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佛祖、觀音形象多樣,文化深厚,其中,千手觀音的形象,在我國可謂是婦孺皆知、家喻戶曉。
翡翠千手觀音也很受歡迎。
常見的千手觀音的造型有兩種。
一種是真實塑造1000隻手,在每個手掌心中有一隻眼,千手的排列就猶如孔雀開屏,排在其身後。
另一種千手千眼觀音的造型,並非真塑有一千隻手臂和一千隻眼,而是採取了變通的辦法:以42隻手來代表千手。
除菩薩胸前合十的兩手外,雕刻師會左右各塑 20隻手,每隻手代表25隻,各持寶戟、拂塵、傘、絹索、和淨瓶等各種神通廣大的法器,象徵1000隻手,手上各有眼睛。
千手觀音的創作在中國流行逾千年。
在圖像學上,千手觀音始終秉持著面容圓滿,姿勢正面觀,手臂呈放射狀,由內而外,左右對稱等,給人安定、均衡的美感。
千手觀音的全稱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又被人稱為千眼千臂觀世音菩薩。
千手觀音是慈悲的象徵之一,是我國民間最常見的信奉的四大菩薩之一。
千手觀音有個廣為人知的傳說。
相傳,興林國國王的三女兒妙善(三皇姑)喜歡修行,曾出家在白雀庵為尼,後因妙莊王逼迫其還俗,而火燒白雀庵,致使數百名尼姑身亡,而妙善乘白虎遠走蒼巖山修行,後又因父王得怪病——人面瘡,需用親生女兒的手和眼作藥引子,三皇姑便捨出自己的手和眼為父王治病。
妙莊王病癒後,想把三皇姑封為全手全眼菩薩,並為其建造廟宇,更塑金身,但由於過分激動,竟說成「千手千眼」。
妙莊王本是天神下界,真龍天子都是金口玉言,一句「千手千眼」傳達給了修築者,於是建造廟宇時,就給三皇姑的金身多出許多手眼,即為如今的千手千眼菩薩了。
還有一個說法是,觀音曾發誓要普度眾生,但奈何眾生芸芸,讓其頗有力不勝任之感。於是,觀音分身成四十二個大慈大悲菩薩來幫助世人。
而觀音的師傅——無量佛知道後,勸說道:「不要急躁,慢慢來,否則欲速則不達。」後來,無量佛將四十二個個體撮合在一起,留下了四十二隻手臂,並讓每隻手掌上長出一隻眼睛,代表一個化身。
除去主體的兩隻手臂,還有四十隻手臂,而在每隻手臂各配上佛門三界中的「二十五有」也就代表了二十五隻手與眼睛,兩數相乘為一千。這也就是千手觀音了。
有很多人認為擁有很多手臂的菩薩就是千手觀音,其實不然。
千手觀音與準提菩薩都是多臂佛像,所以,我們不要把多臂的準提菩薩錯認成是千手觀音了。
千手觀音菩薩的千手,表示遍護眾生,所以翡翠千手觀音就寓意著能保佑人們渡難消災,使人生活順利、平安吉祥。
千手觀音的千眼,表示遍觀世間,所以翡翠千手觀音就寓意著能為佩戴者驅逐黴運,化解苦難,廣開財路,帶給人們百般利樂。
千手觀音是大慈悲的象徵,其佛像所代表的寓意是人類心靈的一種慰藉與寄託。
千,為無量及圓滿之義,「千手」也表示觀音的法力寬廣無邊。
「千眼」代表智慧的圓滿無礙。
若虔誠佩戴翡翠千手觀音,則寓意在運氣旺時,還能加大輝煌度;當運氣低落時,能消障礙,化災難,事事順心,一生幸福。
最後,我們在購買翡翠千手觀音時,一定要選擇靠譜的渠道、賣家。
購買前還要記得索要鑑定證書,以確保產品為天然翡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