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地10億光年,3個超大質量黑洞正在碰撞,場景十分罕見

2021-01-08 奇點使者

說起宇宙中最為神秘的天體,很多人首先會想到的便是「黑洞」,在現代廣義相對論中,黑洞作為宇宙中的一種已知天體,密度和引力非常強大,即使是沒有任何質量的光,在接近黑洞的時候,也會被黑洞給吸引,沒有辦法從黑洞中逃脫。

黑洞的概念起源於1916年,一位來自德國的天文學家在利用愛因斯坦方程式進行推算的時候,發現宇宙中存在著「視界」,他將這種不可思議的天體稱為「黑洞」,而作為愛因斯坦相對論中的預言之一,黑洞因為無法直接在宇宙中觀測到,所以一直以來很多人都對它是否真實存在持有懷疑態度,一直到北京時間2019年4月10日,伴隨著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問世,距地球5500萬光年的黑洞被拍到,愛因斯坦的理論才得以證實。

不過,因為黑洞很難尋找,所以科學家們對於黑洞的研究和了解也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之處。前段時間,科學家們通過觀測,意外的在宇宙中發現了三個巨大的黑洞,它們正在彼此碰撞合併,這種現象非常的罕見,立刻引發了全世界多位天文學家的密切關注。

NASA方面表示,一開始,他們只不過希望可以在宇宙中通過大型望遠鏡找到更多可以探測研究的黑洞,卻偶然之間發現距離地球10億光年之外的一個三星系統中,竟然發生了巨大黑洞合併事件。

科學家們將這個三星系統命名為「SDSS J084905.51 + 111447.2」系統,NASA表示,因為黑洞的周圍總是有著大量的塵埃雲和氣體,所以想要找到它們並不容易,同時,科學家指出,在宇宙中兩個黑洞的合併現象時有發生,但是三個黑洞合併現象不僅十分的罕見,而且與兩個黑洞之間的碰撞完全不同,而且它們的合併速度也要比兩個黑洞合併快上很多,這很大一部分是因為第三個黑洞加入合併過程的時候,會提供更多的重力用來拉扯。

根據NASA方面提供的研究報告,科學家表示,正因為第三個黑洞的存在,「SDSS J084905.51 + 111447.2」系統中黑洞合併現象才會上演。因為它們彼此之間都非常的巨大,因此即使它們之間的距離有數光年,它們在力的作用下,仍然會彼此靠近,並且很快的融合在一起。不過,在這次「SDSS J084905.51 + 111447.2」系統三個巨大黑洞的合併過程中,科學家們卻並未檢測到引力波。

在此之前,兩個黑洞的合併過程,科學家們都曾檢測到過引力波,不過,有科學家認為,在三個黑洞合併的過程中,時空會發生漣漪現象,同時產生我們尚未檢測到的「重力波」。關於為何黑洞會合併,因為數據的缺失,科學家們還並不能準確找到答案。不過,一般來說都是宇宙中的自然現象,或許與宇宙的生長和星系之間的演化有關。下一步,科學家們將繼續觀測「SDSS J084905.51 + 111447.2」系統,希望可以找到更多的答案。

