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吃上電火鍋
四川新聞網德陽1月29日訊(周斌 記者 周鴻)吃一頓火鍋何必跑到街上,在家裡也能圍在一起吃。對返鄉農民工呂世鬥來說,吃火鍋是小事,而在家裡煮著電火鍋則是他以前不敢想像的。
「以前電壓低的時候,春節電視都無法看,更不用說煮電火鍋了。」這次回家的呂世鬥發現,村子裡不少人家裡都新增了空調。
據悉,作為外出務工大縣的中江,每年大約有53萬人在外務工。春節前夕,外出務工人員像候鳥一樣從四面八方回家過節,返鄉潮帶來農村用電負荷急劇上升。國網德陽供電公司通過農村電網改造,提升農村用電服務品質等多種措施,確保外出務工人員回家團圓用電無憂。
電工在鄉村檢查
團年飯吃上電火鍋
日前,在外務工的呂世鬥回家後,便召集了回鄉的兄弟親戚和留守老家的老人們一起團年。此次團年,桌上擺放的不再是燒、燉、炒、煎等菜餚,而是一頓火鍋。在電磁爐的作用下,鍋裡的湯料「咕嘟咕嘟」的響著,冒著白氣、飄著香味,大家拿著碗筷笑得合不攏嘴。
35歲的呂世鬥是中江縣東北鎮的立本村人,在外打工十餘年,手裡有了票子後給家裡添置了不少家用電器。「以前電壓低的時候,春節電視都無法看,更不用說煮電火鍋了。一家人用空調,別人家就用不起。」呂世鬥說。
今年回鄉過春節,他感覺「不一樣」了,「村子空調都新增了五六臺」。呂世鬥專門買了一個電磁爐,喊來了同樣剛回鄉的兄弟親戚和留守老家的老人們一起團年。
這樣的改變源於電網的改造。據了解,經過近幾年努力,中江電網已日趨堅強,目前共有220千伏變電站1座、110千伏變電站6座、35千伏變電站10座。而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部分偏遠山區仍存在「低電壓」現象。2018年,國網德陽供電公司在中江投資4269.34萬元,實施了64個農網升級工程項目。電網改造後的村組用電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往年包括去年的春節,呂世鬥都未在老家過完初一。今年呂世鬥也要「不一樣」,「我要留在家裡過到初八再走。」圍坐吃火鍋的兄弟起鬨大笑,「是啊,難得能一起耍那麼久,來來來,乾杯!」
「我」不再是留守娃
「爸爸春節後也不出去打工了,我們一家人終於團聚了。」1月25日,結束期末考試的何萌回到家中。16歲的她為結束了10多年的留守生活感到無比喜悅。
十幾年前,何萌的爸爸何開炳學會了木工,從此開始在外務工,何萌交給爺爺奶奶撫養。每年春節回到老家,何萌看到何開炳都不叫爸爸,這讓他感到很愧疚和心疼。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幾年前何開炳有了回鄉創業辦家具廠的想法,更重要的是照看孩子。但是回來後他發現村裡沒有380伏動力電,電壓也不穩,家具廠根本無法生產。
那年過完年他只能背著包袱再次出門,走得很急,都不敢回頭看何萌。
何開炳的家在東北鎮坭金村,聽說家鄉電網在改造了,他決定結束打工生活,立即回家辦廠。2018年,何開炳回鄉第一站就跑到供電所辦理380伏用電申請。一周後,380伏電源牽到了他的廠房。兩間依山而建的鋼架結構廠房裡,雖然沒有明確劃分各道工序的操作區域,但製作家具的整個流程都將在這裡完成。
當時正是何萌初升高的關鍵時候,爸爸回來了,她心情無比高興,學習也穩步上進,最終順利考入縣城高中。
現在何開柄的家具廠已開始基本運行,他還在周邊招了20多個村民到廠裡工作。「現在既可以天天陪著娃娃,還可以帶動鄉親們一起致富,我心裡很踏實。」伴隨著轟鳴的機器聲,何開柄笑著說。
溫情服務等你回家
1月25日上午,東北供電所的何志建將黃色的皮卡車停在不遠的鄉道上,背著工具包來到村民蔣仁林的屋子外。蔣仁林帶著家人在浙江打工,還要過幾天才返鄉。何志建把一張印著自己名字的連心卡貼在老蔣的門上,又撥通了他的電話:「蔣師傅,你好久回來過年,我們今天在檢查你屋外的線路,我在你門上貼了一張卡,你回來有用電的問題可以找我。」
村子裡有部分全家都在外打工的村民還沒回來,家裡一年沒用電了,何志建和他的同事要挨著進行復電前的安全檢查。
據了解,針對近期春節返鄉高潮,國網德陽供電公司組織員工提前開展務工人員返鄉情況摸底調查,主動收集建議,精準分析返鄉村民問題需求,解決老百姓春節期間急需解決的用電問題,保障供用電安全。該公司先後派出2500餘人次,完成了全縣29965戶貧困戶、返鄉人員家庭安全用電入戶檢查,消除安全用電隱患499處。供電所員工還在每戶返鄉農民工家門口張貼了『連心卡』,上面印有電工姓名、聯繫方式等,方便返鄉農民工進行電力諮詢和報修。
如今,中江縣越來越多返鄉農民工回到家裡用上了放心電、舒心電。像何萌一樣不再留守的小孩也越來越多,他們重回父母懷抱,再次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幸福。(圖據國網德陽供電公司提供)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