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塊國際金牌的背後,有一道等式

2021-01-09 杭州日報

  2003年7月,十四中高三學生孟琳燕摘取第14屆國際生物學奧賽金牌,實現了浙江省生物學奧賽金牌「零」的突破

  2004年9月,十四中學生樓天城摘取第16屆國際中學生信息學奧賽金牌,實現了浙江省在國際中學生信息學奧賽金牌「零」的突破

  2007年7月,十四中高三學生林濟民再次摘取第18屆國際中學生生物學奧賽金牌

  通訊員 張冠超 記者 張向瑜 王倩

  開學前,與杭十四中校長邱鋒傾談,她用一種虔誠的語氣說到了學生的「興趣」:在國外的課堂,幾次碰到了為學科「瘋狂」的學生,一個高中學生的數學論文選題,高中老師卻答不上來,要高校教授才有能耐指點,說是達到了博士生的水準。這樣的事,我們看著驚訝,在國外卻常有發生。細細回味發現,那些學生對一門學科的痴迷,是完全拋開了它可能帶來的功成名就的華麗「外衣」,熱愛的就是它最為內在的本質。理解了這種程度的「喜歡」,就不難理解「諾貝爾獎」的降臨。「興趣」,其實是孩子身上最為巨大的「小宇宙」啊。

  學校每兩年舉行一次的「風帆杯」,令十四中頗為自豪。該大賽是專門為了學生能夠展示「玩」的水平而設計的,獎項設置完全按照學生的個性喜好設置,涉獵勞技、手工、繪畫、作文、英語、生物、物理、化學等多門學科。記得去年,幾名高一學生一上馬就拿下了浙江省機器人比賽中一等獎,如果不是「風帆杯」,還發現不了他們。全國中學生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獲得者姚彬鈺是風帆文學社的骨幹,省中學生鋼琴比賽一等獎獲得者嚴雋文是校合唱團的成員,英語演講比賽一等獎獲得者陳曲曾是CEC英語角的活躍分子……當「興趣」被尊重,被欣賞,青春年少的他們刷新著一個又一個紀錄。

  「讓學生成為最優秀的自己」,在日復一日的深讀與實踐中,已沉澱為十四中的辦學「指南」。

  讓學生成為最優秀的自己之樣本解讀

  國際領獎臺上的姑娘

  林濟民,典型的理科女生,文靜內斂。今年年初,她就被成功保送北大生科院。

  搞理科競賽,一直是苦和累的代名詞,每天得不停地做大量練習,還得自學大學課程。但林濟民卻笑著說,苦和累當然會有,但更多的卻是快樂,「因為生物實在是太好玩了」。

  高一時,她只是一名生物的「門外漢」,但當聽了生物老師方淳的介紹後,一下就被吸引住了,馬上決定選擇這個興趣小組。說到生物課,林濟民一下來勁了:就說解剖吧,一隻指甲大小的蜜蜂,在體視鏡下需要把它的消化道各器官一一分割開來,手稍微抖一下,實驗就失敗了。

  在林濟民眼裡,因為「好玩」,學習是在找尋快樂。就說上學期吧,林濟民突發靈感,帶著高一高二的學弟學妹,說要給校園內的所有植物發一張「身份證」。是馬尾松還是黑松,是合歡樹還是楓楊樹,一個個外形酷似的傢伙經她的「火眼金睛」,被一一驗明正身。要知道,《植物分類學》需要記憶的內容特別多,是大學生物系最難學的基礎課之一。而到了林濟民這裡,卻成了一個有趣的課外活動。

  進入大學深造,林濟民給自己定了一個新的目標,現在有太多的生物還沒有被探究出來,「我要去把它們找尋出來,讓全世界都認識!」

  金牌背後的「生物群」

  多次摘得全國乃至全球的生物比賽金牌,已經讓十四中的生物教研組,有了一個「金牌小組」的雅號。這個名聲在外的「生物群」,到底有什麼樣的制勝法則?

