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場合,中國領導人說外語

2020-11-24 新華網客戶端

圖:毛澤東在學英語。

圖:李嵐清用英語為2008年北京申奧作陳述發言。

  不久前,在非洲訪問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衣索比亞總理海爾馬裡亞姆在機場歡迎式上直接用英語對話,沒有用翻譯。李克強英語說得好,早已不是秘密,據說他在家中常和夫人程虹用英語交談。

  其實,很多中國領導人都是外語達人,在不少場合都曾用過外語。

  與美國人會面,毛澤東喜歡「秀」英文

  很多人認為毛澤東晚年才開始學英語,其實,毛澤東很早就接觸英語了。美國學者羅斯·特裡爾在《毛澤東傳》中提到,1910年毛澤東離開韶山老家,進入湘鄉縣城新式學堂——東山小學堂讀書,那裡有一位留學回來的老師,教英語和音樂。所以,毛澤東最早是在17歲那年開始學習英語的。

  從17歲開始接觸英語一直到晚年,毛澤東的英語水平究竟達到了什麼程度呢?周恩來曾說過:「毛主席所知道的英語單詞比我多得多呢。」周恩來這麼說,倒不完全是恭維和客套。

  毛澤東與美國人會面的時候喜歡「秀」一把英語。1970年12月18日凌晨,毛澤東身著睡衣,膝蓋上蓋著一條毛毯,在中南海住處與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海闊天空的談話持續了整整5個小時。在談話中,毛澤東使用了20個英文單詞。毛澤東還提到了全面內戰用英語說是「all-round civilwar」。有人評價這個詞用得很地道,顯示了毛澤東的英語詞彙功底。

  在毛澤東與斯諾談話半年之後,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派遣基辛格秘密訪華,開始了中美建交和關係正常化的進程。

  1973年2月17日晚上11點半,毛澤東會見基辛格。在談話中,毛澤東說:「我聽說外面傳說我正在學英文,我認識幾個英文單詞;但不懂文法。」基辛格說:「主席發明了一個英文詞。」對此毛澤東爽快地承認:「是的,我發明了一個英文詞——Paper Tiger。」基辛格馬上對號入座:「紙老虎。對了,那是指我們。」隨後大笑。

  1975年10月21日晚,毛澤東再度與基辛格會晤。在這次會談中,基辛格說「我們有一些共同的敵人」,毛澤東用英語回答「Yes」,並寫在紙上。基辛格馬上說,「我看主席學習英文大有進步」,並請求毛澤東把這個字條送給他,毛澤東爽快地答應了。這張小小的紙條可能是毛澤東流傳於世的唯一英文手跡。

  有人問過毛澤東到底為什麼要學習英語,他說道,第一個原因是有興趣;其次是想換換腦筋;第三個原因是馬克思。毛澤東曾說:「我活一天就要學習一天,儘可能多學一點,不然,見馬克思的時候怎麼辦?」

  俄語翻譯漏掉了一句,周恩來馬上笑著說,「還差一句呢」

  談到周恩來的外語,外交部禮賓司前司長魯培新講了一個故事。一次,在外國駐華大使國慶招待會上,周恩來即席發表祝酒詞。俄語翻譯在翻譯時漏掉了一句,周恩來馬上笑著說,「還差一句呢」,翻譯立即給補上了。

  周恩來能說很多國家的語言,英語和法語很好。因為曾經在俄羅斯養過傷,所以俄語也會說一些。

  1921年底周恩來曾專門跑到英國,打算報考英國的學校,可見,當時他對自己的英語水平相當自信。周恩來閱讀英文報紙的習慣也一直保持到解放以後。

  1936年6月,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在陝北第一次見到已經是中共主要領導人的周恩來。斯諾在《西行漫記》第二篇「去紅都的道路」中這樣記述了他與周恩來的會面:

