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不聞臟腑病,而求門、海、俞、募之微」出自元代竇漢卿《標幽賦》,《標幽賦》是針灸學較為重要的一篇論述,對後世針灸理論的發展、應用具有指導性意義。
所謂標幽,是指把幽微、深奧的針灸原理標而明之的意思。全文首談經絡、遞次為候氣、論針、取穴、標本論治、特定穴位、子午流注、補瀉、治療、禁針、禁灸等。凡有關針灸學術中的重要問題,均有論述。在針灸學的地位非同一般,是針灸學最重要的一篇文獻。
「豈不聞臟腑病,而求門、海、俞、募之微」講的是臟腑疾病的取穴規律。臟腑也就是五臟六腑的統稱,包括肝、心、脾、肺、腎五臟,和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這六腑。
臟腑疾病,可以理解為五臟六腑的疾病,每一臟腑有相互屬絡的經脈系統,所以,治療臟腑病可以從相對應的經絡入手,也就是取相應的穴位來治療。每條經絡上的穴位那麼多,取哪個穴位才行呢?這裡不就有了答案,「門、海、俞、募」這些穴位就是治療這類疾病的。
1.命名帶「門」的穴位
門,字面意思就是通過的關卡,帶門的穴位就是氣血在經絡流通的關卡,對臟腑氣血具體調節作用。
這些穴位分布在有的分布在頭面部,如耳門、啞門;有的分布在胸背部,如雲門、滑肉門、箕門、衝門、幽門、風門、殷門、魂門、肓門、京門、章門、期門、石門、命門;有的分布在上肢,如神門、郄門、液門;有的分布在下肢,如金門。
從穴位分布來看,還是胸背部的穴位最多,畢竟胸背部離臟腑本位最近。從穴位的內容來看,帶有門的穴位可以治療的臟腑疾病較多,如風邪犯肺,可取風門、雲門;脾胃不和可取滑肉門、幽門、章門;膀胱疾病,可取京門、石門、金門;腎臟疾病,可取命門,等等。
2.命名帶「海」的穴位
海,象徵海的包羅萬象,寬廣無比。一般帶「海」字的穴位可以理解為可以激發充足的氣血,如氣海、血海。這些穴位常補益作用大於瀉的作用。
這些穴位有氣海、血海、少海、小海、照海、海泉。也是分布在頭面,胸腹和四肢,不過這幾個穴位大多在四肢部位。
氣海、血海的作用不用講,就是氣血聚集的位置。小海、少海分屬小腸經、心經,心與小腸相表裡,此二穴可以用以治療心相關的疾病,如失眠、心悸等;再者,心生血且可行血,也可用以治療血虛、血脈運行不暢或受阻的疾病。照海在足部,屬腎經和陰蹺脈穴位,腎主一身陰陽,陰蹺脈司目之開闔,主主下肢運動,與睡眠相關,綜合分析,照海在治療陰陽失調的睡眠障礙。
3.命名帶「俞」的穴位
主要是背俞穴,背俞穴有十二個,可與臟腑一一對應。有定位歌訣:「胸三肺俞四厥陰,心五肝九膽十臨,十一脾俞十二胃,腰一三焦腰二腎,腰四骶一大小腸。」
這裡的「一二三四…」指的是胸椎棘突下,對應根據命名也知道如何對應,其中厥陰俞可對應心包這一臟腑。
所謂背俞穴,就是指五臟六腑之氣輸注於腰背部的俞穴。背俞穴除治療相應臟腑病外,還可治療與該臟腑有相關聯繫的五官病、肢體病。
4.與「募」相關的穴位
募是指募穴,是臟腑之氣輸注於胸腹部的腧穴,又稱為「腹募穴」。「募」,有聚集、匯合之意。六髒六腑各有一募穴,共12個。募穴均位於胸腹部有關經脈上,其位置與其相關臟腑所處部位相近。募穴可治療相關臟腑證,尤多用於治療六腑病證,常與背俞穴配合使用,稱為「俞募配穴」。
募穴的分布,有的在本經,有的在其他經絡,有呈雙穴者,有為單穴者。分布於肺經的有本髒募中府;分布於膽經的有本腑募日月,腎臟募京門;分布於肝經的有本髒募期門,脾臟募章門;分布於胃經的有大腸募天樞。以上均為雙穴。其餘都分布於任脈,有心包募羶中;心募巨闕;胃募中脘;三焦募石門;小腸募關元;膀胱募中極。均為單穴。六腑病證多取募穴治療。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內容,歡迎關注我,歡迎點讚、轉發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