  廣種薄收?為了在競賽中取得好成績,是不是應該鼓勵幾百人報名參加?這被十四中生物教研組一票否決:競賽涉及知識面廣、信息量大,不是每位學生都有時間和精力去備考的,只會打亂學校正常的教學計劃。

  精英教育?組織若干精英,進行專項訓練?生物教研組也當即否決:這只會讓其他文化課成了副業,對學生的發展不利,而且也難獲得高層次的獎項。即使拿到了獎牌,這些學生也會因為三年的操練而討厭生物。

  興趣教育!是十四中生物小組提倡並踐行的做法。所有老師在每年高一新生中招新成員時,從不看他們的學科成績,只是把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告訴所有學生,讓他們自己決定,凡是感興趣的同學,就可以報名加入進來。而在進入這個小組後,老師決不會要求學生一天到晚去看生物書、做生物題,他們提醒得最多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自學能力、比如動手操作。這樣即使在有競賽壓力的情況下,學生對生物的興趣依然不減。

  有一個「經典」的故事,在生物興趣小組廣為流傳。有個同學在家看生物書,他媽媽在房間內進進出出。這個同學就從自己桌上抽出一本生物書,一把遞給媽媽:「你要是沒什麼別的事情,就看看這本書吧。」他推薦給媽媽的理由有二:一是「很簡單的,你肯定能看懂」,二是「你肯定喜歡看,與買菜和養寵物都有關係的哦」。

  每次說起這個例子,「金牌教練」方淳就非常自豪,十四中的生物輔導,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大家都不是衝著一塊獎牌而去,而是為著一個共同的興趣愛好。「這麼多年下來,生物興趣班上的學生,就算是沒有拿獎的,高考時他們也會去填與生物有關的專業,就因為興趣在。這是我最得意的。」

  ■幕後

  讓學生成為最優秀的自己之教學註解

  為了助學生把「興趣」真正變成徵服世界的「小宇宙」,十四中在教學上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研究性學習、問題解決模式、交際情景教學、合作學習、開放式網絡教學方法紛紛走進課堂。而課外空間的開發利用,更是釋放出巨大的影響力。

  兩廂情願的「導師制」

  一節課40分鐘,講解一個知識點,對這門課特別感興趣鑽得特別深的學生聽10分鐘就明白了,而一般的同學起碼要聽上半個小時。怎樣讓沒吃飽的學生吃飽?十四中創造性地推出具有中學特色的導師制:

  對個別學有興趣學有餘力的同學,由相應學科的教師擔任他們的「導師」,利用課餘時間「一對一」或小組化輔導。目前已有近十位導師「上崗」,每位導師都帶有一至七名「徒弟」,所涉獵的學科方向包括生物、信息、化學、勞技等等。

  學生「拜師」的途徑很有意思,說白了,就是「兩廂情願」,基本以師生間雙向選擇為主。導師會根據日常觀察,發掘對自己學科有興趣、特長和潛能的學生;而對某一學科特別感興趣的學生也可以找相應的導師進行溝通,爭取「拜師」。

  說起自己的「拜師」經歷,高二學生胡方煒覺得可以用「一拍即合」來形容,他回憶說:「當時是李建江老師先來找我的,我樂翻了。因為他以前的學生是我的偶像——獲得過國際信息學奧賽金牌的樓天城,能和偶像擁有同樣的導師,那種感覺棒極了。」

  導師制給學生帶來了諸多驚喜。「在課外的實驗中我們常能發現課本上見不到的東西。上次方老師帶我們去解剖河蚌,發現裡面不光有珍珠,還有許多小寄生蟲,差點被我們誤認為是河蚌的『寶寶』。」樓靖雨興奮地說,「另一點讓我們受益匪淺的是,導師會規範我們日常的行為習慣。」

  「因為我認為良好的習慣是對成功來講很重要。例如,徐志超剛進高中時坐都坐不牢,為了能讓他養成靜心思考的習慣,我就讓他跟著我去辦公室學『坐』,現在已經壓根不用我操心了。」生物導師方淳老師介紹。「由於『導師制』是利用節假日授課,需要相當大的耐心與毅力,我原來的三名學生如今只剩下一位,但她真的越來越優秀,這也是科學素養的一種培養方式。」化學導師湯小梅說。

  校長邱峰則坦言:「傳統的班級授課制,講究的是集中統一教育的高效益,卻因針對性不強而使得有顯著特長的學生的發展受到制約。我們希望通過『導師制』,讓學生的個性得到最優化發展。」

  教學相長的「研究性學習小組」

  姚臻、程尹、陳曉悅的課題《酸雨對動植物的影響階段性報告》獲杭州市科技論文一等獎。

  趙舒遠的課題《碳酸鈣對西湖水體磷負荷的有效性研究》獲浙江省科技創新大賽科技論文一等獎,為2004年亞太地區青少年科技論壇優秀論文。

  竺映波的課題《納米四氧化三鐵磁性流體的簡易實驗製備和特性應用》獲杭州市青少年創新大賽優秀創新項目一等獎,2007年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國際基金國際材料科學協「最佳項目獎」。

