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電視劇《羋月傳》裡的羋月,顯得有些「敬酒不吃吃罰酒」,秦王曾幾次暗示對她有好感,希望能一親芳澤,羋月卻百般裝傻充愣,避而諱之。
秦王雖內心惱羞成怒怪羋月不識抬舉,卻也不好表現出來的。只能靜心等時機,待日後找機會給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丫頭一點顏色看看。
最終,終於等到了機會,魏夫人趁秦王嬴駟去北郊行宮之際,開始用「宮規」來給羋月顏色看了,以魏冉相要挾,逼迫羋月離開鹹陽。否則,就把魏冉變成「小太監」。羋月因為求玳瑁不成,所以,才親自跑到了北郊行宮,想用自己的身體,換小冉一個「周全」。
實際上,這有點把羋月美化了,好像她是「親情至上,真愛無敵」的聖母,好像羋月是為拯救弟弟才大義凜然的「獻身」。其實不然,在原著中,真正觸發羋月侍寢念頭的卻並非是魏冉,而是黃歇和女醫摯。
1、羋月在追查殺害黃歇與羋姝的真兇,有了眉目之後卻更加絕望
經過再三琢磨驗證,羋月終於想起那日在義渠王通關符節上看到的字,是一個「魏」字,而殺害王后的真兇,也必定是這個給出通關符節的人。
羋月篤定了這個證據以後,去找秦王。說自己已知道那枚通關符節上的字了,是一個「魏」字,這回可以緝拿真兇歸案了。
令羋月沒想到的是:那素日對她頗有好感、並曾多次撩撥她的秦王,竟一反常態勃然大怒,吼道:「夠了,你以為你是誰?你說誰是真兇誰就是真兇了?寡人憑什麼信你?你已經把秦國後宮攪得天翻地覆了,竟不知適可而止。還不快滾出去!」
原著原文寫道:
「你以為你是誰!」這句話,似乎一直迴響在羋月的耳邊,嗡嗡作響,佔據了她所有的思緒,讓她沒有辦法動彈,沒有辦法反應過來。
也不知過了多久,她伏在地上,又是大哭,又是大笑,如得了癔症一般。嚇得香兒和慧兒只敢緊緊拉著魏冉遠遠地看著她,不敢靠近。此刻她感覺自己太天真,太愚蠢了!
她原以為:她只要找到那個背後支使義渠王去伏擊羋姝的人,就能夠搜集到證據,把這證據交到秦王的手中,便可以為黃歇報仇。為了這個目地,她才進了秦宮,她才寧願違背母生臨死前「不要作媵」的叮囑,以媵女的身份入宮。
可是如今,她才知道自己的計劃是何等可笑,秦王駟志在天下,他豈是連自己的後宮生什麼事都不清楚的人?他若是有心,豈有查不到之理,又何須要別人為他尋找證據。就算自己找出證據來又如何?
羋姝安然無恙,死的只有黃歇,痛的只有自己。他又能如何會為了一個與他毫無利害關係的人之生死,去判處一個自己的枕邊人、自己兒子的母親以罪名?
「你以為你是誰?」這話,他問得刻骨,也問得明白。是啊,自己是誰,何德何能,想去撼動後宮寵妃,想去改變一個君王要庇護的人?
2、女醫摯的話再次刺痛羋月的心,她萌生了侍寢的念頭
羋月病了,病得很嚴重。羋姝派女醫摯來為她診斷,女醫摯道:「你沒病,只是心病。而心病,自然要用心藥來醫。」
羋月搖頭:「我的心藥,早已經沒有了。摯姑姑,你是最知道我的,當日在楚國,我一心一意想出宮,以為出了宮就是天高憑鳥飛,海闊任魚遊。可等到我出了宮,卻是從一個宮跳到另一個宮。本來,我是可以離開的,可是能帶我離開的人,卻永遠不在了。
我原以為,進來,能圓一個心願,求一個公道。可公道就在眼前,卻永遠不可能落到我的手中來……那麼,我還能做什麼,就這麼在這四方天裡,混混噩噩地掐雞鬥狗一輩子嗎?」
女醫摯聽了,也不禁默然,終究還是道:「季羋,人這一輩子,不就這麼過來了嗎,誰不是這麼渾渾噩噩的一輩子呢,偏你想得多。要得也多。」
羋月苦笑:「是啊,可我錯了嗎?」
女醫摯亦苦笑:「是啊,季羋是錯了。您要什麼公道呢?您要公道,人家也要公道呢。魏夫人辛辛苦苦伺候了大王這麼多年。連兒子也生下來了,最後忽然來了個王后壓在她的頭上,對她來說,也認為是不公道吧。您向大王要公道,可大王是您什麼人,又是她什麼人呢?
論尊卑她為尊您為卑;論親疏,大王與她夫妻多年,還生有一個公子。疏不間親,是人之常情,不管有什麼事,大王自然是維護她為先,憑什麼要為你而懲治她呢?」
羋月嘆息:「是,我正是想明白了,所以。我只能病。」女醫摯嘆:「季羋的病,正是還未想明白啊!」
女醫摯的話徹底刺激了羋月,她侍寢的念頭正是從此時開始的。正如女醫摯所說,她現在無名無分,是「秦王的什麼人?」人家秦王為何要為一個不相干的女子去處罰自己的妻妾?
所以,羋月必須先成為秦王的女人,才有資格和立場與秦王的其他女人一決高下,才能擁有真正的力量;才有可能扳倒那個殺害黃歇的幕後真兇。因此,羋月別無選擇,只能侍寢,只能先成為秦王的女人,才可能為黃歇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