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說丨胡思得院士:君子九思成其大 鑄就核盾寫忠誠

2021-01-08 澎湃新聞
院士說丨胡思得院士:君子九思成其大 鑄就核盾寫忠誠

2020-12-11 14: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作者 | 王燕 吳明靜

胡思得

採集小組訪談胡思得現場

胡思得(左一)與于敏(中)、胡仁宇重訪核試驗基地

1986年胡思得(前排左三)在義大利San minioto參加ISODARCO

自主創新,面向國家需求

高瞻遠矚,謀劃核事業持續發展

實事求是,注重理論與實驗的緊密結合

嚴謹治學,辛勤培養核武器人才

有太多值得書寫的過往

歡迎關注

科普遼寧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院士說丨胡思得院士:君子九思成其大 鑄就核盾寫忠誠》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胡思得院士:君子九思成其大 鑄就核盾寫忠誠
    ,以下簡稱中物院)同齡,事業與祖國核武器科技同頻共振,如今,中國工程院院士胡思得的科學生涯已進入第62個年頭。 2018年,胡思得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立項,兩年來,經對胡思得科學生涯的考察,採集小組同仁們深刻感受到他對祖國和人民的無限忠誠,以及蘊含在其科學生涯中的執著之情、智慧之光。
  • 院士說丨沈洪兵院士:醫學教育,在「變」與「不變」之間尋求創新
    院士說丨沈洪兵院士:醫學教育,在「變」與「不變」之間尋求創新 2020-12-18 10: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院士說丨侯立安院士:疫情常態化的室內病原微生物消殺及風險防控
    院士說丨侯立安院士:疫情常態化的室內病原微生物消殺及風險防控 2021-01-12 12: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科院院士程開甲: 以身許國鑄核盾
    原標題:程開甲: 以身許國鑄核盾   如今,已是95歲高齡的程開甲院士仍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耕耘不輟,仍在為我國國防現代化事業貢獻著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常有人問我對自身價值和追求的看法,我說,我的目標是一切為了祖國的需要,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是我的信念。正因為這樣的信念,我才能將精力全部用於我從事的科學研究和事業上。」
  • 院士說丨潘建偉:量子計算正從「玩具」變成「工具」
    院士說丨潘建偉:量子計算正從「玩具」變成「工具」 2021-01-05 11: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院士說 | 趙振堂院士:鸚鵡螺裡「追光者」
    趙振堂院士為「第六屆上海院士專家峰會」作報告以上海光源作為起點「培育上海光源精神,建造世界一流裝置。」這是懸掛於上海光源實驗大廳的橫幅,也是趙振堂和上海光源團隊一直恪守的工作信條。和那些閃亮的科研成果不同,其背後的上海光源往往很少被人注意,甚至連名字都很少出現在貢獻者名單中。「我們有時被稱為科研成果的『保姆』。」
  • 院士專家談我國核科技與核能產業
    在包頭召開的中國核學會2019年學術年會上,李冠興接受了記者的採訪,向我們展現了一位院士的核情懷。「我國核科技工業發展迎來第二個春天」在李冠興院士看來,現在是「兩彈一星」後,中國核能產業發展的最好時期。「近年來,我國核科學技術創新及核能產業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 中國院士名人錄|這45位院士竟來自同一所高校
    大學之大,首在育人。而每每提起院士這個稱號,二火兔心中都有種肅然起敬的感覺,不知大家是否也一樣?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2000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曾任該所所長。提出在金屬小顆粒懸浮液體中通過測量吸收係數可能觀察到電磁波局域化遷移率邊界的建議。陳子元,核農學家,蘇南蠶絲專科學校(現蘇州大學)教授,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 這個院士的發明建奇功 既會玩核武器又會除黑色素瘤
    周院士早期從事核武器研究,保密性很強。他不僅很少有空回去看父母,而且還不能說,連母親都不知道他究竟幹的是什麼工作,為此引起海內外親戚的誤會。 一提到核,人們往往聯想到的就是原子彈、氫彈等。其實,核技術除鑄造大國利劍之外,早已廣泛應用於經濟建設,越來越貼近百姓生活。周院士就是橫跨這兩個領域的科學家。早些年,周永茂院士跟核反應堆工程打交道較多。
