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5日(農曆大年初一),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發表文章,主題是新年快樂,並提醒在路上的旅行者有責任去保護目前面臨危險的豬群,尤其是在亞洲(佔到世界養豬量的57.6%),2018年爆發了非洲豬瘟疫情,每個人都可以為之努力,使疫情不再蔓延開來,其實,需要關注的不僅僅是可能被非洲豬瘟感染的生豬,有些生豬已經瀕臨滅絕,並被稱為熊貓豬,意思是和熊貓一樣珍貴的豬,然而有些豬的數量比存世的大熊貓(據最近一次大熊貓普查,野生大熊貓的存量為1864隻)要少得多。國際上判定物種是否瀕臨滅絕,主要是看是否符合下面的標準之一:繁殖的母豬總數量低於100頭或者繁殖的公豬數量低於5頭,種群的數量低於1000頭,並且呈現減少趨勢。
1990年,對於中國的養豬業來說,是值得被銘記的一年,這一年進口豬(來自丹麥的長白豬,英國的大約克夏豬和美國的杜洛克豬)被大量引進,在十幾年後(2007年),這些外來豬的後代(二元和三元雜交)佔據了98%的市場份額,中國土豬幾乎銷聲匿跡。
中國土豬的生長速度和瘦肉率被雜交豬直接碾壓,中國土豬要飼餵一年,雜交豬半年就可以出欄,中國土豬的瘦肉率是40%,但是雜交豬的瘦肉率可以達到60%,雜交豬的料肉比(豬增重一公斤所需要的飼料)也比中國土豬低得多。與此相對應的,就是很多人說的,現在的豬肉不好吃了,在流水線生產的同時,有些風味也就失去了。
2013年5年27日報導稱最適合做回鍋肉的成華豬已經瀕臨滅絕,主要是因為成華豬生長周期長,又肥,浪費飼料,很多養殖戶選擇不再養成華豬,在最少的時候,只有幾十頭母豬,現在是被一些特色養殖的養殖戶飼養,但是數量還是有限。成華豬的脂肪含量高,可以達到3.5%,而雜交豬的通常只有1%。肌內脂肪高,可以看到大理石樣紋理。做回鍋肉的時候,講究肥而不膩,入口肉香,成華豬也是最適合做回鍋肉的豬種。
金華豬又稱兩頭烏,最適合用來做東坡肉,對於吃貨來說,豬肉也講究正宗,據說東坡肉誕生於蘇東坡之手,金華豬的劣勢在於體格小,長得慢等,從1980到2007年,金華豬的母豬從25萬頭降到了1萬頭,現在金華豬的規模擴大,主要取決於金華火腿的暢銷國內外,金華火腿的原料就是金華豬的後腿,加上金華的環境和千年來形成的特色醃製加工,才成就了金華火腿。
如果說產仔數最多的母豬,那太湖豬是當之無愧,世界生產仔數最多的母豬就是太湖豬,曾經一胎產了42頭(1982年2月17日,浙江省江陰縣月城公社種豬場的太湖豬產了42頭仔豬,存活了40頭),但是90年代以後,太湖豬也擺脫不了被雜交豬替代的命運,直接導致純種太湖豬越來越少,太湖豬的最大缺點就是長得慢(10個月才能長到140斤)和屠宰率低(56%),根據業內人士透露,整個蘇州地區,太湖豬分散在幾個種豬場內,總數還不到一千頭。瀕臨滅絕的豬需要大家的共同保護,一旦豬群真的滅絕了,失去的就是傳承了幾十萬年的基因寶庫,感謝大家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