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億光年外,3個超大質量黑洞即將合併,天文學家正密切關注

2021-01-08 ALENG

【ALENG 自媒體】9月26日晚間自媒體專稿,儘管人類已經拍攝了關於黑洞的第一張照片,引起了轟動,然而事實上,我們對於黑洞的了解仍然極其有限。即使是已經拍攝的第一張黑洞照片,也只是顯示了黑洞周圍一個被稱為「事件視界」的可觀測照片,而真正的黑洞,由於連光線都無法逃離,因此,人類實際上迄今仍然沒有更好的方法一睹黑洞的真實面目。不過,就算是我們永遠也無法一睹黑洞的「芳容」,但是通過對其華麗的風採的研究,仍然可以了解許多關於黑洞的信息。最近,科學家就首次拍攝到了3個即將發生碰撞的黑洞,它們距離我們比較遙遠,足有10億光年!

3個即將合併的黑洞

根據發表在最新一期《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的一篇研究論文,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了3個即將發生碰撞並且合併在一起的黑洞。這3個黑洞被稱為SDSS J084905.51 + 111447.2,距離地球約10億光年。論文的主要作者,維吉尼亞喬治梅森大學Ryan Pfeifle說,「當時我們不過是在尋找黑洞,隨後,我們偶然發現了這個驚人的圖像。」Ryan Pfeifle說,這是首次觀測到的3個黑洞系統,具有重要意義。

SDSS J084905.51 + 111447.2最初由設在新墨西哥州的斯隆數字天空測量(SDSS)望遠鏡發現,由於科學家在圖像中發現了星系合併的跡象,於是,美國宇航局動用了廣域紅外勘測衛星對該區域進行了第二次觀測,再次表明3個黑洞都非常活躍,強烈的紅外輻射表明,這3個黑洞正在吞噬周圍的恆星。隨後,美國宇航局的錢德拉X射線天文望遠鏡對這3個星系中心的黑洞進行了觀測,再次觀測到強烈的X射線,表明以前的結論是正確的:這3個黑洞非常活躍,正在以極大的胃口吞噬恆星和氣體等物質。

進一步的觀測表明,這3個黑洞之間的距離在10000-30000光年不等,儘管3萬光年聽起來是一個天文數字,但是科學家說,對於黑洞來說,3萬光年其實是一個很小的距離。由於黑洞之間巨大的引力作用,這3個黑洞未來一定會撞在一起,而且有跡象表明,3個黑洞之間的距離不等,這表明其中一個黑洞將很快會與另外一個黑洞合併在一起。天文學家將密切關注後續發展。

當然,儘管黑洞的合併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不過,對於黑洞的研究發現,如果兩個距離很近的黑洞要真正合併在一起,實際上需要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黑洞合併事件中有一個著名的理論被稱為「1秒鐘距離」。意思是說,兩個互相纏繞的黑洞最終會穩定在一個被稱為1秒鐘距離的尺度內,這個距離的實際長度大約為3光年。在這個尺度上,兩個黑洞將會保持在一個不遠不近的距離上維持一個極其漫長的時間,直到其角動量消失,最終才會合併在一起,而當這個合併過程發生時,卻只需要一個極其短暫的時間,最長不過幾年,最短的合併過程則可能只有幾個小時。

