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洪兵院士:醫學教育,在「變」與「不變」之間尋求創新
在日前舉辦的「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與醫學教育研究年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醫科大學校長沈洪兵教授分享了精彩觀點。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醫科大學校長 沈洪兵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挑戰與機遇並存。
-
沈洪兵院士:醫學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四點至關重要
9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對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做出部署;9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醫學教育改革創新如何有的放矢、取得實效?為此,我們將邀請醫學院校知名管理者、學者分享他們的經驗、思考與建議。本次分享學者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醫科大學校長沈洪兵。
-
沈洪兵院士:推進醫學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比如,舉辦八年制醫學教育的高校需繼續深化人才培養改革探索,重點培養具有多學科交叉背景的高層次拔尖創新醫學人才;高水平醫學院校在穩步擴大本科醫學類專業招生規模的基礎上,拓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和「5+3」一體化教育,加大預防醫學人才培養力度,探索公共衛生醫師規範化培訓與公共衛生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接軌,試點探索公共衛生專業博士學位(DrPH)等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建設與改革。
-
南通籍院士沈洪兵當選副主席
省科協十大閉幕 南通籍院士沈洪兵當選副主席 來源:南通日報 發布時間:2021-01-10 字體:[ 大 中 小 ]
-
沈洪兵院士來支招
因為一場疫情我們迎來了一個特別的「開學季」也迎來了一門特殊的「課程」這門課的任課老師有醫學專家、科學家還有「大自然」他們帶領我們探索生命的奧秘見證科學的發展教會我們敬畏生命、敬畏自然疫情當下就是特殊的課堂微言教育推出
-
脊柱外科「栽樹人」,胸腔鏡外科開拓者……細數新晉院士的醫學貢獻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醫科大學校長沈洪兵——中國肺癌遺傳圖譜的建立者沈洪兵,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醫科大學校長沈洪兵領導和開展中國人群唯一肺癌全基因組關聯研究,首次建立中國人群肺癌分子遺傳圖譜,在國際上填補中國人群肺癌易感基因研究空白;首次發現miRNA序列遺傳變異是肺癌發生發展生物標誌物
-
院士說丨侯立安院士:疫情常態化的室內病原微生物消殺及風險防控
院士說丨侯立安院士:疫情常態化的室內病原微生物消殺及風險防控 2021-01-12 12: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張英澤院士當選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
中新網河北新聞8月10日電 (李茜 任少輝)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10日透露,在8月8日北京召開的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諮詢委員會暨首次學部委員會議上,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張英澤院士當選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是河北省第一位當選中國醫學科學院(臨床醫學部)學部委員的院士。
-
院士說丨胡思得院士:君子九思成其大 鑄就核盾寫忠誠
院士說丨胡思得院士:君子九思成其大 鑄就核盾寫忠誠 2020-12-11 14: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沈洪兵:大數據非「數據大」,合作共享才「有用」
2020-11-27 08:40圖文來源: 南京日報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醫科大學校長沈洪兵:
-
百名院士解讀習近平科技創新思想-新聞專題-科學網
創新也是多方面的,科技創新是創新驅動的核心,而體制、機制創新是保障。沒有體制創新,科技創新就只能待在實驗室裡。 ——徐匡迪(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大學教授。主要從事噴射冶金、鋼的二次精煉及「熔融還原」的研究。)
-
院士說丨潘建偉:量子計算正從「玩具」變成「工具」
院士說丨潘建偉:量子計算正從「玩具」變成「工具」 2021-01-05 11: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陳新滋院士落戶中大
記者獲悉,中山大學引進陳新滋院士,旨在依託陳院士的學術水平和感召力,打造高水平的藥學學科創新平臺,整合藥學及相關學科研究力量,建設高水平的藥學創新團隊。提升中山大學藥學一級學科的整體水平,使中山大學的藥學研究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南醫大校長沈洪兵:救死扶傷,用青春點亮生命之光
4月8日,在2020年高考倒計時90天之際,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醫科大學校長沈洪兵,受邀參加現代快報「看校園春萌·聽校長說」系列活動,帶大家率先探訪校園美麗的四月天,並寄語廣大高三學子:「救死扶傷,即是至德至善。希望你們不負韶華,用青春點亮生命的希望之光。」
-
院士說 | 趙振堂院士:鸚鵡螺裡「追光者」
趙振堂自豪地說。「現代科學研究越來越依賴具有極端條件和能力的設備與手段。」趙振堂說,加速器光源這類大科學裝置的出現,極大地增強了人們認識和改變未知世界的能力。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憑藉優良的光束品質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已成為助力科學家解決關鍵科學技術問題的利器。
-
李彥宏、王傳福落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 院士提名 2 端青(女) 1955年09月 軍事醫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 院士提名 3>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院士提名 9 蔣建東 1958年11月 藥理學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 院士提名 10 景在平 1954年11月
-
王辰院士:願天下賢才在此得其所
過往鴻儒,今來俊傑成立於1917年的北京協和醫院,百年間湧現出張孝騫、林巧稚等無數醫學大師,培養出奠基中國醫療事業的重要人才。在1949年,當時中國各醫學院院長大多數為協和畢業生。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院士介紹,1957年,中國醫學科學院與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合一。
-
韓德民院士工作站落戶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
人民網太原3月29日電 從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傳來喜訊,3月28日,韓德民院士工作站在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成立。 韓德民院士團隊工作站建立後,該團隊將在未來三年中,從各個方向來指導和提升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的技術實力,將為山西省的耳鼻咽喉學科建設注入新的能量。
-
院士:疾病命名沒中國人的份 沒創新就沒話語權
在他之前,清華大學醫學院只有過一任正院長,即著名醫學家、中國兩院院士吳階平先生。儘管不無艱辛,但他在採訪中向網易科技《科學大師》記者數次提到醫學科研創新的重要和必要,希望清華醫學院能成為一個醫學創新基地。「如果大家都按照課本學習,沒有創新實踐機會和平臺條件,那不會培養出好的創新人才。
-
南京醫科大學成立轉化醫學研究院
打破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的屏障,真正構建從實驗室到病床,把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為臨床治療的新研究體系。5月17日,南京醫科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肝病轉化研究中心、COC轉化醫學平臺、腫瘤活組織樣本庫成立儀式在南京醫科大學江寧校區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