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的中秋、國慶,將迎來一個8天的假期。在經歷了上半年的緊張抗疫、七八月的酷暑之後,十月金秋的這個長假,給大家一個「浴火重生」的感覺,休閒、購物……之前被耽誤的一些重要計劃和人生大事,都可以在這個假期安排起來。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連日來走訪月餅銷售、婚慶酒店、商超菜市,為大家打探雙節市場的消費趨勢。
南國早報客戶端 「迎雙節 訪市場」特別策劃
=====================================================================================================
中秋國慶雙節將至,人們除了採買日常的水果,品種多樣的禮盒裝水果也成為節禮的選購熱點。在南寧,商家早已備貨充足,市民也陸續開啟了採購的步伐。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了解到,今年不少市民選擇從電商平臺採購水果生鮮,可惜不是所有的到貨水果都能令人滿意,商家對果品的把控成為關鍵。
南寧一水果批發市場內,柚子堆積成山。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蘇華/攝
蜜柚佔據C位,黃金百香果吃香
9月16日早上,南寧官塘市場的水果攤上琳琅滿目,最搶眼的是香蕉、紅心柚、葡萄和早熟柑等。「本地水果都陸續上市了,現在是吃果的季節哦。」攤主表示,本地水果的產區集中在武鳴區,由於運輸路途近,最大程度保證了新鮮度,有些水果還需要買回家放置一兩天,才能達到其最佳口感,比如柚子。
一位市民打算採購幾袋柚子。
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了解到,中秋節的標配水果沙田柚離成熟期還有一個月左右,目前紅心和白心蜜柚已經搶佔了水果攤的C位。記者從自治區水果生產指導站了解到,目前整個廣西的柚子產量有62萬畝,其中沙田柚35萬畝(上市時間為10月中下旬),蜜柚和其他品種佔27萬畝。
一名攤主在熱情推銷青色的早熟柑。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蘇華/攝
早熟柑也以其青色的表皮,成為水果攤上特別的存在,雖然還帶點酸,但也有不少人購買嘗鮮。在黃色的水果中,香蕉是採購的傳統主力,黃金百香果是本地百香果的「生力軍」,其甜度可達到19-21度,彌補了紫色百香果的酸,更受消費者歡迎。目前,市場上黃金百香果價格普遍在30元/公斤以上。
果農農深介紹,市場上的黃金百香果供不應求,該公司在南寧市三塘創新村的示範基地裡,種植了30多畝黃金百香果,畝產在1500公斤左右,畝產值約3萬元。
營養價值高的火龍果也得到不少消費者的青睞。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蘇華/攝
批發商加大備貨量,禮盒裝成主打
在海吉星市場,貨主張林在貨車上吆喝早熟柑,當天下午5時,兩卡車的雲南早熟柑被銷售一空。「9月10日就開始備貨了,持續到中秋,都是賣果的旺季,銷量是平時的2-3倍。」張林說,批發商前期備貨主要以耐儲運的品種為主,如柚子、蘋果、石榴和梨等。
果然,在柑橘區域,幾乎每一家店都堆滿了各種蜜柚,還有搬運工在不停地卸貨。據介紹,今年的軟籽石榴進貨量明顯比往年增多,甜石榴批發價約5元/公斤,軟籽石榴的批發價格到了9~9.6元/公斤,是甜石榴的一倍多,但銷量卻遠高於甜石榴。店主表示:「軟籽石榴不用吐籽的優勢,讓很多人喜歡嘗鮮。」
目前,市場上的榴槤價格較貴。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蘇華/攝
東南亞水果中,榴槤和山竹是本地消費者的最愛,9月17日當天,泰國金枕榴槤的價格為42元/公斤。業內人士表示,榴槤的主要上市季節是在5-9月,目前已經屬於榴槤的尾季,9月以後的榴槤比較貴,「榴槤粉」可以視消費能力購買。
在位於長虹路的農產品交易市場,進口水果品種比較豐富,如泰國芒果、南非蘋果以及越南青柚等,還有各種椰子。此外,各種顏色清新的禮盒裝水果成為主打。商家針對不同的消費者口味,儘量豐富禮盒內的水果品種以及造型,如三種不同顏色的葡萄或是紅色的蘋果、黃色的黃桃等再搭配上青提,顏色相得益彰,贏得不少消費者的青睞。
一水果攤點上,水果琳琅滿目。
電商水果品質各異,確立標準很重要
對於大多數水果品種來說,線下銷售目前依然是主要的渠道。今年隨著疫情期間延續的習慣,眾多的電商中介和果農在各種平臺上鋪開銷售,不少人養成了網購水果的習慣。水果網購的模式也開始多樣化,如直播帶貨、玩遊戲積分送水果、參與農場種植得水果等,以非常低廉的價格吸引流量。
市民甘女士和蔣女士在某電商平臺以9.9元的價格購買了一箱獼猴桃,但發現這些獼猴桃怎麼捂都不成熟,懷疑這些超低價獼猴桃可能還未到採收期就被摘下銷售。
「同一個商家,我買了兩次果,完全不一樣。」市民張女士告訴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軟籽石榴在市場上購買的價格大概20元/公斤,她在某折扣平臺上以36元買到了2.5公斤的軟籽石榴。第一次收到的貨確實不錯,有8個中大果,甜度適中。於是,她又買了一件,寄給父母,但這次的貨品質量一般,同樣的價格買到的只有6個石榴,還有1個已經開裂了。她申請了售後,儘管商家給予補償,但她內心對低價水果有了芥蒂。
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了解到,合理的採收期是品質的重要保障。但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時候,水果採摘由經銷商說了算,採摘標準不看品質,看外觀(看上去是否成熟)和耐貯運度(物流及貯藏期間品相是否始終完好)。至於果品是否真正到了成熟期和賞味期,並不是主要考慮因素。
為了避免這種現象,一些水果產區對水果的採收進行統一,如百色芒果和天峨珍珠李,當地政府部門嚴格控制當地水果的採收時間,確保果品質量和品牌創建。
不少零售攤販到水果批發市場備貨。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蘇華/攝
「對於農品和農產品來說,都需要經紀人,把分散的產品整合起來,通過標準化篩選後再發貨,才能夠穩定的控制果品。」水果電商賴圓圓表示,提前採摘、不經分級等原因,造成電商渠道的果品各異。此外,果農自己發貨,包裝不專業,快遞和時間成本不能控制。
「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做。」以融安金桔為例,從種植、篩選、發貨,都有嚴格的質量標準。首選剔除次果、爛果,按照果品的大小分級,消費者所付出的每一分錢都能物有所值。在某一次淘寶助農活動中,賴圓圓以29.9元的價格銷售2.5公斤小果,但好評率在97%以上。
本文由南國早報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