  丁思源、楊健蒞的課題《有關杭州熱點交通問題的分析和建議》獲2006年杭州市青少年創新大賽優秀實踐活動一等獎。……

  十四中活躍在課堂之外的「研究性學習小組」有188個之多,近年來在省內外科學「舞臺」收穫的獎項,整理出來有幾頁紙。研究過程是無比艱辛的,最後充盈在學生心頭的卻是甜蜜蜜的感覺。研究酸雨課題的小組在完成了他們的研究論文後感嘆:「這個課題歷時兩年半時間,涉及環境保護、生物、建築、生物學、文物保護等領域。課餘時間的付出讓我們『損失』了許多娛樂休閒的時光,但是當我們拿到這本比課本還要厚的論文時,我們心中充滿了無限喜悅……」

  研究性學習是一門教學相長的科目,與傳統學科相比,教師受到的挑戰不亞於學生。為了能夠永遠跑在那群興趣盎然的小傢伙前面,十四中相關輔導老師謀劃著「捏指成拳」,成立類似教研組的核心團體,有青年教師研修班的成員鼎力相助,在各學科上進行更深入的指導。

  在教育資源的開發上,十四中積極編寫研究性學習的校本教材。「這本自編教材的作者其實就是學生!」輔導老師湯小梅說,學校認為,一屆又一屆學生的研究過程和研究感悟,讓其他同學在學習中比較容易找到同感。所選課題也是同學們感興趣的課題,對課題的延續性研究更有好處。

  讓學生成為最優秀的自己之德育註解

  每周一早晨,升旗儀式結束後,校長或老師上臺講話,這是很多人曾經經歷或正在經歷的晨會。而在十四中,站在臺前掌握主持「大權」的不是老師,而是學生。學生一加入,晨會的形式可就活了:比如這一期主題是文明禮儀,學生主持就會播放一段DV,內容是在操場、樓道、食堂中的文明和不文明的行為,無須再用言語補充,臺下所有學生已經心領神會。不僅晨會,上下課鈴聲是學生投票選出的,學生守則是學生代表修訂的。

  「有人會說,學校是管學生的地方,那就錯了。」校長邱鋒一直認為,學生才是學校的根本,學校的任何一項制度和政策,都要圍繞學生制定和實施,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這是十四中的目標。

  對學生喊口號式地講大道理,這是邱鋒一直否定的德育工作方式。「這種『上下脖子一樣粗』的方式,只會讓學生覺得遠、覺得虛。」她堅持,大道理需要小切口、低起點,和學生日常生活學習密切相關。 我們現在很多學生,是屬於『他律型』,有老師監管,就能做好;但自律卻是更重要的,學生要慢慢學會自己去明辨是非,比如無人監考,比如在離學校遠的地方也能做到不闖紅燈。

  這樣的德育,被十四中稱為「生活中的德育」。德育,不是要讓學生在思想和行為上高度統一,就像工廠裡標準化生產的螺絲一樣,而是要讓他們張揚個性,睿智達明。生活中的德育,不是讓學生把熱愛祖國,奉獻社會掛在嘴上,而是要把高尚的情操變成學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變成一舉手,一投足。