相關焦點

  • 距地10億光年,3個超大質量黑洞正在碰撞,場景十分罕見
    黑洞的概念起源於1916年,一位來自德國的天文學家在利用愛因斯坦方程式進行推算的時候,發現宇宙中存在著「視界」,他將這種不可思議的天體稱為「黑洞」,而作為愛因斯坦相對論中的預言之一,黑洞因為無法直接在宇宙中觀測到,所以一直以來很多人都對它是否真實存在持有懷疑態度,一直到北京時間2019年4月10日,伴隨著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問世,距地球5500萬光年的黑洞被拍到,愛因斯坦的理論才得以證實。
  • 超大黑洞突然消失於星系,很可能在宇宙中遊蕩,這是吃飽了撐的?
    宇宙中幾乎每個大星系的中心都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其質量是太陽的百萬倍或數十億倍。例如我們銀河系中心的就是一質量為4.100±0.034百萬倍太陽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銀河系由於中心黑洞的質量通常與星系本身的質量密切相關,因此天文學家估計,距我們的星球約27億光年遠的Abell 2261星系的中心,一定含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其質量應與宇宙中某些最大的已知黑洞的質量相媲美。利用在1999年和2004年Chandra X射線天文臺的數據,天文學家已經在Abell 2261大型中央星系的中心搜索到了超大質量黑洞的跡象。
  • 星系霍姆伯格15A中到底有多少個超大質量黑洞?
    距地球約7.6億光年的是星系團Abell 85,這是一個由約500個星系組成的強大集合,它們彼此繞行。它的中心是巨大的橢圓星系霍姆伯格(Holmberg)15A,據估計,它的質量是太陽質量的50萬億倍,是銀河系的數十倍。所有大星系的心中都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是太陽質量的數百萬或數十億倍。
  • 發現最遙遠的類星體與最古老超大質量黑洞,形成於大爆炸後6.7億年
    宇宙從誕生到發出第一束光歷經了數百萬年時間,接著恆星開始形成、聚集成星系,然後星系氣體與塵埃圍繞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旋轉,形成整個宇宙中最明亮的物體:類星體。最近,天文學家再觀測到當今距離最遙遠的類星體與最古老的黑洞,形成於大爆炸後僅6.7億年,打破了3年前的最遠類星體記錄。
  • 發現8個隱藏的雙活動星系核,而且都藏有超大質量黑洞!
    天文學家利用NASA廣域紅外勘測探索者(WISE)太空望遠鏡,發現了8個隱藏的雙活動星系核(AGN)候選黑洞,這是星系合併後期隱藏的超大質量黑洞最大樣本。觀測活動和理論研究都表明,超大質量黑洞(SMBHs)位於大多數星系的中心。星系之間的相互作用在宇宙中無處不在,星系通過碰撞分層次地成長和演化,而碰撞也為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提供物質,從而使其成長。後期的合併實際上應該包含雙吸積超大質量黑洞,或活動星系核(AGN)(這是正在進行合併的明確證據)成對分離小於10kpc,預計將促進黑洞最快速的增長。
  • 首次發現最古老的超大黑洞,比太陽大16億倍,每年吞噬約25個太陽
    在距離超過130億光年遠的遙遠太空中潛伏著一個發光的「類星體」,它是一個超大質量黑洞的動力,其質量比太陽大16億倍。天文學家最近發現了銀河系野獸,這是同類中最古老的一種。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大爆炸之後的6.7億年,當時嬰兒世界僅佔其當前年齡的5%。 這使它成為最遙遠的-意思是最早的-類星體。最近也於2017年發現了之前保持紀錄的類星體。 J0313-1806距其前任僅2000萬光年,但其超大質量黑洞的重量是其兩倍,這對早期宇宙中形成黑洞的已知理論提出了挑戰。
  • 美國華裔科學家發現迄今為止最古老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和類星體
    天文學家在一個遙遠的發光類星體的中心發現了一個特大質量的黑洞,或許有助於幫助科學家們更好地了解古老的黑洞是如何形成的。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顆距地球130.3億光年的類星體。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距離地球最遠的類星體,形成於宇宙大爆炸後的6.7億年後。
  • 天文學家發現:三個巨大黑洞發生罕見碰撞
    當星系與星系發生碰撞時,星系中央的黑洞也會發生碰撞。美國天文學家最近發現三個星系與其中央的黑洞正在發生罕見的碰撞。他們相信,這樣的碰撞將會導致一個超級黑洞的形成。美國科學家發現三個巨大黑洞正在發生碰撞,這種情況非常罕見。
  • 430萬倍太陽質量,直徑4400萬公裡,2.6萬光年外黑洞終於現身!
    大尺度的《閣樓》雜誌之後則隨著觀測技術的進步,黑洞發現越來越多,據衛報在2020年5月6日報導,歐洲南方天文臺發現一個距離地球1000光年的黑洞(之前是麒麟鎮V616,距離2800光年),位於望遠鏡座:HR 6819星系(HR 6819星系是一個肉眼可見的恆星系),有兩顆伴星(藍色軌跡)圍繞黑洞(紅色軌跡)旋轉。該黑洞的質量只有太陽的4倍。