  這時突然出現了一個清瘦的青年軍官,他長著一臉黑色大鬍子。他走上前來,用溫和文雅的口氣向我打招呼:「哈羅,你想找什麼人嗎?」他是用英語講的!我馬上知道他就是周恩來。我一邊和周恩來談話,一邊頗感興趣地觀察他,因為在中國,像其他許多紅軍領袖一樣,他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

  他個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結實,儘管鬍子又長又黑,外表上仍不脫孩子氣,又大又深的眼睛富於熱情。他確乎有一種吸引力,似乎是羞怯、個人魅力和領袖自信的奇怪混合產物。他講英語有點遲緩,但相當準確。他對我說他已有五年不講英語了,這使我感到驚訝……

  周恩來的英語聽力和警覺性在1972年1月時任美國總統特使亞歷山大·黑格將軍為尼克森訪華打前站時表現得淋漓盡致。當時黑格在會談中提到前蘇聯威脅的時候說:「The U.S.government is concerned about the viability ofChina」,章含之翻譯為「美國政府關心中國的生存能力」。章含之注意到翻譯過去後,周恩來沒說話,但顯然皺了下眉頭。

  黑格走了以後,周恩來立即要求章含之找來各種版本的韋伯斯特、牛津大辭典查「viability」這個詞的意思。查了之後確實是「生存能力」的意思,周恩來再次會見黑格時,就當面指出黑格上次用詞不當,用這個詞中國不接受,因為中國不需要別人關心自己的「生存能力」。

  儘管發生了「viability」的小插曲,尼克森還是順利訪華並籤署了中美聯合公報。在公報籤字後尼克森舉行了答謝宴會,最後特別讚揚中方的翻譯,並且拿出美國人的幽默感對章含之說她很出色,「翻譯我全聽到了,一個字也沒錯」。

  除了毛澤東、周恩來外,很多老一輩革命家也很精通外語。鄧小平曾在法國勤工儉學多年,法語說得溜得很。朱德曾在德國學軍事,還與德國教官討論過遊擊戰問題,他的德語講得相當流暢。