相關焦點

  • 上小學時就自編聯歡會抽獎程序 南外男生獲國際信息學奧賽金牌
    學校供圖8月4日-11日,第31屆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IOI)在高加索國家亞塞拜然舉行。記者獲悉,南京外國語學校男生楊駿昭總分482.39,位居世界第五,獲得金牌!「楊天才」信息學興趣從小學起步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IOI - Inter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是高中生五大學科競賽之一(數學、物理、化學、信息學和生物),培養了一大批計算機科學方面的人才。
  • 海南隊獲9塊金牌
    其中,海南代表隊在本次錦標賽中脫穎而出,共獲得9塊金牌。此次全國衝浪錦標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近400名青少年衝浪選手參與角逐,分公開組、U18組、U15組、俱樂部組4個組別,分為男子組和女子組進行短板、長板比賽以及團體賽與團體接力賽,共計36個小項,產生36塊金牌。嘉賓為獲獎運動員頒獎。
  • 經典火柴題:移動一根火柴,使等式44+36=0能夠成立
    看到這裡很多人就不信了,覺得小學生的題目能有多難呢?如果真的是這麼想的話,那麼你可能就要吃「大虧」了。首先我們先來看看這道小學的經典火柴題:移動一根火柴,使等式44+36=0能夠成立。很多人一看這道題目,就覺得很簡單,可是等到他們上手操作的時候,才明白這道火柴題的難點在哪了。這種火柴題看上去簡單,實際上比我們想的還要難上很多。
  • 準確運用三個不等式讓你的孩子輕鬆快樂學英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少兒英語>經驗交流>正文準確運用三個不等式讓你的孩子輕鬆快樂學英語 2015-07-30 15:12 來源:新東方在線 作者:
  • 從唐氏症患者到世界冠軍有多遠?不被特殊打敗 贏得人生金牌
    體操讓他更強壯,滑冰「有飛翔的感覺」,他享受其中,仿佛是一朵緩慢但終究會開放的花。奧運冠軍還記得這個小「同行」,看到他不僅堅持下來了,還參加了國際比賽,「很意外,也很感動。」李小鵬在現場觀看了男隊的比賽,還鼓勵李想:「如果你拿了金牌,我一定給你頒獎。」
  • 中國女排17人17塊金牌+11戰11個勝場,朱婷獨攬3塊獎牌
    30日話題:為什麼中國女排有16塊獎牌,而其他2支球隊只有14塊?準確一點來講,中國女排球員+教練一共拿到了17塊獎牌,美國女排與俄羅斯女排各拿到15塊獎牌。按照以往的世界盃規則,每支球隊的球員+教練只有15塊獎牌,但是在今年的世界盃改革了,那就是廢除了25人選14規則,還有入選大名單的球員,只要球隊取得獎牌,她們都能拿到獎牌。在發布新規前,美國女排與俄羅斯女排已經提前提交了名單,不能再改了,所以她們都只報了14人。
  • 愛抖「表情包」的化學大神 這次捧回國際奧賽金牌
    在湖南師大附中就有一位因為笑起來的表情有點「滑稽」,被同學們戲稱為「滑稽哥」的同學——秦俊龍,在7月28日第50屆國際中學生化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勇奪金牌。早前,秦俊龍早已被保送至北京大學,繼續學習化學專業 。今天當秦俊龍同學從捷克布拉格賽場返程回到長沙,他在接受紅網記者採訪時淡定地說:「今後的路不僅如此,還要有更大的舞臺。」
  • 蔡國慶的兒子有多優秀?連拿三塊金牌,家裡獎狀證書成堆讓人羨慕
    蔡國慶的兒子究竟有多優秀?家裡面獎狀證書成堆讓人羨慕  54歲的蔡國慶,既是歌唱家、又做評委、還參加了多檔綜藝節目,在人們的印象中,他從出道至今,幾乎沒有變過模樣,簡直是不老男神。    比如,慶慶在一次考試中,一連拿了三塊金牌,並且他在朗誦、爵士鼓、圍棋等興趣愛好中,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多次獲得獲獎和證書。
  • 偉大出自平凡,金牌也是如此。摔跤吧爸爸很好的詮釋了這一點
    家裡的父親是一個曾經得過國家大賽冠軍的摔跤手,他畢生的夢想就是為印度在國際比賽上拿一塊金牌,卻因為印度體育局對他的不支持,一直未曾實現。於是他把他實現夢想的希望寄托在他的孩子上,他希望他的妻子給他生一個兒子,卻始終天不遂人願,村子裡的村民給他出了很多求子辦法,最終他得到了三個女兒,他開始灰心喪氣,把獎牌全部裝箱,某一天,突然被別人找上門了,女兒把別人的兒子打的灰頭土臉,女兒們以為會受到懲罰,父親卻關注到了女兒的摔跤天賦,他重新燃起希望,他開始訓練他的女兒,他們受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嘲笑,所幸他們沒有放棄,最終他的大女兒拿到了國家大賽的冠軍
  • 長沙市民回憶1982年亞運以來重點賽事 每塊金牌都舉國歡騰
