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秋,野外科學考察者王方辰跟隨中科院野外考察團到四川省東部大巴山考察珍稀野生動物。在一次考察金絲猴的過程中,他親眼目睹了一件令他終生難忘的真實事件:一隻金絲猴王與灰狼大戰,用性命拯救了整個族群。
大巴山
金絲猴一般以高大的松、杉樹為家園,數十米高的冷杉樹上,金絲猴躥蹦來去如風。它們的長尾巴卷在樹枝上一蕩,兩三丈遠的距離如同兒戲一般一下就跳了過去,從而能夠躲避猛獸的襲擊。金絲猴長年生活在高大樹木上,已經完全適應了森林的環境,養成了以冷杉樹上生長的懸癬植物為食的習慣,森林是它們的家,大樹是它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由於50年代大煉鋼鐵、60年代大生產運動、70年代大搞向山要田行動,廣袤的森林慘遭剃頭式的砍伐,人們對砍伐森林帶來的後果認識不足,習慣生活在高大杉樹之上的金絲猴,不得不改變生活習性到地面的灌木叢中尋找食物。
王方辰
在那一天的考察中,王方辰與科考隊在大巴山深處發現了一個金絲猴族群的棲息地。王方辰與科考隊員老胡按照慣例來到山梁處考察。他們沿著金絲猴覓食的痕跡,悄悄跟蹤在一大群金絲猴的身後,來到了一片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灌木叢中。他們躲在灌木叢後一塊大石頭後面,悄悄觀察金絲猴到地面覓食的情況,記錄下金絲猴覓食的特點。
就在此時,王方辰忽然發現放哨的猴子發出了尖銳刺耳的叫聲。猴群停止覓食,並且發生了騷動。王方辰和老胡循著猴子尖叫的聲音望去,頓時心中也緊張起來。在不遠處,一條身形碩大的灰狼正悄悄靠近,它身體前傾做出了要撲向灌木叢中猴群的動作。
科考隊
此時金絲猴群正在灌木叢中覓食,視線被灌木叢擋住,根本無法觀察到周邊情況。灰狼正是利用了猴子的盲區悄悄靠近,找準了最佳的攻擊時機和位置。灰狼已經很近,猴群察覺危險時已經太晚,王方辰知道猴子已經來不及躲避了,因為灌木叢一側道路不通,附近又無大樹可以攀爬,猴子難逃一劫了。
論速度、論力量,猴子遠不是灰狼的對手,離開了高大杉樹的掩護,在地面上的猴子是無法戰勝身形碩大且又兇殘的灰狼的。就在灰狼靠近猴群之時,一隻身形魁梧的大公猴挺身而出,它從灌木叢中躥出來,衝到灰狼的面前,一巴掌打在灰狼的臉上。灰狼即將起跳的動作被打斷,本能地向後退了兩步。
科考調查
攔截灰狼的就是猴群的首領——猴王。此時的猴王全身毛髮膨起,在夕陽的照耀下閃閃發光,看上去威風凜凜。猴王跳上一塊大石頭,張開嘴巴,露出又尖又長的牙齒並發出大聲吼叫,它想以這樣的方式嚇退灰狼。就在此時,猴群開始向山林深處撤退,灰狼此時氣急敗壞,無奈卻被猴王死死地纏住,狼於是開始對猴王發起進攻。
王方辰和老胡萬分焦急,一狼一猴廝打在一起,已經無法分開,王方辰想開槍射擊灰狼,但猴王與狼廝殺得難解難分,一槍打去可能會殺了猴王。猴王站起身體,靠雙拳擊打灰狼,又用牙齒撕咬灰狼。猴王多次靈巧地躲過灰狼的鋒利爪子和牙齒,猴王雖然用盡了全力,但始終不敵身形比自己大很多的惡狼。激戰片刻,猴王身上已經皮開肉綻,鮮血淋淋了。
灰狼
此時已經不能再猶豫了,老胡舉槍朝空中放了一槍,又朝著猴王與灰狼激戰的附近開了一槍。灰狼受此驚嚇,倉皇逃走。金絲猴王卻踉踉蹌蹌地倒在一塊巨石邊上,王方辰與老胡趕緊跑上前去,他們將奄奄一息的猴王抱起,像拯救一個英雄一樣將它抱起來搶救。猴王身上多處受傷,皮肉被狼爪子和牙齒咬破,鮮血流了滿地,猴王的心臟跳動得非常快,呼吸也十分急促。十幾分鐘之後,猴王的肚子脹得越來越厲害,心跳也越來越微弱。二人給猴王進行了簡單的搶救,但在深山之中沒有設備也無法止血,最後猴王緩緩閉上眼睛,死在地上。
王方辰和老胡把猴王帶回了營地,獸醫剖開猴王的肚子一看,猴王的肺裡已經充滿了血,心臟和肝臟上留有明顯的破裂的口子。在場的隊員們沒有想到猴王的傷勢如此沉重。這是猴王在與惡狼搏鬥時,拼盡全力用力過猛造成的。猴王用自己的一條命救下了整個族群的安全,就在它與惡狼殊死搏鬥時,猴群得以向森林深處撤退,保全了全族的安危。
猴王與家族
接下來的幾天裡,老胡帶著獵槍在山中四處尋找那隻惡狼,他要結果那條惡狼,保護金絲猴族群的安全。但狼也屬於森林的主人,也屬於生物多樣性保護鏈上的一環,打死了惡狼就能避免這種情況發生了嗎?人類濫伐森林,讓金絲猴失去賴以庇護的家園,這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人類該反思自己的行為給大自然帶來的災難。
老胡在山中尋找了幾日,也未找到惡狼的蹤影。王方辰和老胡返回研究院後,將這次遇到的情況寫成報告上交,呼籲保護森林、減少砍伐、培植新的樹木。王方辰等人報告得到了重視,當地將保護生態、培植新樹提到一個新的高度。那片山林中的金絲猴,隨著森林的漸漸恢復,重新有了安居的庇護所。
金絲猴
大巴山猴王,這是一隻英勇的金絲猴王,它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整個族群,這種頑強勇敢的精神深深震撼了王方辰,於是他將這段故事寫下,告誡人類要敬畏自然、保護自然。
參考文獻:《大巴山奇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