  • 哈勃捕捉黑洞「影子光束」,有人在太空打哈欠?
    圖:這個黑洞周圍的塵埃物質環可能正將其陰影投射到太空中 我們可能見過類似的情景,比如太陽在地平線下發出亮光,而雲層和山脈阻擋了它的部分光線天文學家認為,IC5063的陰影可能與此非常相似,只是要大得多,每個方向至少延伸36000光年。IC5063星系距離我們1.56億光年,屬於賽弗特星系(Seyfert)。它有個活躍的核,位於其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不停地吞噬吸積盤及其周圍的塵埃和氣體環狀物質。
  • 黑暗之心:銀河系中心黑洞即將爆發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天文學家馬克·莫裡斯(Mark Morris)說。而潛伏在銀河系正中心的,則是宇宙中最難以理解的天體——我們銀河系自己的超大質量黑洞。這個質量高達太陽400萬倍的黑色巨獸,被稱為人馬A*(Sgr A*),能夠讓恆星以每小時近2000萬千米的速度繞著它疾馳。然而,這也是一頭溫順的巨獸,只吞噬稀薄的星際氣體當作零食。
  • 由三個超大質量黑洞聚首引發的懸案:消失的物質到哪兒去了?
    《由三個超大質量黑洞聚首引發的懸案:消失的物質到哪兒去了?》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SDSS J0849 + 1114,這是個非常典型的三個黑洞聚首的情況,在宇宙中比較罕見,距離地球大約10億光年。
  • 質量相當於太陽的142倍 科學家發現「最古老」黑洞
    一顆垂死的恆星發生坍縮時會形成一個所謂的恆星級黑洞,其大小通常是3到10倍太陽質量。  在包括銀河系在內的大多數星系的中心都發現了超大質量黑洞,其質量介於數百萬倍至數十億倍太陽質量之間。  到目前為止,質量是太陽100到1000倍的黑洞從未被發現。
  • 截至目前科學家發現最大的10個黑洞
    科學家利用類星體MgII發射線推算SDSS J074521.78+734336.1的質量是太陽的195億倍,是目前發現宇宙中排行第10位的超級黑洞。NO.9 鳳凰座星系團中心黑洞鳳凰座星系團是2010年發現的一個巨大的星系團,其內部的恆星暈可以擴散到110萬光年以外。
  • 超大質量黑洞是怎麼形成的?人類好像有線索了!
    2019年4月10日,人類歷史上首個黑洞照片公布,由此拉開了黑洞探索的真正序幕,對於黑洞,我們對它的了解仍然是九牛一毛,甚至連它的冰山一角都沒摸透。關於黑洞的形成,目前的理論是這樣的,某一個大質量恆星瀕臨滅絕,核心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迅速地收縮,當核心中所有的物質都變成中子時收縮過程即停止,隨後被壓縮成一個密實的形體,同時也壓縮了內部的空間和時間。
  • 黑洞都是一樣「黑」嗎?它吃的東西去哪了?
    在所有天體中,如果說哪一種最受關注,黑洞一定榜上有名。黑洞是黑色的嗎?是的。我們的眼睛可以看到其它物體,是因為它們反射的光子飛進了我們的眼睛。然而,黑洞無法反射光子。黑洞的邊界被稱為視界,視界把黑洞所處的時間和空間分割成了兩部分——視界之內和視界之外。
  • 2020年十大黑洞發現
    雖然天文學家已經觀測到與太陽大小差不多的小質量黑洞,也知道各個星系中心存在著幾百萬倍太陽質量的超大黑洞,但在此之前尚未有人發現這一中等質量黑洞的存在證據。中等質量黑洞的確切形成仍有待科學家進一步探索。太初黑洞
  • 「哈勃」望遠鏡新發現兩個中等質量黑洞
    天文學家介紹說,新觀測到的兩個黑洞之一位於飛馬星座的M15球狀星團,距地球3.2萬光年,質量為太陽的4000倍。另一個黑洞位於仙女星系的G1星團中,質量相當於兩萬個太陽,距離地球220萬光年。M15和G1這兩個星團都包含著大量緊湊排列的恆星,其中一些恆星相當古老,誕生於距今100多億年前。  黑洞是一種體積極小、質量極大的天體,在它強大的引力下,連光都無法逃逸。
  • 宇宙大爆炸後不久的超大質量黑洞是如何產生的?
    SISSA的一項新研究對這個有趣的問題提出了新的解釋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超大質量黑洞的規模是太陽的數十億倍,而最近的一項研究指出,超大質量黑洞在宇宙「僅僅」8億年時就已經存在,而宇宙的年齡已經140億年,這怎麼可能呢?在天體物理學家看來,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形成這些宇宙「怪物」確實是傷腦筋的難題。毫無疑問,我們當前對這些天體的了解還十分有限。
  • 兩個神秘黑洞碰撞時震動聲音與貓王名曲首個音符一致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2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最新天文觀測顯示,兩個神秘黑洞在深空碰撞時發生的震動與貓王名曲《我無法不愛上你》的前兩個音符一致。研究人員發現一處神秘引力波源自迄今探測到最奇特的兩個黑洞合併,一個黑洞的質量是另一個黑洞的3倍以上。當兩個黑洞合併時,質量不均衡產生了不同頻率,這與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產生了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