    「4塊多還是7塊多,記不清了,」他幫人修收音機賺了錢攢著買了一把。 「到現在還認為,如果那時候我去參加射擊訓練,肯定能拿獎。」魯米9月1日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回憶,那時他還買過一把當時允許賣的氣槍。他能夠邊騎自行車邊打下天空中飛過的麻雀。上世紀90年代初,他在濚灣鎮新民路住的時候,在二樓走廊看到樓下下水道有老鼠冒出頭,一槍就能打中。
  • 一道三年級數學題,沒頭緒家長撓破頭,有思路小學生10秒算出答案
    教育圈流傳著一句話:「一二年級差別不大,三四年級兩極分化,五六年級天上地下。」一二年級知識點少,家長和老師的監督和輔導非常有效,學生平均分在95分以上也是常事;到了三、四年級學生之間開始分化,很多老師把三年級比作一道坎,四年級比作一道坡,三四年級順利度過,以後孩子基本不用太愁了。
  • 其實是運用均值不等式
    根據均值不等式建立不等式將上述三角形的面積和已知條件建立而得出的式子(8-3c^2)^2+16S^2=4a^2b^2化成只有邊c和三角形面積S的形式,只需要根據均值不等式即可。有(8-3c^2)^2+16S^2=4a^2b^2≤(a^2+b^2)^2=(8-2c^2)^2,整理16S^2≤c^2(16-5c^2),若且唯若a^2=b^2時成立。
  • 用奧運金牌策略來理解強省會,是要一枚金牌還是多塊鐵牌?
    我國歷來獎牌榜上金牌數量大於銀牌和銅牌,基本上呈現遞減態勢。而如美國等其他體育大國則呈現出明顯的遞增態勢,金牌少於銀牌少於銅牌。於是乎,我國叫金牌榜,先排金牌數,再排銀牌數和銅牌數,有的國家則是獎牌榜,只看獎牌總數。
  • 行測考試數量關係,均值不等式的常見應用匯總
    和定最值問題是考試中較為常見的問題,基礎的和定最值問題相對簡單,同學們也很快能夠解題,但是和定最值中還有相對較難的問題,均值不等式就是其中一項,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均值不等式究竟是怎樣一回事。均值不等式是我們高中數學的內容,具體表現為:即算術平均數≥幾何平均數,當a=b時等式成立,觀察式子可以知道當a、b和為定值時,a、b乘積存在最大值;當a、b積為定值時,a、b之和存在最小值,整理可得:兩數和定,差小積大;
  • 歷史上最著名方程式:E=mc2等式啟蒙原子彈製造
    原標題:歷史上最著名方程式:E=mc2等式啟蒙原子彈製造   中國網4月7日訊 據英國《衛報》網站4月5日報導,E=mc2是歷史上最著名的方程式,曾被印在無數T恤衫上、海報上,在無數部電影中出現,即便你從未接觸過任何方程式,你也會知道它以及它的創造者——物理學家、諾貝爾獲獎者阿爾伯特·
  • 《貝肯熊2:金牌特工》蠢萌貝肯倒黴上線,攜手三隻小熊喜迎元宵
    沒錯,貝肯熊攜手熊本熊、輕鬆熊一起來為你探究他們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作為熊屆的三大巨頭之一,可愛呆萌的貝肯熊憑藉自己獨家「倒黴絕技」已經在全球50多個國家,火爆了17年之久。三隻小熊本來說好了一起做彼此喪對人生的小熊天使,可貝肯熊卻自己偷偷努力修煉秘密技能,單飛出道。
  • 機場三字代碼背後的故事
    據《澳大利亞商務旅行者》報導,機場三字代碼是旅客出行中必然會見到的英文字母。有的三字代碼一目了然,一看就知道是哪個機場,但有些三字代碼的含義就很難猜得出來了。  這些三字代碼到底有什麼含義呢?我們先來看看澳洲一些機場的三字代碼吧。
  • 《金牌流浪狗》掀起觀影熱潮 成賀歲檔新亮點
    《金牌流浪狗》掀起觀影熱潮 成賀歲檔新亮點 《金牌流浪狗》成新亮點     溫情寵物電影《金牌流浪狗》已於1月21日正式登陸全國院線,這部由香港導演馬裡奧執導,連續三年獲得中國飛盤狗冠軍世界名犬東東領銜主演,毛毅、呂紅旭、王雷、孫韜傑、
  • 奧運1周年特別企劃:金牌教頭非奧運時光(圖)
    、心酸歡笑,讓我們去探尋光環背後偉大的人們。1999年時的馬俊仁非今日可比,走到哪兒都有大批記者追隨,這次見面會前來捧場的各路記者多達百人,體育的、時政的、社會新聞的、甚至還有一自稱取得過經濟學博士學位的某報財經記者也趕來湊熱鬧。  見面會氣氛一開始還算正常,老馬的表述也沒有絲毫過格之處,但一記者的提問突然打斷了這一進程。該記者「舉報」說,某人在背後說了一些針對馬俊仁的不利言辭,問老馬對此怎樣看?
  • 網文寫手背後的秘密,千字小說僅賣三塊,不如去上街要飯
    這背後的生意又是怎麼樣的?今天就來扒一扒這背後的秘密。在百度貼吧"衝量文"吧,充斥著大量的招工的信息,隨手翻翻好幾頁就有。"打字,賺錢,千字3元,學生黨和空閒黨來。"僅僅為了湊數寫一千字,寫手就可以拿到三塊錢。要求越高稿費也就越高,基本上千字15塊已經是很進階的價格了。可以算一筆帳,假設每天寫一萬字,堅持天天寫,筆耕不輟的話,按照千字十塊,一個月能拿到3000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