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成都12月19日訊(記者 喬永禎 攝影報導)青城派,一個似乎只存在於小說中的派別,不少人最初知道青城派,是來自金庸的武俠小說—《笑傲江湖》;青城派掌門,更是存在於一片刀光劍影的武俠世界中。而事實上,發源於四川省青城山的青城武術,已成為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並被逐漸推廣到世界各地。
現任青城派掌門人劉綏濱,繼承了歷代單傳的青城派太極,並將其推廣到了世界各地。他認為,青城太極不應該是每一代掌門人的私有財產,它應該是人類共有的一份寶貴財富,讓更多的人分享這份財富,讓更多的人從中受益,正是傳統道家智慧和思想的具體表現。
12月17日,「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單。劉綏濱在朋友圈興奮地寫到:作為四川省非遺青城武術代表性傳承人,我們所做的這麼多努力,今晚得到了一個最好的答案。」
從小說到現實
青城武術最早可追溯的歷史在東漢時期,經歷了兩千年的發展,在最鼎盛的清朝,青城派就出了1個武榜眼、11個武進士、126個武舉。後來由於戰亂動蕩等原因,青城武術一度式微。
而公眾對青城派的了解,大抵來源於金庸的武俠小說。金庸寫到青城派,可謂神乎其神,各種神功和獨門兵器讓江湖人士聞風喪膽。從未來過青城山的金庸,卻偏偏在《笑傲江湖》之中,構造了一個來自青城派的反面人物餘滄海。此人身材瘦小,卻心狠手辣。可能金庸也沒想到,青城派第一次在大範圍內被人熟知,就是這麼個形象。
對此,作為現任青城派武術掌門人的劉綏濱,雖不贊同,但對於金庸先生卻表示衷心感謝。劉綏濱在接受四川新聞網記者採訪時表示,非常感謝金庸先生能夠將青城武術推到世人的眼前,金庸先生的小說,對於推廣青城武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上世紀80年代,隨著中國武術開始重新振興,青城武術又慢慢走進了人們的視野。1983年,四川省體委響應國家體委號召,參與了一場全國武術挖掘整理運動,將青城派三支武術歸入其中。彼時,練習青城派武術的人寥寥無幾,且分為十幾個派別。
2000年,劉綏濱從餘國雄的手中接過掌門之位。為了更好的推廣青城武術,讓青城太極這一冷門絕學「火」起來,劉綏濱專門邀請了數位專家對青城武術推廣進行了調查分析。由於考慮到青城派其他武術大部分都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訓練,難度較高且對練習者有年齡限制,不適合普通人練習。而相比於武術,青城太極更符合當今的潮流,更適合現在人們追求健康長壽的新觀念。劉綏濱決定以青城太極36式作為主要的推廣方向。
在後來的推廣過程中,劉綏濱發現傳統的青城太極套路複雜,難度較高,練習者接受度低。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更好的推廣青城太極,劉綏濱苦心鑽研,將青城太極36式不斷簡化為18式、13式、9式、動6式、站6式。經過數年的鑽研和實踐,最終確定主推青城站6式太極。
2008年,中國武術協會製作了宣傳片《中華武藏》,其中有129個拳種,包含各門派武功、傳承人等資料。通過這部宣傳片,劉綏濱發現背後隱藏的危機。「雖然有129個拳種,但其中50多個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整理成果。有些老師傅多已去世,他們一輩子只帶幾個徒弟,把自己的功夫全都傳給最信任的那一個人,往往最受器重的那個人一旦放棄,這一門的功夫就處於失傳狀態。」
早年劉綏濱曾跟隨宋德炤老先生學習黃林派武術,黃林派正拳一共三套,但由於門派傳內不傳外的規矩,劉綏濱跟著宋德炤老先生學習了三年,只學到了一套拳法。時隔七年之後,宋德炤老先生過壽時,劉綏濱專門請假去給老師祝壽。宋德炤老先生感動之餘,將劉綏濱帶到家裡,用半個小時的時間將剩下的兩套傳授給了他。
這短短的半小時,讓劉綏濱知道了傳統武術一門一派傳承的局限性及其可能帶來的影響,更讓他看到了拋開門派限制學習傳統武術的益處。
「以前的武術傳承過於保守,這種保守到最後很容易造成功夫失傳,要想真正把傳統武術的精髓傳承下去,就得打破過去門派的限制。」 劉綏濱說。
劉綏濱表示,中國武術不管是什麼門派,最終目的就是讓人強身健體、自衛防身、修身養性、保家衛國。那麼在傳播各個門派的功夫時,就不應該拘泥於一門一派,而應該集各家之所長。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傳承中國傳統武術。
在實際推行的過程中,劉綏濱結合自身所學習到的各種門派的武術文化,根據當下的時代需求,推出太極智慧。在他看來,自己所推廣的太極武術,不僅僅是推廣青城太極,更多的是在推廣身心平衡,能夠跟自然、社會和諧共處的太極狀態、太極智慧。