相關焦點

  • 10億光年外,3個超大質量黑洞即將合併,天文學家正密切關注
    即使是已經拍攝的第一張黑洞照片,也只是顯示了黑洞周圍一個被稱為「事件視界」的可觀測照片,而真正的黑洞,由於連光線都無法逃離,因此,人類實際上迄今仍然沒有更好的方法一睹黑洞的真實面目。不過,就算是我們永遠也無法一睹黑洞的「芳容」,但是通過對其華麗的風採的研究,仍然可以了解許多關於黑洞的信息。最近,科學家就首次拍攝到了3個即將發生碰撞的黑洞,它們距離我們比較遙遠,足有10億光年!
  • 星系霍姆伯格15A中到底有多少個超大質量黑洞?
    距地球約7.6億光年的是星系團Abell 85,這是一個由約500個星系組成的強大集合,它們彼此繞行。它的中心是巨大的橢圓星系霍姆伯格(Holmberg)15A,據估計,它的質量是太陽質量的50萬億倍,是銀河系的數十倍。所有大星系的心中都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是太陽質量的數百萬或數十億倍。
  • 天文學家發現:三個巨大黑洞發生罕見碰撞
    當星系與星系發生碰撞時,星系中央的黑洞也會發生碰撞。美國天文學家最近發現三個星系與其中央的黑洞正在發生罕見的碰撞。他們相信,這樣的碰撞將會導致一個超級黑洞的形成。美國科學家發現三個巨大黑洞正在發生碰撞,這種情況非常罕見。
  • 發現8個隱藏的雙活動星系核,而且都藏有超大質量黑洞!
    觀測活動和理論研究都表明,超大質量黑洞(SMBHs)位於大多數星系的中心。星系之間的相互作用在宇宙中無處不在,星系通過碰撞分層次地成長和演化,而碰撞也為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提供物質,從而使其成長。後期的合併實際上應該包含雙吸積超大質量黑洞,或活動星系核(AGN)(這是正在進行合併的明確證據)成對分離小於10kpc,預計將促進黑洞最快速的增長。
  • 美國華裔科學家發現迄今為止最古老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和類星體
    天文學家在一個遙遠的發光類星體的中心發現了一個特大質量的黑洞,或許有助於幫助科學家們更好地了解古老的黑洞是如何形成的。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顆距地球130.3億光年的類星體。它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距離地球最遠的類星體,形成於宇宙大爆炸後的6.7億年後。
  • 由三個超大質量黑洞聚首引發的懸案:消失的物質到哪兒去了?
    《由三個超大質量黑洞聚首引發的懸案:消失的物質到哪兒去了?》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SDSS J0849 + 1114,這是個非常典型的三個黑洞聚首的情況,在宇宙中比較罕見,距離地球大約10億光年。
  • 發現最遙遠的類星體與最古老超大質量黑洞,形成於大爆炸後6.7億年
    宇宙從誕生到發出第一束光歷經了數百萬年時間,接著恆星開始形成、聚集成星系,然後星系氣體與塵埃圍繞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旋轉,形成整個宇宙中最明亮的物體:類星體。最近,天文學家再觀測到當今距離最遙遠的類星體與最古老的黑洞,形成於大爆炸後僅6.7億年,打破了3年前的最遠類星體記錄。
  • 首次發現最古老的超大黑洞,比太陽大16億倍,每年吞噬約25個太陽
    在距離超過130億光年遠的遙遠太空中潛伏著一個發光的「類星體」,它是一個超大質量黑洞的動力,其質量比太陽大16億倍。天文學家最近發現了銀河系野獸,這是同類中最古老的一種。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大爆炸之後的6.7億年,當時嬰兒世界僅佔其當前年齡的5%。 這使它成為最遙遠的-意思是最早的-類星體。最近也於2017年發現了之前保持紀錄的類星體。 J0313-1806距其前任僅2000萬光年,但其超大質量黑洞的重量是其兩倍,這對早期宇宙中形成黑洞的已知理論提出了挑戰。
  • LIGO探測到兩大黑洞碰撞:形成「不可能質量」黑洞,是太陽142倍
    Buonanno, and the SXS Collaboration70億年前,兩個大黑洞碰撞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新黑洞。這是迄今為止在太空中探測到的最大的黑洞碰撞,而在碰撞中形成的新黑洞也是迄今為止探測到的最大的黑洞。事實上,因為太大了,物理學家根本不確定它是否存在。
  • 截至目前科學家發現最大的10個黑洞
    科學家利用類星體MgII發射線推算SDSS J074521.78+734336.1的質量是太陽的195億倍,是目前發現宇宙中排行第10位的超級黑洞。NO.9 鳳凰座星系團中心黑洞鳳凰座星系團是2010年發現的一個巨大的星系團,其內部的恆星暈可以擴散到110萬光年以外。
  • 質量相當於太陽的142倍 科學家發現「最古老」黑洞
    一顆垂死的恆星發生坍縮時會形成一個所謂的恆星級黑洞,其大小通常是3到10倍太陽質量。  在包括銀河系在內的大多數星系的中心都發現了超大質量黑洞,其質量介於數百萬倍至數十億倍太陽質量之間。  到目前為止,質量是太陽100到1000倍的黑洞從未被發現。
