的亞洲戰場上的國軍,在八年抗戰時期也擁有一些在戰場上表現出色的王牌部隊,想被大家熟知的國軍五大主力,都是抗戰時期的王牌勁旅。那麼,國軍除了五大主力以外,還擁有哪些王牌勁旅?
  • 解放軍優待俘虜是有名的,三位國軍高級將領被俘之後,直接是槍斃
    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都曾俘虜過很多戰俘,特別是在解放戰爭期間,面對國民黨的戰俘,我們都會優待。當然也不是所有投降的敵人都有這個待遇,在俘虜國軍的俘虜之中,有三個高級將領被俘之後,直接判處死刑。那麼一貫優待俘虜的解放軍,為何與之前不同呢?
  • 中國抗日戰爭的轉折性戰役是哪一戰?
    此時的世界情況是這樣的,史達林格勒戰役剛結束,德軍損失慘重,開始轉入戰略防禦,蘇聯則轉入戰略進攻,已攻入烏克蘭。太平洋戰場上,持續了六個月之久的瓜島戰役也結束了,日軍損失了大量的有生力量,無力再在海上擴張。不久前,配備美式裝備的中國遠徵軍在密支那戰役中,給予日軍沉重打擊,表現出了不凡的戰鬥力,中國大陸上中日相互焦灼著,但日軍已現頹勢。
  • 廣西兵為何叫「狼兵」?擊斃日軍大將,2萬草鞋兵迎戰15萬精銳
    《廣西兵為何叫「狼兵」?擊斃日軍大將,2萬草鞋兵迎戰15萬精銳》 在抗日戰爭中,桂軍為抗擊日軍侵略者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同時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據國民政府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統計的數據顯示,自1937年以來的8年抗戰中,廣西徵募士兵及勞工共計450萬。
  • 國軍五大主力,每一個軍都擁有一個王牌師,你知道是哪幾個師嗎?
    ——雨果 國軍中戰鬥力最強的分別是第74軍,第18軍,第5軍,新一軍,新六軍,這五個軍戰鬥強,同時在抗戰時期與日軍作戰過程中,也是立功最多的一個軍,所以被世人稱為國軍五大主力。擔任這五個軍的軍長都是黃埔學生,蔣介石的嫡系戰將,一般地方將領根本都沒有資格。
  • 日軍在此戰中八個中隊長陣亡,師團長差點被殺,日本天皇怛然失色
    在抗日戰爭中,我國大多數部隊都處於被日軍壓制的狀態,只有一支鋼鐵之師曾經橫掃抗日戰爭的局勢,這支軍隊不僅打死了八名日本中隊指揮官,還差點殺掉師團長,這支充滿傳奇色彩的軍隊就是國軍的第74軍。由於其對抗日戰爭的傑出貢獻,該部隊在當時的國內戰場上廣為人知,後來被改編成影視作品。
  • 國軍71軍覆滅:蔣介石羞於承認,死打硬拼戰術害了王牌部隊
    起初71軍對東北民主聯軍絲毫不怵,當時該軍老兵極多,都是經過抗日戰爭錘鍊出來的,戰術素養極為優秀,在四平戰鬥中令林彪印象深刻。但再硬的部隊,也架不住一直打。特別是第三次四平戰役後,71軍老兵傷亡60%以上,剩餘的戰鬥骨幹都已提升為軍士,一線士兵大多是從南方拉來的壯丁補入的,戰鬥力已經不如初進東北之時。
  • 國軍的「天下第一軍,天下第一師和天下第一旅」,軍師旅長是誰?
    抗戰時期,隨著時間的推移,國軍的部隊實力以及裝備在相比抗戰之前有了飛躍的提升。也有很多部隊靠打仗一戰成名,其中國軍的「天下第一軍、第一師和第一旅」在抗戰和解放時期很出名。那麼這三個部隊的軍師旅的長官都是誰?他們的結局怎樣?
  • 踢館:為何十九路軍能把日軍打得三易主帥,後來國軍卻在淞滬會戰中...
    問:樓主你好,同樣是在淞滬,八一三事變時19路軍能把日軍打的三換主帥,不斷增兵;而淞滬會戰時候即便是由德協裝備,國軍卻是慘敗。再加一個問題,北伐戰爭和第一次國共內戰中,某某路軍是什麼編制? 在民國時期,路軍是比軍高一級的單位,但是又比集團軍要低。
  • 大同集寧戰役,傅作義部隊速度實在太快,我軍王牌戰術居然失靈
    一、最大失招:華北部隊指揮不統一首先說說戰役背景。1946年6月,全面內戰爆發,華北戰場我軍總目標是打通平漢鐵路北段,即北平到石家莊段鐵路,以打通晉察冀、晉綏、晉冀魯豫幾個重要的解放區之間聯繫。當時中央還提出過更為詳細的奪取「三路四城」計劃,由於涉及地名太多,此處不用一列舉。
  • 硫磺島戰役,美軍用11萬對日軍2萬多,為何結果傷亡近3萬
    1945年2月,美軍在硫磺島同日軍進行了三十六天的鏖戰。美軍在這場戰爭投入了11萬兵力,而日本的守島部隊僅有2萬4千多人。在經過一個多月的激戰後,美軍以死傷2萬8千多人的代價,最終慘勝,奪下硫磺島。(硫磺島戰役)對於美軍來說,兩萬多死傷,實在是一個讓他們難以接受的數字。那麼,明明美軍當時擁有巨大的人數優勢,為何不對硫磺島實行圍而不攻,讓島上的日軍彈盡糧絕呢?這樣一來,不是可以減輕傷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