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豬入侵:英、美、丹三國壟斷,中華豬瀕臨滅絕,網際網路能救豬?

2021-01-08 良之才

網際網路大佬們在社區菜籃子中拼殺的同時,不知道有沒有大佬會關注,中華豬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這麼說,絕不是危言聳聽,因為毫不誇張。

上世紀80年代,本土豬還是中國人餐桌上的主角,佔據了90%的市場。然而,30年過去,當一場非洲豬瘟肆虐整個中國時,終於有人感嘆:土豬消失,急需保護。

100多個本土豬種,31個瀕臨滅絕。諺語「家家都有黑毛豬」的成華豬,最危急時,當地一度「只剩五六十頭」,甚至都少於野生的大熊貓。純正的回鍋肉,可能我們再也沒有機會吃到,因為正宗的四川回鍋肉,正是成華豬肉製作而成。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這些,但中華土豬確實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候,其消亡速度之快,甚至讓人反應不過來!在中國存在了9000多年的家豬,從家家戶戶養豬到瀕臨滅絕,只用了不到30年的時間。

中國農大的陳清明教授說「豬種的滅絕,是一場生態災難」。擁有9000年養豬史的大國,在洋種豬的面前,潰不成軍。

小良真心希望,那些網際網路大佬們,能藉助網絡和流量,打造本土豬市場,這才是真正的企業家使命。說大了,是在保護中華物種基因。說小了,是在為後世兒女留下「舌尖上的味道」。怎麼看,拯救二師兄,都是刻不容緩的大事。

一、成華豬不到百頭

有媒體曾經評選出四川人最喜歡的12道菜,回鍋肉高居榜首。

在成都,幾乎所有的大小宴席上,都會有回鍋肉的影子。

我的朋友問我,最好吃的回鍋肉在哪裡?我告訴他,純正的回鍋肉,可能我們再也沒有機會吃到了。因為成華豬一度不到百頭,比野生的國寶大熊貓都珍惜。

一身黑毛、頭方頸粗、四肢短小的成都本土豬種成華豬,做出的回鍋肉鬆軟可口,肉香濃厚,肥而不膩。曾經諺語中的「家家都有黑毛豬」說的就是成華豬。它曾經遍布整個成都平原,是很多人過年獨有的「年味」。

但由於生長周期長,肥肉率高,在市場化的進程中,不敵洋種豬。如今,僅剩下百餘頭,被飼養在成都的一個保種場內。成了名副其實的保護動物,而拋棄陪伴了我們幾千年成華豬的,正是這三十年間的當代人。

二、金華豬瀕臨滅絕

浙江有一道名菜叫東坡肉。真正的吃貨應該知道,正宗的東坡肉用一種叫「兩頭烏」的豬肉製作而成。「兩頭烏」只是土名,其實這種豬,又叫金華豬。

這是中國「四大名豬」之一。這本該出現在餐桌上的豬肉,如今已是農業部重點保護的地方畜禽品種。

三、烏金豬成珍稀品種

金華火腿你一定聽說過,最適合做金華火腿的烏金豬,生長於烏蒙山-金沙江一帶的山區,也被農業部列為國家級珍惜保護品種,而農戶散養數量也岌岌可危。如果不加幹預,恐怕再過30年就會消失殆盡。

四、種豬被控,艱難從外國獲取

一方面是中華豬瀕臨滅絕,一方面卻被外國壟斷,一豬難求。

為了獲得國外的種豬,國內的企業董事長、政府領導親自到機場,拉橫幅迎接,將搭乘專機待外國種豬遠渡重洋迎接而來,遇堪比超級大人物出訪。

三年前,發生在昆明長水機場的這一幕,折射出中國種業數十年之痛。而這,不過是每年降落在中國的上百架種豬專機中的一架而已。2020年,疫情期間,中國種豬進口創下歷史之最!

五、如何拯救二師兄?吃!

這是一條讓人黯然神傷的消息,市場的選擇真的很重要,我們的消費可以讓有些物種滅絕,同樣也能讓有些物種保留。三十年時間,為了效益,為了生長周期,為了更多的收益,在生活了9000年的二師兄們正在悄悄消失。

如何拯救它們?需要我們做些什麼呢?

很簡單,吃貨改變世界,拯救中華豬的最好辦法就是「吃」。豬不同於其他保護動物,不被吃就沒有價值,就會被人工淘汰。人類用自己的偉力改變了自然選擇,而這種選擇,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的,都會改變一個種群的命運。

六、豬聯網,網際網路大佬們正在該做的事

豬聯網是個新名詞,高科技的養豬已經讓其可工業化的發展,成批量成建制流水化的去養豬,那是一件比編程還複雜的事。涉及軟、硬體兩個方面:

硬體上要在豬圈安裝傳感器、攝像頭、自動給料、自動清糞系統,農戶在家就可以遠程觀察豬的活動情況,實時控制豬圈的溫度、溼度、通風,像玩遊戲一樣養豬。軟體上幫助豬場規範養豬生產流程,方便農戶掌握豬的生產、待產、銷售狀況,智能化提示母豬待配、妊娠、分娩、斷奶、免疫等。根據後臺全網的數據分析,系統為農戶提供建議和警示。

