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領導人的英語水平:周總理最警覺,毛主席發明了一個英文詞

2021-01-08 楊哥論歷史

大家都知道,早期的國家領導人大多都有過出國留學的經歷。例如周總理年輕時分別到過日本、法國、英國、德國學習;朱德36歲赴德國留學;鄧小平曾在法國勤工儉學長達5年之久。所以,他們都有較高的外語水平。

在今天看來,他們身為新中國的開國元勳,身上一定有著常人無法企及的閃光點,外語綜合能力就是其中之一。周總理幹了幾十年的外交工作,除了英語說的很好外,也懂一些法文、德文、日文,後來他還學了俄文。朱德曾在德國學習軍事,還與德國教官討論過遊擊戰問題,他的德語講得相當流暢。而鄧小平在法國勤工儉學多年,法語不但說得很好,還能用法語原汁原味地唱《國際歌》。

說到這裡,我們來看幾個有趣的例子,回顧一下開國元勳們的風採。

周總理的英語水平,用基辛格的話描述最為貼切,基辛格曾在《白宮歲月》這本回憶錄中這樣描寫周恩來:「他聽英語時,不必等到翻譯,臉上的笑容和表示理解的表情,很清楚地表明他是聽得懂英語的;他警覺性極高,令人一見到就感覺得到。」

作為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此話說的真切。因為他的衡量標準之高,非尋常百姓聊天時的家長裡短。我們知道,在外交活動中,語言作為交流的橋梁,一定要表達非常清楚、準確,稍有差池就會造成無法彌補的後果。

尼克森訪華前夕,總統特使黑格將軍來我國打前站,周總理的英語聽力和警覺性在會談中表現的淋漓盡致。當翻譯員翻譯黑格的一句話時,周總理突然皺了一下眉頭,隨後沒再說話。事後,總理讓翻譯員查閱資料,認為「生存能力」一詞用詞不當,當再次見到黑格時,周總理說:「用這種詞中國不能接受,因為中國不需要別人關心自己的『生存能力』」。

除了英語、法語外,周總理還懂一些俄語。有一次在外國駐華大使國慶招待會上,周恩來即席發表祝酒詞。俄語翻譯在翻譯時漏掉了一句,周總理馬上笑著說:「還差一句呢」,翻譯立即給補上了。

在開國元勳中,毛主席是沒有留過學的。說到其中原因,也許是毛主席要了解中國的國情,研究國內的問題。但毋庸置疑的是,毛主席是最了解中國國情、最了解廣大農民的領導人。

毛主席接觸英語的時間還是很早的,不過系統的學習是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1973年2月,毛主席會見基辛格。在談話中,毛主席說:「我聽說外面傳說我正在學英文,我認識幾個英文單詞,但不懂文法。」基辛格說:「主席發明了一個英文詞。」對此毛主席爽快地承認:「是的,我發明了一個英文詞——Paper Tiger。」基辛格馬上對號入座:「紙老虎。對了,那是指我們。」隨後大笑。