  • 超大黑洞突然消失於星系,很可能在宇宙中遊蕩,這是吃飽了撐的?
    宇宙中幾乎每個大星系的中心都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其質量是太陽的百萬倍或數十億倍。例如我們銀河系中心的就是一質量為4.100±0.034百萬倍太陽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銀河系由於中心黑洞的質量通常與星系本身的質量密切相關,因此天文學家估計,距我們的星球約27億光年遠的Abell 2261星系的中心,一定含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其質量應與宇宙中某些最大的已知黑洞的質量相媲美。利用在1999年和2004年Chandra X射線天文臺的數據,天文學家已經在Abell 2261大型中央星系的中心搜索到了超大質量黑洞的跡象。
  • 假如一個黑洞進入了太陽系範圍,將會發生什麼?質量不同結果不同
    只有當大質量的黑洞開始吞噬周圍天體的時候,天體被不斷撕裂在黑洞周圍形成了一個異常明亮的吸積盤。這個吸積盤的能量釋放出來,才能夠被我們觀測到。質量越大的黑洞,它的吞噬能力越強,越容易形成更大的吸積盤,在宇宙之中,這種帶著明亮吸積盤的超大質量黑洞,就像是宇宙中明亮的燈光,很難隱藏自己。即使是相隔數千萬光年,數億光年以上,也有可能被我們觀測到。
  • 地球與銀心黑洞越來越近,我們正在被黑洞吞噬嗎?
    ,而產生的2個超大質量黑洞併合事件的線索。研究人員認為,正是由於兩大黑洞併合,與周圍恆星發生相互作用,才造成了這一現象。在銀河系的中心,也有著一個超大質量黑洞,此前曾有天文學家繪製了一張全新的銀河系中天體位置和速度圖。這張地圖顯示,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距離地球約為25800光年。這比國際天文聯合會於1985年所採用的官方數據27700光年還要近。
  • 一個黑洞比一個星系還重!比超大質量黑洞還大的黑洞,真的存在嗎
    恆星級黑洞之間有時候會碰撞、融合,形成更大的恆星級黑洞。一般來說,恆星級黑洞質量普遍在太陽的5倍以上,並且不會超過太陽質量的100倍。  除了恆星級黑洞,還有剛才提到的超大質量黑洞,其中大的像TON 618這樣恐怖,小的像銀河系中心的人馬座A*,質量也有太陽的400萬倍。
  • 2020年十大黑洞發現
    但是,在今年5月份,LIGO-Virgo合作團隊宣布,發現迄今為止觀測到的最大質量黑洞碰撞。這兩個黑洞的質量分別為85倍太陽質量和66倍太陽質量,碰撞併合為一個142倍太陽質量的黑洞。除了打破原有記錄之外,這項發現也是處於所謂的中等質量黑洞「禁區」範圍內的第一個發現。
  • 宇宙大爆炸後不久的超大質量黑洞是如何產生的?
    SISSA的一項新研究對這個有趣的問題提出了新的解釋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超大質量黑洞的規模是太陽的數十億倍,而最近的一項研究指出,超大質量黑洞在宇宙「僅僅」8億年時就已經存在,而宇宙的年齡已經140億年,這怎麼可能呢?在天體物理學家看來,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形成這些宇宙「怪物」確實是傷腦筋的難題。毫無疑問,我們當前對這些天體的了解還十分有限。
  • 超大質量黑洞是怎麼形成的?人類好像有線索了!
    2019年4月10日,人類歷史上首個黑洞照片公布,由此拉開了黑洞探索的真正序幕,對於黑洞,我們對它的了解仍然是九牛一毛,甚至連它的冰山一角都沒摸透。關於黑洞的形成,目前的理論是這樣的,某一個大質量恆星瀕臨滅絕,核心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迅速地收縮,當核心中所有的物質都變成中子時收縮過程即停止,隨後被壓縮成一個密實的形體,同時也壓縮了內部的空間和時間。
  • 兩個神秘黑洞碰撞時震動聲音與貓王名曲首個音符一致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2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最新天文觀測顯示,兩個神秘黑洞在深空碰撞時發生的震動與貓王名曲《我無法不愛上你》的前兩個音符一致。研究人員發現一處神秘引力波源自迄今探測到最奇特的兩個黑洞合併,一個黑洞的質量是另一個黑洞的3倍以上。當兩個黑洞合併時,質量不均衡產生了不同頻率,這與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產生了共鳴。
  • 「哈勃」望遠鏡新發現兩個中等質量黑洞
    哈勃」太空望遠鏡新觀測到兩個中等質量黑洞的跡象,這一重要發現不僅為研究黑洞家族的演變補上「缺失的一環」,也有助於深入理解星繫結構的形成等天文學基本問題。  天文學家介紹說,新觀測到的兩個黑洞之一位於飛馬星座的M15球狀星團,距地球3.2萬光年,質量為太陽的4000倍。另一個黑洞位於仙女星系的G1星團中,質量相當於兩萬個太陽,距離地球220萬光年。M15和G1這兩個星團都包含著大量緊湊排列的恆星,其中一些恆星相當古老,誕生於距今100多億年前。  黑洞是一種體積極小、質量極大的天體,在它強大的引力下,連光都無法逃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