而想要讓吃貨們了解甚至愛上中華豬肉,還需要好的宣傳和產品包裝。在此,小良想對那些某團,某多,某寶,某鵝說,別再社區團購的菜籃子中拼殺了,打造具備本土優勢的豬肉品牌,也許更有意義。

相關焦點

  • 洋豬入侵:從九千年養豬大國,到中華豬瀕臨滅絕,僅用三十年時間
    中華本土豬目前已經開始逐漸走向消失。上世紀八十年代,本土豬一直都是中國人餐桌上的主角,本土豬基本上是市場中的佼佼者。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三十年後,隨著一場非洲豬瘟的侵襲,中華本土豬基本上消失了,它們甚至比熊貓還要稀少。我們國家本來有一百多個本土豬品種,但到後期已經只剩下二十多種,我們很難再吃到純正的豬肉了。
  • 有近萬年養豬史,我國餐桌上卻是洋豬肉,中華土豬已瀕臨滅絕?
    中華土豬的現狀 中華土豬不是指一種豬,而是榮昌豬、陸川豬、淮豬、太湖豬、金華豬、東北名豬、香豬等的總稱,最顯著的一個特點是土生土長。 進入上世紀70、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國門重新打開,洋豬開始引進國內市場,但是那時的數量也不太多,中華土豬還是絕對的主力,佔據市場90%的份額,洋豬只是佔很小的一部分。
  • 教授網上賣種豬背後:種豬進口創下新高 本土豬種瀕臨滅絕
    從1994年到2007年,我國本土豬種市場佔有率從90%暴跌到只有2%,來自國外的豬種幾乎完全佔領了中國老百姓的餐桌,而大量本土豬種已經滅絕或瀕臨滅絕。種豬進口創下新高中國人養了全世界一半的豬,也吃掉了全世界一半的豬。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豬肉消耗量達1.009億噸,中國消耗4486.6萬噸。
  • 8個豬種已滅絕,29個品種瀕危!豬年如何保衛「中國土豬」?
    不過,在「洋豬」大行其道的背後,中國的「土豬」卻已經瀕臨滅絕!8個豬種已滅絕,29個品種瀕危中國人愛吃豬肉。翻看中國人的食譜,所謂的「硬菜」常是豬肉做主角。在地方畜禽遺傳資源瀕危品種列表中,橫涇豬、虹橋豬等8個品種的豬已經滅絕,岔路黑豬等5個品種瀕臨滅絕,還有25個品種面臨瀕危。
  • 中國養豬史近萬年,但每年要通過「洋豬」傳宗接代,這是為什麼?
    這只不過是第1批,未來還會有第2批豬順利的來到四川,這批豬是帶著特殊使命來的,那就是為我國的豬進行傳宗接代。這個時候會有人問到,中國明明這麼能吃豬肉,也是一個比較強大的養豬國家,而且養豬歷史近萬年,自給自足完全沒有問題,為什麼還要從國外選擇進口呢?最後是不是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外國豬來傳宗接代,是否會讓中國豬長得更好。
  • 教授網上賣種豬背後:豬肉超八成來自國外引種 本土豬種瀕臨滅絕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教授網上賣種豬背後:超八成中國豬肉來自國外引種,本土豬種瀕臨滅絕作者:夏旭田作為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教授,陳瑤生帶領其團隊近日在中國內貿批發平臺1688上開通了一家名為「雲豚」的種豬企業店,銷售豬精、種豬、本土黑豬肉等產品。
  • 教授網上賣種豬背後:超八成中國豬肉來自國外引種,本土豬種瀕臨滅絕
    從1994年到2007年,我國本土豬種市場佔有率從90%暴跌到只有2%,來自國外的豬種幾乎完全佔領了中國老百姓的餐桌,而大量本土豬種已經滅絕或瀕臨滅絕。 種豬進口創下新高 中國人養了全世界一半的豬,也吃掉了全世界一半的豬。
  • 全球十大瀕臨滅絕動物盤點:中華眼鏡蛇幾近絕種
    原標題:全球十大瀕臨滅絕動物盤點:中華眼鏡蛇幾近絕種 【科技訊】12月1日消息,動物們生活在地球上,雖然每天都要面對天敵的捕殺,同時也要獵食其他生物,但是它們每一個都和人類一樣,都是地球的主人,不過由於人類的捕殺與侵擾,越來越多的動物瀕臨滅絕,很多動物將在不久的將來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之中
  • 瀕臨滅絕蝴蝶大規模「入侵」西伯利亞
    近日,絹粉蝶大規模「入侵」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集中分布在託木斯克和新西伯利亞兩座城市附近。這類蝴蝶翅膀較大,圖案獨特,白色的翅膀上分布著多條黑色翅脈,十分美麗。從遊客拍攝的照片中可以看出,成千上萬的絹粉蝶匯聚在一起,畫面十分壯觀,仿佛為大地鋪上了一塊絢麗的黑白地毯。
  • 6種看似常見卻瀕臨滅絕的動物,幾乎都分布在中國