看來,早期領導人的英語水平都是不錯的,尤其強在應用上,畢竟語言只是一門交流的工具,正確表達出思想才是最重要的。

相關焦點

  • 盤點中國領導人的外語水平:毛澤東喜歡跟美國人「秀」英語
    從17歲開始接觸英語一直到晚年,毛澤東的英語水平究竟達到了什麼程度呢?周恩來曾說過:「毛主席所知道的英語單詞比我多得多呢。」周恩來這麼說,倒不完全是恭維和客套。 毛澤東與美國人會面的時候喜歡「秀」一把英語。1970年12月18日凌晨,毛澤東身著睡衣,膝蓋上蓋著一條毛毯,在中南海住處與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海闊天空的談話持續了整整5個小時。
  • 中國領導人英語水平都啥樣?
    但根據美國學者羅斯·特裡爾在《毛澤東傳》中的闡述,1910年毛澤東離開韶山老家,進入湘鄉縣城新式學堂——東山小學堂讀書,那裡有一位留學回來的老師,教英語和音樂。所以,毛澤東最早是在17歲那年開始學習英語的。至於他的英語水平,周恩來這樣評價:「毛主席所知道的英語單詞比我多得多呢。」《文史天地》在報導中稱,毛澤東與美國人會面的時候喜歡「秀」一把英語。
  • 毛主席周總理席地而坐20分鐘
    拍毛主席在城樓上揮手的正面照有一定難度,欄杆前可供記者迴旋的餘地很小,相機一舉,鏡頭和領導人近在咫尺,拍出的效果很容易失真。錢嗣傑不得不仰著身子,儘量拉開距離,姿勢很難拿,也很危險。怕掉下城牆,一隻腳的腳尖還要死死鉤住下面的一根管子。每當這時,毛主席和周總理總要關切地提醒記者小心,有幾次周總理甚至親自上前緊緊拉住了記者的衣角,關愛之情溢於言表。
  • 毛主席的英文水平如何
    1939年,斯諾第二次訪問延安,把一本有他親筆籤名的巨著《西行隨意的記錄》送給毛澤東,毛澤東當即回了一張條子,上邊只有一句話:「三塊肉餵你馬吃」斯諾一頭霧水,在下方打了一個問號。待讀過一遍,他才恍然大悟,原來是英語「Thank you very much(非常感謝)」的中文音譯。斯諾禁不住被毛澤東這一幽默詼諧的「創舉」逗得大笑起來,並在後邊再打了兩個感嘆號。
  • 哪些場合,中國領導人說外語
    不久前,在非洲訪問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衣索比亞總理海爾馬裡亞姆在機場歡迎式上直接用英語對話,沒有用翻譯。李克強英語說得好,早已不是秘密,據說他在家中常和夫人程虹用英語交談。  其實,很多中國領導人都是外語達人,在不少場合都曾用過外語。
  • 毛主席糾正翻譯提出「紙老虎」是Paper-tiger
    其實擺在毛澤東面前的,並非工作文件,而是英文教材和單詞卡片。他也不是在批閱文件,而是在抽空背誦英文單詞。  同樣的英語單詞卡片複印件,至今保存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中。  「世界這麼大」震撼他  夏遠生(中共湖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副巡視員):他走出韶山的時候大概17歲,到了湘鄉的東山學堂。
  • 毛澤東的英語水平 究竟達到什麼程度?
    毛澤東早在17歲那年開始學習英語   很多人認為毛澤東是在晚年開始學英語,但是,毛澤東接觸英文實際上是很早的。美國學者羅斯.特裡爾寫的《毛澤東傳》中提到,1910年毛澤東離開韶山老家,進入湘鄉縣城新式學堂——東山小學堂讀書,那裡有一個從日本留學回來的老師,教英語和音樂。所以,毛澤東最早是在17歲那年開始學習英語的。
  • 龍飛虎:14歲入黨,21歲成周總理保鏢,30歲保護毛主席入重慶談判
    圖|龍飛虎(右)1945年8月28日,毛主席赴重慶談判,此時為保證主席在重慶的絕對安全,周總理指定由龍飛虎和陳龍兩位長期從事保衛工作的精銳人員負責主席的安全警衛工作。當時,龍飛虎將軍為保護毛主席,就坐在外間中間的沙發上,然後整晚將兩支手槍放在手上,以拇指輕壓保險,使其隨時可處於開火狀態,連續兩晚都是如此,他是未曾有過一絲的合眼,直到二日後,主席移居八路軍辦事處。當時毛主席見他這樣,是頗為欣賞地說道:「老虎是有那麼一股虎勁!」。周總理事後得知,也是贊道:「真像一隻催不垮的老虎」。1946年9月,龍飛虎回到延安。
  • 鄧小平翻譯:毛主席方言難懂,鄧小平愛講諺語(圖)
    施燕華,外交部英文專家、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她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到美國的外交官,長期從事擔任鄧小平等國家領導人的口譯,重要外交文件的英語定稿等工作。曾任外交部翻譯室主任、駐盧森堡大使。當時有兩個標語,一個標語是『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第二個標語就是『打倒美帝國主義和一切走狗』。記得1971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中國恢復聯合國的席位,當時毛主席說要去,外交部的領導有一點膽怯,說現在不能打無準備之仗,毛主席說現在形勢不一樣了,是非洲兄弟把我們抬進去的,說一定要去,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當時我們想,如果過去的話都變成楊子榮了,紐約是一個虎穴。」