相關焦點

  • 盤點中國領導人的外語水平:毛澤東喜歡跟美國人「秀」英語
    李克強英語說得好,早已不是秘密,據說他在家中常和夫人程虹用英語交談。 其實,很多中國領導人都是外語達人,在不少場合都曾用過外語。 與美國人會面,毛澤東喜歡「秀」英文 很多人認為毛澤東晚年才開始學英語,其實,毛澤東很早就接觸英語了。
  • 中國領導人英語水平都啥樣?
    從毛澤東到周恩來,再到江澤民、朱鎔基,很多中國領導人都算得上是外語達人,他們曾多次在不同的場合,或是即興用外語演講,或是直接與外國領導人用外語對話。毛澤東:在美國人面前「秀英語」很多人認為,毛澤東晚年才開始學英語。1954年,在新華社國際部工作的林克被派到毛澤東身邊擔任其國際問題秘書,並教授其英語,達12年之久。
  • 盤點領導人的英語水平:周總理最警覺,毛主席發明了一個英文詞
    大家都知道,早期的國家領導人大多都有過出國留學的經歷。例如周總理年輕時分別到過日本、法國、英國、德國學習;朱德36歲赴德國留學;鄧小平曾在法國勤工儉學長達5年之久。所以,他們都有較高的外語水平。在今天看來,他們身為新中國的開國元勳,身上一定有著常人無法企及的閃光點,外語綜合能力就是其中之一。周總理幹了幾十年的外交工作,除了英語說的很好外,也懂一些法文、德文、日文,後來他還學了俄文。朱德曾在德國學習軍事,還與德國教官討論過遊擊戰問題,他的德語講得相當流暢。而鄧小平在法國勤工儉學多年,法語不但說得很好,還能用法語原汁原味地唱《國際歌》。
  • 這些由中國領導人創辦的「第一所」大學,個個在行業領域聞名遐邇
    新中國成立之後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簡稱人大,是中國典型的以人文科學研究為主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人大的法學、經濟學、管理學可以說是中國頂尖的存在。法學、應用經濟學、理論經濟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農林經濟管理等學科均為雙一流建設學科。
  • 說出來可能不信,平翹舌不分,可能會影響學外語
    2、有人不會捲舌,不但會影響說話,還會影響到學外語時捲舌音。很多孩子在語言的啟蒙學習的各個階段,都會出現各種問題,如吐字不清,發音不準,很多父母在去醫院檢查,諮詢專家後,確定孩子語言障礙的主要原因,如果是有關舌、唇、下頜、軟顎、喉等構音的主要器官的問題。那麼父母可以在家裡提前進行以下相關訓練。訓練的前提是,父母一定要精準的掌握這些語言病理康復知識。
  • 細數領導人身邊的女神翻譯 她們的英語是怎麼練成的?
    這裡是負責中國領導人重要外事活動翻譯工作的骨幹力量,這裡集結了英、法兩個語種的高翻人才,大約七八十人。這支中國領導人「高翻」隊伍平均年齡只有31歲,其中女幹部佔全體人數7成。老師說:「當時那名男生非常尷尬,我為了緩解他的尷尬,就告訴這名男生『今天的這個尷尬,將在不久的將來,成為所有同學值得回憶一輩子的美好記憶』。現在十多年過去了,當時調皮的姚夢瑤已經成為外交部的翻譯了!」
  • 20年,16種外語,2個四川省唯一!成實外的外語特色基因,值得贊!
    Chinese heart,global mind用外語講中國故事 在成實外的教育版圖裡,「外語特色「和「外國語氣質」是重要的印象標籤。在20年的辦學歷程中,一句「立學中華、語通世界、開創未來」的口號,見證了數以萬計的成實外校友意氣風發、走向世界。
  • 西華大學外語課堂: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傳遞中國聲音
    彭旭說。主題合適,但如何實現思政與教學深度融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這點非常具有挑戰性,最終三位老師決定從「疫情中的志願服務」角度出發,「選取這個材料是考慮到,一方面在任何時代我們都需要志願精神,另一方面,在疫情中,我們更加需要這樣的精神,幫助世界度過疫情難關。」李學芹說。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外語的背後是外國的文化和價值觀念,如何讓「志願者精神」的講授寫滿「中國故事」呢?
  • 漫畫家詳解五位國家領導人卡通形象(圖)
    2008年以來,創作了多幅中國國家領導人的肖像漫畫,在20多個國家展出並多次獲獎。  ■ 對話動機  4月28日,朱自尊繪製的新中國五代領導人肖像漫畫在杭州舉行的第十屆中國國際動漫節上展出,引起了輿論關注。新京報記者查閱資料發現,這是國內民間漫畫家創作的國家領導人肖像漫畫首次參展大型國際性展會。
  • APEC領導人穿新中裝吃燒鴨(圖)
    各成員經濟體領導人、代表在「APEC未來之舟」帆葉籤名。習近平和彭麗媛與各成員經濟體領導人、代表及配偶集體合影。他們身著為本次會議專門設計製作的中國式服裝,既充滿中國傳統元素,又體現現代氣息,記錄下這難忘的歷史時刻。碧水澄澈,彩標盈動,各美其美,和而不同,表達上善若水、和衷共濟的期盼。
