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日前從上海海關獲悉,3月10日,上海海關在浦東國際機場成功截獲一批魚鰾。
據上海海關相關辦案人員介紹,犯罪嫌疑人江某某從墨西哥出發抵達上海浦東機場,並準備在浦東機場搭乘國內航班至揭陽(汕頭)。上海海關關員對其託運的一個黑色行李箱查驗時發現,箱內有疑似動物製品。經開箱查驗,箱內共有魚鰾122個,均為加利福尼亞灣石首魚(以下簡稱「加灣石首魚」)的魚鰾,該魚類屬《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物種。
加灣石首魚魚鰾上海海關相關辦案人員表示,此次走私路線較為隱蔽,「該走私團夥選擇辦理行李直託方式,自墨西哥登機前辦理託運後,直到目的地揭陽機場後再取行李,在整個航線途中人貨分離,意在規避查發風險。」
此外,走私團夥在入境人員安排上顯然早有預謀。海關辦案人員透露,「江某某目前已懷孕6個月。她2014年高中肄業後,在廣東汕頭打工,並於2018年底赴墨西哥餐館打工。」犯罪團夥利用孕婦從事走私犯罪活動,來逃避法律的嚴懲。
這已不是上海口岸第一次查獲加灣石首魚走私案。
2018年2月,李某峰、李某儀等兩名在國外打工人員攜帶加灣石首魚魚鰾,從墨西哥抵達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被海關緝私警察布控,從兩個行李箱內當場查獲石首魚魚鰾97包,共計351個。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近日該案作出判決,依法判處被告人李某峰有期徒刑八年,罰金人民幣20萬元,判處被告人李某儀有期徒刑七年,罰金人民幣10萬元。這也是全國首例走私石首魚魚鰾案的判決。
查獲的貨物加灣石首魚非常珍稀,其商業化捕捉於1920年代開始,1943年漁獲量達2000公噸,在1975年墨西哥採取保護措施禁漁時,下降到只有50公噸。1976年,加灣石首魚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嚴禁商業性國際貿易;199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又將其升級為極度瀕危。
民間傳說石首魚魚鰾極富營養和藥用價值,具有抗衰防癌止血等奇效。正是因為石首魚魚鰾被傳擁有藥用價值,近年來才成為犯罪分子走私名單上的「常客」。但事實上,這些功效都只是民間傳說,並沒有被現代醫學證明。
近年的研究發現,加灣石首魚種群數量稍高於1975年禁漁時的數目,已趨於穩定的低數量。
查獲的貨物此前,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海洋哺乳動物保護項目高級律師扎克·史密斯(Zak Smith)高度讚賞中國認真履行在國內剷除非法石首魚貿易的承諾,並期待墨西哥政府也能同樣認真履行打擊走私石首魚的承諾,同時呼籲國際社會協作杜絕石首魚貿易。2016年起,NRDC積極推動中國、墨西哥和美國在打擊加灣石首魚非法貿易上的合作。
2019年一季度,上海海關緝私局已對各類走私瀕危保護動植物立案18起,除石首魚外,還包括象牙及其製品、海馬乾、穿山甲鱗片和小葉紫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