讓傳統武術活下去
2009年,青城武術成為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後,劉綏濱成為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基於非遺傳承人的身份,劉綏濱開始考慮如何將青城武術更大範圍的推廣。
在劉綏濱看來,四川作為一個武術大省,有很多的習武之人,但大部分習武之人並不是以此為生,僅僅只是當作了一種業餘愛好,而且大部分都活的捉襟見肘。究其原因,是因為這些人無法靠武術在社會上生存,而這種現象嚴重阻礙了傳統武術的繼承和發展。
為此,他開始各方奔走,幫助更多的習武者能夠將武術從興趣變為一份正式的工作,通過武術「討得一碗飯吃」,讓冷門絕學「火」起來。
經過不懈努力,劉綏濱和四川省旅遊學校合成立了巴蜀武術養生學院,劉綏濱出任院長,把四川和重慶武術門派的養生和目前的中高端旅遊結合起來,通過三年制中專、五年制大專的模式,系統化培養武術人才,主要開設武術、旅遊、養生等相關課程。讓學生以武術為基礎,結合康養、旅遊,能夠靠武術吃上一碗飯。
為了更好的向公眾展示和傳播巴蜀武術文化,巴蜀武術養生學院在劉綏濱的帶領下,花費兩年時間整理了四川和重慶78個武術門派的相關資料,建立了巴蜀武藝廳,通過文字、視頻、圖像等方式進行展示。在四川省文旅廳及重慶市文旅委的支持下,川渝體育非遺發展創新聯盟成立,劉綏濱出任理事長,積極進行川渝體育與非遺的融合。
此外,為了增加傳統武術的曝光度,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青城武術,進而了解傳統武術,今年55歲的劉綏濱一直活躍在微博、抖音等各類網絡平臺。在採訪中,他對各類社交平臺的操作運營經驗如數家珍。
劉綏濱表示,以前宣傳武術、宣傳太極、更多的是通過雜誌、報紙、電視這些傳統媒體,但是隨著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的崛起,大部分的年輕人更多聚集在這些平臺上。而傳統武術要想繼續發展,必須要向年輕人推廣。
在一批年輕人為主的團隊加入後,從完全不懂到平臺大咖,劉綏濱僅僅只用了兩年多的時間。2019劉綏濱獲微博最具影響力武術大V(粉絲超過58萬)、傳統武術十大領軍人物、70年太極拳最具影響力人物100人;抖音粉絲已突破120萬,單條視頻最高點擊量達到3901萬,成為了抖音頭部達人。
讓全世界再有1億人學習太極拳
除了通過社交媒體發聲,劉綏濱還親力親為,實地推廣青城武術文化。
2011前,都江堰青城小學在都江堰全市綜合考評中,位列27位,好的老師都相繼離去。劉綏濱開始帶領這些孩子們練習青城站六式太極,在陽光體育課程中,每天練習十餘分鐘。在一年後的綜合考評中,青城小學從27名,變成了第6名。學習成績考評甚至連續多年成為一等獎。
劉綏濱打趣地稱其為青城小學事件,就是從這之後,青城站六式太極的名頭便開始響亮。在都江堰開始了一場全民太極運動。緊隨其後的影響效應便一發不可收拾。成都市也開始了全民太極運動,人們開始認識到青城站六式太極就來自近在咫尺的青城山,是土生土長的寶貝,相關政府部門也開始助力,這讓學習青城站六式太極瞬間成為一種趨勢。
時至今日,青城六式養生太極創造了一個記錄,成為全國推廣最快的養生太極,習者達上百萬。
為了適應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劉綏濱也進行了一些積極嘗試。針對現代人易患的頸椎病、肥胖、手腳怕冷等症狀,劉綏濱簡化傳統青城太極,編制了相應的太極招式。此外,他還在線上教學,讓普通上班族也可以對照手機視頻學習青城太極。
如今,劉綏濱為推廣青城武術奔波於世界各地,他的身影頻繁地出現在報刊雜誌、電視螢屏上。除了在學校推廣青城武術課間操,劉綏濱希望今後繼續在全球收徒,將青城武術繼續推廣到世界各地。「不只單純教外國人打太極,其實也是通過太極動作給他們講解道家的智慧和哲學。」 劉綏濱告訴記者。
據悉,在全球八十多個國家都有人練習青城太極。學生之中,有亞洲小姐,世界旅遊小姐,還有世界超模冠軍。而劉綏濱的目標是讓全球1億人練習青城太極。他說:「世界各國人民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就是健康地活著、安詳地老去。」
從太極到太極養生,再通過太極養生學習道家背後的哲學和哲學智慧,劉綏濱用自己的力量傳遞著和平,傳遞著健康,做著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劉綏濱說,只希望這個文化能讓更多的人了解。他也一直致力於往國際化方向走,讓青城武術影響四川,影響中國,影響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