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的通告被丟棄在地
社區居委會:整改方案已經出來了,但還需論證
小區樓梯存在安全隱患,被拆除重建,這本是一件好事,可當新樓梯重新投入使用後,居民們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二三樓梯平臺間的門梁高度低得嚇人,個子稍高點的人下樓稍有不慎就會遭遇碰頭(詳細報導請見《怡江小區新建樓梯間水泥梁實在太低了 居民出門得貓腰》)。對此,網友的反映十分強烈。
壓抑的樓梯間,網友紛紛吐槽
論壇網帖中,發帖人曾上傳了幾張現場照片,圖片裡一名年輕男子站在樓梯間的臺階上,整個額頭正好頂在樓梯口的門梁上,據網友描述,該名男子身高為一米七六,「如今一米七六的個子,也不是特別高,都要碰到額頭,看來,這個是設計單位或者施工單位的失誤了……」打趣之餘還提醒上下樓的居民要注意頭頂安全,特別不要跳臺階下樓。
網帖一出,引發了眾多網友跟帖回復:
網友「南方紅豆杉」:「現在的人,175-180隻能說是中等身材了。如果連他們也要碰頭的話,那麼設計的或者施工方,肯定腦子出問題了。」
網友「碧波語落」:「人命關天的事,也不認真做。如果有年輕人急一點碰到那是很厲害的,非死即傷。」
網友「百川01」:「設計規範樓梯高度都有最低要求,這個肯定不符合規範的。查圖紙,和圖紙一樣就是設計的鍋,不然就是施工單位未按圖施工。」……
住宅老舊出現裂縫,整改後卻不如從前
而隨著記者的介入,據小區居民反饋稱,47、48幢住宅樓間的樓道已被封閉,昨天記者再次來到小區了解情況。
家住47幢樓的朱先生告訴記者,小區住宅樓的房齡近30年,出於各種原因,近些年這處樓道多個部位出現了裂縫,「去年的時候牆壁上有裂縫,整個樓梯間還有點傾斜。」朱先生說當時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前來鑑定過房屋質量安全,表示三幢樓之間的兩棟樓梯道需要拆除重建,「當時很多居民都不同意,大夥表示不能光拆樓梯道,居民樓也存在安全隱患,但對方告知我們居民樓不屬於危房,只需重建樓梯道即可。」朱先生說之後大部分居民表示理解,畢竟來重修樓梯間是件好事,於是從年前開始施工方進場先後對兩棟樓梯道進行了拆除重建,可萬萬沒想到新建好的樓道還不如從前舒服。
封閉木板被拆,居民認為出行不方便
記者在現場看到,47、48幢住宅樓間的樓道口已被一塊木板封住,上面寫有「禁止通行」警示標語,但記者發現,用作封閉的木板已被人挪開,留出一塊可供行人通行的空隙,原本物業張貼在牆壁上的「通告」也被丟棄在地上,「通告」上寫明:由於新建樓梯高度不夠,現多家單位正在協商整改方案,因此此通道暫時封閉,請業主出入繞行。
在樓道三層的牆壁上,記者看見有人用黑筆歪歪扭扭寫了「小心撞頭」四個大字,朱先生告訴記者這是他向施工方反映後,對方寫的「警示標語」,除此之外,小區的物業也在附近張貼了多張「溫馨提示」:「因新造樓梯平臺門口高度不夠,已要求施工方儘快整改,希望業主進出注意安全,小心碰頭!」
而在三層平臺的入口處,記者還看見,樓梯兩側各放置了兩塊木板,居民朱先生告訴記者,這幾塊木板是17日下午施工方釘在樓道口的,為的就是在整改期間防止行人進出,可不知道什麼原因如今被人拆掉了,「昨天晚上我還看見木板釘著的,今天早上就被人拆了。」
從現場的情況可以看出,暫時封閉樓道的舉措部分居民並不買帳,「不是已經造好了嘛,為什麼還要封閉起來,多此一舉,繞路多不方便。」一名從此樓道走下的男性居民說道。
但是還有不少居民也表示諒解和支持,「在拆除重建期間我們也是從其他樓道進出的,暫時封閉我可以接受。」在樓下散步的一位年輕女子對記者說道。
社區居委會:整改方案已出,但還需論證
儘管樓道附近寫滿了警示標語,但朱先生告訴記者這不能完全排除隱患,「樓梯間是沒有燈的,晚上漆黑一片,到時誰看得見警示標語啊。」朱先生說老年人還好,畢竟上下樓速度不快,但要是遇到身材高大的年輕人,下樓走得急,三步並作兩步跳著下樓,那就危險了,「速度快的話,頭一下子碰到門梁,往後倒去,後腦勺直接就會砸到水泥樓梯上,要出人命的!」
記者根據現場判斷,朱先生的擔心絕不是危言聳聽,他希望施工方能夠儘早重新整改。
那麼整改進展如何,記者再次來到怡江社區居委會,社區黨委書記翁波波告訴記者,當天上午她從工程的監理方處得知,目前初步的整改方案已經出來了,但還需設計單位進一步論證,「像第二平臺三層的門框當時也是做得很低,因為不涉及到承重,現場設計人員就拍板整修了,而此處的橫梁是承重梁,不能輕易割除。」
對於封閉木板被拆除一事,翁波波表示立即協調相關人員重新封閉,確保居民出行安全,同時也會督促建設方儘快落實整改方案,早日還居民方便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