  • 河南大學外語教授吳雪莉:金髮碧眼中國心
    河南大學外語學院教授、吳雪莉的學生徐有志說。  新中國成立後,黃元波來到開封主持籌建生物製藥廠。然而令南方人黃元波感到驚訝的是,面對開封話,當他還不明所以的時候,吳雪莉已經能會心一笑。  1958年,徐有志考入河南大學。讓他驚訝的是,時常看到年輕的吳雪莉和中國老太太們聊天,拉家常。吳雪莉的家門也隨時為鄰居們打開。很多時候,端坐在她家裡的縫紉機前的,都是街坊四鄰。
  • 「北外附」的芳華歲月,一代特招的外語幼童
    吳吉星記得,有一次,亨特說,讓我來告訴你們我是怎麼坐飛機從倫敦到中國來的。他說,「第一步,我走上飛機的舷梯」,邊說邊一步登上了椅子。再走到桌子上,說「第二步,我走進飛機了」。接著做出關門的動作,說「然後機艙門關上了,飛機就飛了」。每句話都放慢語速,連說好幾遍。那節課,吳吉星記住了跟坐飛機有關的許多單詞和句型,還學到了護照等知識。
  • 中國內地選送《邪不壓正》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中國內地選送《邪不壓正》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時間:2018.10.09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kino
  • 中國領導人卡通形象走紅 被贊好萌好可愛(圖)
    10月14日,一個名為「復興路上」的帳號,在視頻網站優酷網上發布了一段名為《領導人是怎樣煉成的》的視頻,全長5分零2秒。視頻中首次出現了中國領導人的卡通形象,用幽默平實的語言講述中國官員選拔和考核制度,這段視頻贏得了瘋狂的點擊率。截至昨晚10點,該片中文版本已播放135萬餘次,英文版本也播放了1萬餘次。
  • 世界觀第428期:中國領導人的待客之道-搜狐新聞
    法國美食家布裡耶-沙瓦朗說:「餐桌上,看的到政治的精髓。」此語用來形容中國的國宴再貼切不過了。國宴就是政治-在哪吃?上什麼菜?什麼人出席?什麼規格?中國領導人藉助宴會的餐桌隱晦地向對方傳遞著自己縝密心思。 中國借國宴敲打蘇聯領導人
  • 徐德凱:概念整體論助拓外語教育理論維度
    2018年4月12日,作為首個面向中國學習者的英語能力標準——《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CES)(以下簡稱《量表》)由教育部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聯合發布。《量表》中不斷強調在運用目的語深入溝通和交流中,學習者能夠根據不同的社交場合和話題選擇符合目的語習慣、交際者身份及其相應的社會文化規約的語言形式,準確、恰當、有效地表達自己觀點、情感和態度,能夠在交際中精確、自然、純正、恰當、規範、清晰、順暢和連貫地闡述、論證、分析、推斷與評價。
  • 國家領導人看戲劇目選擇有何講究?
    反腐題材是常客 《四郎探母》出現頻率最高  新年戲曲晚會,從中南海懷仁堂到國家大劇院,黨和國家領導人集體出現在同一臺晚會這一傳統已延續了17年。那麼17年來,領導人愛看的都是哪些劇?  有記者梳理了十餘年的元旦京劇、戲曲晚會發現,紅色經典、反腐、孝道、愛情等題材出現得最多。
  • 魯子問:促進社會發展與個人幸福的外語教育
    我覺得研究當前的外語教育改革,第一個重要問題是我們要明確外語教育的性質,外語教育在我們國家是什麼樣性質的社會實踐活動,語言做規劃首先要討論可不可以規劃,什麼是可以規劃的,什麼是不可以規劃的,我們要弄清楚。外語教育哪些可以規劃,那些不可以規劃,先要弄清楚這一點。
  • 時政點評丨王鴻薇稱呼蔡英文為「領導人」,然而民進黨開心不起來
    文|無塵 審|樂一在最近,中國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王鴻薇在上節目時表示,蔡英文對美的政策持有不同的意見。在談話中王鴻薇稱蔡英文為「領導人」,稱美國總統為「川普」。沒想到只是隨口而出的稱呼,讓那些民進黨當局傷透了心,如今王鴻薇稱呼蔡英文為「領導人」,然而民進黨開心不起來。
  • 日本是世界第二熱愛學外語的國家?聽到「日式外語」,你笑了嗎?
    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網際網路的發展,越來越多人除了母語之外還會學習一些外語,作為幫助學習和工作的工具。日本人對於學習外語也十分有熱情,因為#日語#本身就是一種複雜的語言體系,既包含了本土語言,又加入了部分外來語,比如漢語和英語,而且英語的佔比越來越高,在街頭到處都能看到滿是片假名的招牌和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