  • 毛主席學英語,為啥有個單詞總說錯?你一定會讀
    毛主席學英語?對。一點都不奇怪。當年的知識分子可都是外語高手呢。周總理,留學日本、法國;鄧小平,留學法國、蘇聯;朱德,留學德國、蘇聯,英法德日俄語、他們都是行家。毛主席沒有出去留學,但對國際語言保持著濃厚的興趣。
  • 揭秘毛澤東英語水平:三塊肉餵你馬吃
    這期間,毛澤東借了一本英文版的勞工運動小冊子,說自己的英語「實在不行」,請楊開慧幫他翻譯。1920年6月7日,毛澤東給老師黎錦熙去信,表達了自己決心將各種學說研究一番的迫切願望,信中說:「外國語真是一張門戶,不可不將他打通,現在每天讀一點英語,要是能夠有恆,總是稍有所得。」他還談到:「我近來功課,英文,哲學,報,只這三科」,「英文最淺近讀本每天念一短課」,「我外國文還在孩子時代,不能直接看書」。
  • 埃德加斯諾,最了解毛主席的外國人,毛主席罕見用英語與他對話
    此書無論是從文學史上還是從世界政治史上而言都是難得的佳作,而此文中最重要的人物就是毛澤東,同時,而斯諾本人也從造訪陝甘寧革命根據地開始,就開開啟了他與毛主席長達幾十年的深厚友誼。
  • 毛澤東英語水平如何? 詞彙功底紮實對話中英夾雜
    毛澤東主席晚年的圖書管理員徐中遠(主要負責其讀書和住地書房存書的管理等服務工作)曾回憶說,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是毛澤東學習英語興趣最濃的時候。他在外地視察工作期間,無論在火車上、輪船上,隨時都擠時間學習英語。1957年3月17日至20日,他先後在天津、濟南、南京和上海的上千人或幾千人的官員大會上作報告,工作很緊張的,但在旅行途中他仍以很大的興趣學習英語和閱讀各種書籍。
  • 新中國第一所大型醫院成立,毛主席為其題名,周總理出席交接儀式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史達林對我國提供支援時,提出要在鴨綠江一帶建一個野戰醫院,毛主席和周總理認為這個醫院還是應該建在首都北京,時任北京市市長的彭真接手了此項工作。1954年,時任北京市長彭真與蘇聯駐華大使為友誼醫院新址剪彩1951年,由前蘇聯政府和蘇聯紅十字會援助的北京蘇聯紅十字醫院進入籌備階段。
  • 毛主席學英語很努力,幽默地寫便條給斯諾:「三塊肉餵你馬吃」
    剛從師範學校畢業不久的毛主席也參與和領導了這一運動,並一直為此奔波、呼籲。當時甚至毛主席自己一度也想赴法勤工儉學,但是後來卻因為外語底子差而未能成行,毛主席後來去了北京,在恩師楊昌濟的安排下,他進了北大圖書館做了一名管理員。此時的毛主席,開始逐漸關注工人運動,他曾經借了一本有關國外勞工運動的書籍,由於都是英文,只好請楊開慧代為翻譯。
  • 農村出生,從英語學渣到多國領導人翻譯:學好英語他靠這3點
    從英語學渣到多國領導人翻譯,趙亮的逆襲離不開以下3點:01、目標沒有實現目標的決心,哪來的鬥志?中考前的最後一年,趙亮意識到:對於出生在農村的孩子來講,考不上好的高中,就意味著考不上好的大學,考不上好的大學就意味著找不到好的工作,找不到好的工作就意味著不會擁有一個好的人生。即使自己的數理化成績優異,英語成績這麼渣,一樣考不上好的高中。為了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他下定決心要學好英語。
  • 毛主席深情握著朱莉直言:歡迎你父親再來中國
    在和中國領導人毛澤東的交流之中,尼克森深深的被毛澤東的偉人氣概所徵服,當他第一眼見到毛澤東的時候,這一個已經步入到老年的偉人,依然是風趣的幽默。 在和尼克森的談論之中,毛主席相比於尼克森而言顯得非常之大方,自然時不時說一些俏皮的話,引來大家的鬨笑,在這次談論之中,本來打算是只進行10多分鐘,但是卻延長到了一個多小時,給足了美國總統的面子。
  • 如何提高英語水平,這些方法你知道嗎
    英語是當今存在的,最細微最複雜的語言之一。在106個國家,約有3.72億的英語使用者;它也是被最廣泛使用的語言之一。 無論英語是否是你的第一、第二、第三、或第四語言,總是方法幫助提高英語水平,並更有效地溝通。
  • 她是毛主席英語老師,後嫁外交部長為妻,也是當代一著名導演嶽母
    1963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七十壽辰。除了親屬,毛主席又請了程潛、葉恭綽、王季範、章士釗四位湖南老鄉到他家參加家宴。邀請時特意說明,不帶夫人但可帶一名子女。章士釗便帶了女兒章含之。章含之1963年對於章含之來說,是值得紀念的一年,這一年她成了毛主席的英文老師。
  • 周總理的酒量有多大,曾喝倒許世友,卻喝不過美女翻譯
    據周總理後來自己講,那一回,一兩多的酒杯,他就喝了二十五杯。 1945年國共兩黨的重慶談判時期,自然少不了觥籌交錯。周總理曾代替不勝酒量的毛主席喝酒,是來者不拒,而且多是雙份,即代毛主席喝一份,他自己再喝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