  • 安康北醫大院士工作站揭牌暨科技創新報告會舉行
    安康北醫大院士工作站揭牌暨科技創新報告會舉行 2020-09-11 17:2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李彥宏、王傳福落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根據中國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選工作日程安排,院士增選的第二輪評審,將於今年10月的最後一周舉行,主要是在各個學部內部評審。之後還要經過主席團審議、全院院士投票等環節。一般是在年底之前公布最終當選名單。
  • 陳新滋院士落戶中大
    他說,「我很早之前就是中大人了,我對中大一直都有一種親切感,今天有一種回家的感覺。」記者獲悉,聘請陳新滋院士到中山大學也非一日之功。中大幾任校領導都不遺餘力延攬人才,誠摯邀請陳新滋院士回中山大學工作。今年6月底卸任香港浸會大學校長後,陳新滋欣然應允加盟中山大學,並於7月份正式來到中山大學藥學院開展工作。「德藝雙馨、文武雙全。」中山大學原校長黃達人這樣評價陳新滋。
  • 說鍾南山院士帶貨眼鏡?帶你妹啊_騰訊網
    第一張圖,大家應該看得比較清楚,鍾南山院士站在臺上講話。從背景板上寫的「2020『香格裡拉眼鏡』與您同行」這幾個字來看,大致可以判斷出,這應該是「香格裡拉眼鏡」舉辦的一場活動,並且邀請到了鍾南山院士。
  • 人民日報:院士頭銜不是「鐵帽子」
    根據中國科學院最新修訂的《中國科學院章程》,不僅院士有權放棄院士稱號,而且當院士出現嚴重違反科學道德、品行嚴重不端,乃至觸犯國家法律等行為時,院方將勸其放棄甚至撤銷院士稱號。  長久以來,院士退出機制的不完善屢遭詬病,出現了一些「退不出」「去不掉」的情況,讓院士頭銜如同「鐵帽子」,無論好壞都跟一輩子。其中的無奈,正反映了我國院士制度在人才培養、代際更替、人員流動方面存在的不足。
  • 約會新院士丨李校堃:揭秘「生長因子」的神奇
    】李校堃,溫州醫科大學校長,2019年11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他致力於以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為代表的基因工程蛋白藥物的基礎研究,在國際上率先開發成功多種促組織損傷與再生修復新藥,為我國重組基因藥物的發展樹立了典範。
  • 布鞋院士李小文:凡事追求及格就行,卻讓中國遙感技術成世界一流
    上了大學後,不愛上課、不愛寫作業的李小文經常被列入補考名單,也因此經常被老師叫去詢問專業課知識。 即便成為院士,在生活上,李小文依舊一貫的簡單隨性。一身黑衣、一雙布鞋幾乎成了他不變的裝扮。
  • 學生舉報院士:不讓我當秘書就像把我打入冷宮
    14年師徒實名舉報成陌路作為中科院院士和復旦大學醫院教授,王正敏曾是學生王宇澄的偶像。然而,隨著一沓厚厚的舉報材料被遞交,這對曾經的師徒,如今已成互相口中的「陌生人」。由於他升副高之前聲譽不好,他破格提升難度比較大,需要找院士,這個名額很少,競爭很激烈,要求更高。作為老師和推舉人,我在大會上幫他說了話。但奇怪的是,他在媒體做採訪時,他說有三個人都同意,唯獨王正敏不同意,所以他沒有被破格提升,這完全是瞎話,我自始至終都是投他的票,這話是哪裡來的我也不知道。
  • 李春林院士捐贈案頭書
    李春林院士本次捐贈圖書期刊總計401冊,其中採礦界頂級SCI期刊《國際巖石力學與採礦科學》251本,巖石界頂級SCI期刊《巖石力學與巖石工程》149本,《Fundamental of Rock Mechanics》1本。這些期刊最早的出版年份為1964年,有著很高的學術價值。
  • 【院士港故事薈】何滿潮院士NPR新材料生產線投產
    【青島新聞網獨家】(記者 於泓 孫志文)「我今天情緒很激動,要多說幾句,我很佩服李滄區引進院士項目、布局科技戰略的眼光和魄力……」5月10日上午,在能環(青島)國際新材料有限公司(原耐火材料廠),中國科學院院士何滿潮難掩激動之情,原本計劃3分鐘的致辭環節被數度延長。
  • 2019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公布
    年07月核物理工程技術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院士提名62張來斌1961年09月石油和天然氣工程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院士提名63張志儉1963年10月核能工程哈爾濱工程大學院士提名64蔣建東1958年11月藥理學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院士提名24景在平1954年11月普通外科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士提名中國科協25孔令義1964年03月中藥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