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強省會?為什麼一定要實施強省會?對於強省會的模式迄今仍是褒貶不一,持褒義態度的,無疑是看到了強省會城市的成功,成為了本來落後省份的傑出代表。持貶義態度的則是詬病一省一城的模式耽誤了省內其他城市的有序發展,過多的資源集中到了省會之中。究竟強省會好處多還是壞處多著實難以定論!
中國省會首位度排名
似乎有點像中國的奧運戰略,眾所周知,我國體育實行的舉國體制,精英策略。仔細研究下歷屆奧運會的金牌榜會發現非常有意思的一點。我國歷來獎牌榜上金牌數量大於銀牌和銅牌,基本上呈現遞減態勢。而如美國等其他體育大國則呈現出明顯的遞增態勢,金牌少於銀牌少於銅牌。於是乎,我國叫金牌榜,先排金牌數,再排銀牌數和銅牌數,有的國家則是獎牌榜,只看獎牌總數。
08奧運獎牌榜
把奧運金牌策略拿到城市發展中,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妙。全國有28個省和自治區。多達幾百個城市,以省為單位的管理模式,註定了省與省之間的競爭就是經濟發展競爭的主舞臺。而省內又是以地級市等城市為管理單元的。各省均有數量不等的十數二十個城市。是讓這些城市統統去拿銅牌或上不了領獎臺,還是培養出一個能站上領獎臺甚至領獎臺C位的選手。不同的省份顯然走出了不同的道路。
新一線城市中的強省會
像成都、武漢、西安、鄭州、長沙、合肥六大省會顯然走的都是金牌戰略。這六個成功的強省會話題度,曝光度,各種排行榜上屢見不鮮,正如在奧運賽場上斬獲金牌的運動員,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而南昌、太原、貴陽、南寧等城市最多只能算是得了個銅牌。
劉翔
舉個簡單的例子,奧運冠軍們如李寧、鄧亞萍、劉翔等熱度多年不減,影響力甚至從賽場上延續到了賽場下。被國內稱之為和劉翔齊名的河北跨欄選手史冬鵬還有幾人記得?甚至一屆奧運會上,金牌運動員得到的獎金也比銀牌銅牌選手多得多。
奧運獎牌
這就是金牌戰略,就像第二名被稱為是頭號失敗者一樣,第一名得到的往往會是第二名的數倍甚至數十倍。因此,就像中國體育,雖然金牌無數,但我們不是體育大國,最多算是在朝著體育大國邁進。實行強省會戰略的省份也都是中西部經濟整體水平不是太高的省份,因為只有強省會,推出金牌選手才能獲得關注度。國人愛好就如此,不是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