    禾花雀,禾花雀是民間的一個俗稱,其真正名稱為黃胸鵐,這種鳥類常常集成數百至數千隻的大群活動,曾在中國普遍分布,但看似常見的禾花雀現今卻已經成為了極危甚至瀕臨滅絕的動物。中華田園犬,中華田園犬這種產自中國本土的犬科動物,俗稱「土狗」,看起來更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動物,但其實由於人們近年來就外來洋犬的青睞以及本土純種犬的不重視,而今純正血統的中華田園犬已淪為稀有物,甚至瀕臨滅絕。藍鰭金槍魚,金槍魚作為一種商業價值高的食用魚,在市場上隨處可見,看似常見的金槍魚其實也正在面臨各種危機,其中藍鰭金槍魚便是極其瀕危的一種,已經到了瀕臨滅絕的地步。
  • 中華穿山甲瀕臨滅絕?
    受訪者供圖綠會宣布中華穿山甲在中國大陸地區已功能性滅絕,專家呼籲通過國家力量加以救護和保護6月8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下稱綠會)宣布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中華穿山甲在中國大陸地區已「功能性滅絕」。
  • 中國「豬圈危機」四起 定縣豬、窄勒黑豬等已滅絕
    巴馬香豬、江口蘿蔔豬、官莊花豬等豬種曾經陷入瀕危狀態。定縣豬、龍遊烏豬和窄勒黑豬等已經滅絕。  換句話說,這些豬一不小心就要變成珍稀動物了。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從事豬遺傳育種研究的王立賢2014年就提出「中國本土豬種選育刻不容緩」。中國農業大學教授陳清明甚至在一次接受採訪時警告,「豬種的滅絕同樣是一場生態災難」。
  • 英媒:野生中國大鯢瀕臨滅絕
    參考消息網9月18日報導英媒稱,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棲動物之一,野生的中國大鯢瀕臨滅絕。現在發現,這種動物至少有3個不同的亞種,每一種都需要不同的幹預方式才能免於滅絕。據英國新科學家網站9月17日報導,中國大鯢是一種體型巨大的動物,據信可以長到1.8米長。
  • 【十大農業品牌】寧鄉花豬:從瀕臨滅絕到最貴豬肉的崛起之路
    湖南省流沙河花豬生態牧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述初(右)通過科技創新,使瀕臨滅絕的寧鄉花豬種群規模擴充。   紅網時刻長沙8月17日訊(記者 李慧 實習生 謝碧鷺)「獅子頭、銅鑼肚、烏雲蓋雪、銀頸圈」,這是流沙河花豬(寧鄉花豬)憨態可掬的外形。流沙河是寧鄉花豬原產地域,這裡孕育了全國著名的「生豬之鄉」。這裡的花豬外形獨特、遺傳結構豐富,是餐中美食,被評為湖南十大農業品牌。   近日,紅網時刻記者來到寧鄉,探尋寧鄉花豬如何從瀕臨滅絕發展為最貴豬肉?
  • 有網友問:中華穿山甲是如何走向瀕臨滅絕之路的?
    有網友問:中華穿山甲是如何走向瀕臨滅絕之路的?中華穿山甲走向滅絕的主要原因就是「吃」,中國傳統醫學認為穿山甲有滋補功效,現代這種思想仍影響深遠,盜獵使大量穿山甲上了餐桌,對中華穿山甲種群造成毀滅性打擊。
  • 說真的,豬也是瀕危動物
    ,土豬的最大特點就是一身烏黑,所以那句「烏鴉落在豬身上,誰也別嫌誰黑」的邂逅語也能找到答案了。隨著養殖數量的減少,成華豬已經瀕臨滅絕,2010年10月在成都市專門設立的成華豬保種場裡,共有100頭成華豬,而當中國野生大熊貓的種群數量是1864隻。
  • 豬也是瀕危動物了?回鍋肉標準原料「成華豬」比大熊貓還稀少
    中國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豬肉生產國,也是最大的豬肉消費國,但是本土飼養的洋豬品種卻佔據超過95%的市場。真正的中華土豬已成為市面上的稀少品種,更面臨著滅絕的危險。而形象最深入人心的大白豬,其實是引進品種的約克夏豬,並非中國土豬。
  • 熊貓瀕臨滅絕的原因是什麼? 太可愛,被抓來做寵物
    18183首頁 熊貓瀕臨滅絕的原因是什麼? 太可愛,被抓來做寵物 熊貓瀕臨滅絕的原因是什麼?
  • 入侵中國40年的筍殼魚,最開始泛濫成災,現在卻被吃到瀕臨滅絕
    說起物種入侵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特別是當世界各國的貿易往來越來越密切的今天,總會有一些物種逃過我們的眼皮底下,一不小心就成為了入侵物種。不過針對入侵物種,我們通常都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就像早些年泛濫歐洲的小龍蝦,來到中國後也只能乖乖束手就擒,變成了中國夜市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